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要筛选的数据后面加一列,写上公式:=MOD(ROW(),21)
21是我要分成的组的数量,其他的只要放心贴到你的excel表格中就可以使用。
写完公式之后按ctrl+shift+enter。就会显示这行的组别,然后一直拉到你要分组的数据结尾,所有的数据后面都会出现属于自己的组别,这个时候你再筛选不同的组别就能把这些数据平均分组啦
首先新建一个excel文档。
举例说明:比如希望在表格中罗列出我们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和“高中同学”。逐次进行输入。
当输入完一部分初中同学之后,已经有了太多的数据,以至于高中同学的名字无法在同一个显示屏中和初中同学和小学同学一起显示出来。
现在希望通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输入的数据按照其特性(“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进行分类)。首先选中“小学同学”栏目下的所有数据的行(注意是选择整行)
然后从“数据”选项卡中找到“创建组“按钮。
单击”创建组“之后,在所选数据行的左侧会出现一个黑色的竖线,以及竖线底端会出现一个减号。
单击黑色竖线或者减号即可将这个分组的分数折叠(隐藏)起来了。
接下来可以依次对"初中同学"和"高中同学"的数据创建分组。创建好之后,可以将所有分组折叠起来,这样显示在面前是三个标题”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和”高中同学“。当我们需要查看某一个分组中的数据时,只要单击相应的加号即可。通过创建分组,使数据表中的数据非常简洁直观。
如果想取消分组,只需要将相应的数据选中,然后在”数据“选项卡中单击”取消分组“即可。
借用辅助列假设你的数据在a列,就按你给的两组数据举例,在b列提取数据的前六位,输入=--left(a1,6),复制公式到所有数据,如果是8位相同的,就输入=--left(a1,8)
接着在c1输入公式=rank(b1,b:b),就是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大小顺序统计,最后再以c列为条件排序就可以了
数值型数据的分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单变量值分组、组距分组。
组距分组的步骤:
1、确定组数。一组数据的组数一般与数据本身的特点及数据的多少有关。由于分组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因此组数的多少应适中。如组数太少,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集中,组数太多,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分散,这都不便于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
2、确定各组的组距。组距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极差)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即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
3、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扩展资料:
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不重”是指一项数据只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在其他组中重复出现;“不漏”是指组别能够穷尽,即在所分的全部组别中每项数据都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遗漏。
在组距分组中,如果全部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其他数据相差悬殊,为避免出现空白组(即没有变量值的组)或个别极端值被漏掉,第一组和最后一组可以采取“××以下”及“××以上”这样的开口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组距分组
百度百科-数据分组
2、先对统计数据用数据透视表。步骤略。
3、对数据透视表中的年龄字段进行分组:在年龄数据上点鼠标右键,选分组,在d出窗口中设置要分组的间隔和初始、终止值即可。
组数k的确定,一般建议是5~15组,如果数据有50~1000个的话。
组数k的计算, 一般是使用Sturger 公式, K=1+33log(N), 其中N是数据样本数;或者用改进的Sturger公式, K=1+33log(N^2/100)。
第二个(改进的Sturger公式)更好一些。也就是,如果样本数是200,那么分组数10组是比较合理的。
定义
数据分类就是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数据归并在一起,通过其类别的属性或特征来对数据进行区别。
为了实现数据共享和提高处理效率,必须遵循约定的分类原则和方法,按照信息的内涵、性质及管理的要求,将系统内所有信息按一定的结构体系分为不同的集合,从而使得每个信息在相应的分类体系中都有一个对应位置。
换句话说,就是相同内容、相同性质的信息以及要求统一管理的信息集合在一起,而把相异的和需要分别管理的信息区分开来,然后确定各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分类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