天气预报的预报过程

天气预报的预报过程,第1张

现代天气预报有五个组成部分: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采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采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是天气图。天气图主要分地面和高空两种。天气图上密密麻麻地填满了各式各样的天气符号,这些符号都是根据各地传来的气象电码翻译后填写的。
每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天气。
表示云状的符号,有卷云、卷积云、卷层云、高积云、雨层云和积雨云等等。
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有:雷暴、龙卷、大雾、连续性大雨、小雪和小阵雨等等。
此外,还有表示风向风速、云量及气压变化的符号。
所有这些符号都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填写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这样,就可以把广大地区在同一时间观测到的气象要素如风、温度、湿度、气压、云以及阴、晴、雨、雪等统统填在一张天气图上。从而构成一张张代表不同时刻的天气图。有了这些天气图,预报人员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加工,并将分析结果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符号表示出来。
地面天气图的分析内容包括:圈画出各地重要的天气现象(如降水、大风、雪暴等)的区域范围,画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所在位置,绘制全图等压线,标出低压、高压中心及强度。经过这一分析,就可从图中清晰地看出当时的气压形势:哪里是高压,哪里是低压,冷暖空气的交锋地带在哪里。
高空天气图上填写的气象要素是同一等压面上各点的高度,因而分析绘制的是相隔一定数值的等高线。等高线画好后,就能看出当时高空的气压形势:哪里是低压槽,哪里是高压脊。然后再画出等温线,标出冷暖中心。从冷暖中心与低压槽、高压脊的配置情况,预报人员就可对未来的气压形势作出大致的判断。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气象台已经使用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探测工具和预报手段来提高气象预报的水平,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据报道,自1966年以来,发生在全世界热带海洋上的台风,几乎没有一次逃过气象卫星的“眼睛”。卫星云图对于监视和早期发现大型风暴、强烈的灾害性天气都有显著效用。 ①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在电脑上制作全国气象形势图表(就是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图)
②主持人站在一块蓝幕前“指指点点”,讲解天气(如何把握各个地区的位置,主持人只有一个秘诀——死记硬背)
③影视中心进行影像合成,在电脑上用过程①中的图表代替过程②中的蓝幕;
④影视中心将制作完毕的节目传送到中央电视台。

收集数据

最传统的数据是气压、温度、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由专业人士、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浮标在地面或海面收集。世界气象组织协调数据收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每小时(METAR)或每六小时(SYNOP)进行一次。

气象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收集世界各地的数据。他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研究云的发展。他们的红外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通过监测云的发展,我们可以收集云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但是气象卫星的精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所以地面数据还是很重要的。

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过程中,收集的数据与用于预测的数字模型相结合,以产生气象分析。它是对大气状态的最佳估计,是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的三维表示。

数据天气

根据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

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通常可以在变成天气预报之前进行处理。这些处理方法包括利用统计学原理消除已知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重要工具

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是天气图。天气图主要分为地面和高空。天气图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天气符号,都是根据各地的天气代码翻译后填写的。

每个符号代表一种特定的天气。

代表云的符号,如卷云、卷积云、卷层云、高积云、雨层云、积雨云等。

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有:雷暴、龙卷风、大雾、连续大雨、小雪和小阵雨等。

此外,还有表示风向、风速、云量、气压变化的符号。

所有这些符号都以统一的格式填入各自的地理位置。这样,在一个广阔的区域内同时观测到的所有气象要素,如风、温度、湿度、气压、云、阴、晴、雨、雪等。,可以填写在天气图中。从而形成代表不同时间的天气图。有了这些天气图,预报员可以进一步分析处理,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分析结果。

地面天气图的分析内容包括:圈出重要天气现象(如降水、大风、暴风雪等)的区域范围。),画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位置,画出全图的等压线,标出低压和高压的中心和强度。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图中清楚地看到当时的气压情况:哪里是高压,哪里是低压,哪里是冷暖空气的对抗区。

高空天气图中填充的气象要素是同一等压线面上所有点的高度,所以通过分析画出相隔一定值的等高线。等高线画出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的气压情况:哪里是低压的槽,哪里是高压的脊。然后画等温线,标出冷暖中心。从冷暖中心、低压槽、高压脊的配置,预报员可以对未来的气压形势作出大致的判断。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气象台站利用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探测工具和预报手段,提高气象预报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介绍,自1966年以来,世界各地热带海洋的台风几乎都逃不过气象卫星的“眼睛”。卫星云图对于监测和早期发现大风暴和严重灾害性天气是有效的。

制造工艺

①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在电脑上制作全国气象形势图(即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图)。

②主持人站在一块蓝屏前“点”讲解天气(主持人掌握每个区域位置的秘诀只有一个——死记硬背)

③影视中心进行图像合成,在电脑上将流程②中的蓝屏替换为流程①中的图表;

④影视中心将完成的节目传送到中央电视台。

看好日期和天气,并用英文翻译好。
在表格中将不同的天气填到对应的日期中即可。
天气(weather)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现代天气预报有五个组成部分:

1、收集数据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采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采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2、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采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3、数据天气

按照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

4、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5、制作过程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在电脑上制作全国气象形势图表(就是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图);主持人站在一块蓝幕前“指指点点”,讲解天气(如何把握各个地区的位置,主持人只有一个秘诀——死记硬背);影视中心进行影像合成,在电脑上用图表代替蓝幕;影视中心将制作完毕的节目传送到中央电视台。

扩展资料

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晴”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

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

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预报时间没有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

如果预报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则指的是12小时内的降雪。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雪,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除1224小时预报外,还有48小时预报,72小时预报,还有未来天气分析等。

因为气象局每日提供给电视台,广播台,各大报纸的预报只有三次:早上,中午,晚上。对于突然的天气变化不能及时地作出预报,怎样才能及时地了解到突然的天气变化情况呢。从2009年9月开始,中国开通了121气象热线。

平均每两小时就有一次新的预报,及时准确,方便快捷。例如扬州的121气象热线,可以同时接听60门电话,话费与普通的市话相等。大多数城市气象台(局)都开通官方天气微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909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