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是毛主席在什么下说的?

”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是毛主席在什么下说的?,第1张

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是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毛主席的接见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的情况下说的。

1957年11月17日,莫斯科大学,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期盼毛主席的接见。下午6时许,当毛主席和邓小平、彭德怀、乌兰夫、杨尚昆、胡乔木等出现在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时,全场沸腾,欢声雷动。

毛主席高兴地走到讲台的前沿和两端,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毛主席一开头就对留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他还教导同学们说:“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在讲话中,毛主席纵论天下,旁征博引,提出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就最讲认真”的名言。

扩展资料

早在40年代后期,为了迎接革命胜利后的建国任务,中国就派出一些革命烈士和干部的子弟到苏联学习。新中国刚刚建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中央、毛主席为迅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高瞻远瞩,向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出大批留学生,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和管理经验。

这项工作被纳入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十年规划。中央设立了由聂荣臻、李富春、陆定一组成的留学生领导小组,每年的选派人数、专业都由周总理亲自审批。从50年代到60年代向苏联派出了近万名留学生,向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1000多名留学生,

1956年后又决定向与我建交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周边国家派遣留学生。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先辈对选派留学工作十分重视,制定和审批派遣留学生的方针和计划,会见留学人员,

向留学人员作报告、提要求,关心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重视留学归来人员的安排和使用。1952年刘少奇在接见即将赴苏联学习的同学们时发表了长篇讲话。

他说:“国家经济建设迫切需要各方面的建设人才,国家下决心派你们到苏联、东欧留学,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你们一切要服从国家需要,分配什么专业就学什么专业,出国学习要取得好成绩,回来好为祖国服务。”

周恩来总理1953年向留学苏联及东欧各国留学生也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纪律好”和“又红又专”的要求。邓小平在1957年访苏期间十分关心留学生情况,详细听取汇报,指出“这些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

要很好地爱护、严格要求他们,不但要努力学习专业技术,还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政治思想坚定,为增进中苏人民的友谊做出贡献。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劳逸结合,智力体力双丰收,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1957年11月17日 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除了篆体,隶书等还有更古老的字体: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时,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文字。民国初年经董作宾先生的研究整理,将收集到的甲骨文分为五期: 盘庚武丁时代 祖庚祖甲时代 禀辛康丁时代 武乙文丁时代 帝乙帝辛时代 这五期甲骨文的书风各有特色,有兴趣者可自行研究。以文字特性来说,甲骨文还保留着绘画的色彩,但又不失素描式的写意神态,比较自由。

除甲骨文外,在殷代的一种重要文字是金文。它的名称也是由书刻的原料而来。
关于金文的起源,传统的说法是: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1987年公布的新说法则是:一向被认为出现于甲骨文之后的金文,实际上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存在。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钟多是乐器,鼎多为礼器。例如九鼎则为传国重器,王都所亿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铸刻上面的文字,多为记事或表彰功德的内容。这种铭文,有的是凹下的阴文,有的是凸出的阳文。前者称为“款”,是“刻”的意思;后者称为“识”,是“记”的意思。所以金文也可统称为“钟鼎款识”。以后书法“款识”或“款式”的名称即由此演化而来。
周继殷,统治天下达800年之久,所以金文的形体是随着时代而有所发展的。
殷代的金文和甲骨文相似,因是金属铸成的字,所以笔画较甲骨文祖圆,形体也略较方正,行款一般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
周初主文,从笔画到结字,都与殷商甲骨文,金文接近。
例如,从有代表性的西周时的《大盂鼎》铭文[图](西周初期青锏器,高约1米,重153.5公斤,铭文19行,291字,记载周康王策命其臣盂,以及对盂的赏赐)可看出这时期金文的特点,即笔画往往首尾尖细,中腹肥重;字形大小、斜正不一,多具变化,风格尚似甲骨文。
西周自昭王以后,金文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出现了各个王政时期的代表作品。现以西周恭王(也有写成共王的)时期(公元前946一前935年)《墙盘》铭文为例,可看出西周中期金文特点。盘,是盛行于商周时期的一种青铜器盥洗用具,上面多铸有铭丈。《墙盘》铭文,1977年春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境内。铭分两段,前段称颂西周六世先王及时王的业绩,后段列史墙家史,铭为史墙手笔。
这种铭文已具有下列特点:(1)笔画圆匀,起笔、收笔、转笔多为圆笔。这为以后篆书用笔打下了基础。(2)字的结构比周初金文更加紧密、平稳。字形也比较有规律性,也为以后的文字统一奠定了基础。(3)章法上也比较讲究字距行列。有的严整规矩,有的显得疏朗开阔。
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据考察,商代铜器上便刻有近似图画之金文;其后继续演进,至商末之金文亦与甲骨文一致。此种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绪延至秦汉。但商代器物和铭文皆少,秦汉以已至末流,所以应算周代为主流。
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
金文之全盛时期为周,周以平王东迁分为西周及东周──西周趋于端整雄浑,造成金文之黄金时代;东周因列国割据而形成地域特色──所以分别介绍之。
西周:
西周承殷末书风,直到成王时方产生独特的风格,书体雄浑典丽而壮观;在昭穆之后,则变为严谨端正。
学术文化之发展多少会受到社会及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西周前期,自武王克殷,至康王之世,由于天下统一,社会安定,加上周公制礼作乐,堪称太平盛世,故书法家得以表现雄浑典丽之风格,内容亦有逐渐加长之势,如大盂鼎即为此期最典型之杰作也。
而至昭穆之后,书风渐变,笔画由粗细相参而趋于均匀划一;收笔与起笔亦由方圆不一,而变成圆笔;行款甚至演成方格之形式,书风极为严谨端正。端整典雅之颂鼎、典雅整赡之大克鼎及稍具早期之风之毛公鼎等,皆为此期之代表。
东周:
自平王东迁,周王室衰微,演变成列国纷争之局面,由于诸侯自制铜器,书法因受其影响,呈现浓厚的地域色彩。列国铜器可概略分为东土、西土、南土、北土及中土五大系统;因北土、中土出土器物及铭文俱少,所以以东土、西土及南土为代表。
东土系──劲直峭拔
包括齐、鲁、邾、莒、札、薛、滕诸国,以齐国为盛。其共同点为书体高长,笔划变为直线,与西周之曲线笔划异趣。齐陈曼簠之严整劲峭堪称东土系之杰作。
西土系──古朴雄浑
西土系包括秦、晋、虞、虢诸国,以秦最盛,其书体近似小篆,有古朴雄浑之风。
秦并六国,书法亦融合各地之风,遂产生较完美之书法,为秦代小篆奠定良基。南土系──柔美浑圆
南土系包括楚、吴、越、徐等国,而以楚最盛,书法柔美浑圆。值得注意的是徐国之器『王孙遗者钟』书风与齐器较近,章法纵横整齐,端整之中又有流丽之风;可知列国之书仍相互影响,东土、西土之分,也非绝对界限,交流亦不可能循后人所定之界进行。
秦代金文渐至末流,所存石刻书迹亦不多存。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一法度、衡石、丈石之业,皆刻或铸于铜铁之上,以颁行天下。其以曲线为主,间架平稳,整齐中寓变化,气势奔放,堪称小篆之杰作,也为后代习小篆者提供了最可信之完整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3687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 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