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怎么打开tar

windows 怎么打开tar,第1张

解压
语法:tar [主选项+辅选项] 文件或者目录
使用该命令时,主选项是必须要有的,它告诉tar要做什么事情,辅选项是辅助使用的,可以选用。
主选项:
c 创建新的档案文件。如果用户想备份一个目录或是一些文件,就要选择这个选项。
r 把要存档的文件追加到档案文件的未尾。例如用户已经作好备份文件,又发现还有一个目录或是一些文件忘记备份了,这时可以使用该选项,将忘记的目录或文件追加到备份文件中。
t 列出档案文件的内容,查看已经备份了哪些文件。
u 更新文件。就是说,用新增的文件取代原备份文件,如果在备份文件中找不到要更新的文件,则把它追加到备份文件的最后。
x 从档案文件中释放文件。
辅助选项:
b 该选项是为磁带机设定的。其后跟一数字,用来说明区块的大小,系统预设值为20(20512 bytes)。
f 使用档案文件或设备,这个选项通常是必选的。
k 保存已经存在的文件。例如我们把某个文件还原,在还原的过程中,遇到相同的文件,不会进行覆盖。
m 在还原文件时,把所有文件的修改时间设定为现在。
M 创建多卷的档案文件,以便在几个磁盘中存放。
v 详细报告tar处理的文件信息。如无此选项,tar不报告文件信息。
w 每一步都要求确认。
f 这个参数确实是必选的,要不你就找不到你的tar文件
其实用的时候感觉上有些多余,既然它是必选,那就干脆固化到tar这个命令本身就是啊
可是它偏偏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不用这个参数,他就告述你什么"文件不存在"的错误
叫人觉得这是一个设计不良的软件(或称命令把)
v 也很重要,通常就能看出详细信息
所以构造tar包通常是用命令
tar cvf tar包名tar 目录,文件列表
所谓目录文件列表就是以空格形式分割文件和目录
而解tar包通常是命令
tar xvf tar包名tar 目录,文件列表
下面是网上收录的经典范例
例1:把/home目录下包括它的子目录全部做备份文件,备份文件名为usrtar。
$ tar cvf usrtar /home
例2:把/home目录下包括它的子目录全部做备份文件,并进行压缩,备份文件名为usrtargz 。
$ tar czvf usrtargz /home
例3:把usrtargz这个备份文件还原并解压缩。
$ tar xzvf usrtargz
例4:查看usrtar备份文件的内容,并以分屏方式显示在显示器上。
$ tar tvf usrtar | more
要将文件备份到一个特定的设备,只需把设备名作为备份文件名。
例5:用户在/dev/fd0设备的软盘中创建一个备份文件,并将/home 目录中所有的文件都拷贝到备份文件中。
$ tar cf /dev/fd0 /home
要恢复设备磁盘中的文件,可使用xf选项:
$ tar xf /dev/fd0
将两个文件打入一个tar包
tar cvf logtar log0000000007 DBVERSION

分别是四个参数:

x : 从 tar 包中把文件提取出来。

z : 表示 tar 包是被 gzip 压缩过的,所以解压时需要用 gunzip 解压。

v : 显示详细信息。

工具/材料:电脑、linux终端命令行。

1、首先准备一个文件内容,供后面的 *** 作。

2、接下来分别用cat和more显示文件内容,文件内容少的时候并没有区别。

3、然后在文件中在多添加一些内容。

4、接下来用cat命令查看内容,会看到内容都显示出来了。

5、然后用more查看内容,会看到内容只显示了一部分。

6、最后按空格键会显示接下来的内容。

注意事项:

linux本身就是拥有强大的shell的一个系统,命令自然是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关机开启或者关闭服务,读写文件,更换文件权限,增加删除用户,用户组管理等等等都可以在纯命令行下进行。

就像Windows用鼠标在图形化界面 *** 作,Windows也有命令行叫cmd你可以在开始中运行他,但是它并不是像linux里面那么强大,linux的命令是万能的,而Windows可能做不到或者说不受欢迎。

可以跨版本还原,随便找一个linux发行版就可以。
1用启动u盘上的livecd,挂载ubuntuserver的/目录所属分区到/media,删除/media目录下的所有内容 ,然后恢复backtgz到/media
2根据你ubuntuserver的分区情况,安装grub到ubuntuserver的/boot
如果期间进行过格式化磁盘,或更换分区。要修改还原后fstab里的UUID或设备名还有/boot/grub/grubcfg里的UUI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3784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 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