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安卓如何互传文件?

苹果和安卓如何互传文件?,第1张

一直以来,很多的app都是分为安卓和IOS两个版本,在使用上,两个平台之间很多功能都不能跨平台使用。比如大家在玩游戏时充值的东西,在苹果充值之后,同一个账号转到安卓手机上玩,那些东西都是不能迁移进来的。但是对于文件互传,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实现的。
以下两个,可能是普通用户最容易想到的:
通过云存储中转:iPhone上传到网盘,Android同步(下载)过来
通过电脑中转:iPhone先传到电脑,Android再从电脑取回
第一个方法,需要先上传再下载,速度取决于Wi-Fi速度和稳定性。一般100MB以下的文件我会考虑这么做,更大的文件会觉得浪费时间。
第二个方法,主要是太麻烦,需要提前备好两根数据线,电脑上安装好苹果iTunes软件。一些用户可能不太会用iTunes。
下面教大家一个新方法,直接把Windows电脑或Android手机上的视频等文件快速传到iPhone上,以及直接从iPhone向Windows电脑或安卓手机快速传视频。
今天的主角是东芝主导开发的TransferJet,中文名「传输宝」。这是一种超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在3cm之内可以自由传输文件。
目前东芝的Lightning、MicroUSB和标准USB共3种接口的适配器,分别用于iPhone、Android手机和Windows笔记本电脑。
有了它,iPhone就能和Android手机、Windows笔记本电脑互传文件,不需要网络连接,也不需要蓝牙。而且速度非常快。
安装「配套app」
TransferJet不是即插即用的,使用前需要安装配套app,也可以理解为驱动程序。我们在东芝官网分别下载安装官方的iOS应用、Android应用和Windows软件,安装过程和安装普通软件无异。
看上图,你应该可以发现,TransferJet的Android应用比较奇怪,它并没有完整的用户界面。在使用逻辑上,Android应用也与其他两个平台不太一样:直接打开应用,是一个「接收」资料的d窗;「发送」则使用了系统级的分享功能。
接下来开始测试:iPhone与Android手机,以及iPhone与Windows电脑互传文件。
收发文件
我使用iphone5s和三星GalaxyS6edge进行测试。文章开头的场景,只需要iPhone打开TransferJet应用,选择「发送/视频」,找到相应文件,选择「发送」;在三星手机上打开应用直接接收即可。(初次连接需配对,过程很简单,多点击一次确定而已)
如果是三星手机给iPhone传文件, *** 作方式就完全不同:先在三星手机上找到需要传输的文件,然后在「分享」的菜单中找到「TransferJet」,此时打开iPhone应用,选择接收。
两者之间无线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官方宣称的375Mb/s,和USB20有线连接速度相当,理论值480Mb/s。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TransferJet的有效距离仅3cm,正常竖着握持两部手机都会超出距离,需要稍稍倾斜,让它们尽量紧靠在一起或者干脆放在桌上。
接下来测试iPhone与Windows电脑之间互传文件。其实这两个平台的软件 *** 作逻辑是一致的一个选择发送,一个选择接收即可。无需赘述。
如果是Android手机给Windows电脑传送文件,同样需要通过系统的「分享」机制。传输完成之后,iPhone会有提示,而在Android和Windows电脑则会默认自动打开刚刚接收到的文件。
我们测试了一个180MB的文件在3种设备之间互传,用时都在20s左右。
在Android手机需要支持OTG功能,才可以使用TransferJet的适配器, *** 作系统则需要Android40以上。这一要求难不倒市面上大部分手机。
WindowsXP系统无法支持,需要Windows7/8或更新的系统。
iPhone只需要iOS71以上系统即可。特别要注意的是,iPhone只能发送「照片」中的照片或视频,接收「照片」支持格式的或视频。而Android和Windows对文件格式的限制则要宽松得多,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
好了这就是安卓和苹果之间传输的教程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广大用户解决资源互传的这个问题。

现在有很多产品为了降低设计成本并保持多平台体验的一致性,都以iOS为主做一套交互设计,应用于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但是在标注与切图的环节,如何高效的与开发对接,似乎并没有什么更高明的办法。很多团队的做法是先做一套iOS的UI+标注+切图,再在iOS的基础上缩放一套Android的UI+标注+切图。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低效,且无效的。为什么且如何做呢?
首先本文大前提是,交互以iOS的设计为主导,应用于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本文描述的方法更适用于人力资源较为匮乏的设计团队。
对于设计环节。
我对iOS和Android使用同一套iOS的交互设计这种做法不置可否,毕竟好多人都已经这么干了。而很多情况下,到底用一套交互还是两套,这个问题是被设计部门的话语权、项目的周期、人力资源等多个因素影响的,并不是简单的节 *** 问题。所以这里不讨论到底一套交互对不对,只讨论这种情况下怎么干活。
那么既然是同一套设计,如果仅仅是为了达到的交付物标准,输出两套几乎完全一样的iOS和Android的UI图,这种事情略显蛋疼。据我所知有一些设计团队都在不明真相地这么干着。
来看设计环节的交付物。
IOS和Android开发需要的设计交付物至少要有:高保真UI图,标注,切图。
高保真UI图所起到的作用是,开发会参照其画页面,仅仅是获知页面样子的一个手段,并非什么高精度的事情。仅仅基于这一条,设计师就没有必要出iOS和Android两套样子一样只是大小不同的图的,对于开发来说,他们只需要看到页面样子即可。
标注和切图的作用是,开发会按照标注的尺寸,把切图按照高保真UI图的摆放方式做到界面上。那么问题来了,iOS的开发和Android开发所需要的标注和切图是不一样的。如何在一套iOS的高保真UI图上做出两套标注和切图呢?
众所周知iOS设计的像素尺寸是640960/1136,Android主流的hdpi模式下的像素尺寸是480800。如图,他们的换算关系是,iOS像素尺寸的75%是Android的像素尺寸
于是很多设计团队就基于这个75%的关系去做Android的图了,但是这不是个好方法,这是一个设计和开发没有成为好基友的状态下所使用的方法。
我们知道Android开发所使用的单位并非像素,而是一个叫做dp/sp的单位,人家压根就不用像素,你费劲半天调一个480800又有啥用呢?你给他标注上,这个宽度300像素,又有啥用呢?设计不懂开发,开发也不懂设计,Android不懂iOS,iOS也不懂Android,很多同志就在这种“矩阵式的彼此的不理解”

1、我们可以使用苹果官方的转移到iOS的软件即可;首先在安卓手机上的应用商店下载转移到iOS的App;2、iPhone手机会创建专用的无线网络,并查找到附近正在进行迁移的安卓设备,输入安全代码之后,内容就会自动地传输到正确的位置;3、在安卓手机端的传输数据中选择您所需要传输的内容;然后点击下一步,接下来就是等待了,我们只需要等待内容传输完毕即可,传输的这些内容都会放到新苹果手机的正确位置。>       在客户端项目中,同一个app会开发成两个版本,一个是安卓版本,一个IOS版本,公司必须有两个开发团队(一个安卓团队,一个IOS团队)来进行开发,这样一来,开发成本非常之高。所以,往往在实际项目-中,会嵌套很多H5页面,一个H5页面同时兼容安卓和IOS两个系统 ,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开发成本,前端开发页面就必须和原生进行交互。

1 页面开发      —— 前端开发人员将所有的页面按照移动webappp进行开发,做好不同屏幕的适配(宽度100%,视口为移动端视口 (快捷方式meta:vp  tap),字体适配rem单位,设置html根标签的font-size然后根据媒体查询判断设备屏幕大小进而设置html根标签的不同fontsize,去除移动端高亮显示;小图标要善于使用字体图标(常用的字体图标库有阿里巴巴矢量图),改变input标签的默认样式可以采用隐藏input,然后通过字体图标来控制前面的图标,就可以做成自己想要的图标效果)

2前端页面部署 —— 设置好入口文件(原生一进来就进入的页面,命名为indexhtml),部署到对应的服务器上,通过网址就能够访问到页面,将网址给app客户端开发人员,他们将app配置好环境后讲页面嵌套在app中。

3进行数据对接:两种对接方式(1)前端页面自己通过ajax去后台拉数据,然后自己在页面上使用再提交给后台。前提是原生需要将对应的设备号,加密方式,请求数据所需要的各种参数通过回调函数传递给H5页面,H5页面拿到这些数据后直接调后台的借口、获取到数据。(2)前端页面不用自己去后台拉取数据,而是通过回调函数,获取到原生app拉取的数据,前端页面将这些数据处理后又通过回调函数交给app,再又app发送给后台。两种调用的优劣比较:如果H5页面及数据不是很多,使用第二种方式比较合理,不用H5页面请求数据(不用封装请求,不用加密数据),不使用框架,大大减少了页面的大小,提高性能及用户体验。如果涉及到的前端页面非常多,数据交互比较复杂的话,就必须使用第一种对接方式了,app只需要将设备号,加密规则,参数传递给H5,H5根据页面需求自己向后台拉去和请求数据,直接交互,不再通过app进行转接,减小复杂程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3871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 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