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IDE 接 口 硬 盘 :/dev/dh[a-z],这里的硬盘名字应该是dh[a-z]开头
如果你是SCSI 接 口 硬 盘 : / dev/[ a -z ],这里的硬盘名字应该是sd[a-z]开头,我们的新硬盘为sdb
可以看到sdb大小为10G,只是一块磁盘(disk)并没有分区
fdisk /dev/sdb
经过以上步骤后分区的建立已经完成,但是此时系统还无法识别分区表
sudo mkdir /data1
sudo mount /dev/sdb1 /data1
硬盘路径 文件路径(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设备的自定义选项是否转存fsck的顺序
/dev/mapper/[CentOS](https://www.linuxidc.com/topicnews.aspx?tid=14)-root / xfs defaults 0 0
我们要在最后一行写入自己的分区与文件路径,可以仿照上面的写
/dev/sdb1 /data1 ext4 defaults 0 0
转存:0 不转存,不备份 1转存,备份
fsck:开机检查磁盘的顺序0表示不检查1234....为检查顺序
这里第一列也可以写入UUID (使用 blkid 查询UUID(blkid找不到需要的uuid,需要格式化后才有))
这里我们直接使用 lsblk -o name,mountpoint,size,uuid 查询磁盘的uuid
最近在用一个自己装的debian系统的时候,发现运行很多脚本的时候出现:Cannot fork。网上说有可能是因为swap分区空间不够导致的问题。然后看了一下swap空间的大小。居然大小是0M。
查看的命令是free -m。
难道真的是swap分区导致的问题?不管了,先添加个swap分区再说吧。
1.创建一个swap文件。
count代表的是大小,我这里是2G。
2.把文件转换为swap文件
3.激活swap文件
这里可以直接用命令挂载上一个swap分区,但是重启后要重新挂载:
4、如果需要开机启动后自动挂载的话,可以把它添加到/etc/fstab文件中。
开机自动挂载SWAP分区,
在文件中增加:
4.这样就已经完成增加swap分区了。可以用free -m来参看结果。
开机自动挂载只需要设置/etc/fstab这个配置文件即可,这个文件是有特定格式的:挂载一个分区是一行,一行共有6个字段,每个字段用空格分割。一般第一行是根目录的挂载设置,因为根目录是要优先于所有其他的挂载点先挂载的。解释一下6个字段的含义:第一个字段:是Label name或者是设备文件名,例如LABEL=/home或者/dev/hdc3
第二个字段:是挂载点,这个一定得是目录的,比如/home
第三个字段:是文件系统格式,比如ext3
第四个字段:是文件系统参数,一般填默认设置值default
第五个字段:是指定这个文件系统是否要进行dump备份,0代表不做备份,1代表要每天备份
第六个字段:是否开机用fsck检查文件系统,0表示不检查,如果想设置成检查,根目录是1,其他文件系统是2
设置完这个文件后,最好测试一下是否有错误:
mount -a
df
如果用df命令看到刚刚修改的那一行的分区成功挂载了,就说明没有错误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