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路k闭合前,iL(0)=10A, uC(0)=10V
开关k闭合后,电路分成了两部分,现在要求的正是公共部分的电流i(t)。既然是两部分,就应该分别求出i(t)的两个分量再叠加。
所以,左边电路110V电压产生的电流为i'(t)=11A,是一个稳定的直流。
右边电路,只有一个节点,3条支路并联,可列出节点电压方程,不会有I(s)。求出U(s)后,I"(s)=(U(s)-20)/2s ,求反变换,得i"(t)的这部分分量。
i(t)=i'(t)+i"(t)节点电压法实际是对节点利用KCL列方程,就是流进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当支路中有电压源时,电阻上的电压为节点电压-电压源电压,如i3=(U3-Us3)/R3。其实这种支路应该用诺顿等效电路来代替,就可是列出节点电压方程,方程中没有减电压源电压,只有要求i3时才用上面的式子。
可以在仿真过程中使用探针来显示。
1选择探针,然后在要观察的支路节点上单击即放置探针工具。此时会显示出一个数据显示框。认情况下从上而下依次是:瞬时电压,峰峰电压,有效值电压,直流电压,瞬时电流,峰峰电流,有效值电压流,直流电流,频率。
2接下来通过其箭头来判断支路电流方向:若实际方向相反,则电流相关值为负。如果想把方向反过来,在探针上单击右键,然后选择颠倒方向。同理可通过属性菜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其他设置。
3实验中在对不同部件进行单一数据对比时,比如只观察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时,可通过复制粘贴功能来进行放置。这样其设置与被复制的器件相同,这个技巧同时适合于其他器件。如此 *** 作可节省时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