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度怎么看?

经纬度怎么看?,第1张

在地球仪上,你可以看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这就是经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不过,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并不难: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在地图上,通过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都能画出一条经线和一条与经线相垂直的纬线。这样,就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来。怎么样才能够区别出这些经线和纬线呢?最好的办法是给每一条经线和纬线都起上一个名字,这就是经度和纬度。用经度表示各条经线的名称,用纬度表示各条纬线的名称。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叫东经;向西叫西经。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所以东、西经各有180°。东经180°和西经180°是在同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
最长的纬线圈——赤道,叫做0°纬线。从赤道向北度量的纬度叫北纬;向南的叫南纬。南、北纬各有90°。北极是北纬90°。
由于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所以,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都表示南北方向。纬线都表示东西方向。经线和纬线互相垂直、互相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我们在阅读地图的时候,就可以借助经纬网来辨别方向,也可以判断出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经线和纬线还可以把地球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样,把地球沿赤道切开,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把地球切开,由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的半球叫东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夹角的度数,就是所在纬线的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自赤道向南、向北各有90°,南纬90°是南极,北纬90°是北极。通常人们把0°—30°称做低纬,30°—60°称做中纬,60°—90°称做高纬。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34′的夹角,这样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一直往返于北纬23°26′和南纬23°26′之间,所以把北纬23°26′的纬线称做北回归线,把南纬23°26′的纬线称做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是一年的时间。每年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然后直射点北移,在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线直射点移到北回归线。而后太阳直射点向南返回,9月21日(北半球秋分日)再次回到赤道,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回归线上。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直射点在北归回线上时,北半球66°34′以北地区全部为极昼时间,而南半球66°34′以南地区全部进入极夜。反之当直射点移到南回归线上时,南纬66°34′以南进入极昼,而北纬66°34′以北进入极夜。所以把北纬66°34′的纬线称做北极圈,把南纬66°34′的纬线称为南极圈。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构成经纬网,它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坐标系统,并用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的方向和位置,只有具备了经纬网,才有可能研究地球表面上一切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此外经纬网也是绘制各种地图的最基本要素。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不久就瓦解了。但以亚历山大为名的那座埃及城里,出现了一个著名图书馆,多年担任馆长的埃拉托斯特尼博学多才,精通数学、天文、地理。他计算出地球的圆周是46 250千米,画了一张有7条经线和6条纬线的世界地图。
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这座古老的图书馆里研究天文学、地理学。他就是克罗狄斯·托勒密。托勒密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绘制地图应根据已知经纬度的定点做根据,提出地图上绘制经纬度线网的概念。为此,托勒密测量了地中海一带重要城市和据点的经纬度,编写了8卷地理学著作。其中包括8000个地方的经纬度。为使地球上的经纬线能在平面上描绘出来,他设法把经纬线绘成简单的扇形,从而绘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图”。15世纪初,航海家亨利开始把“托勒密地图”付诸实践。但是,经过反复考察,却发现这幅地图并不实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
正确地测定经纬度,关键需要有“标准钟”。制造准确的钟表在海上计时,显然比依靠天体计时要方便,实用得多。18世纪机械工艺的进步,终于为解决这个长久的难题创造了条件。英国约克郡有位钟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时间,连续制造了5台计时器,一台比一台精确、完美,精确度也越来越高。第五台只有怀表那么大小,测定经度时引起的误差只有1/3英里。差不多同时,法国制钟匠皮埃尔·勒鲁瓦设计制造的一种海上计时器也投入了使用。至此,海上测定经度的问题,终于初步得到了解决。

经度的分布规律:以0度经线为界,向东是东经度。自西向东东经度数增大。0°经线向西是西经度。自东向西西经度增大。
东西经度的判断:
(1)侧面经度分布图:伸出右手,让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手背朝着自己。把大拇指贴在0°经线上,大拇指指向上方。顺着四指延伸方向,东经度数增大。伸出左手,让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手背朝着自己。把大拇指贴在0°经线上,大拇指指向上方。顺着四指延伸方向,西经度数增大。如果图中没有0°经线,就把大拇指贴在度数较小的经线上,符合右手判断规律的就是东经度,符合左手判断规律的就是西经度。
(2)极地经度分布图:北极为中心的图中,以0°经线为界,逆时针方向是东经度,东经度增大。顺时针方向是西经度。西经度增大。南极为中心的图中,顺时针方向是东经度,东经度增大。逆时针方向是西经度。西经度增大。
纬度的分布规律:以赤道为界,向北是北纬,北纬度数增大。向南是南纬,南纬度数增大。
南北纬的判断:
(1)侧面纬度分布图:伸出右手,让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手背朝着自己。把大拇指贴在赤道上,大拇指指向左,顺着四指延伸方向,北纬度数增大。伸出左手,让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手背朝着自己。把大拇指贴在赤道上,大拇指指向左,顺着四指延伸方向,南纬度数增大。如果图中没有赤道,就把大拇指贴在度数较小的纬线上,符合右手判断规律的就是北纬度,符合左手判断规律的就是南纬度。
(2)极地纬度图的判断:由四周向中心纬度增大。如果是北极为中心的图,图中纬度都是北纬。如果是南极为中心的图,图中纬度都是南纬。

问题一:南北纬,以赤道为分界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由赤道向两极度数递增,分别北纬90°,南纬90°
问题二: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问题三:经度:从经过伦敦的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开始,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分别为西经180°,东经180°180°也不属于东西经

地理纬度位置看法如下:

1、竖经横纬,竖线是经线,横线是纬线。

2、经线分东西,经度分为360度,每15度1个时区。其中0度经线的叫本初子午线,是第一个进入新一天的地方,然后向西每过1个时区就相差1小时。

3、纬线分南北。赤道的纬度为0°,将地球平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4、写经纬度时,一般先写经度,后写纬度。

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即北纬0度,南纬0度。东西经线的分界线是0经线和180经线。东经从0度经线到180度经线,西经从0度经线到180度经线。

经纬度有数值和东西经或南北纬两给部分组成
判断数值:1、直接读数;2、根据相邻两条经线或纬线之间的间隔一般都是相等的来判读。
南纬北纬判断:数值向南越来越大,就是南纬。
数值向北越来越大,就是北纬
东经西经判断:数值向东越来越大,就是东经。
数值向西越来越大,就是西经

问题一:地理经纬度怎么看 关于地理经纬度这里有wenkubaidu/0
地理的学习要多看图,多做练习,多多讨论

问题二:地理经纬度怎么看图解 地理的经纬度,一般会标注东经西经南纬北纬。但某些图中,只会标注数字而没有具体的南北纬/东西经。
对于纬度,如果越往北数字越大,那么为北纬;这一数字在0-90之间。0°即为赤道;与之相反,越往被数字越小,那么为南纬。
对于经度的判断,首先,如果经度越往东数字越大,那么为东经,这一数字在0-180之间;与之相反,如果越往东数字越小,那么为西经,这里可以想象一下把地球的正面给转到对立的一面,这样会感觉比较别扭,但应当还是可以想象的。在看经度很重要的一点还有就是0°经线和180°经线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东半球指的是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

问题三:地理经纬度怎么写 数字/度/英文方向的首字母,例如:30°N,即北纬30度。

问题四:地理位置的经纬度怎么查找 知道了经纬度就可以在地图上定位这个地点, *** 作起来非常容易。目前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多可以实现。
谷歌地图,谷歌地球
方法/步骤
一般用手机或者GPS测得的经纬度是经度在前,纬度在后。而利用地图搜索要求输入的时候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打开谷歌地图,在搜索框中输入经纬度,中间用英文的,分开。点击搜索即可。这

问题五:地理怎么判断经纬度和半球位置啊 南北半球分界线以赤道来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20°W,160°E的经线圈划分,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问题六:地理经纬度怎么看 竖着的是经线,横着的是纬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9925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