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怎么求?

中位数怎么求?,第1张

01

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假设数据中的总数为N,若N为奇数,中位数为第(N+1)/2个数据;若样本数为偶数,中位数为第N/2个数据和第N/2+1个数据的平均值。

中位数,又称中点数、中值,是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代表一个样本、种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个数值,其可将数值集合划分为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对于有限的数集,可以通过把所有观察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如果观察值有偶数个,通常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举两个例子:

当原始数据为:30、10、20、70、60时,原始数据的总数是5,为奇数,将原始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得到数据:10、20、30、60、70,那么该数据的中位数的位置为(5+1)÷2=3,中位数既为顺序排列数据的第3位数字30。

当原始数据为:30、10、20、70、60、80时,原始数据的总数是6,为偶数,将原始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得到数据:10、20、30、60、70,80,那么该数据的中位数取顺序排列数据中间两位数据的平均数,既(30+60)÷2=45。

中位数特点:

1、中位数是以它在所有标志值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全体单位标志值的代表值,不受分布数列的极大或极小值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位数对分布数列的代表性。

2、有些离散型变量的单项式数列,当次数分布偏态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会受到影响。

3、趋于一组有序数据的中间位置。

我比较会求
中位数
,比如1,2,3,4,5,手一伸开,有五个手指,中指就是3;比如40个数,先去掉头尾各去17个数,剩下的五、六个,手一伸,出来了,20、21两个数,准确的说是205,还是更加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用(最大数/2+1)/2,比如(40/2+1)/2=215
然后是
众数
: 众数就是一组数字出现最多的数,如果是
序列号
数,则没有众数;你的明白???
最后是平均数,平均数的求法是x=(n1+n2+n3)/m,其中X是平均数值,N代表所求数值,M代表所求个数。比如1,2,3,4的求法:(1+2+3+4)/4=25

下面是相关解释:
[中位数]把收集到的某一对象的有关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正中的那一个数据叫做中位数。用符号Me表示。
如果数据较少,只要把这些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好,当数据是奇数个时,取正中的一个为中位数;当数据是偶数个时,取正中的两个,计算出这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众数]在一批数据中,出现次最多的数值叫做众数。它也是表示集中程度的一咱统计特征数。如某活动小组学生的年龄统计中:8岁的4人,9岁的19人,10岁的16人,11岁的7人――众数是9岁。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比较]分析如下:
(1)平均数是全部数据平均得来的,用作代表数的可靠性较高;但极端特异
数对
平均数的影响较大。
(2)中位数的计算比较简便,不受极端特异数的影响,在两端极不对称,对平均数影响较大时,用中位数较好,但可靠性较小。
(3)众数求法也比较简单,也不受极端特异数的影响,在需要找出适应多数需要的数值时常用众数;但可靠性较低,仅能供初步参考。
在频数分布的两端比较匀称时,三种特征数大致接近,两端赿对称,三种特征数也就越接近。

中位数偶数的求法是处在中间位置上的2个数字的和除以2。

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代表一个样本、种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个数值,其可将数值集合划分为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对于有限的数集,可以通过把所有观察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如果观察值有偶数个,通常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3713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 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