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训练自己的逆向思维

怎么训练自己的逆向思维,第1张

宝宝发展逆向思维的阶段
第一阶段:1-4岁
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 *** 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
第二阶段:4~5岁
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孩子逆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已经进入具体形象阶段。孩子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他对事物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这时的孩子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它进行概括。对于熟悉的事物,孩子开始能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孩子会运用分析、比较等思维形式,对事物作出判断和推理。对4~5岁的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帮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作出判断。
第三阶段:5~6岁
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迅速的发展起来了,这为他入学奠定了智力基础。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能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快速地发展起来了。这时的孩子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开始要求了解事物的原因、结果、本质、相互关系等等。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逆向思维处于高度发展阶段。孩子开始根据不同事物内部的共同特点来进行概括、分类,推理也开始由表面、直接转向内在、间接。
对5~6岁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帮助孩子从相反的视角去看固有的观点、惯常的看法,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他的逆向思维。

培养逆向思维的方法
1 重构经典故事
选择一些宝宝喜欢的经典的童话或寓言故事,引导宝宝从另外的角度从小构想故事的结局,让宝宝意识到事物具有许多不同的方面。
例如:白雪公主的故事。如果白雪公主听从七个小矮人的话,不吃毒苹果。那么她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2 句式转换
在和宝宝的日常对话中,可以特意训练宝宝的思维转换。比如:“宝宝在凳子下方”。转换为“凳子在宝宝上方”。 
3 简单“头脑风暴法”
针对某个问题,一个团体的人聚在一起各抒己见。比如,让宝宝说说一只铅笔能用来做什么?鼓励宝宝开动脑筋,说出的用途越多越好。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切入点
引导宝宝的逆向思维,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是个关键,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的认知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不妨试从以下几点切入:
1、从顺序上
即可以是空间顺序,比如上变下、前变后、左变右。在躲猫猫的时候可以要求宝宝躲在妈妈的后面,也可以说成妈妈遮在了宝宝的前面。还有就是在时间顺序上:早变晚、先变后、快变慢。让宝宝们发现马路上的汽车比自行车开得快,自行车比汽车行得慢等等。
2、看外形
直观的事物最能引起宝宝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看得见的东西,鼓励宝宝从另一个侧面去思考。猜猜这是谁的影子;或者一张的平面图形的纸经过少许加工就可以让纸站起来变成立体的图形。
3、看特点
和宝宝一起观察事物,区分事物的许多相反的属性和特点。帮助宝宝学会分类,家里的玻璃杯、碗、勺子是可以一直用的,但是纸巾、快餐盒是一次性的,用过就不能用了。

逆向思维训练方法如下:
1、养成反过来思考习惯。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但我们长期的思维习惯是只看到其中的一面,使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越来越雷铜,,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但如果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蚍较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2、养成验证思考的习惯。逻辑思维本身具备着灵活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在前面提到的我们养成反过来思考的习惯,我们经常发挥想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认识事物,可以认识事物内部与外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但单纯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经常去验证。
3、养成总结的习惯。在职场工作中都知道在执行不同的项目时,项目之间总是会有相似的地方,这就是事物的共性。我们在不段总结之前的"经验”,把事情的共性和异性找出来,就是把之前的思考和验证进行了一个完整的归纳,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块,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遇到问题时,马上会有解决的办法或思考出来。

当你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找不到出口时,你会怎么办呢有些聪明的同学常常会反其道而行之,从出口倒回去找入口、然后再沿着自己走过的路返回来由于从出口返回时,途径单一,很快就会找到入口,然后再由原路退回,走出迷宫自然就不难了解应用题也是这样,有些应用题用顺向推理的方法很难解答,如果从问题的结果出发,从后往前逐步推理,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了这就是逆向思维法,即首先确定你要达到的目标,然后从目标倒过来往回想,直至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弄清楚一路上要跨越哪些关口或障碍、是谁把守着这些关口由于这种思维方法不同于常规,因此往往能出奇制胜,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把这种思维方法用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中主要有两种:一是逆向分析法,二是逆向推导法
1、逆向分析法
逆向分析法就是从求解的问题人手,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如果解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或其中的一个条件)是未知的,就要分别求解找出这两个(或一个)条件,然后依次推导,逐层分析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一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已知的为止这条分析链中的最后一步就是解题的第一步,然后,由此逐步返回,最后列出正确的算式,解决问题逆向思维法尤其适于解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
这道题的分析思路如下面所示:
实际比原计划少用多少天
原计划生产的天数、实际生产的天数
生产零件的总个数、实际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
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
原计划生产的天数
要知道实际比原计划少用多少天,就必须用原计划生产的天数减去实际生产的天数原计划生产的天数题目中已知,实际生产的天数未知,要求出实际生产的天数,就必须要知道生产零件的总个数和实际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两个条件,因为生产零件的总个数÷实际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实际用多少天完成生产任务实际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这个条件题目已经告诉了我们,而生产零件的总个数未知进一步推导,生产零件的总个数=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原计划生产的天数,这两个条件都在题目中出现了,因此,求生产零件的总个数就是我们解题的第一步可列出算式:2000x10=20000(个)第二步就可以算出实际生产的天数列出算式如下:20000÷2500=8(天)第三步就可以求出实际比原计划少用多少天,算式为:10-8=2(天)综合列式为:10-2000x10÷2500=2(天)因此,实际比原计划提前2天完成了这批生产任务
2、逆向推导法
当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是原数经过若干次变化的结果时,就其解法与前面讲的几种方法就不一样了解这类应用题,首先得搞清楚原数经过几次变化,是经过怎样的变化也要知道变化的结果是多少,然后,才能以结果为线索,照原题的相反意思还原这里讲的相反意思是什么呢原数的变化如果是输入那么,还原的结果就是输出原数的运算是加法或乘法那么、还原的运算就是减法或除法由结果逆推,得到原数的解题方法,就是逆推法,或称还原法
解析:本题中,商场原有电视机台数是原数该原数根据题意,经过了三次变化第一次变化是上午卖出电视机30台;第二次变化是中午从厂家运来50台;第三次变化是下午又卖出15台原数是经过这三次变化,才成为72台的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逆推法的过程:
第一步:商场现有电视机72台,那么,在卖出15台以前,应有电视机多少台呢可用加法计算,得:72+15=87(台)
再逆推第二步:在运来50台之前,商场里的电视机是多少台呢用减法计算,得:87-50=37(台)由此可知,在运来50台之前,商场里的电视机有37台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最后解决,因为商场上午还卖出电视机30台,所以还要逆推一步
逆推第三步:商场上午卖出30台之前,有电视机多少台这就是商场原有电视机的台数用加法计算得:37+30=67(台)
综合算式为:72+15-50+30=67(台)
对于同学们来说,学会了逆向思维法,不仅能增加一种解题方法,而且对培养逆向思维推理能力,也有着积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刚开始学习用逆向思维法解应用题时,一定要画思路图,当对逆向思维法的解题方法已经很熟悉时,可不再画思路图,而直接分析解答应用题了

逆向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是指以事物的相反方向思考问题,以事物的相反方向寻找答案。3-6岁儿童的思维仍处于特定的形象阶段,思维是很难逆转的。当儿童遇到复杂的事物时,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儿童准确、多元地判断事物,强化信息,有利于保持头脑清醒,发展儿童智力。

逆向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他们可以从日常口语句子的句型转换训练开始。例如,当他们说“孩子,你喝了一瓶牛奶”时,他们应该说“孩子,一瓶牛奶被你喝了”。简言之,就是把主动句型变成被动语态告诉孩子,让孩子慢慢习惯倒装句,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意识。

当然,我们可以带我们的孩子玩“当厨师”的游戏,父母当食客,孩子当厨师。父母可以问他们的孩子,如果他们想吃西红柿炒蛋,他们需要做什么?吃糖醋排骨需要什么材料?让孩子们想想他们需要用什么材料来烹饪普通菜肴。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们从“结果”中推出“原因”,从而练习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只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应试教育下的孩子容易被各种规则束缚,无法突破自我,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儿童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儿童大脑的发展。要引导儿童的逆向思维,孩子的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是关键。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认知水平,一步一步地培养孩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发展右脑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习惯,鼓励孩子寻求答案的多样性,引导孩子尝试以与习惯思维相反的方式思考。培养儿童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科学思维水平,对逐步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1918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 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