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表示加计数输入;2.D表示减计数输入:3.B表示B
PLC要选择FX2N以上
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g)是进行以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为主的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其概念最早由EWDijikstra在1965年提出的。是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主要观点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程序,任何程序都可由顺序、选择、重复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 。
详细描述处理过程常用三种工具:图形、表格和语言。
图形: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
表格:判定表
语言:过程设计语言(PDL)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是E.W.Dijkstra在60年代末提出的,其实质是控制编程中的复杂性。结构化程序设计曾被称为软件发展中的第三个里程碑。该方法的要点是:
(1) 没有GOTO语句;//在有资料里面说可以用,但要谨慎严格控制GOTO语句,仅在下列情形才可使用:
·用一个非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去实现一个结构化的构造。
·在某种可以改善而不是损害程序可读性的情况下。
(2) 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3)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分解;
(4) 主程序员组。
其中(1)、(2)是解决程序结构规范化问题;(3)是解决将大划小,将难化简的求解方法问题;(4)是解决软件开发的人员组织结构问题。IN和OUT是你在调用FB的时候输入进去的,你设置了IN和OUT之后,在调用FB的时候就会出来相应的针脚,由于FB可以在程序里面多次调用,所以你可以有使用相同的FB,然后改变IN和OUT的变量地址,类似的功能调用相同的FB,减少编程量,
STAT设置的话,会需要生成相应的背景数据块,你可以在不同的DB里面设置不同的参数,加入你有3个电机,功能是一样的,但是参数会不一样,那样你就可以把参数先存储在相应的DB里面,然后用同一个FB实现3个电机参数不同的功能,
TEMP变量就是程序执行时候的临时变量,只在当前程序调用的时候会有使用,这个FC功能块也是有的,当子程序调用完成后,TEMP变量会被清零,所以如果用TEMP变量的话,程序在线监控的时候会比较不好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