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和哪怎么使用?

那和哪怎么使用?,第1张

那 na、ne、nei
部首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6

that;the;
这;
那2

〈代〉
(1)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rǎn)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 nuó。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2)
指示代词 [that]
(3)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4)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6)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7)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8)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 [the]。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9)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 [that there]。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10)
表示赞同之点 [there]。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连〉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in that case]。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另见nā;nè;nèi;nuó
那边
nàbiān
[there;over there] 在那里;(不在说话人这里而在别处)
站到那边去,等我叫你
那不勒斯
nàbùlèsī
[naples] 意大利南部的一个海港城市,风景优美
那达慕
nàdámù
[nadam fair] 蒙古族传统民族群众集会,原在祭敖包时进行,有摔跤、射箭或舞蹈等传统项目
那个
nàge
[that] 那一个,也指那种事物
那个公园的花木很不错
那个
nàge
(1)
[that]
(2)
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表示夸张
瞧他们干得那个欢哪!
(3)
代替不便直接说出来的意思
你做事也太那个了
那会儿
nàhuìr
(1)
[then;at that time]∶用来表示过去的某个时间
那会儿我们还是新手
(2)
[by that time]∶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间
到那会儿钢的产量将大大增加
那就
nàjiù
[then] 常用来表示与前文提到的事情的因果关系或其他关系
既然你要和我们同来,那就快一点
那里,那儿
nàli,nàr
(1)
[there]
(2)
指距说话人较远处
那儿水浅,大船过不去
(3)
泛指处所。这种情况下,须与这里”这儿”配合使用
这儿瞧瞧,那儿看看,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
那里,那儿
nàli,nàr
(1)
[at that place]
(2)
指有一定所属的处所(如家宅等),其前一般须有名词或代词加以限制
邀请他们晚上到他那里去
(3)
复指某一处所
一个人悄悄溜了出来,匆匆向学校那儿走去
那么
nàme
(1)
[that]
(2)
用来形容事物性质、程度
你别那么生气
(3)
泛指行为和动作。惩这么”配合使用
不准这么,不准那么,谁要犯了,就得受处罚
那么
nàme
(1)
[then] 表示顺着上文的意思,引出应有的结果
他既然不来了,那么我也回去了
(2)
也作那末”
那么点儿
nàmediǎnr
(1)
[so little(few)]∶表示少量的
那么点儿活,一天就可以干完了
(2)
[so few]∶表示少数的或不多的
那么点儿东西,一个箱子就装下了
那么多,那么些
nàmeduō,nàmexiē
(1)
[so much]∶表示大量的
那么些活,什么时候能干完呢
(2)
[so many]∶表示数多
那么多孩子,谁来管
那么着
nàmezhāo
[do that(so)]∶表示以某种行为方式处事
你再那么着,我可要恼了
那些
nàxiē
(1)
[those]
(2)
指较远的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
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
(3)
指较远的多数时间和处所
在那些地方他们有势力
(4)
指代前文已出现过的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
校长指着一群玩滑梯的孩子说那些是刚入学的新生”
那些
nàxiē
(1)
[so much]∶表示大量的
瞎惹那些气有什么好处
(2)
[so many]∶表示数多
你有钱了是怎么瞎买了那些东西
那样
nàyàng
[like that] 表示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方式、状态等
那也好
nàyěhǎo
[well and good] 就这样吧。用于表示接受(如一种情况或一个决定)
那也好,就照你的意见办吧
那5
nuó
〈形〉
(1)
多 [much;many]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2)
安闲的样子 [peaceful and carefree]
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诗·小雅·鱼藻》
(3)
美好 [fine]
使富都那竖赞焉。--《国语·楚语上》
(4)
代词‖ [how]
那,借为问辞,犹何也。如何、奈何之合音也。--《正字通》

nuó
〈动〉
(1)
移动◇作挪” [move;shift]
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西游记》
(2)
又如那用(挪用);那空(因挪用而亏空);那踪(移动步子)

nuó
〈名〉

另见nā;nà;nè;nèi
那1


另见nà;nè;nèi;nuó
那3

〈代〉
[口]∶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或意思;那一个 [that]--那”(nà)的口语音。如那人可不怎么样
另见nà;nā;nèi;nuó
那4
nèi
〈代〉
那一”二字的连续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 [that]。如那三年;那个;那些
另见nà;nā;nè;nuó
那1
nà ㄋㄚ╝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里。~个。~样。~些。~时。~么。
郑码yby,u90a3,gbkc4c7
笔画数6,部首阝,笔顺编号511352
that;the;
这;
那2
nǎ ㄋㄚˇ
同哪”(一)(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
郑码yby,u90a3,gbkc4c7
笔画数6,部首阝,笔顺编号511352
that;the;
这;
那3
nèi ㄋㄟ╝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五年。
郑码yby,u90a3,gbkc4c7
笔画数6,部首阝,笔顺编号511352
that;the;
这;
那4
nā ㄋㄚˉ
姓。
郑码yby,u90a3,gbkc4c7
笔画数6,部首阝,笔顺编号511352
哪 <代> na
(形声。从口,那声。本义表疑问的词)
表示疑问,要求在同类事物中加以确指
表示任何一个
用于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一个
哪 〈副〉
用于反问,表示肯定、否定或加强语气
哪得自任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恨恨哪可论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又如又不是你的东西,哪能随便拿
哪儿
这是哪儿对哪儿啊
哪个
哪nǎ疑问词。
⒈何?谁?何处你要买~件衣服?~个?~里?你将去~儿?
⒉用于反问句我~知道(我不知道)?她~儿笨吗(她不笨)?没有,~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哪na助词。用于句末好~!加油~!谢谢大家~!生活多幸福~!
哪něi
⒈"哪"与"一"的合音。指数量时,既可〈表〉"一"也可〈表〉"多数"~个。~棵树。~些年。
哪né

哪nà 1叹词。表示不以为然。

what;which;who;
哪1

(1)
(形声。从口,那声。本义表疑问的词)
(2)
表示疑问,要求在同类事物中加以确指 [which]。如哪间房是你的哪一年的事
(3)
表示任何一个 [any]。如生、旦、净、末,哪一门也有很多专家;无论哪一处名湖胜景,都比不过这处
(4)
用于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一个 [someone]。如指哪打哪


〈副〉
(1)
用于反问,表示肯定、否定或加强语气 [why;how]
哪得自任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恨恨哪可论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2)
又如又不是你的东西,哪能随便拿
另见nɑ;nǎi;né;něi
哪儿
nǎr
[where] [口]∶哪里;什么
这是哪儿对哪儿啊
哪个
nǎge
(1)
[what;which]∶所指事物中的哪一个
你们是哪个班的
(2)
[who]∶哪个人;谁
哪个在打电话
哪门子
nǎménzi
[what] 对毫无缘由的事情表示反问
这是哪门子事啊
哪怕
nǎpà
[even;even if(though);no matter how] 表示让步的连词,相当于即使”、就算”
哪怕刀山火海,我也要闯一下
哪位
nǎwèi
(1)
[which]∶要求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中确指某一个人
你们哪位要茶,哪位要柠檬水
(2)
[have the advantage of]∶特指 [某人] 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有礼貌地说明不认识对方
失敬得很,您是哪位
哪些
nǎxiē
(1)
[which]∶要求指出几个事物或人中的若干个
记下了哪些人员7月份休过假,哪些人员8月份休过假
(2)
[what]∶要求指明许多问题或内容中的若干项
你们讨论了哪些问题
哪样
nǎyàng
[what kind of] 问物体的性质和状态
你要哪样的茶杯
哪2

〈语气〉
(1)
啊”的变体 [modification of sound of 啊]。表示惊叹、警诫或停顿。也作那”、嗱”
那,语助。或从口,从奈。--《集韵》
(2)
又如心里该有多甜哪!你要留神哪!看哪,禾苗长得多壮
另见nǎ;nǎi;né;něi
哪3
nǎi
--哪”(nǎ)的口语音。如哪个;哪天
另见nǎ;nɑ;né;něi
哪4

另见nǎ;nɑ;nǎi;něi
哪吒
nézhā
[nezha, a boy-god in chinese mythology] 神名。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中的人物名
哪5
něi
〈代〉
哪一”两字的连续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 [which]。如哪棵树;哪帮人
另见nǎ;nɑ;nǎi;né
哪1
nǎ ㄋㄚˇ
疑问词,后面跟名词或数量词,表示要求在所问范围中有所确定~样。~里(a什么地方。b用于反问句,表示否定,如我~~知道?”他~~笨啊?”c谦辞,推辞对自己的褒奖)。
郑码jyby,u54ea,gbkc4c4
笔画数9,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11352
what;which;who;
哪2
něi ㄋㄟˇ
哪”和一”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年。~会儿。~些。
郑码jyby,u54ea,gbkc4c4
笔画数9,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11352
what;which;who;
哪3
nɑ ㄋㄚ
助词,啊”字受到前一字韵母n收音的影响而发生的变音加油干~!
郑码jyby,u54ea,gbkc4c4
笔画数9,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11352
what;which;who;
哪4
né ㄋㄜˊ
〔~吒〕中国古代神话里的神名(吒”读轻声)。
郑码jyby,u54ea,gbkc4c4
笔画数9,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11352

问题一:柳字笔顺怎么写 《柳》字笔画、笔顺
汉字柳 (字典、组词)
读音liǔ播放
部首木
笔画数9
笔画横、竖、撇、点、撇、竖提、撇、横折钩、竖

问题二:柳的笔顺怎么写 笔顺:一丨ノ丶ノフノフ丨
柳 liǔ
〈名〉形声。从木,( yǒu)声。本义:木名。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柳属的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枝细长下垂,叶狭长,其中多种有重要经济用途,如作木材,编篮用柳条,或树皮用于鞣皮,其中少数(如白柳和垂柳)为观赏遮荫树木。

问题三:柳笔画笔顺怎么写 柳
liǔ
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柳条。柳絮。柳暗花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笔画数:9;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35352
笔顺:横竖撇捺撇折撇折竖

问题四:柳笔画顺序怎么写 柳
笔画数:9;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35352
笔顺:横竖撇捺撇折撇折竖
笔顺说明:提为横,点为捺,竖勾为竖,横折或竖提都为折。

问题五:柳字笔画顺序怎么写 柳笔顺:一丨ノ丶ノフノフ丨
田字格写法:

问题六:柳的田字格笔画顺序 柳笔顺:一丨ノ丶ノフノフ丨
田字格写法:

问题七:柳字怎样写好看!求详细写法!

问题八:柳的笔顺是什么 柳的笔顺,如下:

一、过字的笔画顺序是横, 竖钩,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二、基本释义

[ guò ]

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 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

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

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

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

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

7、探望;拜访:过访。

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

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

10、传染:这个病过人。

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

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

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

[ guo ]

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

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

[ guō ]

姓。

三、过的组词有过问、过年、过去、过往、过时、过错、过桥、过失、过节、过关、过冬、过门、越过、经过等。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过,度也。从辵呙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过,经由,经度。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呙”作声旁。     

一、过问:对某事表示关注并参加意见。

老舍 《四世同堂》八:“为报复这个失败,他故意的不过问家事。”

二、过去:离开所在地或经过某地走向另一个地点。

孙犁《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再过去,是一片场院,这是席市。”

三、过往:谓时光过去或流逝。

阿英《自序》:“从这一部纪录里,能以看出离乱时代的一部分人民的流离颠沛的生活状况,以及过往的一年的社会的暗影。”

四、过时:超过一定的时限。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谁知道这家公立医院的麻药针剂已经过时,因此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他受尽痛楚,险些丢掉性命。”

五、过失:因疏忽而犯的错误。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继续大声地叫喊着,‘我们的过失我们自己担当。’”

殁 mò
〈动〉
(1) (形声。从歺( è),(mò)声。歺残骨,与死亡有关。本义:死)
(2) 同本义 [die]
殁,终也。——《广雅·释诂四》
伯乐既殁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管仲殁矣。——《国语·晋语四》
少者殁而长者存。——韩愈《祭十二郎文》
(3) 又如:既殁(既已死亡);殁世(终生;终其一生;去世);殁命(舍命,拚死);殁齿(没齿,终生)
(4) 通“刎”。自杀 [suicide]。如:殁身(杀身;终生)
(5) 消灭 [eliminate;die out;perish]
道逢匈奴骑兵,皆为所殁。——《后汉书》
(6) 通“没”。隐没;沦没 [disappear gradually;sink;fall]
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唐· 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 汉 典 Zdicnet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2181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2
下一篇 2023-06-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