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准备
在你开始将程序提交到AppStore之前,你需要有一个AppID,一个有效的发布证书,以及一个有效的Provisioningprofile。下面来看看它们各自的作用。
Step1:AppID(应用ID)
AppID是识别不同应用程序的唯一标示符。每个app都需要一个AppID或者app标识。目前有两种类型的App标识:一个是精确的AppID(explicitAppID),一个是通配符AppID(wildcardAppID)。使用通配符的AppID可以用来构建和安装多个程序。尽管通配符AppID非常方便,但是一个精确的AppID也是需要的,尤其是当App使用iCloud或者使用其他iOS功能的时候,比如GameCenter、PushNotifications或者IAP。
如果你不确定什么样的AppID适合你的项目,我推荐你读下苹果关于这一主题的文档: TechnicalNoteQA1713。
Step2:DistributionCertificate(发布证书)iOS应用都有一个安全证书用于验证开发者身份和签名。为了可以向AppStore提交app,你需要创建一个iOSprovisioningprofile。首先需要创建一个distributioncertificate(发布证书),过程类似于创建一个developmentcertificate(开发证书)。如果你已经在实体设备上测试你的App,那么你对创建developmentcertificate就已经很熟悉了。
如果对此不熟悉,建议你读下苹果关于signingcertificates和provisioningprofiles的详细指导。
Step3:ProvisioningProfile(配置文件)一旦你创建了AppID和distributioncertificate,你可以创建一个iOSprovisioningprofile以方便在AppStore中销售你的App。不过,你不能使用和adhocdistribution相同的provisioningprofile。你需要为AppStore分销创建一个单独的provisioningprofile,如果你使用通配符AppID,那么你的多个app就可以使用相同的provisioningprofile。
Step4:BuildSettings(生成设置)
配置AppID、distributioncertificate和provisioningprofile已经完成,是时候配置Xcode中target的buildsettings了。在Xcode Project Navigator的targets列表中选择一个target,打开顶部的BuildSettings选项,然后更新一下CodeSigning来跟之前创建的distributionprovisioningprofile相匹配。最近添加的provisioningprofiles有时候不会立马就在buildsettings的CodeSigning中看到,重启一下Xcode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配置Target的BuildSettings
Step5:DeploymentTarget(部署目标)
非常有必要说下deploymenttarget,Xcode中每个target都有一个deploymenttarget,它可以指出app可以运行的最小版本。不过,一旦应用在AppStore中生效,再去修改deploymenttarget,你要考虑到一定后果。如果你在更新app的时候提高了deploymenttarget,但是已经购买应用的用户并没有遇到新的deploymenttarget,那么应用就不能在用户的移动设备上运行。如果用户通过iTunes(不是设备)下载了一个更新过的app,然后替代了设备上原先的版本,最后却发现新版本不能在设备上运行,这确实是个问题。
(1)当你决定提高现有app的deploymenttarget时,要在新版本的版本注释中进行说明。如果你提前告知用户,那么至少有一点,你已经尽力阻止问题的发生了。
(2)对于一款新app,我经常会把deploymenttarget设置为最近发布的系统版本。因为新iOS版本发布后,渗透率的增长速度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很多人认为提高deploymenttarget会失去大部分市场,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比如iOS6,iOS6发布后一个月,超过60%的设备已经进行了更新。但对Android而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Android用户并不会像iOS用户那样热衷于更新 *** 作系统版本。
可以在“App Store”将应用软件分享给别人。
1、如果找到好玩的应用想要告诉周围朋友的话肯定是通过通讯软件直接告诉对方名字,让他自己搜索下载。其实iPhone手机的分享功能可以非常简单的让好玩有趣的应用与好友一起分享。
2、打开App Store,点击进入之后寻找想要分享的应用,打开该应用程序的简介,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有向上箭头图标)。
3、点击过后用户会看到在分享界面里我们可以直接用短信、邮件、Twitter、Facebook、新浪微博或者腾讯微博来分享直接发送给好友。
按照如下步骤即可将自己苹果手机里面的软件给别人传过去。
1、首先点开想要传给被人的软件,以百度地图为例,长按百度地图。
2、长按后出现一个d窗,点击最下方分享百度地图。
3、点击后又出现一个d窗,点击隔空传送即可。
4、点击后会显示你想要传软件过去的对方的名称,点击这个名称。
5、这时对方手机会d出一个d窗,点击接受,手机里的软件就传过去了。
两台iPhone手机使用同一个Apple ID,然后将自动下载开启即可,这里以iPhone 7手机为例,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一、首先在手机桌面打开“设置”进入。
二、进入设置以后,点击下图红框内的选项进入。
三、然后打开“iTunes Store与App Store”进入。
四、进入以后将下图红框内选项的开关都开启;然后在另外一台iPhone手机重复上述 *** 作即可。
1、登录developerapplecom
2、点击member center后
3、点击certificates Identifiers
4、点击Certificates,首先创建App IDs
5、其次创建相应的证书 Development是开发环境下的证书, Production是生产环境下的证书(往appStore上传),对应的推送证书 也不多说了。
6、点击下一步后会让你选择 本地生成本地密钥和证书关联,
7、本地生成密钥文件。在LaunchPad里找到钥匙串访问,创建本地密钥文件
8、用户邮件地址写 开发者账号的邮箱地址, CA地址不用写
9、生成本地密钥文件后(该本地密钥适用 推送 发布 开发等环境证书的创建,建议创建完后不要删掉) ,接步骤6 完成证书创建。
10、创建配置文件;之上所有步骤完成后,证书和配置文件以及bundle id就创建好了。剩下在本地项目中做出相应设置
11、添加你的开发者账号和密码到项目中
12、设置Build Settings。debug 对应的是开发证书和开发的配置文件,release对应的是发布证书和发布配置文件,development对应的是测试环境,production对应的是生产环境。请大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证书和配置文件。
13、修改bundle ID (与之前在developer上创建的bundle ID保持一致)和 bundle name(app的名字)
14、修改scheme (修改为release版本)和 运行设备(修改为 iOS Device 形态)
15、打包之前,先到>
16、archive打包 ,根据需求(上传或测试)选择证书、配置文件和scheme
17、Xcode会自动d到Organizer界面
18、选择Export后,再选择第二个 save for ad hoc deployment ,生成本地ipa文件包 用于测试,next 倒出到本地即可。
App Store(iTunes Store 的一部分),是iPhone、iPod Touch、iPad以及Mac的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从iTunes Store或Mac App Store浏览和下载一些为iPhone SDK或Mac开发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购买收费项目和免费项目,让该应用程序直接下载到iPhone或iPod touch、iPad、Mac。
其中包含:游戏,日历,翻译程式,图库,以及许多实用的软件。在Mac中的App Store叫Mac App Store,和iOS的软件不相同。App Store 拥有海量精选的移动 app,均由 Apple 和第三方开发者为 iPhone 度身设计。
你下载的 app 越多,就越能感受到 iPhone 的无限强大,完全超乎你想象。在 App Store 下载 app 会是一次愉快的体验,在这里你可以轻松找到想要的 app,甚至发现自己从前不知道却有需要的新 app。
你可以按类别随意浏览,或者选购由专家精选的 app 和游戏收藏,Apple 会对 App Store 中的所有内容进行预防恶意软件的审查,因此,你购买和下载 app 的来源完全安全可靠。2014年11月,苹果公司正式宣布,人民币1元及3元将是中国区应用商店的新定价,作为一个永久价格选项,1和3元将是中国区应用商店的新定价,而不是短期促销行为,其他国家的开发者向中国运营商商店提交应用的时候都可以选择这两个新的定价区间。
2018年6月4日,苹果在年度开发者大会时,修改了App Store的规则,对开发者使用iPhone用户好友及其他联系人信息的行为作出限制,悄然关闭了允许应用开发者在没有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存储和分享数据的漏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