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数字电压表P0口改到P1口程序怎么改?

51单片机数字电压表P0口改到P1口程序怎么改?,第1张

这是一个用89S52单片机或 89C52、89C51来读取AD值和控制数码管显示的电压表程序;AD转换单片机内部没有,用的是外部的ADC芯片ADC0809或ADC0808,芯片的具体介绍你可以百度一下;程序中定义了单片机和ADC0809芯片的接口:sbit ST=P3^0;
sbit OE=P3^1;
sbit EOC=P3^2;
sbit CLK=P3^3;ST:START: 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至少100ns宽)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0809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 EOC: 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CLK:时钟脉冲输入端。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单片要送出的CLK时序是用 TO定时中断完成的:void t0(void) interrupt 1 using 0
{
CLK=~CLK;//定时取反一次,制造脉冲
}
当EOC是高电平时,就是一次AD转换完成,单片机此时读ADC0809的值:if(EOC==1)
OE=1;
getdata=P0;
OE=0;
就是从P0口与ADC0809数据相连读出,读出8位的转换值 后存在getdata中,getdata再送入temp,temp再把采得的AD值转换为实际的电压值:temp=getdata235;//这是要根据实际电路的电阻而定
temp=temp/128;
后把实际电压值送入数码管扫描的缓冲数组,在T1中断中进行扫描显示:dispbuf[0]=10;
dispbuf[1]=10;
dispbuf[2]=10;
dispbuf[3]=10;
dispbuf[4]=10;
dispbuf[5]=0;
dispbuf[6]=0;
dispbuf[7]=0;
P1=dispcode[dispbuf[dispcount]]; //数码管的字段码
P2=dispbitcode[dispcount //扫描数码管的每一位 说得差不多了,估计没人会一句句程序的给你分析,何况只有10分。

78E516也有内部看门狗的,而且还有几个寄存器是52里没有的,下面是我改过的REG52h
另外,78E516的ROM区前4K是用于BOOT的,如果里面的程序没有跳出来的话,就永远进不了你的应用程序区了,好好看看CHPENR 那几个寄存器的使用方式。
/
-----------------------------------------------------------------------------
Copyright (c) KEIL ELEKTRONIK GmbH and Franklin Software, Inc, 1987-1992
-----------------------------------------------------------------------------
/
/ 8052 Processor Declarations /
/ BYTE Registers /
#ifndef POD8751
sfr P0 = 0x80;
sfr P1 = 0x90;
sfr P2 = 0xA0;
sfr P3 = 0xB0;
sfr P4 = 0xD8;
#endif
#ifdef POD8751
sfr P0 = 0xC0;
sfr P1 = 0x90;
sfr P2 = 0xD8;
sfr P3 = 0xC8;
#endif
sfr PSW = 0xD0;
sfr ACC = 0xE0;
sfr B = 0xF0;
sfr SP = 0x81;
sfr DPL = 0x82;
sfr DPH = 0x83;
sfr PCON = 0x87;
sfr TCON = 0x88;
sfr TMOD = 0x89;
sfr TL0 = 0x8A;
sfr TL1 = 0x8B;
sfr TH0 = 0x8C;
sfr TH1 = 0x8D;
sfr IE = 0xA8;
sfr IP = 0xB8;
sfr SCON = 0x98;
sfr SBUF = 0x99;
/ 8052 Extensions /
sfr T2CON = 0xC8;
sfr RCAP2L = 0xCA;
sfr RCAP2H = 0xCB;
sfr TL2 = 0xCC;
sfr TH2 = 0xCD;
/W78E516/
sfr CHPENR = 0xf6;
sfr SFRAH = 0xc5;
sfr SFRAL = 0xc4;
sfr SFRFD = 0xc6;
sfr SFRCN = 0xc7;
sfr CHPCON = 0xbf;
/ BIT Registers /
/ PSW /
sbit CY = 0xD7;
sbit AC = 0xD6;
sbit F0 = 0xD5;
sbit RS1 = 0xD4;
sbit RS0 = 0xD3;
sbit OV = 0xD2;
sbit P = 0xD0;
/ TCON /
sbit TF1 = 0x8F;
sbit TR1 = 0x8E;
sbit TF0 = 0x8D;
sbit TR0 = 0x8C;
sbit IE1 = 0x8B;
sbit IT1 = 0x8A;
sbit IE0 = 0x89;
sbit IT0 = 0x88;
/ IE /
sbit EA = 0xAF;
sbit ES = 0xAC;
sbit ET1 = 0xAB;
sbit EX1 = 0xAA;
sbit ET0 = 0xA9;
sbit EX0 = 0xA8;
/ IP /
sbit PS = 0xBC;
sbit PT1 = 0xBB;
sbit PX1 = 0xBA;
sbit PT0 = 0xB9;
sbit PX0 = 0xB8;
#ifndef POD8751
/ P3 /
sbit RD = 0xB7;
sbit WR = 0xB6;
sbit T1 = 0xB5;
sbit T0 = 0xB4;
sbit INT1 = 0xB3;
sbit INT0 = 0xB2;
sbit TXD = 0xB1;
sbit RXD = 0xB0;
#endif
#ifdef POD8751
sbit RD = 0xCF;
sbit WR = 0xCE;
sbit T1 = 0xCD;
sbit T0 = 0xCC;
sbit INT1 = 0xCB;
sbit INT0 = 0xCA;
sbit TXD = 0xC9;
sbit RXD = 0xC8;
#endif
/ SCON /
sbit SM0 = 0x9F;
sbit SM1 = 0x9E;
sbit SM2 = 0x9D;
sbit REN = 0x9C;
sbit TB8 = 0x9B;
sbit RB8 = 0x9A;
sbit TI = 0x99;
sbit RI = 0x98;
/ 8052 Extensions /
/ IE /
sbit ET2 = 0xAD;
/ IP /
sbit PT2 = 0xBD;
/ P1 /
sbit T2EX = 0x91;
sbit T2 = 0x90;
/ T2CON /
sbit TF2 = 0xCF;
sbit T2IP = 0xCE;
sbit RCLK = 0xCD;
sbit T2IE = 0xCD;
sbit TCLK = 0xCC;
sbit T2RSE = 0xCC;
sbit BGEN = 0xCB;
sbit TR2 = 0xCA;
sbit C_T2 = 0xC9;
sbit CP_RL2= 0xC8;
sfr AUXR = 0x8E;
sfr WDT_CONTR = 0xe1;

1)“文件包含”处理概念
所谓“文件包含”是指在一个文件内将另外一个文件的内容全部包含进来。因为被包含的文件中的一些定义和命令使用的频率很高,几乎每个程序中都可能要用到,为了提高编程效率,减少编程人员的重得劳动,将这些定义和命令单独组成一个文件,如reg51h,然后用#include<reg51h>包含进来就可以了,这个就相当于工业上的标准零件,拿来直接用就可以了。
2)寄存器地址及位地址声明的原因
reg51h里面主要是一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地址声明,对可以位寻址的,还包括一些位地址的声明,如果如sfr P1=0x80; sfr IE=0xA8;sbit EA=0xAF等。
sfr P1 = 0x90这句话表示:P1口所对应的特殊功能寄存器P1在内存中的地址为0x80,sbit EA=0xAF这句话表示EA这一位的地址为0xAF。
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使用很频繁的sfr和sbit。
sfr 表示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意思,它并非标准C 语言的关键字,而是Keil 为能直接访问80C51 中的SFR 而提供了一个新的关键词,其用法是:sfr 特殊功能寄存器名=地址值(注意对于头文件里“特殊功能寄存器名”,用户实际上也可以修改的,如P1=0x80,也可改为A1=0x80,但sfr 和地址值则不能更改,否者会编译出错。)
sbit 表示位的意思,它也是非标准C 语言的关键字,编写程序时如需 *** 作寄存器的某一位(可位寻址的寄存器才能用)时,需定义一个位变量,此时就要要到sbit,如sbit deng=P1^0,sbit EA = 0xAF;需要注意的是,位定义时有些特殊, 用法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sbit 位变量名=寄存器位地址值
第二种方法:sbit 位变量名=SFR 名称^寄存器位值(0-7)
第三种方法:sbit 位变量名=SFR 地址值^寄存器位值
如:
sbit IT0=0x88 (1)说明:0x88是IT0 的位地址值
sbit deng=P1^2 (2)说明:其中P1 必须先用sfr 定义好
sbit EA=0xA8^7 (3)说明:0xA8 就是IE寄存器的地址值
以上三种定义方法需注意的是 IT0 deng EA可由用户随便定义,但必须满足C语言对变量名的定义规则。除些外其它的则必须按照上面的格式写,如“名称变量位地址值”中“”,它是由keil软件的规定的 ,不能写成其它的,只能这样能才编译通过。
以上是对寄存器地址和位地址的定义和声明作了解释,大家需要牢牢记住:只有对寄存器及相关位进行声明地址后,我们才能对其进行赋相关的值,keil软件才能编译通过。至于说为什么,这可能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清楚。
3)内存、SFR、位、地址等的通俗解释
前面讲到了寄存器地址和位地址(前提能位寻址)声明的目的是为告诉C编译器相应寄存器及其位在内存中的地址,这样我们对寄存器及一些位赋的变量和数值才能正确保存,然后才能供CPU正确的调用,完成相应的功能。
上段文字出现了寄存器(SFR)、位,地址、内存等,单片机学习过程中还会出现ROM、RAM等名词,可能大家觉得不是很好理解,这里可以通俗的解释一下,如下面三个图所示。
我们把内存比作宾馆,ROM、RAM、SFR相当于宾馆里具体的有三种不同功能楼层(具体这个宾馆多少层即多少ROM、RAM、SFR,视各个宾馆或者每种单片机而不同),每层8个房间相当于8位,每个房间要么住男人要么住女人相当于每位要么放入数字1要么放入数字0,keil编译器就相当于宾馆的工作人员,旅客去住旅馆相当写程序的过程,住宾馆的人必须事先要给工作人员说你是哪一层哪一个房间(即声明寄存器地址和位地址,)宾馆工作人员才能把你带到你的房间里去(这里假设这个宾馆可以由旅客自己决定住哪个房间)。即:只有对寄存器及相关位进行声明地址后,我们才能对其进行赋相关的值,keil软件才能编译通过。



4)REG51H头文件原文及解释
打开reg51h 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内容(此文件一般在C:\KEIL\C51\INC下 ,INC文件夹根目录里有不少头文件,并且里面还有很多以公司分类的文件夹,里面也都是相关产品的头文件。如果我们要使用自己写的头文件,使用的时候只需把对应头文件拷贝到INC文件夹里就可以了。)
下面附出头文件的原文,并把注释文件一并附后。
/--------------------------------------------------------------------------
REG51H
Header file for generic 80C51 and 80C31 microcontroller
Copyright © 1988-2002 Keil Elektronik GmbH and Keil Softwar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ifndef REG51_H
#define REG51_H
/ BYTE Register /
sfr P0 = 0x80; //三态双向 IO口 P0口 此句话的意思是:特殊功能寄存器 P0 地址为0x80 ,可位寻址,下同
//低8位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一般不用而只作普通I/O口,注意作I/O口用时,硬件上需接上接电阻)
sfr P1 = 0x90; //准双向 IO口 P1口
sfr P2 = 0xA0; //准双向 IO口 P2口
//高8位地址总线,一般也作普通I/O用
sfr P3 = 0xB0; //双功能
//1准双向 IO口 P3口
//2 P30 RXD串行数据接受
// P31 TXD串行数据发送
// P32 外部中断0 信号申请
// P33 外部中断1 信号申请
// P34 定时/计数器T0 外部计数脉冲输入
// P35 定时/计数器T1 外部计数脉冲输入
// P36 WR 片外RAM写脉冲信号输入
// P37 RD 片外ram读脉冲信号输入
sfr PSW = 0xD0; // 可以位寻址(C语言编程时可不考虑此寄存器)
//程序状态寄存器Program Status WORD (程序状态信息)
//psw7(CY) 进位标志
//psw6(AC)辅助进位标志位低四位向高四位进位或借位时 AC=1
//主要用于十进制调整
//psw5(F0)用户可自定义的程序标志位
//psw4(RS1)
//psw3(RS0)
//工作寄存器选择位
//任一时刻只有一组寄存器在工作
//0 0 0区 00H~07H
//0 1 1区 08H~0fH
//1 0 2区 10H~17H
//1 1 3区 18H~1FH
//psw2(OV) 溢出标志位
//psw1( ) 保留为 ,不可使用
//psw0§ 奇偶校验位
sfr ACC = 0xE0; //累加器A 特殊功能寄存器 可位寻址
sfr B = 0xF0; //寄存器B 主要用于乘除运算
sfr SP = 0x81; //堆栈指针寄存器SP 存放站定栈顶地址、
sfr DPL = 0x82; //
sfr DPH = 0x83; //数据指针寄存器DPTR、//对片外RAM及扩展IO进行存取用的地址指针
sfr PCON = 0x87; //电源控制寄存器 、不能位寻址
//管理单片机的电源部分包括上电复位、掉电模式、空闲模式等
//单片机复位时PCON被全部清0,编程时一般是用到SMOD位,其它的一般不用
//D7 SMOD该位与串口通信波特率有关
//SMOD=0 串口方式1 2 3 波特率正常
//SMOD=1 串口方式1 2 3 波特率加倍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sfr TCON = 0x88; //定时器/计数器 控制寄存器 可以位寻址
//D7  TF1 定时器1溢出标志位
//D6 TR1 定时器1运行控制位
//D5 TF0 定时器0溢出标志位
//D4 TR0 定时器0运行控制位
//D3 IE1 外部中断1请求标志
//D2 IT1 外部中断1 触发方式选择位
//D1 IE0 外部中断0请求标志
//D0 IT0 外部中断0 触发方式选择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sfr TMOD = 0x89; //定时器/计数器 工作方式寄存器 不能位寻址
//确定工作方式和功能
//D7 GATE 门控制位
//GATE=0;定时器/计数器由TRX(x=0,1)来控制
//GATE=1;定时器/计数器由TRX(x=0,1)
//和外部中断引脚(init0,1)来共同控制
//D6 C/T 定时器、计数器选择位
// 0 选择定时器模式
// 1 选择计数器模式
//D5 M1
//D4 M0
//M1 M0 工作方式
//0 0 方式0 13位定时器/计数器
//0 1 方式1 16位定时器/计数器
//1 0 方式2 8位自动重装定时器/计数器
//1 1 方式3 仅适用T0 分成两个8位计数器,T1停止计数
//D3 GATE 门控制位
//GATE=0;定时器/计数器由TRX(x=0,1)来控制
//GATE=1;定时器/计数器由TRX(x=0,1)
//和外部中断引脚(init0,1)来共同控制
//D2 C/T 定时器、计数器选择位
//0 选择定时器模式
//1 选择计数器模式
//D1 M1
//D0 M0
// M1 M0 工作方式
// 0 0 方式0 13位定时器/计数器
// 0 1 方式1 16位定时器/计数器
// 1 0 方式2 8位自动重装定时器/计数器
// 1 1 方式3 仅适用T0 分成两个8位计数器,T1停止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sfr TL0 = 0x8A; //定时器/计数器0高8位 容器加1 计数器
sfr TL1 = 0x8B; //定时器/计数器1高8位 容器
sfr TH0 = 0x8C; //定时器/计数器0低8位 容器
sfr TH1 = 0x8D; //定时器/计数器1低8位 容器
sfr IE = 0xA8; //中断允许寄存器 可以位寻址
//D7EA 全局中断允许位
//D6 NULL
//D5 ET2 定时器/计数器2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5
//D4  ES 串行口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4
//D3ET1 定时器/计数器1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3
//D2  EX1 外部中断1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2
//D1ET0 定时器/计数器0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1
//D0  EX0 外部中断0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sfr IP = 0xB8; //中断优先级寄存器 可进行位寻址
//D7 NULL
//D6 NULL
//D5 NULL
//D4 PS 串行口中断定义优先级控制位
// 1 串行口中断定义为高优先级中断
// 0 串行口中断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
//
//D3 PT1
// 1 定时器/计数器1中断定义为高优先级中断
// 0 定时器/计数器1中断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
//D2 PX1
// 1 外部中断1定义为高优先级中断
// 0 外部中断1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
//D1 PT0
// 1 定时器/计数器0中断定义为高优先级中断
// 0 定时器/计数器0中断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
//D0 PX0
// 1 外部中断0定义为高优先级中断
// 0 外部中断0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sfr SCON = 0x98;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可以进行位寻址
//D7 SM0
//D6 SM1
// SM0 SM1 串行口工作方式
// 0 0 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
// 0 1 10位异步收发(8位数据),波特率可变(定时器1溢出率控制)
// 1 0 11位异步收发(9位数据),波特率固定
// 1 1 11异步收发(9位数据) ,波特率可变(定时器1溢出率控制)
//D5 SM2 多机通信控制位 主要用于方式2和方式3
//D4 REN 允许串行接收位
//D3 TB8 方式2,3中发送数据的第9位
//D2 RB8 方式2,3中接受数据的第9位
//D1 TI 发送中断标志位
//D0 RI 接受中断标志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sfr SBUF = 0x99; //串行数据缓冲区
/
下面是位寻址区
上面做过解释的就不在下面一一解释了
1
2
3
1
2
3
/
/ BIT Register /
/ PSW /
sbit CY = 0xD7;
sbit AC = 0xD6;
sbit F0 = 0xD5;
sbit RS1 = 0xD4;
sbit RS0 = 0xD3;
sbit OV = 0xD2;
sbit P = 0xD0;
/ TCON /
sbit TF1 = 0x8F;
sbit TR1 = 0x8E;
sbit TF0 = 0x8D;
sbit TR0 = 0x8C;
sbit IE1 = 0x8B;
sbit IT1 = 0x8A;
sbit IE0 = 0x89;
sbit IT0 = 0x88;
/ IE /
sbit EA = 0xAF;
sbit ES = 0xAC;
sbit ET1 = 0xAB;
sbit EX1 = 0xAA;
sbit ET0 = 0xA9;
sbit EX0 = 0xA8;
/ IP /
sbit PS = 0xBC;
sbit PT1 = 0xBB;
sbit PX1 = 0xBA;
sbit PT0 = 0xB9;
sbit PX0 = 0xB8;
/ P3 /
sbit RD = 0xB7;
sbit WR = 0xB6;
sbit T1 = 0xB5;
sbit T0 = 0xB4;
sbit INT1 = 0xB3;
sbit INT0 = 0xB2;
sbit TXD = 0xB1;
sbit RXD = 0xB0;
/ SCON /
sbit SM0 = 0x9F;
sbit SM1 = 0x9E;
sbit SM2 = 0x9D;
sbit REN = 0x9C;
sbit TB8 = 0x9B;
sbit RB8 = 0x9A;
sbit TI = 0x99;
sbit RI = 0x98;
#endif


首先#include <inttypesh>这个文件你能找到的话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其中关键的一个宏_BV(i)1左移i位的意思。比如,_BV(PD0)就是左移0位,就是0x01了,PORTD &= ~_BV(PD0);就是PD&=~0x01;意思就是PORTD第0位清0PORTD |= _BV(PD0);就是PORTD第零位置1了。这个是可移植的,直接把PORTD改成P1,P2都行。关键是这个宏。应该是这样定义的
#define _BV(i) ((1<<i))//这就是一个可变的mask
OSCCAL = read_Osccal();这个你改不了了,51的频率不能由程序控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1801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 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