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公式是:C=Q/U。
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板间电场强度E=U/d 。
电容器电容决定式 C=εS/4πkd。
和电容有关的计算公式
1、 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差是1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即:C=Q/U 。
2、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 k则是静电力常量。 而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3、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 。
4、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
5、电容器对于频率高的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就减小,即容抗小,反之电容器对频率低的交流电产生的容抗大;对于同一频率的交流电电.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容抗就越小,容量越小,容抗就越大。
6、 串联分压比:电容越大分的电压越小 并联分流比:电容越大通过电流越大。
7、当t= RC时,电容电压=063E; 当t= 2RC时,电容电压=086E; 当t= 3RC时,电容电压=095E; 当t= 4RC时,电容电压=098E; 当t= 5RC时,电容电压=099E;T单位S R单位欧姆 C单位F 。
8、 T时刻电压:Vt=V0+(V1-V0)[1-exp(-t/RC)]。
9、充放电时间:T=RCLn[(V1-V0)/(v1-vt)] 。
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差是1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拉,即:C=Q/U 。
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电容的决定式为: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定义式: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Q^2/2C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三电容器串联:C=(C1C2C3)/(C1C2+C2C3+C1C3)
扩展资料电容的作用
1、旁路
旁路电容是为本地器件提供能量的储能器件,它能使稳压器的输出均匀化,降低负载需求。就像小型可充电电池一样,旁路电容能够被充电,并向器件进行放电。
为尽量减少阻抗,旁路电容要尽量靠近负载器件的供电电源管脚和地管脚。这能够很好地防止输入值过大而导致的地电位抬高和噪声。地电位是地连接处在通过大电流毛刺时的电压降 。
3、去耦
去耦,又称解耦。从电路来说, 总是可以区分为驱动的源和被驱动的负载。如果负载电容比较大, 驱动电路要把电容充电、放电, 才能完成信号的跳变,在上升沿比较陡峭的时候, 电流比较大, 这样驱动的电流就会吸收很大的电源电流。
由于电路中的电感,电阻(特别是芯片管脚上的电感)会产生反d,这种电流相对于正常情况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噪声,会影响前级的正常工作,这就是所谓的“耦合”。
3、滤波
从理论上(即假设电容为纯电容)说,电容越大,阻抗越小,通过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超过1μF 的电容大多为电解电容,有很大的电感成份,所以频率高后反而阻抗会增大。
有时会看到有一个电容量较大电解电容并联了一个小电容,这时大电容滤低频,小电容滤高频。电容的作用就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电容越大高频越容易通过。具体用在滤波中,大电容(1000μF)滤低频,小电容(20pF)滤高频。
曾有网友形象地将滤波电容比作“水塘”。由于电容的两端电压不会突变,由此可知,信号频率越高则衰减越大,可很形象的说电容像个水塘,不会因几滴水的加入或蒸发而引起水量的变化。
它把电压的变动转化为电流的变化,频率越高,峰值电流就越大,从而缓冲了电压。滤波就是充电,放电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容
1、确定要降多少电压。(供电电压-输出电压)2、确定负载电流。(包括后面电路的消耗)
3、根据 1,2 用欧姆定律计算需要电容产生的容抗(电流=电压/ 容抗)
4、依据下面公式计算电容值
Xc = 1/(2×π×f×C);
Xc--------电容容抗值;欧姆
π---------314;
f---------频率,对工频是50HZ;
C---------电容值 法拉
电容器公式有两个,一个是电容器公式的比例式,另一个是决定式。
1、C=Q/U
此公式为电容器的比例式,Q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U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2、
S表示两电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d表示两电极板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常数,称为介电常数,与电介质的性质有关。
电容计算公式: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差是1伏,则该电容器的电容是1法,即:C=Q/U
电容大小计算公式: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即: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 k则是静电力常量。 而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电容器对于频率高的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就减小,即容抗小,反之电容器对频率低的交流电产生的容抗大;对于同一频率的交流电电。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容抗就越小,容量越小,容抗就越大。
串联分压比:电容越大分的电压越小;并联分流比:电容越大通过电流越大。
当t= RC时,电容电压=063E; 当t= 2RC时,电容电压=086E; 当t= 3RC时,电容电压=095E; 当t= 4RC时,电容电压=098E; 当t= 5RC时,电容电压=099E;
T单位S R单位欧姆 C单位F
T时刻电压:Vt=V0+(V1-V0)[1-exp(-t/RC)] ,充放电时间:T=RCLn[(V1-V0)/(v1-vt)]。
1、电容从零伏开始充电时(零状态响应):Uc=Um1-e^(-t/RC)
2、从充满电状态开始放电时(零输入响应):
Uc=Ume^(-t/RC)
说明:Um为电容两端电压最大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