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工作纠结了?

两个工作纠结了?,第1张

最近,我有遇到过学员这么问我:
“贺嘉老师你好,我是一名专科生,现在准备专升本了。
可是一直在犹豫选什么专业好。
我大专上的是旅游管理,现在出来实习在酒店当服务员。
然后觉得这个专业不是个好专业,就不想考了。
在选专业的最后,留下了两个。一个是小学教育,一个是会计。
这两个的话,就业形势怎么样?工资方面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回答的:
基础的岗位收入都不高的,选择小学教育或者会计,其实就业形势与工资方面的差别不大。
重点是你喜欢哪个行业。
微博上,也有一些情感博主大V们,会接受粉丝们的咨询投稿,并给出一些建议。
昨天我看到一个网友也是在说,关于两份工作,自己犹豫不决。
博主非常犀利,她给出的答复是:“我觉得这两份工作都没什么锦绣前程……”
02
法国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布里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布里丹自己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这头驴。
有一天,送草料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就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
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一模一样的干草之间,就为难坏了。
它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无法决定,究竟哪一个选择更好。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反反复复,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后来人们把那些面对两难时,优柔寡断的人称为「布里丹驴」。
很多时候,我们都必须要在人生的两难选择中,做出一个选择。
我们总是想开启上帝视角,到底哪一个选择对当下的我、对未来的我是更好的?
高中分科时,我们在想选文科还是理科?
大学快结束了,我们要纠结直接工作还是考研?
毕业后,去一线城市还是留在三线城市?
选择工作时,是去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
挑选岗位时,是要稳定还是要高薪?
工作前几年的收入,存起来买房还是投资自己……
03
我们为什么总会陷入这种两难的困境?
为什么总会在这些人生的选择中犹豫不定?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线性思维。
什么是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的、维度单一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的行为,往往是非此即彼的,一条路走到黑。
比如说,饿了就要吃饭,吃饱了就不饿了;累了就要休息,休息好了就不累了。这都是线性思维。
直线型的思考路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可我们会遇到的绝大多数的问题,往往都要复杂得多。
比如说选择钱多但压力大的销售岗位,还是听爸妈的话,回家考公务员?
这种问题是多维度的,充满了变化性的。
这时,我们就不能再采取线性思维来判断。
与线性思维相对应的,是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指把你面临的困境看作一个整体。
从整体出发,关注这个整体的目标的同时,也能兼顾系统中的元素。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当你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时,你会发现,摆在你面前的,其实还有第三条路。
就比如说,我们开头讲到的,那位咨询我的学员的案例。
他面临的问题看似只是在纠结选择读小学教育专业还是会计专业。可是如果只对两个行业进行对比,那么他就会局限在其中,对着两个薪资相差不大的岗位,反反复复,犹豫不决。
其实,想要做出决定,可以把这个问题根据不同的变量划分为小问题。
在他的选择系统中,第一个变量,就是父母的建议。
如果他是非常传统的、认为父母的想法是不可违抗的,那么这个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了,听父母的话就可以了;
如果对他而言,父母的想法并不重要,那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第二个变量:也是他直接问我的,薪资水平如何?
这两个行业的基层岗位,工资都不高,差不多。
如果不在意的话,那就可以从亲戚朋友中了解行业的真实情况;
如果没有亲友涉及到这两个行业的,那可以亲自去实习体验。
如果对薪资水平有一定要求的话,那就不必局限于小学教育与会计这两个选项。可以考虑第三种选择了。
自己是否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如果说不上来的话,可以借助一个工具进行测试——“盖洛普优势测试”。
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后,可以结合兴趣,向相关领域的大V进行咨询,多问多听多了解。
如果他喜欢写作,并且成就动机很强,又具有一定的敏锐度,那么新媒体领域的内容创作就是个更好的选择。
所以,这么一个二选一不易回答的题目,其实是一个由四个变量组成的系统:父母的建议、对工资的要求、对行业的偏好程度、自身的优势与兴趣。
在思考过程中,可以把二选一的问题背后的变量罗列出来。从系统中观察,进行拆分,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04
在这些两难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如何去做?
第一、看看你是否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想要找出第三条路,就要跳出简单的“非A即B”的线性思维。
把问题背后的变量罗列出来,用系统思维去拆分。
工作还是考研?一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
这类问题,我们并不一定要在两个里面选,完全可以去尝试更多的选择。
跳出两难的处境,去发现第三条路。
第二、拓宽视野与格局。
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选择?
视野与格局。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说:“去过100个国家以上是什么体验?”
高赞回答说:“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正确,能够接受并尊重更多的选择。”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朝生暮死的菌草不会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会知道一年四季的时光。
永远停留在山脚,你就不会相信,山的另一端有着怎样的柳岸与花明。
见的多了,你才会知道,你不一定要走你面前的路,你面临的不是非A即B。
你还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如何拓宽你的视野与格局?
这位选专业遇到问题的学员,就可以在确定最终去什么行业前,亲自去实习。去看看会计岗位每天的生活,去跟着小学教师体验一下这份工作是不是你想要的。
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自去实习,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环境……
你可以多读一些书,各个领域的都可以。
读史书可以明智,知道事物兴替的规律;
读传记可以得到别人一生的心血;
欣赏一些戏剧作品,去体会戏剧中的人的矛盾,观察经典角色是如何折射出当时社会普通人的处境的;
读技能工具类的书,可以增强你的硬实力

这两个工作对你来说都是比较好的选择。你需要考虑,你现在的年龄问题是20几岁,刚毕业的,还是已经要加20有小孩的,如果你还是刚毕业的20几岁,那么我建议你,你去选择有前途的工资比较高的。如果已经有了家室和小孩的那么你应该选择比较安逸的。

女子在面试过程中走错公司,但随后收到了两份工作机会的OFFER,她需要仔细权衡这两个选择来做出最佳决定。
首先,她应该考虑每家公司为她提供的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前景。她可以比较这些因素,并评估哪家公司更能满足她的个人需求和事业目标。
其次,她应该考虑自己对每个位置的兴趣和适应性。她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面试时对每个职位的感觉,并思考哪种工作更符合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技能。
最后,她也可以联系每家公司的员工,咨询他们对公司文化、工作氛围和管理方式的看法。这样做可以帮助她更好地了解每个公司,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总之,如果一位女子在面试过程中走错公司,但收到了两份OFFER,她需要综合考虑每个位置的各个方面,包括薪资、福利、职业发展、兴趣、适应性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最佳决策。

技术角度:选专业对口的,因为如今大学生很多,你在专业不对口的岗位上竞争力更弱,很容易给挤掉。特别擅长的除外。
社会角度:找工作经常要综合考量,看怎么容易生存下去,选择其实并不是很丰富。另外“关系”经常会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而不是本事。
人文角度:喜欢作什么就作什么!

两份工作怎么选择,最主要要看自身的条件和自己的理想,发展意愿,其次要看两家单位的实力和经营产品的前景,的确现在外贸形势不好,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
如果你喜欢安逸一点的,而且你本人经济压力也不大,可以坚持做现在的工作,机会可以从身边慢慢找
如果你想以后自己发展,或者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那我建议你可以去尝试一下另一份OFFER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163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 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