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办公的理想之选,联想ThinkPad L490全面评测

商务办公的理想之选,联想ThinkPad L490全面评测,第1张

对于职场精英们来说,一台稳定耐用、功能强大的商务本可谓是工作中的必须品,在高端商务本市场中的代表品牌当属ThinkPad,ThinkPad的很多条产品线都可称得上商务本市场中的标杆级产品!不过ThinkPad旗下系列产品众多,如何挑选一款在3500-8000元价位,满足外观出色、功能强大且稳定耐用的商务本呢?

全新的L系列产品,致力于以主流价格为更多用户提供带有ThinkPad经典基因的产品,进一步提高广大商务人士的办公效率。目前,笔者已经提前拿到了ThinkPad L490极速版(i7-8565u/8G/128GB+1TB/FHD/独显/人脸识别),下面就来全面体验下。

一.经典的家族式设计语言

ThinkPad L490的外观设计依旧延续了ThinkPad的经典家族基因,采用全黑配色、机身线条非常方正,低调中带着奢华的质感。

整机的A面、C面、D面全部采用磨砂材质处理,虽然摸上去没有那么顺滑,但可以有效防止指纹堆积。ThinkPad的LOGO在机身A面左上角非常醒目,标志性的发光小红点也被保留了下来,让产品的辨识度极高。

B面采用了标准的1080P分辨率IPS屏幕,亮度、色彩和可视角度都中规中矩,可满足日常办公所需。屏幕顶部边框则有一颗IR红外摄像头,可配合Windows Hello可人脸识别快捷登录系统。而物理防挡拨片的设计,则从根本上保障了用户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ThinkPad L490的机身重量约为167Kg,根据游标卡尺实测机身厚度在205毫米左右,重量和厚度控制的都非常不错,商务人士可将其放入一般大小的背包中,轻松出行移动。

而最高支持180°可开合转轴,方便用户在不同场景下找到合适的角度查看屏幕内容。

此外,ThinkPad L490的机身细节做工也非常出色,可通过低温、高温、震动、湿度、机械冲击、高海拔、海运颠簸、太阳辐射、极限、灰尘、真菌、防爆燃等12项严苛环境的测试,可应付户外的各种复杂恶劣突发状况。

二.强悍的连接性和拓展能力

ThinkPad L490的机身接口也配备的非常丰富,机身右侧有一个标准的35mm耳机接口、一个USB30接口、以及一个电脑锁。

机身左侧的接口数量非常庞大,包含两个Type-C接口、两个USB30接口、一个HDMI视频输出口、一个标准RJ45网口、和一个MicroSD读卡器。无论是快速充电,还是传输大量数据、或者做音视频输出,使用ThinkPad L490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如果需要更多的接口,ThinkPad L490还可方便快捷的外接底座式拓展坞,使其拓展性瞬间赶超一般的商用台式电脑,并保持美观。

三.B面——经典再一次被继承

如果要问ThinkPad旗下商务本最大的“杀手级”卖点是什么,那么很多老用户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优质的键盘带来的优秀输入体验!

ThinkPad L490的键盘同样非常好用,键程为18mm、键距为19mm,让手指粗大的男士依旧也能做到精准输入。对称弧的按键设计,进一步增强了手指与键盘的贴合度,减少长时间使用产生的疲劳。官方宣传这块键盘的敲击寿命高达1700万次,可谓是既好用又耐用。

键帽的支架为X型结构,让键帽能够保持水平的垂直运动,从而获得更为稳固利落的敲击感;鼓型支撑则可增加键盘回d力度,使打字时输入更流畅。

键盘中部,ThinkPad的另一大经典设计TrackPoint小红帽也被保留下来。TrackPoint小红帽支持多级按压感应,准确度非常高,可在狭窄的空间内完成各种复杂 *** 作,以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ThinkPad L490的这块键盘还支持两档位可调节背光,即使是处在昏暗条件下用户依旧可看清键盘,非常贴心。而防泼溅设计,可阻隔少量液体直接侵入主板,减少突发事故对整机的损伤。

四.强悍性能,从容应对复杂工作

很多人认为“对于商务本来说,硬件配置的好坏是无所谓的”,现在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观点。当下很多商务人士在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复杂的多任务场景,如果电脑性能不给力就会耽误大量时间,影响工作效率;而强悍的配置则可让使用者面对各种复杂工作都得心应手,时时刻刻“先人一步”!

ThinkPad L490搭载了英特尔第八代低功耗酷睿i7-8655U处理器,这颗处理器的架构代号为Whiskey Lake,基于14nm++工艺打造,4核心8线程设计、最高单核睿频为46GHz、TDP热设计功耗为15W,在较低的功耗和发热下依旧可以提供强劲的性能。

通过CPU-Z检测,单核得分为4169,多线程得分为19029。

Cinebench r15处理器CPU测试软件v038,由“MAXON”制作,一款常见的cpu跑分性能测试软件。测试结果单核172cb、多核得分542cb。

在国际象棋测试中,ThinkPad L490的得分为10006,是P3 10GHz的20倍以上。

大文件解压缩也是很多用户工作中要面对的复杂情况,下面我们使用WinRAR和7-zip两款常用软件来进行基准测试。

WinRAR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压缩包管理器,它是档案工具RAR在 Windows环境下的图形界面。该软件可用于备份数据,缩减电子邮件附件的大小,解压缩从 Internet 上下载的RAR、ZIP及其它类型文件,并且可以新建 RAR 及 ZIP 格式等的压缩类文件。ThinkPad L490的速度为6984KB/秒。

7-Zip是一款完全免费而且开源的压缩软件,相比其他软件有更高的压缩比而且相对于WinRAR不会消耗大量资源。在7-zip自带的基准测试中ThinkPad L490的使用率评分为2284MIPS,总评分为16596MIPS。

ThinkPad L490预装了一根8GB DDR4 2400MHz内存,通过AIDA64的内存与缓存性能测试中,我们看到读取速度为17902MB/s、写入速度为17765MB/s、拷贝速度17433MB/s,延迟848ns,整体表现中规中矩。不过ThinkPad L490机身内置了两个内存拓展插槽,用户可拆机自行升级内存以获得更大的容量和性能,最大可拓展至64GB双通道。

存储方面,ThinkPad L490采用了128GB NVMe固态硬盘和1TB机械硬盘的灵活搭配,可兼顾高性能和大容量。使用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和TxBENCH三款硬盘测试软件对内置128GB固态硬盘进行测试,最终读取速度超过了1200MB/s、写入速度也超过了500MB/s,这个性能虽然比不了高端NVMe固态硬盘,但也远远超出了一般的SATA接口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的性能虽然很平庸,但支持ThinkPad独家专利的APS硬盘保护技术,内置TPM安全芯片可持续监控笔记本的异常。当整机发生跌落、或剧烈震动时能自动停止数据读取,防止磁头划伤盘面,从而保护数据安全。

图形方面,ThinkPad L490不但拥有一颗i7-8565U上的集成核显UHD 620,还额外配备了一颗AMD Radeon RX 535独立显卡,可提供比核显更强大的性能。

在3DMark中的几项低压力测试中,ThinkPad L490的表现尚可,应对办公中的图形处理需求,或者LOL这样的低配置网游,还是没有压力的。

PCMARK10含有一整套全面的测试项,涵盖从日常生产力任务到严苛的数字媒体内容等各项活动,是现代办公的完整 PC 基准测试,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我们分别运行常规基准测试和Express以及Extented三个测试模式,得分分别是4229、4540、3162。

测试期间,无论是模拟编写复杂文档、整理电子表格、直播视频会议、处理、网页浏览等多个场景,ThinkPad L490运行的都非常流畅,这表明了ThinkPad L490完全可以胜任商务人士复杂的现代办公需求。

PCMARK8是一款强大的系统性能测试工具,它可以全面的评估当前的系统性能,拥有五项单独的基准测试以及电池使用寿命测试,并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测试。我们在使用PCMARK8来测试ThinkPad L490的续航能力

通过PCMARK8来模拟压力极大的工作场景,ThinkPad L490可连续运行5个小时以上,得分3733。不过考虑到用户的实际使用强度要远远小于测试,并且也不可能像跑分测试这样连续亮屏数个小时而不休眠,因此ThinkPad L490的实际续航能力会远超测试,根据笔者亲身体验,满电的ThinkPad L490从早9点上班开始使用,坚持到晚18点下班还能有10%以上的电池富余。

五.总结

经典大气的外观设计、良好的做工,手感出色的键盘、充沛的性能、出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强大的续航能力,全新ThinkPad L490极速版可谓是满足了商务本的一切要素,它的售价为7599元,而搭载i5-8265U处理器的海量版价格更低,仅需为6599元,性价比可谓是非常出色。

此外,购买ThinkPad L490还可享受到ThinkPad独有的高端服务和全球联保,以免除后顾之忧。如果你现在急需一台商务本,对ThinkPad品牌情有独钟又预算较低,那么全新的ThinkPad L490一定可以超额满足你的需求。

尽管仍然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但Windows10和Windows8之间显然有明显的区别。“开始”菜单回归用户对Windows8最不满的地方之一是微软放弃了经典桌面和“开始”(Start)菜单。Windows10的一大变化是“开始”菜单的回归,Windows10的“开始”菜单与旧版Windows非常相似,但增添了对Windows8磁贴的支持。“经典”vs“通用”应用在Windows8和81中,Windows Store中的应用会占满整个屏幕,增加了同时运行多个程序的难度。Windows8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但对其目标受众都缺乏吸引力。Windows StoreWindows Store中有许多专门针对Windows8开始屏幕设计的应用,使Windows7用户受到了冷落。微软在努力把Windows Store打造为一个所有用户都喜欢的工具,集Windows8的功能与Windows7的风格于一体。个性化Windows8的开始屏幕使用户能方便地排列动态磁贴,调整动态磁贴的大小,增加了功能,提高了易用性。在Windows10中,经典桌面和磁贴化用户界面不再是截然不同的界面,而是两种用户界面的元素都存在,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动态磁贴被整合在“开始”菜单中,用于显示实时信息或启动程序。应用可以锁定或迁移到菜单中,方便用户访问。一款 *** 作系统适用所有平台Windows的版本过多——Windows7、Windows8、Windows RT和Windows Phone,让用户感到眼花缭乱。与以往的版本相比,Windows8更接近RT和Windows Phone,降低了开发跨平台应用和使用动态磁贴等功能的难度。但是,它们仍然是不同的 *** 作系统,要求相互独立的应用和软件。

win10的功能优越于win81和win7,可以说完美的结合了两者的产物。理由如下:一、Win7、win81与Win10开始菜单对比“开始菜单”这个按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功能,这个功能一直伴随着Windows系统的发展,但是在Windows8系统发布的时候,这个经典的按钮竟然被微软“拿下”,这一改变也让很多网友大呼不适应,Windows8之所以得不到认可,很大程度上与这个“开始菜单”按钮被拿下有很大关系。二、win7、Win81与Win10应用窗口对比Win81中,WindowsStore中的应用打开会占满整个屏幕,这使得用户只能看到一个运行窗口,对于熟悉了之前 *** 作模式的用户来说,这种方式无疑会很不适应,也让Win81的吸引力大幅降低。三、虚拟桌面功能除了多个窗口显示,Win10为了更好的帮助用户显示不同的程序,任务栏上新增了一个任务视图按钮,点击该按钮,就可以快速在打开的多个软件、应用、文件之间切换。而win7和win81就无法做到。四、win7、Win81与Win10软件支持对比XBOX是由世微软所开发,Xbox在全球拥有众多的爱好者,与Windows结合也是其必然的结果。全新的Win10众多改变当中,整合Xbox游戏平台被视作是微软更加重视游戏业务的体现。所集成的Xbox游戏平台将带给Win10游戏玩家更活跃的社交互动体验。同样win7和win81无法运用此功能。

系统启动时间:win10略快
PCMark 8录入、上网、视频聊天:Windows 10略快
PCMark 8 Office办公性能:Windows 10得分高
《GTA5》游戏性能:完全持平。
Adobe CS图形编辑性能:Windows 10再次取胜,应该要感谢更好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驱动支持。
办公电池续航:Windows 10略强

你好。
W8系统如何获取管理员权限?
步骤:
1、左键点击左下的有四个小方块的图标;
2、在打开的开始窗口点击:小圆圈的向下箭头;
3、在应用窗口,右键点击:运行,再左键点击:固定到任务栏;
4、左键点击任务栏中的:运行(输入compmgmtmsc)- 确定或者回车,打开计算机管理
5、在计算机管理窗口,我们左键点击窗口左侧的:本地用户和组 - 用户,在窗口右侧左键点击:Administrator;
6、在打开的Administrator属性窗口,左键点击:帐户已禁用(B)去掉前面小框中的勾,再点击:应用 - 确定。

IT168 评测机械师系列游戏本以前经常是14英寸和15英寸的屏幕居多,这种的比较适合GTX 850M和 860M的显卡设计,空间不大,散热要求没那么多事儿。到了M710C这个阶段,也就是本次给朋友们说说的这台游戏本,GTX 970M显卡太摆谱儿了,没个17英寸的身子骨儿是请不动这佛爷的~

此前,机械师系列的M510/520/410这些和本次测试的主角 M710C一比就都逊爆了,先别说体验怎么样吧,就这块儿头能把前面那几个吓死~ 所以,真正的玩家级别的游戏本从来都不是“笔记本”,而是变相的“家用台式机”

跟兄弟频道学的,测试之前先摆一通官话:

优势:好模具啊赞,键盘手感还有灯效看着也忒厉害了吧,游戏体验在使用这个卡的本里面还可以,风扇噪音还小吧 带有驱动光盘哦,不会装驱动的同学有福气喽!

劣势:机身表面温度“虚高”,额,啥是虚高呢 只有一个硬盘位,要么HDD、要么SSD,苦逼一样的选项 那个,屏幕不是IPS的,而且升级挡板的拆装稍显麻烦了啊,不喜欢多拧俩螺丝~

1、老规矩,游戏本先看游戏什么效果!

和上一次测试G170P一样,这回选择的单机也是这五个:《孤岛危机 3》、《地铁2033 最后曙光》、《看门狗》、《孤岛惊魂 4》、《使命召唤 11-高级战争》。GTX 970M这卡,全部画质都选最高标准。(所有游戏测试都关闭VS即“垂直同步”,测试标准是流畅度,单位是帧数/每秒即“FPS”,这里取值平均帧数,一般30 FPS或者以上就是不错的了)

PS:看过之前的G170P的测试的朋友,你完全可以参考那台机器的表现来看待这次的M710C的游戏体验,因为这两台电脑的显卡是一模一样的,其它游戏配置也非常接近。

《孤岛危机3》

该环节测试一共开了5个高档,看下表:

第一档的FPS浮动范围在“33 Min- 43 Max”,第二档在“31 Min- 50 Max”,第三档在“22 Min- 32 Max”,第四档在“32 Min- 51 Max”,第五档在“40 Min- 50 Max”。


▲第五档时的截图,瞬时帧数45 FPS

《地铁2033 最后曙光》

该环节一共开了4个高档,看下表:

第一档的FPS浮动范围在“42 Min- 85 Max”,第二档在“19 Min- 38 Max”,第三档在“25 Min- 50 Max”,第四档在“16 Min- 24 Max”。


▲第四档时的截图,瞬时帧数19 FPS

《看门狗》方面

一共开了3个高档,看下表:

第一档的FPS浮动范围在“36 Min- 74 Max”,第二档在“30 Min- 51 Max”,第三档在“22 Min- 38 Max”。


▲第二档时的截图,瞬时帧数35 FPS

《使命召唤 11-高级战争》

该环节一共开了2个高档,看下表:

第一档的FPS浮动范围在“61 Min- 95 Max”,第二档在“56 Min- 113 Max”。


▲在第二档时的画面截图,瞬时帧数90 FPS

《孤岛惊魂 4》

该环节一共开了3个高档,看下表:

第一档的FPS浮动范围在“31 Min- 68 Max”,第二档在“17 Min- 173 Max”,第三档在“25 Min- 45 Max”。


▲第三档时的截图,瞬时帧数35 FPS

总结:

经过5个游戏的考验,M170C在目前测试过的使用GTX970M的游戏本里面不算突出,因为除了《使命召唤11 高级战争》,每个游戏的最高强度画质设定都将将或者没法突破30 FPS这道关口。和此前同样使用GTX 970M的G170P比较,在顶级画质下若干桥段会有4 - 5 FPS的差异也是随机性很大的表现,不足为怪。当然了,这是超冰冷的数据意义上的考究,其实要以主观体验来衡量的话,还是挺流畅的,也可以说,这块移动端次顶级的游戏显卡在M710C身上的表现确实很扎实。

如果都以次顶级的画质跑的话,那这台电脑可以很好地胜任一切挑战。对了,绝对要提醒一下:这可是在机械盘下面玩儿的,因为那块SSD对游戏来说真不够大,除去系统40GB,基本上只能再装一个游戏了。那为啥不把游戏装SSD里,反正一个也是装,那不更快么?额,其实行的,就是比起机械盘,SSD有读写次数限制,一般用看不出来,游戏存/读取进度档的很频繁。

(下一页是基准性能测试部分,数据控的可以一看~)

2、接下来看看M710C的基准测试数据吧:

这组CPU的基准测试数据是在单通道内存下面跑出来的,因为M710C标配的是单条8GB DDR3~

感觉怎么样? 其实没啥大的变化,基本上用这款CPU的游戏本都和这组数据相仿。

完了是硬盘测试,M710C一个是机械盘,一个是SSD,机械盘的数据表现是稳定性良好,就是速度慢,这是和SSD比较出来的,在HDD里面都这个味儿其实。


▲SATA 5400RPM的硬盘平均读取104MB/s,要是写入的话会更低一些~


▲mSATA SSD发挥正常,平均200MB/s的读取样子,稳定感良好

除了i7自身的HD 4600核显,GTX 970M是M710C的主要GPU,游戏全靠它的。基准测试除了3DMARK,还加入了对3DMARK 11的P和X档的测试。

3DMARK 11的这组数据比较正常,没有给GTX 970M这块卡丢脸。下面是3DMARK的数据:


▲没掉架儿,只要是16000以上的就算发挥正常了


▲不掉3000都算正常

没有双通道内存,没有SATA的SSD,整体表现就全凭CPU和GPU还有半吊子的mSATA SSD来hold全场了~,看一下PCMARK 7的数据吧:


▲没有超过5000大关,一是内存非双通道,二是主要不是全SSD的存储~


▲参考数据1,这是PCMARK8下多比较专业的媒体处理的测试截图


▲参考数据2,这是PCMARK8下家用处理的测试截图

这可不是什么超极本电脑、2 in1 电脑,游戏本都异常耗电,来看一下M710C的表现:


▲5200mAh的拆卸电池,容量是17英寸游戏本的常规设计


▲PCMARK8测试数据,关闭键盘背光的续航是2小时35分钟


▲PCMARK8测试数据,打开键盘背光的续航是2小时9分钟~

挺好了已经,这组数据是通过PCMARK8下媒体处理应用得到的,这个测试方式比较接近真实的游戏使用时间。虽然也有接近3小时的游戏本,不过不同牌子、不同代工,那体质肯定不一样,知足吧!

温度是游戏本的大敌,一是考验稳定性,二是考察舒适性,来看一下:


▲开壳!左边是GPU散热,右边是CPU散热,GPU太狠所以加强了3热管


▲第三根热管是给GTX970M的显存预备的,还加了额外的铝挤加速热量传递


▲CPU的风扇


▲GPU的风扇叶片是强化过的,注意所有热管都没有采取黑化处理

接近一小时的AIDA64稳定测试没有出现任何崩溃,超稳定,通过fluke检测到的温度分布是这样的:


▲掌托很舒适,键盘和上方温度稍高,平均高出正常体温1-2°C


▲底座接近两个风扇排风的位置,平均42°C,这可不低啊!


▲底座下方明显好了许多,平均38°C

散热整体上是成功的,只是底座位置局部稍微高了点儿,C面就是掌托位置非常棒,游戏时很舒适,不会觉得热。而键盘位置,由于有了尾部双出风设计,淡化了键盘的辅助降温措施,虽然键盘还是比掌托要热乎一点儿,但还属于舒适的范畴。大部分热量都排挤到底座上了,还有就是尾部排风口和键盘上方区域,这几个地方只要不是放身上、放床上,根本不怎么碰,那这个就是开头所说的“虚高”~

除了散热,游戏中的噪音不能忽视,M710C双风扇在白天的办公环境下还是比较安静的,但在夜深人静家中使用的时候还是很明显的。

3、那这台电脑的升级空间有多大吗?好不好弄呢?

特别悲哀,M710C只能选择把原来的机械盘换成SSD,就是说只有一个硬盘位,这么大的壳体设计显得和有点不合适~ 其它的倒还好了,就是


▲打开底盖除了几个常规的螺丝,还得把出风口的两个螺丝干掉才行哦~


▲另外,这个螺丝很隐蔽,换件时记得搞定,不然就坏了~


▲拆下来的升级挡板,你看连着尾部的风扇格栅呢!


▲镁光的单条DDR3 8GB,支持双通道升级


▲西数的1TB机械盘,5400RPM的,要换SSD啥的就只能换掉它了


▲mSATA上的金胜SSD,半高的,这个换不换的没多大意思,已经到头儿了

另外,拆底座的时候,有一个挡板挺唬人的,那是DVD的,起初还以为是第二硬盘位~ 这里也不建议把它当做硬盘位使唤,因为那不是拆升级挡板的问题了,是要把整个底座都掀掉的工程,手艺不好的直接挂掉

总结:

从主要的基准测试数据不难看出,M710C的本事没有超出意料,在采用这个配置的电脑里面不算突出,就是一切都稳稳当当的。按理说,这样子玩儿游戏就行了,不过,你要记住:和前面的游戏测试一样,这基本都是再跑机械盘和单通道,要是能换个双通道和全SSD,整体的测试数据都会再高出一截。

(最后一页是颜值参考,“买灯送电脑”什么的都在那儿啦!)

4、最后瞧一瞧M170C的外形和其它工业设计~

老生常谈了,长相嘛,谁都有发言的资格和独立的标准,对吧!

M710C整机用的是公版的模具,就是大家花钱都用的,比如以前的未来人类就用了这个外形。虽然这个材质不是合金,不过考虑到又大又沉的,一般人不会老么搬来搬去的玩儿,所以强度没有后者那么高。


▲顶盖和掌托都是表面类肤处理,手感温和


▲但是太容易脏了,颜值高,是有代价的~(能看清不?)


▲这个“脏的”就很明显了吧!吸汗利器啊~


▲底座,最上面是内存和清灰的挡板,下面中间是硬盘的,全树脂制造


▲正前方没一个接口


▲左至右,尾部有DP、HDMI、迷你DP、电源口,两侧是大大的排风口


▲左至右,这边有没啥用的火线、以太网、USB30×2、eSATA、SD卡槽


▲左至右,这边是DVD、音频×4、USB20

也希望下一步机械师能出自己的私模型号,虽然贵点儿,但是现在都是颜值吃遍天下,人们对这个是相当在乎的。

连接很丰富,尤其是还有2个规格DP,能适应不同的屏幕变化,而且也提供了多屏观看的可能,这样子应该可以上3屏拓展。虽然还有个DVD,但是重点不是看片,而是方便了不会装驱动的人,自带的驱动光盘忒方便了!


▲173英寸的full HD屏,TN技术,表面是雾面涂层的,防反光的效果很明显


▲正面看,色彩还可以,这个亮度是60%,一般使用的效果


▲最大倾斜角度下就不行了,颜色开始“跑路”


▲侧面看要比倾斜看好得多,现在非IPS 的侧面也都挺过关。

有人一直不解:为什么硬件做到这份儿上了,就是不给个IPS 呢?这么多的游戏本测试,为啥不给个专业的测屏数据呢?咳咳,因为啊,玩儿游戏对色彩什么的要求不像工作站啥的修片儿那么高,没必要,另外,好的效果也能通过游戏的自带来设定,毕竟娱乐要的色彩不是准确,而是生动。


▲带了ONKIO喇叭,上面那排阵列小孔就是它的20单元


▲恩,灯效来了!


▲补充一下


▲通过下面的soundblaster,所有音效都能通过这个变幻灯效体验到,挺炫吧!


▲soundblaster有个强化声音判别功能,游戏中能知道敌人的来向天~


▲一般的,还可以设定下不同的声音环境体验


▲底座下面的低音喇叭,较高的脚垫给她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其实,别看有软硬两手措施,不过真实的音效也没达到特别动人的效果,因为机身空间还是紧张,没给喇叭表现的条件,尽管如此,听着还是比一般的舒服,别忘了侧面的音频接驳,试试外接喇叭吧!


▲注意M710C没有裁掉模具本身就设计好的指纹登陆功能


▲键盘的手感还不错,现有的里面算是第一梯队的了


▲配合自带的软件,随时调节背光效果,买“灯”送电脑~


▲分区控制的键盘背光效果,帅不?还行吧~


▲触摸板也能调节背光,而且是和键盘一样的随意调节色彩,这是1


▲这就是2了,另外,软件能设置变幻方式,什么波动、呼吸、闪烁,非常酷!


▲数字键位提供了背光开/关,软件调节开关,和亮度的调节


▲开机键也能换颜色,和键盘是同步的!


▲喏,这是颜色1,一堆的颜色能变幻的,这就不贴出来了~


▲看一下触摸板的,支持win 7下面的滚动,win8的话应该能支持手势和缩放

在以前,这种键盘背光都是X星人、X球人的专利,MSI的高端货又有一些,这回伴随公版高端模具的使用,机械师系列也享受了一下!“帅”的是,晚上效果最赞了,“坑”的是,要是不接外置电源,这种缤纷的灯光闪烁相对要耗电一些~ ~

和表面材质一样,键盘和触摸板一会儿就变得油腻腻的,不过,键盘很舒服,敲击感很足,接近普通的台式机薄膜键盘,触摸板的话规规矩矩的效果。


▲38KG裸机


▲48KG出行,这还是别拿出去嘚瑟了吧~

总结:

M710C完完全全100%地发挥了这个模具的全部设计功能,没看连1394都带着了。另外,背光很帅 ,真的,谁用谁知道。


▲机械师M710C游戏本 采用了GTX 970M高端游戏显卡

最后总结:

哇塞,终于到最后了,手都软了

M710C玩单机游戏完全可以,那剩下的就要看最终的上市价格,如果不过万,或者将将1万的话,那就相当牛B了,毕竟对于好多玩家来说,就冲着买灯送电脑的架势也比较值。

虽然整体性能没有超越在印象中的同配置的一些品牌和型号,没有跌份儿,扎扎实实的表现值得肯定。由于这次是公版模具,在内部设计上也可能很大程度上借助了OEM的力量,后者对于每代显卡和配置都有一套对应的完整的处理方案,这个层面上说,同配置同模具的其他牌子的型号也可能和M710C的表现接近,那M710C没有脱颖而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见过之前的M410等的人应该能感觉到这不是机械师的实力,如果未来能拿出更好的设计和独门的方案,无疑更好咯!

(完)

工作时间,我是同事眼里的“业务骨干”,承担着部门乃至整个单位最重要的工作,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要更加高效;

业余时间,我是别人嘴里的“数码达人”,为了不让有娃以后两点一线的生活过于枯燥,几年前我走上了鼓捣之路,利用业余时间折腾折腾自己感兴趣的数码家电,把体验和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人也是一件乐事;

周末假日,我又化身“超级奶爸”,因为妈妈教育机构工作的原因,节假日加倍忙,所以这些年来都是我跟娃两个人相依为命,慢慢地我也适应独自带娃,陪娃养娃育娃的生活。

然而,时间是有限的,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搞定各种工作,在多个角色间从容切换,游刃有余?自身的努力、恰当的方法之外,得力的工具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微软Surface Pro 8。

本次体验的是微软Surface Pro 8和带超薄触控笔的专业键盘盖套装,感谢新浪众测翻牌,让我有机会体验这套最新的效率神器,我的“多面人生”可以继续开挂了!

坦白讲,一个人胜任多个角色还是蛮累的,我身边很多小伙伴都觉得光带孩子就累得不行了,还有空折腾那些业余爱好?但我一直相信,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既然不能比别人多,就向自己要,谁让自己爱玩呢,所以我对生产力工具的第一要求就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我觉得Surface Pro 8 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Surface Pro 8 是一台搭载了最新的Windows 11系统的平板电脑,13英寸的 PixelSens Flow 触控屏 屏幕,分辨率达到了 2880 x 1920 267 PPI,所以这块屏幕呈现的视觉体验是相当细腻,精致的。

要充分激发Surface Pro 8潜能的话,还是需要搭配 带超薄触控笔的专业键盘盖的。二者合体,瞬间化身生产力工具。

Surface Pro 8 底部设有两个用于连接键盘盖的接口,与键盘盖的凸点对应。

连接起来也是非常方便,只要电脑的接口和键盘的触点对位靠近,便会自动完成吸附安装,不但简单,而且相当稳固。

平板状态更适合日常学习、休闲 娱乐 、记录生活,整理创作思路,让我随时随地给自己充电,为工作和创作蓄力。

与键盘盖组合,变身电脑之后,它就是我工作、创作过程中,兼具性能表现和使用体验的最可靠的伙伴,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我能全情高效地投入工作、创作之中。

细节设计上,Surface Pro 8不但屏幕细腻,色彩艳丽,而且边框部分也得到充分收窄,视觉体验全面提升。

与两侧边框相比,略宽的顶边配置了全高清摄像头和矩阵式双麦克风,为高品质的视频通话需求,奠定了硬件基础。全高清摄像头同时也为微软最新的生物识别技术Windows Hello 人脸识别提供支持,实现更加方便、安全的系统登录方式。

IO设计上,机身左侧除了音量调节按键外,还设置了35mm耳机接口,给用户保留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值得称赞。

机身右侧则是电源键及两个 2 个 USB-C 接口,支持 USB 40和雷电 4,而且实测使用PD充电器通过这两个接口均可给Surface Pro 8充电,识别PD 30协议 运行在20V/3A档位,最大功率60W。

开始我不太明白,既然两个USB-C口都支持充电,那么为什么还在机身右侧下方保留细长的专用磁吸接口?想了半天,我终于想到了磁吸接口的一个优势,就是万一被别人不小心踢到充电线,可能不会出现,电脑被拖带的“坠机”事故,对于如此轻薄的电脑来说,还是有必要的。

给磁吸充电头搭配的电源适配器是65W,其中60W分配给电脑充电,5W分给充电器自身的USB-A接口,所以,磁吸方式给Surface Pro 8充电的最大功率也是60W。那么大家日常出行不带这这个电源适配器也是OK的,靠谱的60W以上的PD充电器,也是可以满足充电需求的。

在机身顶部及两侧,设置了很隐蔽的散热孔,相比较完全密封的设计,带散热孔更利于散热,从而保证性能稳定持续的释放。

机身背部的设有1000 万像素自动对焦后置摄像头,支持 1080p 高清视频和 4K 视频,不过这个摄像头的主要用途应该还是日常工作拍文件,应该没人会拿个13英寸的平板拍照片吧。

微软的田字格logo,位于背部支架区域,黑色机身映衬下,亮面设计的logo 十分醒目,质感十足。

得益于自带支架的“支持”,无论平板形态,还是笔记本形态都可以进行超大范围的屏幕角度调节,不但更容易找到一个舒适的使用角度,而且在需要的时候也便于向他人分享、讲解,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展现自己。

打开支架以后,可以看到隐藏在机身背部的SSD硬盘槽位,使用手机的卡针可以轻松打开盖板。Surface Pro 8采用的是2230规格的M2 NVMe SSD,如果觉得容量不够用的话,自行更换也是很方便的。

对于上班工作多,下班要带娃的我来说,虽然普通笔记本也能满足我专注高效工作的需求,但很难满足我随时随地,碎片化的使用需求。在我的心里,在圆满完成单位的工作以后,只有把娃照顾好,教育好,其他的事做起来才有意义,而Surface Pro 8很好的满足了我碎片时间工作、学习的需求,有效提升了我的移动办公能力和效率,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

其实日常办公需求还好,但我“数码达人”的身份对电脑的性能还是有相当的需求的,因为要涉及到的处理和视频制作,所以,一直以来,我的工作效率被严重制约,轻便的电脑很难满足性能需求,满足性能需求的电脑太笨太重,随身携带负担重,而且使用局限大,用起来也不方便。那么Surface Pro 8是如何保证我能从容胜任多种角色的呢?出色的工业设计之外,强大的性能才是我始终高效工作的根本保障。

首先, 搭载了采用10nm SuperFin晶体管工艺11代移动酷睿处理器i7-1185G7,基于Willow Cove架构, 4核8 线程,主频 3GHz,最高睿频可达48GHz, 三级缓存达到12MB, 支持12-28W的动态TDP 。通过CPU-Z跑分测试,其单核心分数为5583、多核心分数29367。跑分成绩全线优于同为4核8线程的7代桌面处理器i7-7700k,整体性能表现还是相当靠谱的,大幅提升的移动处理器性能,也为轻薄本逐渐全能化奠定了硬件基础。

CINEBENCH R15单核成绩223 cb,多核成绩997 cb,CINEBENCH R20单核成绩576pts、多核成绩2299pts;CINEBENCH R23单核成绩1496pts、多核成绩5962pts。从这一系列跑分成绩看,这颗i7-1185G7的单核性能是相当给力的,多核表现也蛮抢眼的,所以除了常规的办公需求意外,满足非专业性的图像处理,视频渲染需求,也是有余力的。

另外,i7-1185G7搭载了Iris Xe核显,96个EU单元,最大动态频率达到1350MHz。

从显卡天梯图可以看到,虽然身为核显,Iris Xe性能表现却可以比肩入门级独显Geforce MX350 高功率版。如此小体积的轻薄本,能有如此硬核的配置,对于我这种有强烈的移动使用需求的人来说,真是一大幸事。

3D MARK实测,Time Spy综合的分1846,其中显卡分数1658,CPU分数5216;Fire Strike综合得分5134,显卡分数5581。这样的表现,在闲暇时间打打GS:GO,玩玩LOL,应该没什么压力,谁说轻薄本只能办公、上网的?

硬盘方面,Surface Pro 8采用了三星256GB PCIe 30 NVMe SSD。

多款软件测试,硬盘顺序读取、写入速度分别达到2000MB/s和1000MB/s以上,性能表现属于PCIe 30 NVMe SSD中上游水平,日常文件、图像存取都毫无压力,有效缩短加载时间,提高效率。

这台Surface Pro 8采用的是16GB 4266MHz LPDDR4X内存。AIDA64 测试内存读、写、拷贝速度分别为58459MB/s、61554MB/s和59938MB/s。

PCMark10 扩展测试,总体得分4643 ,其中常用基本功能得分8771分,生产力得分6332分,数位内容创作得分5339分, 游戏 得分4236分。这样的表现满足日常办公、非专业性的图像处理需求,以及轻度的 游戏 需求都是OK的。

单烤FPU测试散热表现,烤机30分钟以上,CPU温度仅74 C,功率约244W,频率约30GHz。出色的散热表现可以保证Surface Pro 8拥有持续稳定的性能输出。

硬核均衡的硬件配置之外,Surface Pro 8还配备了一块分辨率分辨率2880 x 1920 的触控屏PPI 达到267,不但呈现画面极致细腻锐利、细节丰富,而且色彩精准、艳丽、过渡自然,整体表现非常出色,对于有图像处理需求的小伙伴来说,拥有这样一块色彩出众且支持触控 *** 作的高水准屏幕,也算是一个得力的生产力工具,事半功倍。

不仅于此,这块屏幕还支持120Hz高刷新率,切换到120Hz以后,画面表现更加流畅,如丝顺滑,不但日常使用可以获得更加出色的视觉体验,而且偶尔打打FPS 游戏 ,还能得到合法物理外挂的加持,电光火石之间占得先机。

1、常在身边,才能想用就用

作为一款二合一的轻薄本,即便安装了键盘盖,重量、厚度也仅相当于两本《国家地理》杂志。

小巧、轻薄的设计,让随身携带轻松自如,不会增加过多负担。人生最郁闷的事就是需要工具的时候,工具没在身边,而Surface Pro 8 可以常伴我们左右,让碎片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2、先进便捷的安全机制

Surface Pro 8采用了Windows Hello 人脸识别技术,不管用什么方式打开屏幕,都能获得秒解锁并进入系统的极速体验,不但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安全等级,而且使用上也更加高效快捷,爆赞!

3、触控笔妙不可言

随键盘盖一起的还有一只超薄触控笔,这支笔对于Surface Pro 8的使用体验,可谓锦上添花。

通过系统,我们可以设置触控笔按键的快捷方式,比如单击启动白板,双击启动截屏,长按调用应用,根据日常习惯设置快捷键功能,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获得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般的极速响应。

实际使用上,超薄触控笔和屏幕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写字、绘图跟手不断流,有真的在用笔写字的感觉。

在空间有局限,不方便使用键盘的时候,触控笔手写要比触控键盘更高效,而且我这个相当潦草的字迹,也能做到精准识别一字不差。看来以前并不是我字写得不好看,只是系统不够智能!

以前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路途中想到关于一个产品、一篇文章的好点子,总觉得自己已经记下来了,结果到了单位,一忙活,忘得一干二净。有了Surface Pro 8 我就能第一时间把思路记录下来,让后期的创作也更加顺畅,高效。

4、好用又顺手的交互体验

Surface的键盘盖有一个小机关,除了完全放平之外,还可以向上抬起,吸附在底边,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坡度,符合人体工学,输入体验更加舒适高效。

除此之外,系统还提供了多种触控 *** 作。左边框划出调出小组件和新闻面板、右边框划出调出通知和日历、将应用拖至边框可以实现应用分屏。

虽然Surface Pro 8 最多可以实现四分屏,但是13英寸的屏幕并不大,所以左右二分屏的实用性是最高的,可以做到边查资料,边写文章,加倍高效。

5、出色的性能和扩展能力

以Surface Pro 8 的配置和性能表现,运行office这种办公软件不在话下,毫无压力。

而得益于雷电4接口的强大性能和扩展能力,在家的时候,我可以给Surface Pro 8外接一个或多个4k显示器,双屏甚至三屏加持下,进行图像编辑工作,生产力、效率倍增。

6、适度 娱乐 很重要

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所以我坚信劳逸结合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结果。坦白说,一开始我没对Surface Pro 8 的 娱乐 体验有太多期待。但是当我打开**的时候,它成功用13英寸的高素质屏幕和支持杜比全景声立体声扬声器的震撼音效吸引了我,虽然身材小,但视听体验是真的棒!

开启120Hz高刷之后,Surface Pro 8还能找到点 游戏 本的感觉,对于CS:GO这种对显卡要求不高的 游戏 ,还是能获得不错体验的,如果外接一把机械键盘,那感觉会更好。

7、陪好娃,没顾虑

才上一年级的娃平常特别喜欢画画,喜欢把漫画书中的人物自己亲手画出来。虽然我们平常工作忙,但下班陪着娃,一起画他喜欢的漫画, 既满足了娃的陪伴需求,又释放了自己的压力,而这个时候,Surface Pro 8充当了那个最恰当的工具。

跟娃一起趴在床上看动画片,别提多爽了。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娃,娃开心了,所有付出才值得;娃开心了,我们才更有干劲,更有冲劲,没有后顾之忧!

8、忘记电量之忧

细算下来,这台Surface Pro 8每天从早上上班,到晚上睡觉,都要用上十多个小时,虽然基本都是采用电池供电,但完全没有遇到续航问题,正常办公使用需求,Surface Pro 8的续航能力达到十小时以上是完全OK的。没有低电焦虑,用起来真的很爽。

小巧轻薄的机身、精致易用的设计、百变多样的使用方式,硬核均衡的硬件配置共同打造了Surface Pro 8的优秀使用体验,在满足高效办公需求的同时,带来了不俗的全场景使用体验,让我们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全身心投入工作,更完美的展现创意,更品质的享受生活。对于追求更高工作水准,更优生活品质的小伙伴来说,Surface Pro 8不失为一件助力人生“开挂”的得力工具。

几天体验下来,对Surface Pro 8我也有些思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2825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 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