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
2
实体之间的联系转换比较复杂,请查阅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p225上面有详细转换原则。
这个应该是很简单的实例了吧,这就是学生实体和课程实体关系的E-R图。转换为数据库关系模式为:
学生和课程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需要转化,引入联系实体:成绩表
课程(课程代号,课程名称),主键为课程代号(或者课程名称)-------还有其他属性不再一一列出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主键为学号
成绩表(学号,课程代号,成绩),复合主键(学号,课程代号)
另外这是简单的E-R图转化为数据库模式,如果复杂的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库模式,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这里不再多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数据的过程属于:逻辑设计阶段。 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是将现实世界的要求转化成实体、联系、属性等几个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两种联接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包括以厂几个过程:从E-R图向关系模式转换,逻辑模式规范化及调整、实现规范化和”#号表示主键
系(系号#,系名,电话)
教师(工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号)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学时,学分)
任课(学期#,课程编号#,教师#)
一 基本概念
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它是描述现实世界概念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是表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式,用矩形表示实体型,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用椭圆表示实体的属性,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型连接起来;用菱形表示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在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型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1,1:n或m:n)。
二 成分
在ER图中有如下四个成分:
矩形框:表示实体,在框中记入实体名。
菱形框:表示联系,在框中记入联系名。
椭圆形框:表示实体或联系的属性,将属性名记入框中。对于主属性名,则在其名称下划一下划线。
连线:实体与属性之间;实体与联系之间;联系与属性之间用直线相连,并在直线上标注联系的类型。(对于一对一联系,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1; 对于一对多联系,要在一的一方写1,多的一方写N;对于多对多关系,则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N,M。)
如下图以下例题仅供参考:
这是一份关于商店商品仓库的ER图。
先看仓库和商品之间是M:N的关系,于是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把联系库存转换为库存实体。
库存 (仓库号,商品号,日期,库存量)。
然后是商品实体和仓库实体。
商品(商品号,商品名,单价)。
仓库(仓库号,仓库名,地址)。
除此之外仓库和商品还有一个供应关系,同样是M:N关系:供应 (仓库号,商品号 ,月份,月供应量)。
在上图的商店和仓库之间的关系可能写漏了,但是它们应该也是M:N的关系,一个商店可以被多个仓库供应,一个仓库也可以供应多个商店。上面已经创建了供应实体,现在只需在供应实体中加入商店号即可,也就是商店实体的主键。
供应(仓库号,商品号,商店号 ,月份,月供应量)商店(商店号,商店名,地址)
总结至此,转换关系模型也完成了,当然这只是个例子,实际的开发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奇怪的需求,这就更要求我们做好概念设计的环节,对后来的数据库设计和维护都有好处。ER图的好坏,始终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一节。
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是由PPChen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
它提供不受任何DBMS约束的面向用户的表达方法,在数据库设计中被广泛用作数据建模的工具。E-R数据模型问世后,经历了许多修改和扩充。
从数据需求分析中分析出系统的实体属性图,需要遵循三范式原则,对实体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整合,得出系统E-R图。
说明:菱形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用矩形表示实体,用无向直线把菱形与有关实体连接,在直线上标明联系的类型。用椭圆表示实体的属性,并用无向直线把实体与属性联系起来。
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将E-R图转换成指定RDBMS中的关系模式。首先,从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是比较直接的,实体与联系都可以表示成关系,E-R图中属性也能够转换成关系的属性,实体集也能够转换成关系。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