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必须熟悉绳结,打眼目缭乱的各式各样用途的绳结,如丁香结、杠棒结、帆缆结、单套结、双套结、止索结等上百个绳结。还必须会插钢丝绳、插缆头、插断缆等。
除此之外,木匠还得负责全船的门窗、舱盖水密,也就是保证船舶在大海中航行的时候,风浪雨雪不能打进舱室,保证船舶足够的浮力,安全航行。
木匠还要做好每天两次船舶压载水舱的测量工作,以防止压载水舱渗漏或者不明污水流入货舱,造成货物损坏或者影响航行安全。
木匠还得在船舶抵港需要抛锚的时候,随同大副、水手长到船头准备锚机,把握锚机,听从大副指挥抛锚作业。
木匠必须具备强壮的体力,因为在任何危急的时候他都是在现场,甚至为了船舶的安全奋不顾身的在现场抢险、救助。木匠是船舶水手中的灵魂。
说起齐白石,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此人。现如今齐白石的画,可是非常名贵的,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齐白石在出道之前“芝木匠”的身份。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下这位青年“芝木匠”如何成长为画坛巨匠,闻名世界的。这其中没有华丽的梦想追求,只是为了让自己生活更好一点的不断努力蜕变。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齐白石的小名叫做阿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阿芝读了一年私塾后,便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可怜阿芝从小体弱多病,无法干重体力活,父母为了让阿芝长大后能自力更生,便送阿芝去学手艺,做了木匠。
不甘低人一等,努力学习雕花木匠做了木匠的阿芝,在一次随师父出门时,师父主动给雕花木匠让路行礼的行为,激起了阿芝奋发学习雕花木匠手艺的决心。正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阿芝在14岁时,投师周之美,开始转向雕花木匠。阿芝看着这些精细的花纹,打心底里喜欢,于是更加努力。渐渐地,阿芝在他的家乡成了小有名气的“芝木匠”。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主顾家,阿芝见到了一部翻刻的《芥子园画谱》。阿芝借回家中,如获至宝,反复临摹,并将临摹的画装订成册,作为以后雕花技艺的参考。这不仅让阿芝的雕花技艺更上一层楼,更为他的之后的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木匠再跨越到文人墨客在齐白石做雕花木匠期间,一个机会让他又了解到给人画肖像画,比做雕花木匠还要挣钱。 本身就有绘画基础的他于是又开始琢磨转行,于是拜师胡沁园、陈少蕃学习诗文和绘画。自此以给人画肖像画为生。之后又与朋友一起组建“龙山诗社”和 “罗山诗社”等,开始走向文人墨客的道路。
木匠行话 木匠,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工匠。房屋建筑、车船交通、家具用品、农业器具、丧葬棺椁等等,都离不开木匠。木匠的技艺比较复杂,学到一定火候的民间木匠,都有自己的拿手活儿。 如果把木匠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全活儿木匠,即什么活儿都做,如盖房砍房架,做一般的桌、椅、床、柜等较粗糙的家具或农具;另一类是专工木匠,他们只做一种或有关的几种活儿。当然,他们开始也是什么都做,在做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专长,摸索到了自己的绝活儿,然后专门做这一种东西。时间久了,专工的活儿越来越精,名气也越来越大。比如,有的木匠专做大车,有的专做舟船,也有的专做织布机,还有的专门做风箱,另有专做建筑门窗是特长……木匠行奉鲁班为祖师尽人皆知。鲁班是行业信仰中供奉最多的行业祖师。他的名声最大,影响也最久。鲁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一位著名工匠。鲁班名叫公输班,因是鲁国人,故称鲁班。鲁班主要活动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铁器已普遍使用,生产力提高了,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样,木工的用途就更多了。当时的木工主要是建造房屋,制造战车和车船等交通工具及棺椁等。据说,鲁班用竹、木做成的鸟鹊,木鸢,可以连续在天空翱翔三天。他为母亲精心制作了一辆高级木制马车,还制作了一个有机关设备的木头机器人。母亲坐车,开动机关,木制机器人就能赶着马车前行。其实,鲁班更多的发明和制作都是有关民生日用的,如铲、钻、曲尺、刨,锛、凿、斧、锯等。清代蒲松龄《木匠》诗就反映出鲁班是木匠工具的发明者:“木匠祖师是鲁班,家伙学成载一船。斧凿铲钻寻常用,曲尺墨斗有师传。”木匠把自己所用的尺子就叫做“鲁班尺”,说是鲁班发明的。一次,鲁班上山干活,不小心被带齿的草叶划破了手,由此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早在唐代,建筑工匠就有奉祀鲁班的活动。《敦煌民俗学�6�1敦煌上梁风俗深远的影响》谈到唐代“敦煌上梁要唱鲁班”,工匠有祭祀鲁班之举,这开了后代建筑工匠上梁时祭祀鲁班的先河。明代初年,木工等建筑工匠已有建立神庙祭祀鲁班的活动。《鲁班经》一直被后世木匠奉为经典,所记上梁仪式也沿袭下来。起造新房上梁,各地乡俗虽有不同,但大多数地方都举行上梁仪式。房主要预先择定上梁的吉日良辰,木工按期上梁。木工掌墨师傅,把斧头、墨斗、曲尺放在桌子上,五尺斜靠在桌子前方;瓦工的瓦刀、挂尺放在右前方。东家和木瓦工都要洗手冼脸,家主点烛燃香,请木工上梁。木工掌墨师傅走到桌前,口中念叨:“伏以!鲁班来得迟,正是上梁时。”早晨则日:“鲁班来得早,此刻上梁好。”木工把青布搭在梁上,从梁头搭在梁尾,将五尺红布挂在梁上,斧头红系在斧头把上,点香并向上作揖,转身向前门作一揖,在大门前插一炷香,瓦刀底下插一炷香,开始封梁。然后祭酒,师傅拿起酒壶道:“有请众神仙,师尊齐享用。一请天地水府,二请日月三光,三请开夯老祖,四请紫薇中央,五请老君先师,六请风伯雨师,七请玄老师尊,八请蒋太真人,九请九天玄女,十请玉皇大帝。”还有地方风俗,要在梁上贴红纸写有“上梁大吉”等字符,还有贴道家符咒的,梁上挂小弓箭的……木匠的主要工具有:锛、凿、斧、锯、刨、锤、钻、铲、锉、尺、墨斗等。按制作物件,木匠要先以尺寸下料,用墨斗d线,然后沿线锯木解板等。将锯开的木料用刨子推平,这叫刮料。木工初学一定要学推刨子,刨子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刨、二刨、小净刨,还有拉刨。大刨主要是刮平,小刨主要是净面。刮刨时眼睛要往前看,刨几刨瞄—瞄,达到平光为准。刮平的标准是放料板时落地不响,特别是刮平的板料面贴面放不许有声音,这既需要有臂力又需要很好的眼力,更重要的是还得使料的宽窄薄厚一致。检验刮科技巧的是沿缝(冲缝)、粘板儿。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乡间木匠很少用三合板、五合板,多是用自己熬制的鳔胶粘板儿。技术过硬的木匠粘板,不显缝,不开裂。木匠凿眼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凿眼要求不歪不扭,凿出的直眼要像铸的一样方正。训练有素的木匠,握凿的左胳膊上站个人都不抖动,左手握紧握牢掌得正,右手落斧砸凿才不会斜。掏眼时,有经验的木匠“前打后跟,越掏越深”。这就是说,掏眼要先从怀里掏起,慢慢往外掏,掏两三凿,叫前打,再拐过来往前斜打一下叫跟,这样越往外越深,到头几平掏透,一个眼正好掏一半,翻过来再掏过去,仍前打后跟掏另一半。木匠用卯榫制作的家具一颗钉不用,又结实又美观,“钩心斗角”的古建筑,大地震过后而不倒,这种卯榫技术,既艺术又科学,令世界折服。木匠活儿其它工艺还有打扣、穿带、割角、封边、装饰、雕刻、组装、刮腻子、上漆等。木匠使锛也是技巧性很强的活儿。“锛锛不留门,光朝脚上寻”,“用锛如用虎”,是说使锛很容易伤脚伤腿,伤腿脚叫“走锛”。现在木匠使锛不常见了,而过去检验一个木匠的本领是否过硬,使锛好坏是一个主要方面,锛是木匠的领头工具。再就是使用斧子。谚语说,“三年斧子二年锛”。可见用斧比用锛还难。木匠斧子—面开刃,一面平,俗语说:“木匠斧子—面砍。”用斧子主要是砍小木料的,有些木料有枝权,或把小圆木砍方。砍木料时,—般要顺茬砍,不要戗茬。必要时,还要在前段先轻轻砍几斧,以防木料劈裂过深过长,损伤木料。木匠要识木纹,掌握各种木料特性,才能使用好斧和锛。建筑业中不只是木匠奉鲁班为祖师,泥瓦匠、石匠都奉鲁班为祖师。传说鲁班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张大,是石匠,使“红线”,被称为“红线上的”;第二个徒弟叫陈齐,是木匠,用墨斗d黑线,被称为“使黑线的”;第三个徒弟叫李春,是瓦匠,用“白线”,被称为“白线上的”。这就是俗话说的“鲁班管三线”,过去要手艺的人一见面就会问对方是哪道线上的,答对了就知道你是行家。 木匠行话:甲乙生——木匠;洒子——锯;光子——刨子;较量——尺子;百宝斤头——斧子;出壳——凿子;提炉——墨斗;打横——墨帚;必正——墨线;送动——铁锤;起心——起槽的刨子;削角——起圆槽的刨子;穿墙——做门窗;开风洞——做窗扇;洒—洒——锯木头;顶天——盖房子;钻子——铁钉子;吃——楔钉子;垫身——凳子;反背——椅子;四脚撑——桌子;飘——将木料锯斜了,或砍斜了、刨斜了都叫飘了。 赞木匠对联: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就栋梁材。锯子劈开新世界;斧头砍去旧东西。(孔国琳)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