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共有11画,笔顺是フフ一フ一一丨丶一ノ丶(具体如下图)
“绿”是一种颜色,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
可以组词为:绿色、绿叶、绿灯、绿化、绿洲、绿茶、绿地、绿茸茸、绿水青山。
常用词语有:
①灯红酒绿:形容尽欢的场面,多指腐化奢侈的生活。近义词:纸醉金迷。
引用解释:形容夜宴之盛。
②花花绿绿:形容色彩鲜艳而繁杂。
③绿树成荫: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④绿衣使者: 原指鹦鹉。近代称邮递员。
⑤披红挂绿: 穿艳丽的服装或带喜庆气氛的装饰
绿字共有11画,笔画顺序为: 撇折、撇折、提、横折、横、横、竖钩、点、提、撇、捺
字义扩展
绿(拼音:lǜ、lù)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糸,录声。“绿”本义是草和树叶壮盛时的颜色。蓝颜料和黄颜料配合时即呈绿色。古时谓之青。“绿”也作动词,表示“使……变绿”或“呈现绿色”。
“绿”文读读lù,白读读lǜ。在普通话中,lù音只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词语中。
甲骨文中已有“绿”字,其字形作图1,左部为“糸”字,右部为“录”的古文字形。战国文字中作图2-5,字形有所繁化。小篆字形(图6)将上部构件简化,而隶书、楷书又将字形进一步简化,成为上〔图A〕下“氺”的组合。简化字将左边的“糸”变为了“纟”。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绿”是一个以“糸”为形,“录”为声的形声字,释义为“帛青也”。形旁“糸”,本义是“细丝”。“帛青也”是说丝织品呈现介于蓝色和之间的颜色,这是“绿”的本义。颜色是很抽象的概念,必须借助丝织品等载体才能很好地表达,所以“绿”用“糸”作形旁表义。
绿,也往往以色代物,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洗却枝头绿上尘”,前句的“绿映红"就是绿叶映红花;后句的“绿上尘”就是绿叶上的灰尘。“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说暮春时节草木枝叶繁茂而花却萎谢了,“绿”借为草木枝叶。上述三个“绿”,都是借颜色代事物。
笔顺:撇折、撇折、提、横折、横、横、竖钩、点、提、撇、捺
拼音lǜ lù,注音ㄌㄩˋ ㄌㄨˋ。
部首纟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
五笔XVIY,仓颉VMNME,郑码ZXKV,四角27199。
基本字义:
绿lǜ(ㄌㄩˋ)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绿色。绿叶。绿灯。绿化。绿洲。绿茶。绿地。绿茸茸。绿水青山。
其他字义:
绿lù(ㄌㄨˋ)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绿林。绿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相关组词:
绿油油[lǜ yóu yóu]
(形)浓绿而晶莹润泽。
绿葱葱[lǜ cōng cōng]
形容草木碧绿而茂盛。
灯红酒绿[dēng hóng jiǔ lǜ]
形容寻欢作乐、花天酒地的生活。[近]花天酒地。
绿茵茵[lǜ yīn yīn]
意思是青草茂密浓厚。
翠绿[cuì lǜ]
(形)像翡翠那样的绿色。
红灯绿酒[hóng dēng lǜ jiǔ]
形容享乐生活。
绿树成荫[lǜ shù chéng yīn]
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绿草如茵[lǜ cǎo rú yīn]
形容绿草浓密柔软,如铺席垫一般。如:这儿花木繁盛,绿草如茵,是个休闲渡假的好地方。
绿林[lù lín]
(名)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一带),西汉末年王匡、王凤起义的根据地。后用“绿林”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团伙:~好汉。
品绿[pǐn lǜ]
像青竹那样的绿色。
油绿[yóu lǜ]
光润而浓绿的颜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