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mens802S数控铣用电脑传输程序有什么要注意的。

siemens802S数控铣用电脑传输程序有什么要注意的。,第1张

西门子数控车床与PC的数据传输办法 :
硬件的配置:西门子数控车床;串口数据线;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
接口类型:9芯(DB一9)或25芯(DB一25)RS- 232C串口(两种串口类型电气特性相同)。
由于只有少数笔记本电脑配置串口(COM口),(因此没串口的笔记本电脑要另外购置PCMCIA 转RS232 (串口) 的转换器(带有PCMCIA 口的笔记本),或 ExpressCard 转RS232(串口) 的转换器(带有 ExpressCard口的笔记本),)串口数据线有三种 :9针一9针数据线、9针25针数据线和25针一25针数据线,根据机床和电脑端口选择相应数据线,具体接线方式可参考PCIN软件(V24一INI菜单中选择WIREI AYOUT) 或 西门子数控系统 *** 手册中有关接线说明 。最简单的接线方式能只有3条线,即将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三脚交叉相连。这种数据线只能用于不要握手协议的串行通讯,如传输程序、参数等文本文件(ASCII-file),没法在线加工或传输二进制文件(binary file)。3针一3针数据线接线方式如下:2— — 33— — 25— — 59针一9针数据线(西门子编号:6FX2002—1AA01-0BF0)接线方式如下:2— — 33— — 25— — 57— — 88— — 7自制数据线时要注意,为防止信号干扰,数据传输线要有良好的屏蔽层,屏蔽层的两端焊接在插头的金属外壳上。
2 软件的配置:WIN98 *** 作系统用西门子通信软件PCIN 42或以上版本(注 :802s数控系统似乎只能用DOS版本的PCIN ,windows98下的DOS *** 作系统。不能用WINDOWS版本的WIN-PCIN软件)。winXP或以上 *** 作系统可使用WIN-PCIN软件,或windows附件中的超级终端程序。
3 参数的设定:wenkubaidu/view/480b4e0690c69ec3d5bb75bfhtml
wenkubaidu/searchfr=bk&word=PCIN&lm=0&od=0
wenkubaidu/view/e7196744b307e87101f6963fhtml
通信线路的连接:在通电之前把数据线两头分别连接到PC和数控机床的串口上。拔插数据线之前,一定要关了计算机及数控机床电源,否则极易损坏机床和PC的RS一232接口。
数据传输办法:无论是数据备份仍是数据恢复,传输的原则是:
预备接收数据的一方先预备好,处于接收状态;两端参数设定一致。
1) 由机床向PC机备份数据和程序:
(A)启动PCIN软件,选择DATA—IN,归车确认,在FII E NAME栏中输人存盘路径及文件名后归车确认。此时PC处于等待数据输人状态。
(B)机床端:在数控系统集成面板上选择“SERVICES”服务 *** 作区,按DATA OUT(数据输出),进人数据输出菜单,用竖向软键选择接口:“RS-232用户”,选择零件程序(主程序文件)和子程序或其它项目。按启动即开始数据传输,传输时会有字节数变化,直至结束。
2 )由PC向机床传输备份数据和程序:
(1)机床端:在数控系统集成面板上选择“SERVICES”服务 *** 作区,按DATA IN ,进人数据输人菜单,用竖向软键选择接口:“RS一232用户”。按启动键等待数据输人。
(2)启动PCIN软件,选择DATA—OUT,归车确认,在FII E NAME栏中输人要输人的程序或文件后归车确认,即开始数据传输直至结束。
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禁止带电拔插数据线,插拨时至少有一端是断电的,否则极易损坏机床和PC的RS232接口。
(2)使用台式机时一定要将PC外壳或地线与机床地线连接,以防漏电烧坏机床串口。在信号线上串联100~200 Q的电阻,可起到限流保护作用。
(3)为防止数据丢失,应经常对主程序、子程序、R参数、刀偏、零偏和设定参数等数据进行备份,以便于维修和恢复。
(4)数控程序要以文本形式传输,选择较低的串口传输率,格式要标准化。
(5)PC机的串口传输率最高可达128000bps,普通数控系统没法达到,当传输不正常时,波特率能设得低一些,如4800bps,9600bps,但要注意PC与机床设定要一致。
(6)串口通信距离不要超过15 m,否则会导致错误或没法传输。降低波特率可增加传输距离,避免通讯现场电磁干扰。
( 注: PCMCIA接口:PCMCIA插槽,这是为了用户扩展要而设计的。
外观约4×04长方豁口,支持PCMCIA卡插入。PCMCIA接口卡当前已被ExpressCard接口卡替代,当前的笔记本全部没PCMCIA接口。
ExpressCard接口:但伴随着迅驰NAPA平台的出现,PCMCIA插槽也渐渐在笔记本上没,取而代之的是ExpressCard插槽。对比传统的PCMCIA标准,ExpressCard采用了串行总线,同样支持热插拔,但拥有低功耗、传输速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因而广泛在主流笔记本上采用。ExpressCard有两个规格:
PCMCIA组织在设计ExpressCard标准的时候,其为ExpressCard设备提供了两个规格,一种是以卡宽为34mm(毫米)的规格,普通称为ExpressCard34标准,另外便是卡宽为54mm(毫米)的规格,普通称为ExpressCard54标准,两个标准在传输速度上是一样的,理论传输率为250MBps(双向传输速率为500MBps),并且ExpressCard设备几乎是同为长75mm和厚5mm标准,但二者最大的不同便是ExpressCard设备的卡宽度不一样,这使得笔记本上对应的ExpressCard插槽也不同。从两个ExpressCard规格相当轻易晓得,ExpressCard54插槽要比ExpressCard34插槽宽20毫米,这意味着ExpressCard54插槽更宽,从硬件兼容性来瞅,假若笔记本提供的ExpressCard34插槽,那么只能使用ExpressCard34设备,没法兼容ExpressCard54设备,由于插不进往,但假若笔记本内置了ExpressCard54插槽,此时除了能使用ExpressCard54设备,还能兼容ExpressCard34设备,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意见购买ExpressCard54设备更好一些,由于ExpressCard54设备的面积更大,这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合理散热,稳定性相对较为出色一些。)
只供参考,具体详细瞅西门子802s数控系统的说明书

西门子数控车床与PC的数据传输方法 :

硬件的配置:西门子数控车床;串口数据线;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

接口类型:9芯(DB一9)或25芯(DB一25)RS- 232C串口(两种串口类型电气特性相同)。

由于只有少数笔记本电脑配置串口(COM口),(因此没有串口的笔记本电脑需要另外购置PCMCIA 转RS232 (串口) 的转换器(带有PCMCIA 口的笔记本),或 ExpressCard 转RS232(串口) 的转换器(带有 ExpressCard口的笔记本),)

串口数据线有三种 :9针一9针数据线、9针25针数据线和25针一25针数据线,根据机床和电脑端口选择相应数据线,具体接线方式可参考PCIN软件(V24一INI菜单中选择WIREI AYOUT) 或 西门子数控系统 *** 手册中有关接线说明 。

最简单的接线方式可以只有3条线,即将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三脚交叉相连。这种数据线只能用于不需要握手协议的串行通讯,如传输程序、参数等文本文件(ASCII-file),无法在线加工或传输二进制文件(binary file)。

3针一3针数据线接线方式如下:2— — 33— — 25— — 59针一9针数据线(西门子编号:6FX2002—1AA01-0BF0)接线方式如下:2— — 33— — 25— — 57— — 88— — 7自制数据线时要注意,为防止信号干扰,数据传输线要有良好的屏蔽层,屏蔽层的两端焊接在插头的金属外壳上。

2 软件的配置:WIN98 *** 作系统用西门子通信软件PCIN 42或以上版本(注 :802s数控系统好像只能用DOS版本的PCIN ,windows98下的DOS *** 作系统。不能用WINDOWS版本的WIN-PCIN软件)。winXP或以上 *** 作系统可使用WIN-PCIN软件,或windows附件中的超级终端程序。

1 复位2 暂停3 执行
4 点动距离
(0001,001,01,1,10mm)5 手动6 回零7 自动8 执行单行指令9 MDA
10主轴反、停、转动(手动时)11手动移动,加速配合12进给倍率13转速倍率14手轮
15紧急停止
Siemens802S(C)铣、车床、加工中心 *** 作面板
711机床回零
1) 松开紧急停止按钮
,按复位键
开机床。
,若中途松开按钮,会出现警
2) 使手动按钮和回零按钮呈按下状态3) 对X回零,按住
告框4) 按
,直到X坐标为零,界面上X位置出现回零灯,此时按复位
取消警告,可继续进行 *** 作。同样对Y、Z回零。
使主轴回零
712自动加工
1)先将机床回零。(参见711) 2)选择一数控程序。(参见732) 3)设置参数(参见72) 4)在控制面板上点击5) 通过执行
、暂停
,进入自动加工模式。
命令来控制程序的运行、停止。同时状态栏也随之变化。
切换机床进入手动模式,将出现警告框
一次,执行一行程序。
,此时按

6) 在自动加工时,如果点击
取消警告,继续 *** 作。 7)也可以按8)按复位键
进入单行执行状态,每按可使程序重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256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7
下一篇 2023-06-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