蜓拼音tíng。
简体部首虫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12画。
五笔JTFP、仓颉LINKG、郑码IYBY、四角52141。
结构左右、电码5767、区位8249、统一码8713。
1、〔蜻(qīng)蜓〕蜻。
2、〔蝘蜓〕蝘。
相关词组:
捺蜻蜓[nà qīng tíng]
竖蜻蜓。身体倒立。
蜻蜓舟[qīng tíng zhōu]
一种小船。
蝘蜓嘲龙[yǎn tíng cháo lóng]
以蝘蜓比作龙、有随意混杂、贬低一方之意。。
虺蜓[huī tíng]
蜥蜴和壁虎。泛指虫豸。
蜓蚞[tíng mù]
蚱蝉的别名。
蜻蜓树[qīng tíng shù]
传说中的树名。
蜻蜓艇[qīng tíng tǐng]
蜻蜓舟。一种小船。
蜻蜓的拼音是qīng tíng蜻蜓:
无脊椎动物4102,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1653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实为益虫。
蜻蜓 [ qīng tíng ]。 qīng: 声母q,前鼻韵母ing,读第一声。tíng:声母t,前鼻韵母ing,读第二声。
详细解释:
1、身体细长,头部有复眼一对,胸部背面有膜质翅两对。生活于水边,捕食蚊蝇为生,是一种益虫。雌的以尾点水产卵水中。幼虫为水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五月五日埋蜻蜓头於西向户下,埋至三日不食,则化成青真珠。” 唐 王建 《戴胜词》:“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 清 恽敬 《<听云楼诗钞>序》:“夫人之耳不可执,不可恃也,蚁动而以为牛鬭,蜻蝏翼而以为曳大木,震雷发乎前而聋者不闻。” 冰心 《寂寞》:“你看那边水上飞着好些蜻蜓,一会儿要下雨了。”
2、指形状像蜻蜓的发钗。
五代 张泌 《江城子》词之二:“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
“蜻”组词:
1、蜻蛚子 [ qīng liè zǐ ]
基本释义:虫名。似蟋蟀而小,绿色,能鸣。
2、蛉蜻 [ líng qīng ]
基本释义 :有窗的轻舟。
3、蝘蜓 [ yǎn tíng ]
基本释义:古书上指壁虎。
4、蜻蝏 [ qīng tíng ]
基本释义:见“蜻蜓”。
蜓的拼音是tíng。蜓最早见于秦国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蜓”的基本含义为昆虫,捕食小飞虫,是益虫,如蜻蜓。引申含义为古书上指壁虎,如_蜓。
“蜓”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组词:蜻蜓舟、蜻_、蜻蜓撼铁柱、蛉蜻、捺蜻蜓、蜻蜓艇、蜻_、蜻蜻、蜻蜓树。造句:做调查工作不能蜻蜓掠水,要深入实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