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
2.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3.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我们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一定的医学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是最便捷的。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除烦恼和疑惑;网络为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研究动态及求医预约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
2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现代人喜欢在微博、空间上秀美食、秀照片、秀恩爱,其实都是对深入关系渴求的体现,因为关系的层次浅薄,很难找到真正关注你的人,因此,信息社会里,人们更希望通过社交网络来寻求虚幻的存在感。社交网络本身无害,但是人们错误的利用了社交网络,扭曲的满足内心的空虚,势必会造成心理问题,因为,存在感是自信基础上建立的而不是别人点个“赞”就能给予的。
当然不否认社交网络同样有真正的分享,将自己喜欢的事物展示给朋友们,可惜这种源于共同体验的分享很少很少。
所以,我觉得,社交网络将社交圈扩大化、导致交际深度越来越浅,的确会让人越来越孤独,因为任何人需要的都是亲密关系而非泛泛之交,而亲密关系不是刷个微博评论两句就可以建立的。
但我不觉得社交网络会让人丧失真实世界交际能力,人是群体性动物,网络是沟通方式而非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所以线上交流会减弱线下沟通,造成真实世界里人与人的交流更少,但不会导致丧失,一旦丧失了真实交流那还怎么存活呀?社会在进步,在国外,线上交流是辅助工具,主要的沟通还是线下活动,将来,我们社会形态必然也向这个成熟的形态发展。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害。那么,互联网有什么好处与坏处呢,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
好处 01
互联网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学识,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以及一些生活上的小困难。
02
互联网丰富了我们的交流方式:QQ,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的出现,使人们只需要一台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就能够与家人朋友们视频聊天与沟通。
03
互联网有利于我们创业:因为网上购物逐渐的普遍,我们可以开淘宝店,把自己的品牌广告挂到网上,出售自己的商品赚钱。还能投资理财。
坏处 01
容易遭到上当受骗:一些歹人利用互联网的****进行各种诱骗,掉以轻心的人一般都是被骗得团团转,轻者损失财产,重者遭到骚扰甚至威胁。
02
使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使很多的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致使很多的青少年逃学翘课去网吧,一泡就是几天几夜,甚至发生猝死的悲剧。
03
“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 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长时间呆在电脑前的幅射和高度紧张,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