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dway激光测距仪使用方法

sndway激光测距仪使用方法,第1张

1、单次测量
开机后默认进入单次测量模式,按READ键发射激光选定测量点,再按READ键测量数据显示在屏幕下方。
2、连续测量

待测模式下长按READ键进入连续测量状态,屏幕辅助显示区会显示此次连续测量过程中的大小峰值。
3、面积测量

键一次屏幕会显示一个矩形,根据提示测出长宽,机器自动算出面积。
4、体积测量
按键两次可以测量体积,根据提示测出长宽高,机器自动算出体积。
5、勾股测量示例一

键可以勾股测量,根据提示测出斜边距离和水平距离,自动算出垂直距离。
6、勾股测量示例二
按键可以勾股测量,根据提示测出斜边距离和水平距离,机器自动算出两条斜边之间的垂直距离。
7、勾股测量示例三
按键可以勾股测量,根据提示测出斜边距离和水平距离,机器自动算出垂直距离。
8、三角面积测量
按键可以勾股测量,根据提示测出三角形的三条边,机器算出面积。
9、基准设置

键可以选择基准位置,方便各种环境下测量。

修改测量单位的方法是:
按‘ON/ADJUST'按钮,镜内显示‘+’,将中心圆对准待测目标(不能为强吸收光线的目标如玻璃),‘MODE’一般置于标准状态,再次持续按下‘ON/ADJUST'按钮3秒钟左右,测量单位就会发生改变,直到变到所需要的测量单位就可以不按了。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调制激光的某个参数实现对目标的距离测量的仪器。按照测距方法分为相位法测距仪和脉冲法测距仪,脉冲式激光测距仪是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或一序列短暂的脉冲激光束,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检测发射光和反射光在空间中传播时发生的相位差来检测距离的。激光测距仪重量轻、体积小、 *** 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左图中,为典型的相位法测距仪和脉冲法测距仪图。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测距仪

测距仪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距离测量的仪器,根据测距基本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激光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和红外测距仪。在装修过程中,测距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常用工具,了解测距仪的原理能够有效帮助我们认识其工作过程,从而熟练的运用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揭秘各个类型测距仪原理。

激光测距仪原理

测量方法一:脉冲式激光测距

脉冲激光测距简单来说就是针对激光的飞行时间差进行测距,它是利用激光脉冲持续时间极短,能量在时间上相对集中,瞬时功率很大的特点进行测距。在有合作目标时,可以达到很远的测程;在近距离测量(几千米内)即使没有合作目标,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测距。该方法主要用于地形测量,战术前沿测距,导d运行轨道跟踪,激光雷达测距,以及人造卫星、地月距离测量等。

脉冲式激光测距原理如图41所示。由激光发射系统发出一个持续时间极短的脉冲激光,经过待测距离L之后,被目标物体反射,发射脉冲激光信号被激光接收系统中的光电探测器接收,时间间隔电路通过计算激光发射和回波信号到达之间的时间t,得出目标物体与发射出的距离L。

其精度取决于:激光脉冲的上升沿、接收通道带宽、探测器信噪比和时间间隔精确度。

测量方法二:三角法激光测距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方法称为激光三角反射法,激光测距仪的精度是一定的,同样的测距仪测10米与100米的精度是一样的。而激光三角反射法测量精度是跟量程相关的,量程越大,精度越低。

激光测距的另一种原理是激光三角反射法原理:半导体激光器1被镜片2聚焦到被测物体6。反射光被镜片3收集,投射到CCD阵列4上;信号处理器5通过三角函数计算阵列4上的光点位置得到距物体的距离。

激光发射器通过镜头将可见红色激光射向物体表面,经物体反射的激光通过接受器镜头,被内部的CCD线性相机接受,根据不同的距离,CCD线性相机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下“看见”这个光点。根据这个角度即知的激光和相机之间的距离,数字信号处理器就能计算出传感器和被测物之间的距离。

同时,光束在接收元件的位置通过模拟和数字电路处理,并通过微处理器分析,计算出相应的输出值,并在用户设定的模拟量窗口内,按比例输出标准数据信号。如果使用开关量输出,则在设定的窗口内导通,窗口之外截止。另外,模拟量与开关量输出可设置独立检测窗口。

常用在铁轨、产品厚度、平整度、尺寸等方面。

测量方法三:激光回波法

激光位移传感器采用回波分析原理来测量距离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精度。传感器内部是由处理器单元、回波处理单元、激光发射器、激光接受器等部分组成。激光位移传感器通过激光发射器每秒发射一百万个脉冲到检测物并返回至接收器,处理器计算激光脉冲遇到检测物并返回接收器所需时间,以此计算出距离值,该输出值是将上千次的测量结果进行的平均输出。

其原理与脉冲式激光测距类似,又称脉冲回波法,用于激光位移传感器。

超声波测距仪原理

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强,传播距离远(在介质中),因此也常被运用于距离测量。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返回。超声波测距仪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发射装置发出超声波,然后根据接收器接收超声波的时间差而计算出距离。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如果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于A、B两点间往返一次所需时间为t,那么A、B两点间距离D=vt/2

其中:

D——测站点A、B两点间距离;

v——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t——光往返A、B一次所需的时间。

超声波测距仪在军事和捕方面用途广泛,还可以运用于海底地貌测量。

红外测距仪原理

红外测距仪利用红外信号遇到障碍物距离的不同反射的强度也不同的原理来检测障碍物的远近。测距仪内有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二极管,发射管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后,接收管接收了障碍物反射的这个信号,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就能得出障碍物间的距离。简而言之,就是利用高频调制的红外线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产生的相位移算出光束度越时间t,从而得出距离D=ct/2(c为红外线在的传播速度)。

红外线测距仪便宜且易制,使用起来也快捷安全,但是精度较低,测量距离也比较近,且方向性差。

简单来说,三种测距仪的原理都是通过发射某种物质使其在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并接收其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部分,然后根据路程(S)=时间(t)速度(v)的简单数学原理公式而估算出两点间的距离。以上就是有关测距仪原理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测量是指在地面上布设一系列连续三角形,采取测角方式测定各三角形顶点水平位置(坐标)的方法。它是几何大地测量学中建立国家大地网和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基本方法之一,由荷兰的斯涅耳(Wsnell)于1617年首创[ 。
1测量方法
在三角测量中作为测站,并由此测定了水平位置的这些顶点称为三角点。
为了观测各三角形的顶角,相邻三角点之间必须互相通视。因此三角点上一般都要建造测量觇标(测量标志)。为了使各三角点在地面上能长期保存使用,还要埋设标石。
观测各三角形的顶角时,观测目标的距离有时很长(达几十公里),在这样长的距离上,即使用精密经纬仪的望远镜照准测量觇标顶部的圆筒,也难获得清晰的影像。为了提高照准精度,必须采用发光装置作为照准目标。在晴天观测采用日光回照器,借助平面镜将日光反射到测站;在阴天或夜间观测时,则采用由光源、聚光设备和照准设备所组成的回光灯。
2观测方法
三角测量中各三角形顶角的观测工作称为水平角观测。主要有两种观测方法,一是方向法或全圆法(全圆观测法),二是全组合测角法(见角度测量)。除了观测各三角形的顶角外,三角测量还要选择一些三角形的边作为起始边,测量它们的长度和方位角。过去用基线尺在地面上丈量起始边的长度,由于地形限制,一般只能丈量长几公里的线段。因此,往往需要建立一个基线网,直接丈量基线长度,然后通过网中观测的角度推算起始边长度。20世纪50年代电磁波测距仪出现之后,可以直接测量起始边长度,而且精度很高,极大地提高了三角测量的经济效益。为了测量起始边的方位角,需要在起始边两端点上实施天文测量。
3锁网建立
在完成上述观测之后,从一起始点和起始边出发,利用观测的角度值,逐一地推算其他各边的长度和方位角,再据此进一步推算各三角形顶点在所采用的大地坐标系中的水平位置。
三角测量的实施有两种扩展方式:
一是同时向各个方向扩展,构成网状,称为三角网,它的优点在于点位均匀分布,各点之间互相牵制,对于低等测量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缺点是作业进展缓慢。
二是向某一定方向推进以构成锁状,称为三角锁,它仅构成控制骨架,中间以次等三角测量填充,三角锁的推进方向可作适当选择,避开作业困难地带,故较三角网经济,作业进展迅速,但控制强度不如三角网。
三角锁网中的单个图形一般是单三角形,也可以是有双对角线的四边形,或者是有一中点的多边形等不同形式。

三角形测量法为天文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以利用地球轨道的直径作为基线,测量靠近地球的恒星到地球的距离等等。当然也用于测量其他物体与物体间的距离。

三角形测量法为天文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以用来测量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等等。当然也用于测量其他物体于物体间的距离。

三角测量法在三角学与几何学上是一借由测量目标点与固定基准线的已知端点的角度,测量目标距离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测量特定位置的距离(三边量测法)。当已知一个边长及两个观测角度时,观测目标点可以被标定为一个三角形的第三个点。

扩展资料:


三角测量法这个术语来源于几何学中的三角形(triangle),在航海和测绘领域,它是指以三角形原理为基础进行测量和定位的方法。

当这这一概念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之后,它的内涵就发生了变化,按照Denzin和Lincoln的定义,三角测量法指的是-种结合使用不同的研究资料、研究人员、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对同一个研究问题进行分析的研究策略。

由于其内涵的变化,国内的学者对这个术语的翻译也就各有侧重,如“相关检测法”(陈向明)和“多元结合法”(孙进)。无论将这个术语翻译成什么,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三角测量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评估测量的效度和完备性,这是数据分析中三角测量战略的真正价值所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角测量法

以Iphone xs max为例,测距仪的使用方法如下:
1、打开手机屏幕,找到黑色的“测距仪”app。
2、进入到“测距仪”软件界面后,根据软件提示,移动手机。
3、将手机移动到想要测量距离的方向上,会出现一个白色测量距离范围的圆形标签,移动到测量物的起点。点击“+”添加点。
4、移动手机到测量物的终点,再次点击屏幕下方的”+“结束测量。
5、点击屏幕右侧的白色按钮,即可将刚刚测量的距离变成保存到手机相册。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如下:

三角高程测量是根据两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两点的高差,三角高程测量适用于地面起伏变化较大,进行水准测量比较困难,而此时三角点之间距离已测算求得,可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两点间的高差,推算高程。

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1)在测站上安置仪器(经纬仪或全站仪),量取仪高。

2)在目标点上安置觇标(标杆或棱镜),量取觇标高。

3)采用全站仪或测距仪测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或斜距。

4)采用对向观测,即仪器与目标杆位置互换,按前述步骤进行观测。

5)应用推导出的公式计算出高差及由已知点高程计算未知点高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929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