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网络服务器编程:为什么linux下epoll

高性能网络服务器编程:为什么linux下epoll,第1张

基本的IO编程过程(包括网络IO和文件IO)是,打开文件描述符(windows是handler,Java是stream或channel),多路捕获(Multiplexe,即select和poll和epoll)IO可读写的状态,而后可以读写的文件描述符进行IO读写,由于IO设备速度和CPU内存比速度会慢,为了更好的利用CPU和内存,会开多线程,每个线程读写一个文件描述符。

但C10K问题,让我们意识到在超大数量的网络连接下,机器设备和网络速度不再是瓶颈,瓶颈在于 *** 作系统和IO应用程序的沟通协作的方式。

举个例子,一万个socket连接过来,传统的IO编程模型要开万个线程来应对,还要注意,socket会关闭打开,一万个线程要不断的关闭线程重建线程,资源都浪费在这上面了,我们算建立一个线程耗1M内存,1万个线程机器至少要10G内存,这在IA-32的机器架构下基本是不可能的(要开PAE),现在x64架构才有可能舒服点,要知道,这仅仅是粗略算的内存消耗。别的资源呢?

所以,高性能的网络编程(即IO编程),第一,需要松绑IO连接和应用程序线程的对应关系,这就是非阻塞(nonblocking)、异步(asynchronous)的要求的由来(构造一个线程池,epoll监控到有数的fd,把fd传入线程池,由这些worker thread来读写io)。第二,需要高性能的OS对IO设备可读写(数据来了)的通知方式:从level-triggered notification到edge-triggered notification,关于这个通知方式,我们稍后谈。

需要注意异步,不等于AIO(asynchronous IO),Linux的AIO和java的AIO都是实现异步的一种方式,都是渣,这个我们也接下来会谈到。

针对前面说的这两点,我们看看select和poll的问题

这两个函数都在每次调用的时候要求我们把需要监控(看看有没有数据)的文件描述符,通过数组传递进入内核,内核每次都要扫描这些文件描述符,去理解它们,建立一个文件描述符和IO对应的数组(实际内核工作会有好点的实现方式,但可以这么理解先),以便IO来的时候,通知这些文件描述符,进而通知到进程里等待的这些select、poll。当有一万个文件描述符要监控的时候呢(一万个网络连接)?这个工作效率是很低的,资源要求却很高。

我们看epoll

epoll很巧妙,分为三个函数,第一个函数创建一个session类似的东西,第二函数告诉内核维持这个session,并把属于session内的fd传给内核,第三个函数epoll_wait是真正的监控多个文件描述符函数,只需要告诉内核,我在等待哪个session,而session内的fd,内核早就分析过了,不再在每次epoll调用的时候分析,这就节省了内核大部分工作。这样每次调用epoll,内核不再重新扫描fd数组,因为我们维持了session。

说道这里,只有一个字,开源,赞,众人拾柴火焰高,赞。

epoll的效率还不仅仅体现在这里,在内核通知方式上,也改进了,我们先看select和poll的通知方式,也就是level-triggered notification,内核在被DMA中断,捕获到IO设备来数据后,本来只需要查找这个数据属于哪个文件描述符,进而通知线程里等待的函数即可,但是,select和poll要求内核在通知阶段还要继续再扫描一次刚才所建立的内核fd和io对应的那个数组,因为应用程序可能没有真正去读上次通知有数据后的那些fd,应用程序上次没读,内核在这次select和poll调用的时候就得继续通知,这个os和应用程序的沟通方式效率是低下的。只是方便编程而已(可以不去读那个网络io,方正下次会继续通知)。

于是epoll设计了另外一种通知方式:edge-triggered notification,在这个模式下,io设备来了数据,就只通知这些io设备对应的fd,上次通知过的fd不再通知,内核不再扫描一大堆fd了。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epoll是专门针对大网络并发连接下的os和应用沟通协作上的一个设计,在linux下编网络服务器,必然要采用这个,nginx、PHP的国产异步框架swool、varnish,都是采用这个。

注意还要打开epoll的edge-triggered notification。而java的NIO和NIO.2都只是用了epoll,没有打开edge-triggered notification,所以不如JBoss的Netty。

接下来我们谈谈AIO的问题,AIO希望的是,你select,poll,epoll都需要用一个函数去监控一大堆fd,那么我AIO不需要了,你把fd告诉内核,你应用程序无需等待,内核会通过信号等软中断告诉应用程序,数据来了,你直接读了,所以,用了AIO可以废弃select,poll,epoll。

但linux的AIO的实现方式是内核和应用共享一片内存区域,应用通过检测这个内存区域(避免调用nonblocking的read、write函数来测试是否来数据,因为即便调用nonblocking的read和write由于进程要切换用户态和内核态,仍旧效率不高)来得知fd是否有数据,可是检测内存区域毕竟不是实时的,你需要在线程里构造一个监控内存的循环,设置sleep,总的效率不如epoll这样的实时通知。所以,AIO是渣,适合低并发的IO *** 作。所以java7引入的NIO.2引入的AIO对高并发的网络IO设计程序来说,也是渣,只有Netty的epoll+edge-triggered notification最牛,能在linux让应用和OS取得最高效率的沟通。

select这个系统调用的原型如下

第一个参数nfds用来告诉内核 要扫描的socket fd的数量+1 ,select系统调用最大接收的数量是1024,但是如果每次都去扫描1024,实际上的数量并不多,则效率太低,这里可以指定需要扫描的数量。 最大数量为1024,如果需要修改这个数量,则需要重新编译Linux内核源码。

第2、3、4个参数分别是readfds、writefds、exceptfds,传递的参数应该是fd_set 类型的引用,内核会检测每个socket的fd, 如果没有读事件,就将对应的fd从第二个参数传入的fd_set中移除,如果没有写事件,就将对应的fd从第二个参数的fd_set中移除,如果没有异常事件,就将对应的fd从第三个参数的fd_set中移除 。这里我们应该 要将实际的readfds、writefds、exceptfds拷贝一份副本传进去,而不是传入原引用,因为如果传递的是原引用,某些socket可能就已经丢失

最后一个参数是等待时间, 传入0表示非阻塞,传入>0表示等待一定时间,传入NULL表示阻塞,直到等到某个socket就绪

FD_ZERO()这个函数将fd_set中的所有bit清0,一般用来进行初始化等。

FD_CLR()这个函数用来将bitmap(fd_set )中的某个bit清0,在客户端异常退出时就会用到这个函数,将fd从fd_set中删除。

FD_ISSET()用来判断某个bit是否被置1了,也就是判断某个fd是否在fd_set中。

FD_SET()这个函数用来将某个fd加入fd_set中,当客户端新加入连接时就会使用到这个函数。

epoll_create系统调用用来创建epfd,会在开辟一块内存空间(epoll的结构空间)。size为epoll上能关注的最大描述符数,不够会进行扩展,size只要>0就行,早期的设计size是固定大小,但是现在size参数没什么用,会自动扩展。

返回值是epfd,如果为-1则说明创建epoll对象失败

第一个参数epfd传入的就是epoll_create返回的epfd。

第二个参数传入对应 *** 作的宏,包括 增删改(EPOLL_CTL_ADD、EPOLL_CTL_DEL、EPOLL_CTL_MOD)

第三个参数传入的是 需要增删改的socket的fd

第四个参数传入的是 需要 *** 作的fd的哪些事件 ,具体的事件可以看后续。

返回值是一个int类型,如果为-1则说明 *** 作失败

第一个参数是epfd,也就是epoll_create的返回值。

第二个参数是一个epoll_event类型的指针,也就是传入的是一个数组指针。 内核会将就绪的socket的事件拷贝到这个数组中,用户可以根据这个数组拿到事件和消息等

第三个参数是maxevents,传入的是 第二个参数的数组的容量

第四个参数是timeout, 如果设为-1一直阻塞直到有就绪数据为止,如果设为0立即返回,如果>0那么阻塞一段时间

返回值是一个int类型,也就是就绪的socket的事件的数量(内核拷贝给用户的events的元素的数量),通过这个数量可以进行遍历处理每个事件

一般需要传入 ev.data.fd 和 ev.events ,也就是fd和需要监控的fd的事件。事件如果需要传入多个,可以通过按位与来连接,比如需要监控读写事件,只需要像如下这样 *** 作即可: ev.events=EPOLLIN | EPOLLOUT 。

LT(水平触发), 默认 的工作模式, 事件就绪后用户可以选择处理和不处理,如果用户不处理,内核会对这部分数据进行维护,那么下次调用epoll_wait()时仍旧会打包出来

ET(边缘触发),事件就绪之后, 用户必须进行处理 ,因为内核把事件打包出来之后就把对应的就绪事件给清掉了, 如果不处理那么就绪事件就没了 。ET可以减少epoll事件被重复触发的次数,效率比LT高。

如果需要设置为边缘触发只需要设置事件为类似 ev.events=EPOLLIN | EPOLLET 即可

select/poll/epoll是nio多路复用技术, 传统的bio无法实现C10K/C100K ,也就是无法满足1w/10w的并发量,在这么高的并发量下,在进行上下文切换就很容易将服务器的负载拉飞。

1.将fd_set从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

2.根据fd_set扫描内存中的socket的fd的状态,时间复杂度为O(n)

3.检查fd_set,如果有已经就绪的socket,就给对应的socket的fd打标记,那么就return 就绪socket的数量并唤醒当前线程,如果没有就绪的socket就继续阻塞当前线程直到有socket就绪才将当前线程唤醒。

4.如果想要获取当前已经就绪的socket列表,则还需要进行一次系统调用,使用O(n)的时间去扫描socket的fd列表,将已经打上标记的socket的fd返回。

CPU在同一个时刻只能执行一个程序,通过RR时间片轮转去切换执行各个程序。没有被挂起的进程(线程)则在工作队列中排队等待CPU的执行,将进程(线程)从工作队列中移除就是挂起,反映到Java层面的就是线程的阻塞。

什么是中断?当我们使用键盘、鼠标等IO设备的时候,会给主板一个电流信号,这个电流信号就给CPU一个中断信号,CPU执行完当前的指令便会保存现场,然后执行键盘/鼠标等设备的中断程序,让中断程序获取CPU的使用权,在中断程序后又将现场恢复,继续执行之前的进程。

如果第一次没检测到就绪的socket,就要将其进程(线程)从工作队列中移除,并加入到socket的等待队列中。

socket包含读缓冲区+写缓冲区+等待队列(放线程或eventpoll对象)

当从客户端往服务器端发送数据时,使用TCP/IP协议将通过物理链路、网线发给服务器的网卡设备,网卡的DMA设备将接收到的的数据写入到内存中的一块区域(网卡缓冲区),然后会给CPU发出一个中断信号,CPU执行完当前指令则会保存现场,然后网卡的中断程序就获得了CPU的使用权,然后CPU便开始执行网卡的中断程序,将内存中的缓存区中的数据包拿出,判断端口号便可以判断它是哪个socket的数据,将数据包写入对应的socket的读(输入)缓冲区,去检查对应的socket的等待队列有没有等待着的进程(线程),如果有就将该线程(进程)从socket的等待队列中移除,将其加入工作队列,这时候该进程(线程)就再次拥有了CPU的使用权限,到这里中断程序就结束了。

之后这个进程(线程)就执行select函数再次去检查fd_set就能发现有socket缓冲区中有数据了,就将该socket的fd打标记,这个时候select函数就执行完了,这时候就会给上层返回一个int类型的数值,表示已经就绪的socket的数量或者是发生了错误。这个时候就再进行内核态到用户态的切换,对已经打标记的socket的fd进行处理。

将原本1024bit长度的bitmap(fd_set)换成了数组的方式传入 ,可以 解决原本1024个不够用的情况 ,因为传入的是数组,长度可以不止是1024了,因此socket数量可以更多,在Kernel底层会将数组转换成链表。

在十多年前,linux2.6之前,不支持epoll,当时可能会选择用Windows/Unix用作服务器,而不会去选择Linux,因为select/poll会随着并发量的上升,性能变得越来越低,每次都得检查所有的Socket列表。

1.select/poll每次调用都必须根据提供所有的socket集合,然后就 会涉及到将这个集合从用户空间拷贝到内核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很耗费性能 。但是 其实每次的socket集合的变化也许并不大,也许就1-2个socket ,但是它会全部进行拷贝,全部进行遍历一一判断是否就绪。

2.select/poll的返回类型是int,只能代表当前的就绪的socket的数量/发生了错误, 如果还需要知道是哪些socket就绪了,则还需要再次使用系统调用去检查哪些socket是就绪的,又是一次O(n)的 *** 作,很耗费性能

1.epoll在Kernel内核中存储了对应的数据结构(eventpoll)。我们可以 使用epoll_create()这个系统调用去创建一个eventpoll对象 ,并返回eventpoll的对象id(epfd),eventpoll对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需要处理的正在监听的socket_fd列表(红黑树结构)、socket就绪列表以及等待队列(线程)。

2.我们可以使用epoll_ctl()这个系统调用对socket_fd列表进行CRUD *** 作,因为可能频繁地进行CRUD,因此 socket_fd使用的是红黑树的结构 ,让其效率能更高。epoll_ctl()传递的参数主要是epfd(eventpoll对象id)。

3.epoll_wait()这个系统调用默认会 将当前进程(线程)阻塞,加入到eventpoll对象的等待队列中,直到socket就绪列表中有socket,才会将该进程(线程)重新加入工作队列 ,并返回就绪队列中的socket的数量。

socket包含读缓冲区、写缓冲区和等待队列。当使用epoll_ctl()系统调用将socket新加入socket_fd列表时,就会将eventpoll对象引用加到socket的等待队列中, 当网卡的中断程序发现socket的等待队列中不是一个进程(线程),而是一个eventpoll对象的引用,就将socket引用追加到eventpoll对象的就绪列表的尾部 。而eventpoll对象中的等待队列存放的就是调用了epoll_wait()的进程(线程),网卡的中断程序执行会将等待队列中的进程(线程)重新加入工作队列,让其拥有占用CPU执行的资格。epoll_wait()的返回值是int类型,返回的是就绪的socket的数量/发生错误,-1表示发生错误。

epoll的参数有传入一个epoll_event的数组指针(作为输出参数),在调用epoll_wait()返回的同时,Kernel内核还会将就绪的socket列表添加到epoll_event类型的数组当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62276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