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期来看,这是百利而无一害,实质上是把你的职业生涯和专业技能都毁了,为什么?
先是毁心态:习惯了这样赚钱,哪里还有心思会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你“飘”在上面,自然不能了解真实的业务状况,就不会找到有效的办法去改变现状,怎样做优化,做得比现在更出色,总以为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总想有功劳自己先去领,出问题或状况了就学会'推'——推给不“称职”的下属,推给隔壁部门等,实质上,能做你的上司的,都不会比你傻,不说不代表对你就是满意,无非就是看时机和引导你往自己想要走的方向去做,若不行就找一个时机换掉你摆了,当上司的门儿清,不会是糊涂人。
这种心态和职业思维要不得,必须要有意识地去克制自己,不要这样干,因为这样做只会贬值,并不会升值,还会毁掉一个职场人的心态。
那么要求员工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到底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1让员工学会真正会用同理心,学会真正地站在顾客的角度出发:客户真实的诉求点是什么?自己公司提供的服务价值点分别在哪里?怎样打造良好的顾客体验?怎样提供客户认可的价值,而这些客户为什么愿意为之付费?又为什么会离我们而去?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怎样能让价值交付的流程更加高效率和流畅,使得顾客持续愿意与我们公司合作?怎样提供独特的或者是综合交付价值比较不错的服务,能吸引不同类型的顾客跟你合作?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为一名员工整天这样去思考并为客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和为公司交付出让客户满意的价值,那么他自己个人的思维习惯、眼光成长还有做事的方法论,都会有所提升,慢慢地变成一种“工作本能”,成为自己的一种优势工作思维和技能,使得自己越来越“值钱”——个人工作价值在往上升,同时能做到手中有“粮”(思维格局、技能和经验),心中不慌(做回同类的工作能得心应手,面对各种困难有招,从容应对)
3涨薪水——当你产出的价值远大于你的工资时,你的精明上司会给你涨工资,让你留下来继续好好干,或者带着团队干,栽培更多像你这样站在公司角度去思考的人来替公司出力,从而使更多的顾客满意,愿意为公司提供的价值付费,从而令公司发展得更好。
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这就导致了,在相处当中必然会产生分歧和矛盾。而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想考虑到他人的难处。但是很多人却做不到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他人心中的痛苦。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三个方式来得到改善。
一、虽然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痛苦,但是要具有同理心。没有真正所谓的感同身受,因为针只有扎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会感受到疼痛。所以事实上是对于他人的痛苦,我们并不能够去真正的理解,那样的痛苦会给人带来多大的伤害。虽然我们无法完成做到感同身受,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具有同理心。通过他所发生的事情,然后去想象这样的事情,当自己在那个处境之下又会感受到什么样的痛苦。这样才是换位思考的真谛,能够真正的去试图感知他人的痛苦,从而理解他。
二、想象自己,在他的处境上自己的心理感受。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难处,虽然发生的事情不相同,但是痛苦的程度却是可以衡量的。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想想自己如果也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会感到何种的痛苦,从而能够更加的体谅别人。当矛盾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更应该的去体察到别人的不容易,宽容别人有大度的胸怀。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不只是一句空话。他要求我们有着真正的行动,而不只是空泛的语言。
三、多与他人进行心平气和的沟通。当两个人发生矛盾和分歧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做下来能够心平气和的好好沟通。通过沟通就能够了解他人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想法,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两个人就能够求同存异。沟通是建立两颗想要彼此靠近的心的一座桥梁,通过沟通可以解决非常多的矛盾和问题,而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并不是需要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都是一些小事。有的时候存在的一些小误会,小摩擦正常良好地解决。
地球中间不是空的里面是固体的核心温度大约在6800度左右 因为大气的散射的关系白天天空明亮 晚上星星 会眨眼睛 人是站在地球表面 在太空看人是倒过来站的 因为有地心引力 所以我们不会掉下来 人站的地方所谓的地球表面 就是 固体的岩石 称为陆地 大气层只是保护我们不受太阳和来自宇宙的辐射和陨石的伤害放下自己的观点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是因为带着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以至于这些的想法影响了我们的行为。我们不是对方,我们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验他当时那个情绪状态,即使有相同的经历,也无法达到完全的一致。所以就需要我们放下自己的观点,放下自己的一个立场,能全身心的投入去理解对方。
了解事实,理清脉络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我们需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当事人的立场,从当事人的各个角色去了解他所经历的辛酸历程。不管什么时候,任何人都有被理解的需要。如果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会使我们的关系更加和谐。
第一部分:提出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于老师开篇引用牛顿的名言:“如果说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并幽默地说:“只有傻瓜制造蒸汽机还从观察烧开水开始,而不去吸收瓦特及前人的成果。
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于老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于老师又形象地说:
鹦鹉学舌不叫“站”,“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更不叫“站”,尽管王昌龄、郭正一是“巨人”。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顺便说一句,当我读到这里时,不知道“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用在这里是何意,经网上查找得知:唐初,有个叫张怀庆的人,十分喜欢做诗填词,但又不肯下工夫,总是胡乱搬用别人的作品.有一次,他把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郭正一和王昌龄的作品拿出来生拼硬凑.人们讥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后来,这不仅成了一个笑话,还演变成一个成语,沿用至今.这个成语是?——生吞活剥。原来“生吞活剥”就是这样来的。从而也明白了于老师引用这句话的用意:学习别人,不能照搬别人,不能生搬硬套,要创新,要发展。
于老师在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教学片断更是精彩: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生:春风吹又生。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寓庄于谐,妙趣横生,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第三部分:别人吃一堑,自己长一智于老师言:
(好多课)的教学思路、处理方法倒不是听了一些成功的课收到启发而琢磨出来的,恰恰相反,我是听了一些不太理想的课产生的。我看他们“过河”,使我知道了水的深浅,水的流速,水底的平坦与坎坷;记住了他们没顶的地方,看清了他们踉跄的方位,默想着我蹚这条“河”时应该怎么样……先行者吃了“一堑”,我跟着长了“一智”。
从别人的失败之处吸取教训。
第四部分:站在理论家的肩膀上
于老师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在教学研究中理论家指导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最后一部分):站在名师的肩膀上。(自我感觉没有可度之处,故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