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软件工程硕士论文

怎么写软件工程硕士论文,第1张

论文对于硕士,尤其博士,是必须的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所谓大道无形,小道可走。下面给出一些博士期间的写作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论文可以有三个境界:毕业、科研、贡献。

现在只说第一个,为了毕业。

把论文分成三个阶段:读、写、改。

一、读

即:读哪些论文(对象),读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怎么读(方法)
1读什么论文。

读论文,需要读经典的专业基础论文、survey(概述)论文,及5-10篇左右读新的高质量的专业论文。

好的论文怎么找?首先找专业领域中好的会议、期刊;其次,经常访问专业领域有名的实验室、研究员的主页,关注其发表的论文方向及内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开始动手写论文了。

2读论文的目的。

读论文的目的有两个主要目的:

一是了解世界上本专业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

二是在了解过程中,产生自己的idea,进入这个领域。

什么是idea?怎么样产生?idea一般是在读论文的过程中产生的,给出三种比较简单产生idea的方法。
(1)第一种弥补缺陷法。即去发现别人论文中的weakness(缺陷)。你在读很多个论文时候,就会逐渐发现,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解决的都是某一方面的问题。很多论文,尤其是经典论,都有很多论文跟着去提高和改善原来论文的效率、方法什么的。因此,你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去找你感兴趣的论文的weakness,你提出相应的弥补缺陷的解决方案;

(2)第二种新型方案法。就是提出与论文不同的解决方案,你觉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产生了新的idea,不断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为一篇比较好的论文;

(3)第三种减少约束法。即减少论文中的assumption(假设),一般来说,所有的假设都是约束条件,去除约束条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过程。
这三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 *** 作性比较强的方法,比较有针对性的产生idea,避免看论文中的茫然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产生idea过程中,不要想着憋大的idea,不要试图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体系。在目前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好高骛远,往往会半途而废。你有一点点的贡献就好。没有一篇论文是完美的,而任何人的工作都必须在其他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3怎么读论文。

(1)首先,最忌讳的是一篇论文反复读前面的几段。要读,尽量一次性读完,不管理解多少,尽量一次读完,你可以一篇论文多读几遍。不要放。很多人都是,觉得读起来难,读一读,放一放,然后再从头读。好像烧开水,没等开锅呢,就凉凉了,然后再烧。

(2)第二,读的时候带着想法读。读论文不是相面,你要看看内容是什么,和以前的有没有区别,有什么不同,有没有weakness。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就忘了这个事情。怎么办呢,就是每次看完,对这篇论文做个summary,总结一下论文的主要阐述的内容和方法,和以前的对比一下,这样,就把论文吃透了。好的论文不妨隔三差五的多读几次。

(3) 第三,看到好的句子,记下来,然后自己写论文时候改一下就可以用的。尤其是读native的论文,非常必要。论文的文风怎么样,整个文章的版式,句子的书写,词汇的使用。论文读多了,就很容易把专业词汇积累下来,所以,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单词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非常推荐大家这样去做。
二、写
写论文和读论文过程类似,包括确定论文的性质,论文的目标(发表到哪里),写论文的方法。要了解论文的组成是什么,每一部分应该怎么写,然后再进入写论文的过程。

在具体写作的时候,需要考虑下面的过程:

1写什么性质的论文。

如会议论文、期刊论文、letter、regular paper,或者写的是综述(survey)、方法、理论等等。不同的论文的对象,载体,篇幅,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会议论文、短论文等对新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短,其他的次之,所以论文写作要集中在新的方面;而期刊论文等对新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完善、高质量,所以写作时候要系统性和创新性并重。

2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你想要发表的地方是什么,会议还是期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期刊论文。所以,在写论文之前,尽量确定要投的期刊或会议。然后,去阅读几篇最新的该期刊或者会议的论文,明确一下体例和内容大致规划。重要的是,你选择的题目和投稿对象的要求尽量切合。第二,你想要发表的时间,一定要有个发表的时间点。一方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限制了时间点,就能很好的督促你,你可以多选择几个,这样你就会处于忙碌和兴奋状态,成果就会快而且好,否则非常容易消极怠工。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需要在写大论文之前,需要得到论文的接收函。在时间规划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想在时间上快一些,可以找一下相关刊物的special issue或者special section等,一般这特刊,出版的速度相对快些。一定要提前谋划,无论是会议还是期刊,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

3写论文的方法。

首先了解一下论文的结构。通常一篇论文包括7个大的部分,每页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个句子。所以,一篇会议论文大概200-300个句子罢了。一小时写5句,一天写一页也就差不多了,一周也就写一篇论文吧,当然前提是idea什么都比较成熟后。其实,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差不多2-3天也就可以了。

4论文的组成。

下面,针对论文给出7个大部分的一些内容组成:
(1) Abstract—— 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a)阐述问题;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150-200words)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你的贡献:a)题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c)A、B有一些缺陷;d)我们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1page)

(3)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

(4)Our Solution——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

(5) Performance Analysi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d)给出结论。

(6) 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a)快速简短的总结;b)未来工作的展望;c)结束全文。

(7) 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经典的和新的论文要引用);b)与前文保持一致。
然后我们就开始写论文了。

1写论文时候,最好一气呵成。千万不要犹豫,今天写点,明天写点的样子。那样往往写不好论文。一篇SCI论文,我想,一般最多用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写完主题部分;而一般会议论文2,3天即可。当然,一些实验可能需要时间长些。无论如何,不可以拖延。可以说,每篇论文都可以发表,所以你写出的论文肯定是有成果的。

2写论文时候,有些需要注意的语言表述的地方。首先,尽量拼写、语法正确。保证全文没有单词错误和明显的语法错误,这个非常重要。论文学术是非常严谨的,错误拼写容易让人觉得水平不高。另外,写作句子尽量简单,每个句子只包含一个意思,这个和中文论文差别很大。记住一定用简单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即使算上从句也尽量不要超过两句话。第三,避免用口语。例如so、the same as、one hand…on theother hand等等。从native和好的论文里面,把重要的连词的应用学好。如therefore,however,moreover等等,尽量装着学术化一些。第四,尽量避免第一人称,we怎么怎么地。

3论文的组成元素。通常,包括图形、公式、算法、证明等等。论文应该是图文并茂的。通常情况下,如果读者是同一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看完论文的及图注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大体所做的工作。因此,要标注好每一幅所展示的信息,但尽量简洁。图和文本要保持一致,并且互为补充,所有图在论文中都是必须提及的。不同的图有不同的要求:
(1)对于说明性、功能性和流程性等的图,我建议一般先自己在纸上手绘大框,这样方便设计、修改,等定型后,在用专业工具绘画,这样一般效果很好而且节省时间。

(2)另外,当采用柱状图、折线图等,优先用黑白色,然后是灰色或阴影的,最后才是彩色的。据说有大概10%的男性是红/绿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红/绿色,而且打印时候大多时候是黑白的,所以,在采用颜色标识的同时,尽量加一些标识性的线条标志,要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对于这些性能分析、对比等,在解释时候一定要尽量说明图的形成原因,并包括数据。如与谁相比,能效提高百分之多少,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

(3) 第三,作图工具一定要专业,尽量避免用excel等做,通常做的不是很好看。图的质量一般是300dpi以上,所以如果可能,尽量用专业工具作图,然后粘贴。在论文录取后,尤其期刊论文,一般需要提交高质量的,尽量是jpg和tif格式的。

(4)最后,论文排版要尽量和论文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对象的模板。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尽量用latex,排版的质量非常棒的。
除了图,论文里面还应该有公式、算法、证明、定义等。一定尽量用专业的东西编写,这些地方尽量不要用。整篇论文要尽量用多种元素说明,避免整篇大片大片的文字描述。

最后,好的论文要有好的明确的题目,我一般是先写一个然后整篇论文写好后,再修改、定稿。
三、改
好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完成一篇论文后,先通读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更改的。一般来说,更改有本人更改和他人更改两种。写完之后通读一次,先不要再读,放两三天再说。这样容易产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后再仔细更改。更改是个打磨的过程,必须字斟句酌,可以参考其他好的文章,对照写。改论文绝对不是查缺补漏那么简单,要从审稿人、读者多个角度去看,想想读者能从你这个论文里面获得多少、想看的是什么。另外,一定请领域朋友帮助审查一下,以便检验论文的正确性和新鲜性,而且可以对一些术语用词进行改善。

改好之后,就是投稿。

一定要选择和自己论文非常搭的期刊或者会议投稿。如果是正常期刊的论文,一般随时都可以投稿。但是对于特刊、会议一般是有时间限制的。对有时间限制的,建议尽量提前一两天投稿。我见过很多人,都是非得到最后那天才投稿,这样如果发生意外就不好补救了。另外,有些期刊为了增加公正性,要求匿名投稿,这个一定要注意。

最后,不管论文接受还是被拒,都会有比较好的意见回来,一定要认真阅读这些意见并做相应的修改及反馈。

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论文的滚动问题。一个方向,发表一篇论文后,不是就完成大吉了。还有尽量深挖你这个课题。一个主题多种实现方法。一个好的idea,我觉得怎么应该发一到两篇conference和一个journal

(2)论文合作:在质量和数量上大幅提高。

(3)作者排序的问题,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4)项目申请问题。

(5)最低满足论文之后,是为以后铺路的问题。平实心态,积极争取。

以上是自己在做研究时候的一点点小心得,为写而写,寸光短视,指望有所裨益。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进发展,电子商务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电子商务中的交易行为大多数都是在网上完成的, 因此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影响趸易双方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从电子商务系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商务交易安全性出发,介绍利用网络安全枝术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一. 引言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迅速 电子商务可以降低成本.增加贸易机会,简化贸易流通过程,提高生产力,改善物流和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环境与系统 虽然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很强,但其贸易额所占整个贸易额的比例仍然很低。影响其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安全问题.网上的交易是一种非面对面交易,因此“交易安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十分重要。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安全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务交易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等。其特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实施网络安全增强方案.以保证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为目标。商务安全则紧紧围绕传统商务在Interne'(上应用时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保障电子商务过程的顺利进行。即实现电子商务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依赖性。
二、电子商务网络的安全隐患
1窃取信息:由于未采用加密措施.数据信息在网络上以明文形式传送.入侵者在数据包经过的网关或路由器上可以截获传送的信息。通过多次窃取和分析,可以找到信息的规律和格式,进而得到传输信息的内容.造成网上传输信息泄密
2.篡改信息:当入侵者掌握了信息的格式和规律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将网络上传送的信息数据在中途修改 然后再发向目的地。这种方法并不新鲜.在路由器或者网关上都可以做此类工作。
3假冒由于掌握了数据的格式,并可以篡改通过的信息,攻击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户发送假冒的信息或者主动获取信息,而远端用户通常很难分辨。
4恶意破坏:由于攻击者可以接入网络.则可能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修改.掌握网上的机要信息.甚至可以潜入网络内部.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三、电子商务交易中应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为了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和协议.这些技术和协议各自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可以给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提供不同程度的安全保障。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目前主要的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通常使用的安全控制手段主要有包过滤、状态检测、代理服务 由于它假设了网络的边界和服务,对内部的非法访问难以有效地控制。因此.最适合于相对独立的与外部网络互连途径有限、网络服务种类相对集中的单一网络(如常见的企业专用网) 防火墙的隔离技术决定了它在电子商务安全交易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防火墙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代理服务方式的和基于状态检测方式的。例如Check Poim Fi rewalI-1 4 0是基于Unix、WinNT平台上的软件防火墙.属状态检测型 Cisco PIX是硬件防火墙.也属状态检测型。由于它采用了专用的 *** 作系统.因此减少了黑客利用 *** 作系统G)H攻击的可能性:Raptor完全是基于代理技术的软件防火墙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复杂性.防火墙也有其固有的缺点(1)防火墙不能防范不经由防火墙的攻击。例如.如果允许从受保护网内部不受限制地向外拨号.一些用户可以形成与Interne'(的直接连接.从而绕过防火墙:造成一个潜在的后门攻击渠道,所以应该保证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通道的唯一性。(2)防火墙不能防止感染了病毒的软件或文件的传输.这只能在每台主机上装反病毒的实时监控软件。(3)防火墙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攻击。当有些表面看来无害的数据被邮寄或复制到Interne'(主机上并被执行而发起攻击时.就会发生数据驱动攻击.所以对于来历不明的数据要先进行杀毒或者程序编码辨证,以防止带有后门程序。
2.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一种被动的防卫技术.它难以对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安全的因素进行有效的防卫。因此.要保障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就应当用当代密码技术来助阵。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中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 贸易方可根据需要在信息交换的阶段使用。目前.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对称密钥加密/专用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现在许多机构运用PKI(punickey nfrastructur)的缩写.即 公开密钥体系”)技术实施构建完整的加密/签名体系.更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从真正意义上确保了网上交易与信息传递的安全。在PKI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一把公开密钥或加密密钥和一把专用密钥或解密密钥)。这对密钥中的任何一把都可作为公开密钥(加密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则作为专用密钥{解密密钥)加以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对机密�6�11生息的加密.专用密钥则用于对加信息的解密。专用密钥只能由生成密钥对的贸易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发布.但它只对应用于生成该密钥的贸易方。贸易方利用该方案实现机密信息交换的基本过程是 贸易方甲生成一对密钥并将其中的一把作为公开密钥向其他贸易方公开:得到该公开密钥的贸易方乙使用该密钥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后再发送给贸易方甲 贸易方甲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专用密钥对加密后的信息进行解密。贸易方甲只能用其专用密钥解密由其公开密钥加密后的任何信息。
3.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又称为鉴别或确认,它通过验证被认证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来证实被认证对象是否符合或是否有效的一种过程,用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防止攻击者假冒 篡改等。一般来说。用人的生理特征参数f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进行认证的安全性很高。但目前这种技术存在实现困难、成本很高的缺点。目前,计算机通信中采用的参数有口令、标识符 密钥、随机数等。而且一般使用基于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PK I)身份认证技术。要实现基于公钥密码算法的身份认证需求。就必须建立一种信任及信任验证机制。即每个网络上的实体必须有一个可以被验证的数字标识 这就是 数字证书(Certifi2cate)”。数字证书是各实体在网上信息交流及商务交易活动中的身份z明。具有唯一性。证书基于公钥密码体制.它将用户的公开密钥同用户本身的属性(例如姓名,单位等)联系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应有一个网上各方都信任的机构 专门负责对各个实体的身份进行审核,并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这个机构就是证书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ies.简称CA}。CA用自己的私钥对所有的用户属性、证书属性和用户的公钥进行数字签名,产生用户的数字证书。在基于证书的安全通信中.证书是证明用户合法身份和提供用户合法公钥的凭证.是建立保密通信的基础。因此,作为网络可信机构的证书管理设施 CA主要职能就是管理和维护它所签发的证书 提供各种证书服务,包括:证书的签发、更新 回收、归档等。
4.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也称电子签名 在信息安全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匿名性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数字签名是非对称加密和数字摘要技术的联合应用。其主要方式为:报文发送方从报文文本中生成一个1 28b it的散列值(或报文摘要),并用自己的专用密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 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 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报文的接收方 报文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报文中计算出1 28bit位的散列值(或报文摘要).接着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报文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 如果两个散列值相同 那么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报文的鉴别和不可抵赖性。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安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商务安全提出了双重要求.其复杂程度比大多数计算机网络都高。在电子商务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安全技术问题 制定安全技术规则和实施安全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推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安全的电子商务体系的形成。当然,任何一个安全技术都不会提供永远和绝对的安全,因为网络在变化.应用在变化,入侵和破坏的手段也在变化,只有技术的不断进步才是真正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满梅 罗兰娥: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技术问题.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
[2]丰洪才 管华 陈珂: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及其安全性分析.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4,2
[3]阎慧 王伟:宁宇鹏等编著.防火墙原理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杜 2004

这个看你熟悉什么方面的,因为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范围比较大。
我个人觉得系统类或者网站类的就可以,如果基础好的可以选择安卓方面的,因为安卓的要求和难度会高很多。
如果没听课,基础肯定差的,所你适合选择系统类和网站类的,千万不要去选择安卓或者其他的。
比如语言有net,c#,Java,php,c,c++等等
还有框架有mvc,ssm,ssh等
基于Java/c#/php教师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c#/php教师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c#/php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c#/php超市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c#/php手机销售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c#/php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c#/php网上购物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c#/php电子报销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c#/php新闻发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c#/php考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c#/php网上订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

计算机专业论文: 计量标准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对于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计量标准档案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然而,对于档案的管理,大多数单位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却不能实时动态地从档案中获取信息,大量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为提高计量标准档案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必须对档案进行网络化、实时化、动态化的管理.实现计量标准和设备信息的高度共享,建立更加高效、快捷的实时化与动态化管理模式。 一、计量标准设备管理系统的 网络化解决方案为实现计量标准和设备档案的实时、动态管理,根据相关法规要求、管理工作需要、检定和校准工作需要,我院设计开发了“计量标准设备管理系统”。为实现信息实时动态共享,系统采用浏览器,月艮务器(B/S)架构,并充分利用.NET技术的优势.采用Ⅳ层体系结构设计思想。系统的整体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的层次结构分为页面文件层、隐藏文件层、数据访问层、数据服务层、存储过程层、数据库表层。这样的设计可使系统的用户界面处理、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处理的层次更加清晰,易于系统的扩展与升级。 二、计量标准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由于计量标准档案和设备档案中涉及的数据信息非常繁杂.而且还要考虑管理方面的各种要求。在对系统进行设计时.特别考虑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和GB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规定的相关要求。 第二,计量标准档案和设备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与特点。 第三,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运行速度。 第四,系统的易用性及可 *** 作性。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分解、归类、重新组合,本设计方案将计量标准设备管理系统分为以下四个子系统: 1.设备履历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是对设备的各种硬件信息及软件信息进行管理。硬件信息包括设备的名称、规格、编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主要技术指标、制造厂、价格、出厂日期、启用日期、所处状态、设备的组成情况、设备附件明细等:软件信息包括设备检定/校准证书、证书号、检定时间、有效期限、检定结论、溯源单位、所属标准、使用人情况、保管人情况、设备维修明细、设备的供应商明细等信息。 通过对设备信息的分析.将设备履历管理系统分为硬件信息管理和软件信息管理子模块。硬件信息管理包括设备基本信息管理、设备的组成设备管理、设备附件管理:软件信息管理包括设备溯源证书管理、设备使用人与保管人管理、设备供应商管理等功能。 该子系统为每个设备构建一份清晰的履历档案,按照过程管理的要求,记录设备从购进开始直到报废整个生存周期内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包括设备的使用、维修、溯源、保管等事件。 由于大型设备经常是成套存在,由若干个设备组成,还有可能需要许多附件。而且某些大型设备的组成设备也可以单独使用.亦需要建立履历档案。所以在设备履历管理子系统中,提供了设备的组成设备管理,为设备的组成设备也提供一份履历档案.对大型设备及其组成设备进行综合管理。 2、计量标准档案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以计量标准装置为主线,将其涉及的人员、设备、环境条件、方法、量值溯源、稳定性考核、重复性考核、期间核查等诸多要素贯穿在一起.不但满足了档案管理的需要,还满足了法定的相关要求。计量标准档案所涉及的数据信息更加繁杂,包括计量标准的名称、代码、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开展工作需要的环境条件、所用的检定规程/技术规范、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稳定性考核信息、重复性考核信息、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有效期、授权开展的项目、到期复查的申请、建标报告、各类作业指导书等。计量标准的设备构成也具有多种形式。有的计量标准只由一台设备构成,有的计量标准则由多台设备构成:还有多个计量标准共用设备的情况发生。当出现共用设备的情况时.设备的更换与报废就必须能够灵活处理,不能由于其中某个计量标准中更换了设备,而影响其他计量标准的工作。 由于该子系统包含的数据资源及数据关系非常复杂,需要对计量标准档案的内容进行重组归类,进行仔细的梳理。在子系统的接口方面.要充分考虑该子系统和设备履历管理子系统以及检定员管理子系统的接E1.以实现子系统之间数据的共享与交互。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设计思路,将该子系统分成六个子模块.即基本信息管理、设备配置管理、考核与核查管理、开展项目管理、授权证书管理、相关文档管理子模块。 基本信息管理包括标准概况、环境条件、技术资料、保管人、使用人管理;设备配置管理包括计量标准器、配套设备、其他设备管理;考核与核查管理包括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计量标准重复性考核、标准器稳定性考核、期间核查管理;开展项目管理包括计量行政部门授权开展的项目、实验室认可开展的项目、院内批准开展的校准项目管理;授权证书管理包括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管理:相关文档管理包括建标报告、复查申请书以及各类作业指导书的管理。 3.检定员管理子系统 检定员管理子系统是对从事检定/校准工作的人员进行管理。由于检定员/校准员的工作岗位会有调动.可能会引起其所使用设备或计量标准方面的相关信息发生变化。很多检定员都具有从事多项检定工作的资质,但对于特定的计量标准.必须使用相应的授权检定项目。因此,在该子系统中,不但包括了人员基本信息的管理(如检定员证号、检定员姓名、专业领域等),还要能够管理每个检定员经授权可开展的检定项目信息.以便和设备履历管理子系统和计量标准管理子系统进行交互。 4.查询统计子系统 查询统计子系统是计量标准设备管理系统重要的数据输出端口。所有的人员、设备、计量标准、量值溯源等数据,均要通过查询统计子系统提供给院领导和相关的管理人员与检测人员。如设备的台账统计、设备的送检计划、设备的维修统计、计量标准的考核与核查监控、技术资料查询、电子文档统计查询、开展项目统计、检定员信息查询等。 三、计量标准设备管理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计量标准设备管理系统将过程管理中人员、设备、环境条件、方法、量值溯源等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动态管理;同时还能够满足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中有关法规、规范所规定的要求。该系统对繁杂的数据信息及数据关系进行了梳理,使其成为清晰准确的数据资源。其不但可为院内的资源配置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还可为院领导的管理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实现了设备和计量标准的网络化、透明化、实时化、动态化管理。

以下是我个人写过的论文,格式应该就是这们写,给你只供模块的参考。至于你的具体内容该怎么写,你得多花的点心思,写论文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
努力吧!!!!!!!!!!!!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11 开发背景,开发环境及意义 1
12 系统设计说明 2
13 开发工具的选用与介绍 3
131 C#技术介绍 3
132 C#访问数据库的原理 4
133 C#技术的优点: 4
134 SQL介绍 5
第2章 总体设计 7
21 系统目标设计 7
22 系统功能分析 8
23 系统 *** 作流图 8
第3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9
31 数据库需求分析 9
32 系统数据库 10
33 数据模型 10
34 数据表结构 11
第4章 系统界面设计及功能实现 14
41 系统登录设计与实现 14
42 楼盘管理设计与实现 15
43 投诉管理设计与实现 18
44 故障管理设计与实现 20
45 住户管理设计与实现 21
46 收费管理设计与实现 23
47 系统管理设计与实现 26
471 系统初始化 26
472 系统备份 28
473 系统还原 29
474 个人密码修改 32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安装 33
51 系统测试 33
52 系统安装 36
53 C#的硬件要求 37
第6章 总结 39
参考文献 40

软件系统开发 总图辅助设计 摘要针对目前总图专业利用AutoCAD进行总图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AutoLisp、ObjectARX语言和 AutoCAD2006绘图系统开发总图辅助设计软件,实现土方、坐标表、文字修改、管线标注等自动计算和绘图,以及 总体方案设计优化。通过实例验证程序模块的可用性,提高了总图设计效率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关键词总图;软件开发;Autolisp、ObjectARX语言;设计优化 当前总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1)计算量大且费时。高阶段 设计,总图专业要进行土方计算、 统计,施工图阶段要进行各种坐标 表等计算,工作量大,计算速度慢, 花费时间长,且容易出错,需要改 进和提高。 (2)绘图繁琐。绘制总图平土 图时,需书写大量地形标高及平土 标高与地形标高高差等大量数据, 全用手工书写,相当繁琐。 (3)修改优化困难。在工程项 目资料整理完后,若发现设计标高 不合要求,需增加或减少设计标高 大小,那么所有资料都得重新整 理,其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图纸修 改不方便。 (4)图纸不易规范。在目前设 计作业中,设计图纸大小,字体格 式、线型、文字、数字标记,很难 做到规范统一,也就是说目前设计 作业中,很难实现图纸的规范化、 标准化。 总图土方、坐标表、文字修改、 管线标注等计算和绘图,具有较强 的规律性,以及目前计算辅助绘图系统应用的普及,因此利用计算机 进行总图专业辅助设计和方案优化 是可能的。 1总图专业设计内容 11专业简介 总图专业是我国冶金工程设 计的专业分工之一,全称应为总 图运输设计专业。主要研究的对 象是全厂建构筑物、铁路、道路及 各种管线的位置关系,即在进行厂 区各生产库、场、车间合理布局的 同时,须研究土地的有效使用,研 究各生产库、场、车间之间的运输 衔接与方式,使之物流运输快捷, 满足最大生产能力的要求,以体 现出合理的全厂工艺流程。是以 生产工艺学、运输工程学、土木工 程学、规划理论等为基础而建立 的综合学科,有向总体工程学科 发展的趋势。 12专业范围 (1)厂址选择及总体设计:工 厂地理位置的确定(即工业布局一般 由上级领导部门确定,总图起主要 参谋作用)和厂址确定。总体设计与 主要工艺专业配合完成。 (2)工厂所有建构筑物、铁路、 道路、管线等设施的定位(包括高阶 段设计所作平面布置图或总平面布 置图和各种总图施工图)。 (3)铁路运输设计:线路设计、 运输组织、运输设备选型与数量计 算、组织机构和人员定额,并配置为 铁路运输服务的各种设施。 (4)道路运输设计:道路设计、 运输与调度组织、汽车选型与数量 计算、组织机构和人员定额,并配置 为道路运输服务的各种设施。 (5)竖向布置与平土排水设计: 室内外地坪标高的确定、竖向布置 设计、场地平整、土石方计算及平 衡、场地排雨水设计。 2总图专业辅助设计的 微机实现 21开发语言介绍 AutoLISP是为用户扩展和定 制AutoCAD功能的一种编程语言。 一种基于LISP的编程语言,起源 于1950年。LISP语言最初是为人 工智能(AI)应用而设计的,现在 依然是许多人工智能应用的基本编 程语言。1980年中期,AutoCAD推 出AutoLISP 21版,作为一种应 用编程接口(an plication program- ming interface,缩写API)。LISP 之所以被选为最初的应用编程接口, 它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适合 AutoCAD实体对象的非结构化设 计过程,它含有为设计问题,重复性 地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Visual LISP(VLISP)是加快 AutoLISP程序开发的新一代软件开 发工具。V L I S P集成开发环境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 ment,缩写IDE)提供许多特性,使 得源代码创建和修改,程序测试和调 试更加容易。另外,VLISP为释放在 AutoLISP编写的队列应用提供了一 种工具。 ObjectARX,即AutoCAD Runtime Extension编程环境,它 包含可构造对象的C++库。这些构 造对象可用来开发AutoCAD应用 程序、扩展AutoCAD类和协议, 以及创建 *** 作方式与AutoCAD内 置命令相同的新命令。 The ObjectARX编程环境 为开发者使用用户化和扩展 AutoCAD软件提供对象的C++, C#和VBNET应用编程面向界 面,ObjectARX库为应用程序开发 者提供多种开发工具,利用开放的 A u t o C A D软件结构和直接访问 AutoCAD数据库结构,图形系统, 以及内部的命令定义。 ObjectARX技术帮助你开发 快捷、高效、简明的应用程序,它使 得精通A u t o C A D的用户能定制 AutoCAD软件和使CAD设计师从 重复性的任务得到释放。对一个软 件解决方案,较小的文件、较快的绘 图 *** 作、和平滑的交互性,使用 ObjectARX来开发是最好的选择。 开发32位ObjectARX程序 的系统需求: 英特尔P e n t i u m4,A M D Athlon 22 GHz 微软WindowsVistaTM, WindowsXP Professional(SP2), Windows 2000(SP4)512 MB R A M 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 (版本80) 22总图专业辅助设计模块 组成 (1)软件开发总框架(见图1)。 (2)子模块程序组成 优化设计模块:总体设计优 化,总图设计优化及方案评价等。 总平面图设计模块:总图符号、 方格网、区域剪切、编辑文字、画栅 栏、加粗实体、算建、构筑物表等子 程序。 铁路运输设计模块:标注铁路、 车挡符号、切点符号、画道岔、曲线 要素、算铁路表等子程序。 图1软件开发总框架示意图 道路运输设计模块:标注道 路、坡度、坡长、道路标高、道路半 径、曲线要素、算道路表等子程序。 平土图设计模块:采集数据、土 方计算、粗平土图等子程序。 管线综合设计模块:画电力线、 管线名称、管线坐标表等子程序。 排雨水图设计模块:画水沟、 雨水箅、跌水与急流槽、涵洞等子 程序。 另外,还含有对常用标准图库 的调用,如铁路、道路、挡土墙等图 库。 23总图设计优化及方案评价 优化设计(optimal design)是从 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设计方 法。它以数学中的最优化理论为基 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根据设计所追 求的性能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在满 足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 优的设计方案。一般来说,优化设 计有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数学模 型。(2)选择最优化算法。(3)程序设 计。(4)制定目标要求。(5)计算机自 动筛选最优设计方案等。通常采用 的最优化算法是逐步逼近法,有线 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生物进化规 划及遗传算法。下面重点分析生物 进化规划及遗传算法。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的蓬勃 发展,随之而起的遗传学算法开始 介入各个工程领域,遗传算法是模 拟生物遗传进化机制而发展起来 的一种算法。由美国Michigan大学 JHolland教授于1975年首次提出。 其特点是:群体搜索策略和群体之 间的信息交换,搜索不依赖于梯度 信息。这种算法尤其适用于离散的 非线性结构优化问题。 下面以运输线路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工程实际所限定的各种 标准运输车辆进行编码,于是运载 车辆不同的运输量组合方案可以形 成不同的代码串,经过对每一代码 串的解码,由计算子程序可以求出 该方案下运输线路的特性如B、Q 等,进而可以求算用于评价方案优 劣程度的目标函数值。然后遗传算 法根据生物遗传进化的原理,对产 生的初始方案进行选择、重组、变 异,产生新一代个体,仿照生物进化 过程代代进化下去,最终可以得到 满足要求的最优个体,解码后即为该 课题的最优方案。 相对于传统的线性,非线性 规划算法,遗传算法的优势在于: (1)算法思路简单,不受规 划问题要求的可微、可导、连续等 限制,不但可以避免线性规划解 的瓶颈问题,也避免了非线性规 划最后对连续路径进行“圆整”带 来的麻烦与偏差。 (2)由于遗传算法从一组方 案出发,扩大了搜索寻优的范围, 减少了传统规划方法线式寻优(如 按梯度搜索)产生局部最优解与全 局最优解差距较大的风险。遗传 算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耗机时太多, 对大型复杂运输网更是如此。这 主要由于其中的选择,交换,变异 等过程还没有一个适合运输网优 化问题的完善算法,同时也是因 为该算法贯串了几率的思想而不 似传统方法具有确定性。 总图优化设计是一个逐渐深 化的过程,在前期建设、总体设计 阶段,总图方案的优劣,对一个项 目的建设,有更重要的影响。厂区 总图现状、规划的不同,更具有不 确定性,也更复杂。更完善的了解 厂区功能分布、运输量,综合近期 现状、远期规划,合理布置设施是 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我们总图 设计优化工作的重点所在。 3总图专业辅助设计软件 应用实例 按上述方法,编制相应设计 模块,在AutoCA2006中运行,自 动完成总图各设计模块,经总图专 业设计人员试用,在各工程应用 中,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减轻设 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减少图纸 出错率,起了较大的作用。这套软 件的开发也提高了总图专业在同行 中计算机应用水平。图2为利用软 件生成的平土图。 本文介绍了总图专业设计的内 容,以及总图辅助设计软件模块的 构成,并利用AutoLISP、ObjectARX 语言开发AutoCAD2006的技术,编 制相应的设计模块,实现自动计算 和绘图,并且进行方案设计优化,取 得了初步的成功,希望能为以后的 深入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图2利用软件生成的平土图
采纳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984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