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意义的标准分,是按下式进行转换的
式中Ti为i考生的标准分,Xi为i考生的原始分,
为全体考生的平均分
为标准差。
K为线性变换系数,C为平移量。引入这两个参数是为了使转换后的分数在形式上与原始分的表达相似,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因而可按需要任意确定。在一般的考试的标准分转换中,为了便于与原始分比较,取K=1875, C=75 在高考的标准分转换中,K=100,C=500。
二、标准分的正态化处理:
由于每次考试成绩不是正态分布,不是准确反映学生的位置信息,现行的高考标准分转换方法,并不按上面的式子进行转换,而是将频数分布曲线正态化以后再进行转换,而是正态化后的标准分。方法是按各个考分名次所在的百分等级,与正态分布表相对应。
参见图1,横坐标表示考试分数,原始分和标准分都假定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50分。纵坐标表示频数。在这里频数就是取得某个相同分数的考生人数。图1的虚线是转换前原始分的分布曲线,实线是一条正态分布曲线,也是转换为标准 分以后的分布曲线。A点和A'点分别是转换前后的对应分数。即A点的原始分,转换到A'点的标准分。这个转换的实质是:转换前后的百分等级相同。百分等级标示了某个考生的成绩在全体考生排序中的位置。如果该考生的百分等级为65,则表示有65%的考生的成绩比他低,有35%的考生的成绩比他高。在图1中,原始分的分布曲线上的A点是100分,转换到标准分A'点的70分,意味着原始分100分以下的考生占全部考生的百分比,等于标准分70分以下的考生占全部考生的百分比。形象来说,就是A点以左的虚线所包围的面积与整条虚线包围的面积之比,等于A'点以左的实线所包围的面积与整条实线包围的面积之比。同样的,原始分的分布曲线上的任一点,都对应于标准分的分布曲线上相应的一点,而且这些对应点都有相同的百分等级。将全部原始分按相应的百分等级对应到一条正态分布曲线,即得到转换后的正态化标准分的分布曲线。
我们来看一种较简单的情况,假设由三个单科组成的一次综合考试,见图2,图 中的虚线为转换前原始分的分布曲线,实线为转换以后正态化标准分的分布曲线。图中A科目的特点是,试题整体难度适中,但区分度较小,中等难度试题的比重很大,难题和易题都很少。B科目的特点是,试题整体偏难,区分度较大,各种难易程度的试题量都占有相当的比例。C科目的特点是试题整体偏易,有一定的区分度,易题多,难题少。
综观三个科目,可以看出,如果用原始分简单相加得到总分,则A科目分数跨距仅50分,对总分的影响最小;B科目的分数跨距达120分,对总分的影响最大;C科目的低分段对总分影响较大,而高分段对总分的影响较小。
转换为正态化标准分以后,三个科目都得到完全相同的分布曲线。此时三个科目对总分的影响完全一样。这种正态化标准分转换,形象地来说等效于将分布曲线进行“整体移位”,“拉伸”及“变形”三种 *** 作后的综合。
这三种 *** 作并不是相互独立进行的,只是正态化标准分转换的等效 *** 作。实际上的转换程序,是对每一个考生计算出相应的百分等级,然后再根据百分等级与正态分布曲线的对应关系,得到相应的正态分布曲线,最后作线性变换以符合人们的记分习惯。
三、高考标准分数制度:
标准分制度是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建立的一套有关分数报告、分数解释和分数使用的制度。它向考生报告各科标准分及百分等级,报告总分(改称综合分)的标准分百分等级。各科标准分及百分等级获得方法是:
1、把考生各科的原始分在全省考生属类别团体(如理工类、文史类)中从高到低排序。
2、算出每一个原始分以下的考生占团体考生总数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数就称为百分等级。
3、由每个原始分的百分等级查正态分布表,找出它在正态分中对应的正态分数。
4、按正态分数给出标准分:如果正态分数是正态分布的平均值,则报告该原始分的标准分为500分,如果正态分数比正态分布的平均值大1个标准差,则报告该原始分的标准分为600分,比平均值小1个标准差,则其标准分为400分。一般地,正态分数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X个标准差时,其标准分为500+(-)100X分。按正态分布原理,规定标准分在100~900分之间。
5、考生的综合分是反映每位考生各科综合水平的指标,它的获得方法是把考生各科的标准分相加后,按其和的大小从高到低排序,和上述方法一样确定其百分等级和标准分。
〔例〕高考成绩(标准分制度)通知单(理工类)
考号 姓名 成绩 综合分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化学
标准分 566 600 650 485 553 562
百分等级 745 841 933 44 702 732
(成绩分析)
(1)该生综合分为566,超过全省74.5%理工类考生,若当年理工类大专以上录取率为30%,本科以上录取率为20%,则知该生上了大专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未上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从标准分大小可知,该生数学成绩最好,外语成绩最差。结合百分等级看,该生数学成绩在全省理工类考生中居上游,外语成绩低于全省56%的同类考生,考上大学后应格外努力赶上。其他科仿此分析。
四、新高考模式下的高考应对策略:
1、要注意各科均衡,有所突出。如果在均衡的基础上又有所突出,在高考中就更占优势。
2、要重视语文科的学习。语文高考原始分成绩比较集中,标准差在11——15之间,而数学、外语的标准差一般是在20——3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考生的语文原始分能多得11——15分,标准分就要增加100分,而外语或数学的原始分要多得20——30分,标准分才能增加100分。显然,语文原始分更“值钱”,适当重视语文科的学习,对于提高高考成绩是相当有效的。如何在晶体中各个原子的具体坐标1个顶点X可以被8个晶胞包围所以有8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y。一般这样的晶胞都是立方晶胞,如果清楚这个晶体的结构,很容易用立体几何的方法计算;如果用分数坐标就更容易些。至于最近等距原子,一般就是配位数,了解了晶体的结构就清楚了。比如金属晶体中立方最密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都是12,立方体心堆积是8,金刚石是4;离子晶体中NaCl为6,CaF2中Ca的配位数为8,F为4这些都可以在清楚结构的基础上得到,如果不了解晶体的三维结构,上述内容是无法知道的。
最低投档分数线是指能投进去的分数最低线。
每一个成绩可以说都不是一个人独享,有的甚至是一千人人甚至几千人,这就是我们常说“提高1分,干掉1000人”的原因。
那么问题就来了,高校的招生计划基本上是固定的,假如这所高校在这个省的名额为10人,投档的时候可能是投11人,那么这第11人的分数,可能有几个都是相同的,高校又不能都录进来,这样的话就会有一个规则进行排序,因此就产生了小数点的情况,而最高分肯定在计划里面,不会出现小数点。
计算:投档最低分是由总分+小数点后相关单科成绩组成。也就是说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投入该校最低分的单科成绩。这个问题文理科也有区别。 文科小数位组成: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科小数位组成: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以北京大学为例,文科最低分为663119250149145,也就是说该考生的总分是663分,其中语文为119分、文综为250分、数学为149分、外语为145分。理科也是同理。
扩展资料如果你是文科生,考了664分及以上,这个小数点对你毫无意义,因为恭喜你,你已经被录取了。
但是如果你恰好考了663分,那么这个时候就要逐一对比小数点后的学科。先看语文,如果你的语文为120分,大于最低分中的119,那么说明你已经进档了!小于119分,则没有进档。
如果正好考了119分,则要比较文综,文综如果大于250分,则进档了,小于250分则没有调档;如果正好是250分,然后继续往下比,以此类推,知道比较出结果!
但是,无巧不成书。还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最低分的两个或者几个同学各科分数一模一样,虽然这种概率非常小,但是也不能排除,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如果碰到这种极端情况高校会追加计划同时录取。
抛物线的最低点或最高点的公式是:[-b/2a,(4ac-bb)/4a]这是开口向上向下都通用的!
对称轴为x轴时,方程右端为±2px,方程的左端为y^2;对称轴为y轴时,方程的右端为±2py,方程的左端为x^2。
开口方向与x轴(或y轴)的正半轴相同时,焦点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方程的右端取正号;开口方向与x(或y轴)的负半轴相同时,焦点在x轴(或y轴)的负半轴上,方程的右端取负号。
扩展资料:
抛物线是平面内到一定点和到一条不过此点的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这一定点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过焦点弦的端点A、B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设A、B处的切线相交于P,则P是MN中点,并且以AB为直径的圆切准线于P。
若抛物线的两条焦点弦相等,连接这两条焦点弦的中点,则连线与轴垂直。抛物线的一条弦AB与轴相交于P(不一定是焦点F),过A、B分别作轴的垂线AM、BN,抛物线顶点为O,则OP²=AMBN。
可以用顶点坐标是用来表示二次函数抛物线顶点的位置,顶点式:y=a(x-h)2+k (a≠0,k为常数)顶点坐标:-b/2a,(4ac-b²)/4a。当抛物线开口向下有最高点,开口向上有最低点。
距离怎么算有两种办法:
1、一个是初中时学的坐标中,已知两点坐标,求距离。
向左转|向右转
2、在CAD中直接量或者在图纸上用比例尺量。
注意:在实际 *** 作中,建筑图纸上的坐标不是算出来的,是根据取得土地时,规划部门给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