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 拥塞都有哪些?

CDMA 拥塞都有哪些?,第1张

拥塞主要是由于资源不足和资源过度重复利用造成的结果,拥塞问题中的网络资源包括:公共(Page、Access)开销信道拥塞、TCH话务信道拥塞、Walsh code资源拥塞,基站收发信机功率(Power)匮乏,这几个主要问题。而无线环境的拥塞是指在网络资源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由于CDMA系统在软切换(SHO)和更软切换(SSHO)时需要重复利用大量的CE、WC、Power等有限资源,从而引起系统有限资源的短缺,直截导致拥塞故障的发生。
目前,造成CDMA网络拥塞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网络资源,另一是无线环境。
分析及解决方法:
在了解可能导致系统拥塞产生的基本概况后,就需要来讨论一下如何去发现、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 *** 作以及如何解决这些故障的办法。
产生的现象:(与有线的互联互通、交换的相关电路、漫游的局数据等非无线故障不在此作讨论)
呼入呼出困难;用户多次拨打才可接通;有信号,但呼不出去;
系统统计中MCC的Loading超过90% 基站扇区CDL中有大量CFC20(No Radio Resource Available) 现象产生;
整个系统各个CBSC的Page Success降低,而CFC27(MSC Disconnect with SCCP Connection Refused) 增加;
在主叫方听到系统提示音为:“你所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
假如某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广大用户具备上述现象中的任一现象,都必须来做如下分析:
TCH 拥塞
首先,要分析故障现象中基站的MCC板的TCH利用率,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具普遍意义的拥塞原因。计算Trifficchannel的方法是整个MCC的CE(Channelelement)减掉ControlChannel所占的CE数量和Soft hand off需占用的CE数量,最后剩余的CE即为TCH Channel。然后根据这些剩余的TCH CE,将其与Erlang-B表相对应,扣除中国联通总部规定的2%呼损,从而可以得到系统最大支持业务容量的Erlang数,将每日的系统实际业务统计量和这个理论的容量相对比,就可以知道目前的系统是不是TCH拥塞了。倘若的确是TCH Block,那么,就必须以增加MCC板卡或增加支持MCC板卡的SPAN数量来达到增加MCC数量的方式来解决TCH拥塞故障,即普通意义上的扩容工程。
Walsh code 拥塞
如果没有TCHBlock现象,那么要继续分析看是否为WalshcodeBlock,因为Walsh code资源和MCC的CE资源是有区别的,MCC的CE 是整个基站共用的,而Walsh code的资源是分扇区来配置的,也就是说,当某一扇区的CALL ACCESS的数量大于该扇区的Walsh code数量,而又小于整个基站MCC的TCH Channel时,这时的话务小区应该是拥塞的,这种拥塞就是Walsh code资源拥塞故障。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话务小区的Walsh code数量,却不必增加MCC板卡。但是这个容量的配置也是和系统所支持的业务不同而分别配置,以MOTOROLA系统为例,在IS-95A时每扇区配为42个WC,而在1X业务时则配置为61个WC(最大为62个)。
通常,无线业务在系统的切换(SHO)中会占用大量的CE、WC、Power等资源。以及在更软切换(SSHO)中占用WC的现象。而如何降低这些资源的利用率,也就是如何消除拥塞的优化工作。实际上这个消除过程恰恰就是一柄双刃的利剑,一方面系统优化的目的是要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利用率,而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拥塞状况却又不得不来降低设备的利用率。
如果说网络中基站的业务容量、天线高度、切换小区是不变的,也就是说CE、Power、WC是一定的,这时系统发生拥塞故障了,在不能增加资源的情况下(增加基站、增加功率、增加CE、增加WC等),要解决的方法只有在WC上来具体分析。在CDMA系统中WC的重复利用主要是在SHO和SSHO的时候较多,而减少的办法只有调整基站的无线覆盖范围,比如降低天线高度等,这样系统小区的切换就会降低,WC的利用率也会减少,从而达到解决WC拥塞的目的。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修改切换的基本参数、搜索窗等,而修改切换的基本参数无非就是在TADD、TDROP、TCOMP、T-TDROP上做文章,但是在降低切换电平、缩短切换时间、减小搜索窗的同时,是以降低切换成功率做为代价的。当然优化工作的意义正是如何为系统在其中找到最佳平衡点。
比如当某一个三扇区基站的MCC配置为两块MCC-48,那么Page和Access共占用3个CE,Sync占用3个CE,还剩90个CE,按照总部对软切换因子的算法要求只有90/135=6666个CE可以作为TrifficChannel使用。如果三个扇区话务均衡,可以近似地认为每扇区有222个CE可用。目前的网络对纯语音(IS-95A)的扇区Walshcode配置为42个,只要具备DATA功能的小区配置Walsh code为61个,那么WC数量一直大于TCH的配置。也就是说除非所有的CE都被一个扇区里的用户占用,否则Walsh code始终都是够用的,从而避免造成Walsh code拥塞的存在。
公共(Page,Access)开销信道拥塞
还有一种资源拥塞现象就是BSS系统中的控制信道拥塞,最典型的当属Page拥塞,当许多的SP供应商在提供大量短信、游戏等业务时,由于群发的用户众多,当然会占用大量的公共信道,比如Page信道,实际上就会造成开销信道的拥塞,其具体表现为系统中许多语音或数据等传统业务的Page成功率下降,系统指标上CFC27会突然增多。一方面移动市场需要鼓励大量的SP来丰富网络业务,另一方面技术上又要保证提供足够的公共开销信道给广大用户,如果简单公共开销信道扩容,或者轻易地压缩TCH信道来满足公共开销信道,这样势必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但是在业务信道利用率较低的系统中,也许可以采用部分TCH信道来作为开销信道使用。其实在实际优化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优化公共开销信道的拥塞问题:
一是限制Page所发送的Byte长度的方法来调整公共开销信道的拥塞,这和不同厂家交换机所提供的容量是有关系的,例如在BELL系统中将其利用公共开销信道发送的最大容量由120Byte更改为75Byte,也就是说大于75Byte的Message从TCH信道发送,这样也可有效杜绝大容量Message对公共信道的冲击。
二是选择一个系统空闲时间段来做Page群发的业务,就是将SP的群发业务改在整个系统的非忙时来 *** 作,这样既满足了SP的业务需要,又避免了在移动传统业务Page高峰期和SP群发争用开销信道而导致拥塞的可能,保证了广大用户的利益,也保证了系统网络的安全。以上两种方法是在不增加资源的情况下来讨论避免拥塞的方法,如果采用对公共信道进行扩容的做法来解决拥塞,那就是工程方法而不是优化的工作了。
基站收发信机功率(Power)匮乏导致拥塞
最后一种拥塞故障就是无线系统的本质现象,这是由CDMA的网络特点所决定的,比如在某一话务小区,由于通话人数大增,而且大部分通话人距离基站较远,此时相应基站系统的上行底噪就会被抬高,同时对基站下行功率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基站功率是一定的,这就会出现通常所说的功率不够用的情况,用户的呼叫在CDL(CallDetailLog)上体现为CFC20,拥塞也就在所难免。对于这样问题就只有通过增大基站的功率或增加基站载波的方法来解决。但是还有一种功率方面的拥塞并不是靠增大功率或增加载波的办法来解决的,相反,是将功率适当降低来解决的。大家都知道CDMAIS-95A系统在下行功率控制上的一大优点是闭环控制,但是在当用户接入到系统时的前2-3秒时间里,也就是闭环控制之前,其系统还是开环控制的。这就意味着在系统刚刚开始接入用户时是满功率发射的,当接入用户所需功率达到扇区功率最大发射功率时,系统就不会再接入用户了(注意此时是开环功率控制时期),所以此时不能分配到TCH的所有呼叫就会产生CFC20,于是拥塞发生了,闭环功率控制也失去了意义。在网络优化时建议对于扇区的功率是采取适当的降低,这样保证在系统闭环功率控制开始前还能够再接入新的用户,也才能够保证系统闭环功率控制优点的正常表现

摘要本文首先对GSM网络的无线利用率指标展开论述,包括其定义、性能指标的取值分析,并针对该项指标中的不利因素提出整改思路。作为无线网络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无线利用率在基站的频率规划和容量设计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系统无线利用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也给无线利用率的分析带来更大的复杂性。为此我们对无线利用率问题展开详细讨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拆闲补忙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无线利用率,拥塞率、业务突发性、拆闲补忙、小区优化
1、 前言
在GSM现网运行中,随着2G数据业务持续快速增长,语音资源收到挤压,2G网络受数据业务增长带来的容量和质量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GSM无线网络的各项指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网络资源配置优化策略和具体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2、GSM现网无线利用率指标及其整改思路
21 指标定义
无线利用率=(忙时语音话务量+忙时数据等效话务量)/(总业务信道数×K)×100%。
22 无线利用率的影响因素
系统无线利用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小区载频配置、拥塞率、业务发生不均衡性、业务突发性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也给无线利用率的分析带来更大的复杂性。
221 载频配置
小区载频配置不同,其无线利用率也各异,小区的话务承载能力也由此受到影响。下图展示的是不同载频配置下的小区每线话务量,由图可见,小区每线话务容量随着载频配置递增。但随着载频的增加,小区每线话务容量的递增速度减慢,逐渐趋于平稳。从这里分析可知,3载频以下的小区,对每线话务量的影响更明显,这些小区相比其他载频配置的小区,其对无线利用率的影响最突出。
图1 不同载频配置下的小区每线话务量
222 拥塞率
有大量的文献表明,无线利用率与小区拥塞率之间的相关性表现指数分布曲线。不同的载频配置、不同的站址及用户位置、具体用户行为等,都对这种分布曲线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导致分布曲线的具体形状各异。
223 业务发生不均衡性
GSM无线网各小区的业务承载峰值并不总是在同一时段出现的,它与各小区的实际所在地区、以及当地的用户习惯等因素有关。正是这些复杂的因素,导致各小区的业务发生存在着不均衡性。而这样的不均衡性,使得忙时无线利用率的统计值与各小区简单累加得到理论利用率的结果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这个差异的存在,无线利用率评估标准需向下进行一些调整,具体调整幅度,与上述差异的大小有关。
224 业务突发性
小区的业务发生,在各小区具体因素的作用下,具有随机性。这些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空间因素,体现在站址所在地区、当地用户习惯、用户行为等;二是时间因素,体现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一周内的工作日或休息日、重要节假日、旅游淡旺季、突发事件等。为保证足够容量以应对话务高峰需求,小区配置按高峰话务需求进行设计,并预留一定的冗余。正因为冗余的存在,相比话务高峰时段,平时的无线利用率显著降低。
3、无线利用率的影响分析
从无线利用率的定义可以看出,对于一个满配容量已确定的系统,其无线利用率主要由该系统忙时话务量决定。作为无线网络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无线利用率在基站的频率规划和容量设计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从前章的分析知,系统无线利用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同时也影响着其他指标,在这里我们进一步展开论述。
31 无线利用率对其他指标的影响
311对高质差小区的影响
下表是浙江移动GSM网2013年11月某周全网高质差高干扰小区占比与无线利用率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由统计数据可知,无线利用率的逐步上升,语音高质差小区比例并未随着利用率提高而呈现恶化趋势。高干扰小区占比在利用率在超过80%后数量增多,最高占比达到3%左右,大于140%后由于超高利用率小区样本数量较少而下降。
表1 无线利用率对高质差小区的影响
312对数据业务类性能指标的影响
下表是浙江移动GSM网2013年11月某周全网TBF建立成功率、掉线率、拥塞率、GPRS接入失败率、PS全程成功率等项指标与无线利用率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由统计数据可见,当无线利用率在20%-100%区域中变化时,TBF建立成功率,TBF掉话率、PS全程接通率等指标平稳波动,并未随着网络利用率上升而呈现恶化趋势。当无线利用率在大于100%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劣化,尤其TBF拥塞率增幅明显,趋近045%,但远低于网络安全门限。
表2 无线利用率对数据业务类性能指标的影响
313对数据业务用户感知的影响
下表是浙江移动GSM网2013年11月某周全网PDCH下行复用度、每用户下行带宽、用户平均速率与无线利用率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由数据可见,无线利用率逐渐提高时,下行用户平均速率没有明显的变化,PDCH复用度随着利用率的提高不断增大。无线利用率逐渐提高时,每用户下行平均带宽呈下降趋势,但降幅不大,最低约为1171kbps。
表3 无线利用率对数据业务用户感知的影响
32 无线利用率对数据业务、语音业务质量影响
由于语音业务优先占用的原因,语音业务受利用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当利用率小于80%时语音接通率、呼建成功率、掉话率、TCH拥塞率、半速率比例等均无明显变化。当无线利用率大于80%时, TCH和SDCCH拥塞率、高干扰小区开始出现,当利用率大于100%以后,随着利用率升高劣化趋势加快。
对于数据业务:当无线利用率小于100%时,数据业务各项相关指标无明显的变化。当无线利用率大于100%时,数据业务各项相关指标PS全程成功率、GRPS接入失败率、TBF建立成功率、TBF拥塞率、上行TBF掉线率劣化趋势明显。
4、拆闲补忙,提升资源效率
41 基本原则
按照语音优先原则,减容业务量时段选取周语音最忙时对应的语音话务量和数据等效话务量。扩容取全天语音话务最忙1个小时的一周平均。
根据扩容无线利用率计算结果,以不同的负荷门限设定“提示”(无线利用率≥70%)、“一般”(无线利用率≥80%)、“紧急”(无线利用率≥90%)三个预警级别,对紧急预警高负荷小区进行重点监控和优化调整,对“一般”和“提示”预警小区可优化空间大(周边小区业务分担,双频均衡,扩容等)的区域也可以优先分析调整。
42 拆闲补忙流程
容量优化调整时优先考虑共址小区均衡,均衡后无线利用率仍然超限小区安排扩容,扩容后避免小区高配。减容前应提前完成参数调整,实现减容前的话务分担和均衡,避免因减容导致网络出现严重的话务拥塞。
下图是基于无线利用率的拆闲补忙实施流程。
图2 基于无线利用率的拆闲补忙实施流程
43 高利用率小区优化
针对高利用率小区,结合具体情况分步骤进行优化调整,确实存在容量不足的予以考虑通过扩容、规划新站增加容量的方式解决。具体解决措施,可参考以下优先级:
优先级一:采取话务均衡措施。主要针对区域内小区间负荷不均衡,尤其是共址双频网负荷不均衡的情形;
优先级二:适当限制PDCH最大占比,提高PDCH复用度。主要针对语音数据不均衡、数据业务占比过高,但PDCH复用度小的情形;
优先级三:进行小区扩容。主要针对容量不足但配置小的情形;
优先级四:采用小区分裂或规划方式解决。主要针对容量不足且配置大的情形。
针对区域容量不均衡,可依据高利用率小区所在1000米栅格整体利用率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其所在栅格整体利用率低于80%的高利用率小区,建议优先进行业务均衡。对双高(高利用率小区且所在栅格利用率高)的小区,优先考虑扩容、规划新站,通过增加区域容量方式解决。
以下为浙江某地区的站点小区和栅格利用率实例,该例中的绿色栅格涉及3个定向三小区站点site1、site2、site3。下表针对site1的第一小区、site2的第1一小区、site3的第二小区的利用率进行栅格分析。
下为高无线利用率小区Site2_1和所在栅格同时段无线利用率示意图。
图3 站点小区和栅格利用率实例
5、结语
对GSM网络新增站点的规划建设,以及对现网的扩容、优化等,必须利用科学手段,精确预测需求,从而在保证GSM网络品质和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确保投资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在需求预测上,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源优化与控制,我们要有章可循地配置小区,提升资源效率,节省成本,确保网络可靠性。在对现网的优化过程中,合理运动影响无线利用率的因素,使无线利用率向着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方向发展。同时尽量避免利用率对高质差小区、用户感知度、业务质量等项指标上带来的消极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点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做好拆闲补忙、提升网络资源效率。

当前,随着企业数字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业务量的攀升,企业信息系统架构的升级变迁,以及企业多套业务系统的在线运营,各类监控组件和应用系统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系统运维的难度也急剧增加,且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传统运维方式下,数据规模大且离散,数据治理和全面分析能力薄弱且依赖于经验和规则,运维十分被动,解决问题效率非常低下,运维的实用性大打折扣,难以满足当前主动运营的要求。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发现问题难:企业在经年累月中布局了诸多监控工具,但是监控手段阈值的设定单一,且一般都是静态阈值,而指标和告警的异常却是多样化的,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误报漏报现象。此外,目前绝大多数的监控工具,缺乏趋势预测能力,使得运维局面非常被动,导致发现问题十分困难。

根因定位难:发现问题时一般都是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可能了解到某一告警对应的指标波动是值得关注的,但是并不能因此确定造成这种现象具体根因。而且目前的监控工具,大多缺乏综合根因定界及定位分析的手段,即便对监控进行了集中管理,也难以通过单纯的几种指标进行根因定位。

数据治理难:当数字化建设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被管理对象的数据量相应的也是水涨船高,数据数量大、类别多且非常分散,很难通过某一指标体系来衡量系统的健康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视角去判断数据质量的好坏优劣。

运营分析难:现有的大多数基础监控工具,多数都是从自己的管理阈例如系统管理、网络管理出发看待问题,缺乏端到端的分析能力,没办法以业务视角从综合运营分析的角度,去看待多样化指标对系统的影响。

而智能运维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化运维能力,也将是数字化转型的必备能力。智能运维相对于传统运维模式而言,能够在运维数据治理、业务数字化风险、运维人力成本和业务侧影响力四个方面有本质的效能提升。

智能运维相对于传统运维模式而言,能够在四个方面有本质的效能提升:

运维数据治理。通过高性能实时处理的数据平台广泛采集、处理和分析数字化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多样化运维数据,包括告警、指标、日志、配置以及运维工单等类别,不仅提升了运维大数据的治理能力,优化了数据质量,而且为进一步激活运维数据的价值打下了良好基础;

业务数字化风险。使运维人员不仅提升了历史运维数据的分析能力并且能够对实时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和问题预判,有效降低数字化业务的运行风险,提升可用性、稳定性;

运维人力成本。使真正意义上的跨域根因定位成为可能,降低对专业运维人员经验技能的依赖,迅速缩短故障排查时间并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业务侧影响力。以业务视角利用多元化数据提高运营分析和决策能力,比如端到端的分析业务交易状态,提供给业务、客服部门及时反馈和决策支持依据,充分增强业务影响力;

智能运维发展正如火如荼,Gartner预见其为下一代运维,认为到2022年将有近50%的企业用户部署智能运维。虽然目前不少企业已经在积极投入建设,也还有一些企业处在迷茫阶段,对这种趋势不太清晰,借用著名作家威廉吉布森的话,“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光阴似箭,岁月无痕,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工作总结了。那么如何把工作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网络优化中心工作总结及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网络优化中心工作总结及计划 篇1

20xx年,网络优化工作已经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年,优化工作得到了省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集团公司的指导下,在各地市分公司的配合下,经过全省优化人员的共同的努力,我省优化工作在管理和业务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优化体系健康发展,网络质量稳步提升。9月份集团组织了网络测试验收,我省长春市WCDMA网络综合质量在56个测试城市中排名第十九,GSM网络在话务负载远高于其他城市的情况下,综合质量排名第三十,且两网所有单项测评指标均超过集团公司的考核标准。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工作中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督促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要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利用好网络优化支撑系统,建立网络质量评估体系,以提升网络指标,提升用户感知为目的,更好地开展网络优化工作。

一、网络优化工作开展情况

1、深入落实持续性网络优化工作

年初,优化中心参照集团相关制度及规范,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了《吉林联通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制度及规范》,并在省内得到了较好地落实,从优化工作执行过程和现场检查情况来看,持续性网络优化制度及规范为保障持续性优化工作切实落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持续性优化体系的落实为我省网络质量稳步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重点解决质量差小区,提高网络质量

由于受到话务量过高、网络资源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质差小区数量不断攀升,针对这一问题,省网络优化中心组织了片区包保工作方式,对每天的质差小区进行统计,定位问题点,加强对质差小区处理力度。经过共同的努力,我省质量差小区数目不断减少,其中无线接通率质量差小区比例已经由6月份的203%下降到10月份的055%。

3、致力降低业务信道拥塞率,提高用户感知

年初以来,我省话务量不断攀升,忙时话务量由年初的5127795erl上升到8068787erl,业务信道拥塞率由年初的2%上升到1056%。针对这种情况,我中心对拥塞严重小区和超闲小区开展优化,结合网络扩容使业务信道拥塞率逐步下降,在9月末已经控制在5%以内,与6月份同期相比下降了50%;全省忙时超闲小区比例已经从7月份的3223%降至10月份的2615%,使网络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4、开展多种专项网络优化,深层次了解网络状况

开展全省高速、高铁、重点场所测试,共计发现问题点41处,其中已得到有效解决18处;开展WCDMA网络室分优化,截止12月31日已完成优化站点数644个。累计发现问题点数183个,通过参数优化、室分整改等手段解决183个;对全省重点乡镇测试评估,累计完成200个重点乡镇连接道路的测试,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问题汇总,将结果发送至网建、市场等部门,作为网络发展的参考依据;进行深度覆盖优化专题研究,完成信号衰耗测试对比、由1800M信号覆盖情况推导WCDMA网络覆盖情况、不同站址覆盖情况的研究等工作。

5、持续建设支撑系统,推广优化平台使用

在优化平台系统上开发了网络优化论坛,为全省网络优化人员提供了一个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同时加强设备维护,使网络优化支撑系统从09年初运行至今无故障历史;组成专家组,深入各地市开展现场培训,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提高了优化人员的工作效率,完成全省室内分布信号监测系统扩容工程初步验收;3G网网络优化专业网络优化平台购置增补功能合同终验等建设项目。

6、加强核心网优化工作,提升业务能力

进行全省预付费用户资源优化,HLR资源利用率由原来的全省平均94%下降到81%,为市场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台支撑;完成2G话务量转移,从G网向W网转移用户21万;进行了核心网定时器及相关网元参数进行摸底调查修改工作,对于提高用户感知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7、开展AMR功能试验

在20xx年进行了EFR功能试验,效果较好,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的前提下,20xx年我省进行了半速率AMR试验,进一步改善语音质量。今年我省语音话务量和数据业务量高速增长,城市内网络建设存在较大的困难,随着站型的加大,网络干扰也在加大,半速率话务量比例已经达到20%以上,严重影响了用户感知。为了提升网络的语音质量,12月份在长春市内选择了两个BSC进行了AMR功能试验。通过DT测试观察到,试验前后,语音MOS均值从349提高到356,MOS分布指标由2716%下降至1845%。MOS均值以及MOS分布都有较大提升。

二、工作计划

1、加强优化管理,继续开展持续性优化工作

继续深入落实持续性优化工作,加强优化管理,保障日常优化工作按照持续性优化制度开展;定期检查作业计划,纠正执行过程中的错误;开展现场检查,重点指导地市如何开展好持续性优化工作;加大对主系统厂家及第三方优化队伍的管理,利用优化平台和第三方测试,加强对地市优化工作的考评,使持续性优化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开展到位。

2、开展多元式优化培训,提升优化人员技术水平

聘请主系统厂家优化专家集中开展优化专题培训,分批次集中不同层次的优化人员开展现场优化,进行省内优化经验交流,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省际优化经验交流,提升优化人员技术水平。

3、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发现网络问题

在平台上建立网络质量信息库,定期组织测试,及时更新信息库的内容,通过周期性采集DT/CQT数据,结合MR、KPI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场景下的网络覆盖及质量问题,并以图形化、表格化方式呈现。掌握现网存在的影响网络质量或可能影响网络质量的问题,组织网优力量解决存在网络问题,提升网络质量。

4、开展支撑系统建设,推广平台应用

建设WCDMA网络无线优化平台,建设核心网优化平台,加大MR数据采集范围。结合日常及专项优化工作,推广平台的使用,重点加强新建的WCDMA与核心网优化平台的推广。

5、开展多样化专项优化工作,深入研究网络问题

由省分优化分管领导带头,以片区包保的组织方式开展优化工作,承担包保地市的网络质量,分批次开展专家级网络评估,开展以提升网络指标为目的的专题优化;在无线网侧进行室内分布、2/3G互 *** 作、无线环境等多种优化,提升网络性能及用户感知;在核心网侧进行鉴权加密优化、分组域优化、联合无线侧进行端到端优化,对存在的网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网络优化中心工作总结及计划 篇2

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我部门将20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年工作内容

1)DT、CQT测试漳州八县一市两区DT和CQT定期测试一次,测试线路和CQT选点由分公司提供。上报测试评估分析报告,包括统计各项路测指标,统计分析掉话、切换、通话质量差、接通率差等问题点,提交解决方案,并进行处理解决(其中网管 *** 作、天馈调整、设备调配、拆装由联通方配合),跟踪反馈处理结果。每月盲区弱覆盖资料整理汇总并更新缺陷库,每周根据投诉和测试情况查找模糊计费区域更新各地市边界漫游小区增删表,每月对辖区内网络优化的问题点进行汇总、分析、处理并上报市公司。配合和参与省、市公司组织的专项优化工作、应急优化和工程优化工作;配合本业务区内新增基站及割接后的现场测试;配合进行各种应急事件的现场测试和优化工作;配合网络规划工作的测试、勘察内容;遵循联通规章制度。

2)投诉处理测试漳州八县一市两区投诉工单测试、处理工作。包括辖区内网络优化每月10010客户平台投诉工单、每月联通内部员工投诉单中需测试解决的部分。每日提交投诉日报表,每周提交投诉分析处理报告,每月对网络质量投诉进行定期分析,对同类型同区域的广泛投诉进行整理、分析并上报。

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1、积极配合好联通所安排工作,全年共完成工作单量为8500单。

2、每天做好投诉处理人员工作的安排,对投诉处理工作每周进行周总结,采取严格的考核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投诉处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考核,积极表扬在工作中出色表现的员工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截止12月底共处理投诉2685单,其中GSM网络投诉1324单,WCDMA网络投诉1361单。

3、及时安排人员配合联通运行维护部人员对漳州高校园区(漳州师院,厦大漳州校区,漳州高校区)、重大割接及BSC网络升级、新建站配合测试、县分投诉,天馈调整等各种配合优化测试任务,完成实际工作单量达到4000多单。

4、积极配合联通公司要求的每月对漳州各个县城(八县一市两区)的主要道路及漳龙高速、漳诏高速两条高速;国道319、国道324等进行DT测试并完成相应的分析处理报告,共完成3500单。

5、针对本部门刚成立,业务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还比较不足,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不断的提高本部门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开展人员培训共计30多场,经过培训员工的技能水平得到的很大的提高。

6、督促本部门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水平,加强本行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运营商组织的各种认证考试。

三、人员情况

本部门现有人员7人,采用分组管理的模式,共分三个小组,负责漳州九地市的投诉处理工作。今年新近人员3人,离职5人,离职率为417%。人员离职主要原因是感觉工资低,离职人员都为组员,班组长无辞职人员。

四、甲方评价

今天每月考核分都在90分以上,无扣分情况。

五、工作计划

1、积极配合好甲方工作,争取让甲方100%满意。工作技能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加强。

2、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学习,争取业务水平的全面提高,面对新的一年,每个人的技术水平有更好的提高。

3、积极配合各部门工作。

经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感受到了大家工作的积极和努力,在工作中也碰到一些难题,但是大家同舟共济,一起解决,体现了团体相互配合,共同进取的态度。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技术水平不够了解的情况,大家有信心通过新的一年的学习,努力做到更加优秀!

流量控制:
DTE与DCE速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样在数据的传送与接收过程当中很可能出现收方来不及接收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发方进行控制,以免数据丢失
用于控制调制解调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流,具有防止因为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之间通信处理速度的不匹配而引起的数据丢失。通常有硬件流量控制(RTS/CTS)和软件流量(XON/XOFF)控制。
DCE: 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数据通讯设备,它是指两个Modem之间即电话线之间的传输速度,我们所说的56K指的就是这个速度。
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速度是指从本地计算机到Modem的传输速度,如果电话线传输速率(DCE速度)为56000bps,Modem在接收到数据后按V42 bis协议解压缩56000×4=115200bps,然后以此速率传送给计算机,由此可见56K猫(使用V42bis)的DTE速度在理想状态下都应达到115200bps。
[编辑本段]有关交换机的流量控制机制:
流量控制
定义: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况下丢帧,这种方法是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的。流量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的运行。
两种控制流量的方式:
1, 在半双工方式下,流量控制是通过反向压力(backpressure)即我们通常说的背压计数实现的,这种计数是通过向发送源发送jamming信号使得信息源降低发送速度。
2, 在全双工方式下,流量控制一般遵循IEEE 8023X标准,是由交换机向信息源发送“pause”帧令其暂停发送。
有的交换机的流量控制会阻塞整个lan的输入,这样大大降低了网络性能;高性能的交换机仅仅阻塞向交换机拥塞端口输入帧的端口。采用流量控制,使传送和接受节点间数据流量得到控制,可以防止数据包丢失
[编辑本段]拥塞现象
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这种现象跟公路网中经常所见的交通拥挤一样,当节假日公路网中车辆大量增加时,各种走向的车流相互干扰,使每辆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都相对增加(即延迟增加),甚至有时在某段公路上车辆因堵塞而无法开动(即发生局部死锁)。 网络的吞吐量与通信子网负荷(即通信子网中正在传输的分组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通信子网负荷比较小时,网络的吞吐量(分组数/秒)随网络负荷(每个节点中分组的平均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网络负荷增加到某一值后,若网络吞吐量反而下降,则表征网络中出现了拥塞现象。在一个出现拥塞现象的网络中,到达某个节点的分组将会遇到无缓冲区可用的情况,从而使这些分组不得不由前一节点重传,或者需要由源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当拥塞比较严重时,通信子网中相当多的传输能力和节点缓冲器都用于这种无谓的重传,从而使通信子网的有效吞吐量下降。由此引起恶性循环,使通信子网的局部甚至全部处于死锁状态,最终导致网络有效吞吐量接近为零。
造成拥塞的原因:
(1)多条流入线路有分组到达,并需要同一输出线路,此时,如果路由器没有足够的内存来存放所有这些分组,那么有的分组就会丢失。
(2)路由器的慢带处理器的缘故,以至于难以完成必要的处理工作,如缓冲区排队、更新路由表等。
防止拥塞的方法:
(1)在传输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流控制策略和确定超时策略。
(2)在网络层可采用:子网内部的虚电路与数据报策略、分组排队和服务策略、分组丢弃策略、路由算法和分组生存管理。
(3)在数据链路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和流控制策略。

不可以。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的单位是帧Frame,采用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层不可以进行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网络层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等功能。

影响视频会议系统音频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网络的服务质量(QoS)

目前,视频会议系统常用的网络主要有E1专线和IP两种。E1专线基于电路交换和时分复用技术,能够提供端到端的独享带宽,因此网络本身具有完善的传输质量保障机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影响E1专线传输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传输设备和传输线路的质量。对于这类因素,我们往往可以通过更换传输设备和降低线路误码率进行改善。

而IP网基于统计复用和分组交换技术,在需要同时传输语音、数据以及视频等多种业务时,其传统的“尽力传递”机制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法为每一种业务提供端到端的带宽保证,会导致较大的传输延时和抖动。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对IP网进行优化,以减少网络本身对视频会议系统效果的影响。这些技术手段目前已经发展为IP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服务质量(QoS)。

所谓QoS,是指一个网络通过多种技术为某一特定的网络流量提供更好服务的能力,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优先权控制,包括带宽、延时、抖动以及丢包等多个方面。几乎所有的网络都可以利用QoS的优势来获得最佳的效率。

QoS技术分为三类,包括尽力而为服务、集成服务、差分服务,其中差分服务应用最广泛。在差分服务中,网络根据每一个数据包的QoS标记对数据包进行分类、排队和管理。这些标记可以是IP地址、TCP端口号或IP数据包中的特定字段。

在实际的网络规划中,就要求网络设备(如路由器)能够借助于复杂的流量管理系统,通过多种技术提供QoS保证机制,根据业务类型划分不同的优先等级,比如语音最优、视频其次、数据最后,然后根据这些优先级别分配网络资源。

对于视频会议而言,为了保证视频业务的带宽,路由器必须能够在通过的IP数据流中识别出视频业务数据包并对其分类,然后再通过拥塞管理机制提供带宽保证和优先传递服务。这样,在网络发生拥塞时,就可以保证语音和视频业务的传输效果了。目前主流路由器厂商均可提供基于分类、标记与拥塞管理的QoS支持。

二、MCU和终端的性能

除了网络应该提供良好的QoS保障机制外,视频会议系统设备本身也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才能真正保证会议的效果。这些性能因素包括系统采用的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设备的设计结构、设备本身对恶劣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其他方面。

1、视音频编解码技术

视音频编码技术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是影响会议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视频会议系统中用到的视频编码技术主要有H261、H263、H264、MPEG-2、MPEG-4等,音频编码技术主要有G711、G722、G728、G729、MP3等。

其中,H264和MPEG-4这两种视频编码技术能够在低带宽下实现高清晰的动态图像效果,而且编码延时小,作为新一代视频编解码标准,其优势非常明显。

而在音频编码方面,MP3是一种高效的声音压缩算法,其频响范围在20Hz到20KHz之间,采样频率达到441KHz,而且支持双声道编码,因此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设备的设计结构

早期有很多视频会议系统中的MCU和终端均采用PC作为硬件结构, *** 作系统则基于Windows。这类设备在编解码性能、包转发效率以及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会议视音频质量不高、延时较大。

作为专业的会议室型应用,绝大多数视频会议系统现在都选择基于嵌入式设计结构的MCU和终端设备。这主要是因为嵌入式系统指令精简、实时性高,结合专用的编解码DSP,可实现高品质、低延时的视音频信号处理,而且稳定性、安全性也高。

3、设备对恶劣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

网络的Qo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视频会议的传输效果,但其作用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在一些较为恶劣的网络环境下。视频会议系统设备本身对恶劣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将对会议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适应能力包括IP优先权设置、IP包排序、IP包重复控制、IP包抖动控制、丢包重传以及速率自动调整等。

1)IP优先权(IP Precedence)

在网络规划差分服务方式的QoS技术时,可通过多种匹配手段对进入数据网的业务包进行分类,包括IP地址、IP 优先权(IP Precedence)等。

其中,利用IP包中的IP优先权部分可以对音频、视频和RTCP(Multicast)数据流进行优先级划分。当网络采用IP Precedence进行流量匹配时,可通过视频设备发出的修改过IP Precedence字段信息的视音频包进行入队列处理,以保证视频会议码流的优先传送。

2)IP包排序

通常,网络的尽力传递机制无法保证其转发的数据包的正确次序。对于H323视频会议系统,如果视频设备按次序接收IP包,将带来错序问题,数据包的丢失或延迟将导致视频图像的冻结或声音的中断或抖动。

可通过视频设备支持IP包排序功能解决该问题,当IP包到达时,视频设备将对其次序进行验证,无序的包被退回,以维护发送给终端用户的音频和视频流的连续性。

3)IP包重复控制

一个IP包经过承载网时可能会产生多个重复的副本,或为了适应恶劣网络环境系统可能采用重传机制时也会产生多个重复的副本,这样将引起视频图像的冻结或声音中断。支持IP包重复控制的视频设备可通过该功能来纠正该错误,以维护发送给终端用户的音频和视频流的连续性。

4)抖动控制

当音频和视频IP包离开发送端时,按照规则的间隔均匀的排列。在通过网络之后,这一均匀的间隔因不同的延时大小而遭到破坏,从而产生抖动。抖动会导致目标终端上音频和视频流的不连贯性。支持抖动控制的视频设备可通过抖动缓存来实现抖动消除,以维护终端用户接收到的音频和视频流的连贯性。

5)丢包重传

当网络拥塞严重时,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会根据缓存大小并配合相关处理机制丢掉一些视频包,视频会议系统中视频包是采用UDP协议进行传输的,而UDP本身没有重传机制,因此会导致接收端出现图像丢帧或马赛克现象。支持丢包重传的视频设备可通过添加丢包检测和重传的机制来保证会议图像的连贯性。

6)自动速率调整技术

在一些恶劣的网络环境下,降低会议码率将有助于提高视音频的连贯性和实际效果。如果视频设备支持动态速率调整技术,可以使终端和MCU能通过检测网络上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来自动适应网络的容量和性能,通过动态调整视频会议的码率,为终端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视频质量。

视频设备的自适应带宽调整功能主要是通过检测数据包丢失率来实现的。如果终端检测到数据包丢失率超过了指定的阀值,它将自动降低视频会议码率,同时通知其它参会终端做相同的动作,从而提供一个具有最优视 音频效果 的会议码率。

7)唇音同步技术

视频会议系统中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是分别编码、分别传输的,由于IP优先级和视音频包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会使视音频的同步包到达顺序不同,引起唇音不同步。

影响唇音不同步主要有两种因素:网络传输时延和视音频处理时延不同。

当音频和视频包离开发送端时,音频包与对应的视频包保持同步。但是,在通过承载网时,各种队列算法会对音频资料包和视频资料包进行不同的处理。这将打乱音频资料包与相应的视频资料包的同步关系。最终的结果导致声音与口型失去同步。支持唇音同步的视频设备可通过使用IP包中的RTP时间戳信息来纠正这一问题。利用RTP时间戳,设备能够确定哪一音频包与哪一视频包对应。进一步重新调整相应的视音频包,以保证声音与口型的同步。

在发送端,处理音频所花费的时间不同于处理视频所花费的时间。影响这一问题的因素包括声速与光速的不同、房间的大小和形状、音频和视频编码的算法的复杂性。为了避免时间差,支持唇音同步的设备可通过在音频流的出发点增加一定的延迟,以获得声音与口型的同步;也可在接收端增加或减少音频延迟,以纠正发送端不恰当的延迟设置。这样就保证远程会场在接收视频会议声音和图像时,实现唇音同步。

4、音频处理技术

1)自动回声抑制

召开多点视频会议时,每一个会场的声音编码器都将音频包向MCU传输,而MCU将发言会场的音频包向所有其他会场广播,当视频会议终端接收音频包时,将解码后的音频流与本地输入的音频流进行电平比较,去掉相同的部分,这样本地的声音就不会在自己的会场扬声器传出,引起音频的振荡,从而避免回声。

2)自动增益控制

由于优先视频会议使全向式麦克风,放置在会场的中心位置,这样每一个发言人由于距离麦克风的位置不同,麦克风接受到的电平也不同。

为了保证传向远程的音频电平的平稳,在进行编码时要进行音频的增益处理,以保证一定范围内的发言人以同一个音调发言,这样远程会场的声音就不会忽高忽低。

3)背景噪音消除

召开会议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环境噪音,例如空调、风扇、交流电等电器设备持续发出的环境噪音,这些声音严重的影响了会议的音频质量。

自动噪声抑制系统会根据音频的高低、持续情况,判断是否为环境噪音,并且进行处理,以达到良好的声音会议效果。

三、会议室的设计

会议室的设计也是影响视频会议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会场设备、会场布局、会场环境等。会议室的设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限于篇幅,我们下面仅列出部分因素及建议。

会场设备包括摄像机、电视机、话筒以及音响系统等具体的视音频信号输入、输出设备。结合不同的会场布局和装修条件,这些设备在配置上都应该有所差异,才能真正保证会议效果。比如,会场的扩声系统必须与会场布局进行很好的配合才能真正保证其效果,专业的扩声系统设计依赖于复杂的声场测试与反复调试过程。

会场布局包括总体设计、会场面积、会场装修等:

1)会场的总体设计要能逼真地反映现场人物和景物,使与会者有临场感,以达到视觉与语言信息交流的良好效果,会议室中传送的图像包括人物、景象、图表、文字等,应当清晰可辨;

2)会场的面积建议按平均每人22平方米计算;

3)为了防止颜色对人物摄像产生的“夺光”及“反光”效应,故背景墙应具有均匀的浅颜色,通常多采用米色或灰色,以使摄像机镜头光圈设置合适,而房间的其他三面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均忌用黑或鲜艳色彩的饱和色,通常采用浅蓝色、浅灰色等,每面墙都不适宜用复杂的图案话或挂复杂的画幅,以免摄像机移动或变焦时图像产生模糊现象,并增加编码开销;

4)会议桌布置采用排式。为减少面部阴影,要求采用浅色桌面或桌布,在麦克风和桌面之间最好加一层软性材料,以免造成敲击桌面时造成太大的响动;

5)尽量采用舒适的椅子,同时椅子不要装小脚轮,限制移动,以防止离开镜头;

6)为了保证声绝缘,地上应铺上地毯,天花板应装消音板,四周墙壁应装隔音毯,窗子应安装双层玻璃,桌子铺上桌布;

7)灯光照度是视频会议会议室的一个基本的必要条件,由于电视会议召开时间具有随机性,故室内应用人工冷光源避免自然光。会议室的门窗需用深色窗帘遮挡。光源对人眼视觉无不良影响。选择三基色灯(色温3500K)较为适宜。

会场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和周围环境:

1)会议室内应安装空调,以创造稳定的温度、湿度环境,空调的噪声应该比较低,如室内空调噪声过大,就会大大影响该会场的 音频效果 。会议室内空气应流通;

2)会议室应设置在远离外界嘈杂、喧哗的位置。会议室的设置应符合防止泄密,便于使用和尽量减少外来噪声干扰的要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2483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 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