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时候既要实时查看打印调试信息,又要把这些调试信息保存下来发给他人分析。
下面分享能达到这个需求的两种方法:
1、使用script工具
script工具是一个非常使用的工具,可以把输出到终端的信息记录下来。使用方法如:
(1)输入 script log.txt命令开始保存终端输出的信息 ,其中log.txt为需要写入的log文件,可随意命名。
(2)输入exit退出保存。
演示如下:
之前我只知道有script 这样一个工具,而且经常在Ubuntu上使用。奈何开发板里的系统没这个工具,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是等程序跑完后我手动从终端拷贝全部信息到文本中保存。。。
刚开始程序跑得不久,日志信息还不是很多,还可以接受。后面程序跑久了,日志信息越来越多,再这么手动拷贝实在受不了。
所以找了另外的方法:使用tee工具。
2、使用tee工具
tee工具用于将数据重定向到文件,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一份重定向数据的副本作为后续命令的stdin。简单的说就是把数据重定向到给定文件和屏幕上。
存在缓存机制,每1024个字节将输出一次。若从管道接收输入数据,应该是缓冲区满,才将数据转存到指定的文件中。若文件内容不到1024个字节,则接收完从标准输入设备读入的数据后,将刷新一次缓冲区,并转存数据到指定文件。
演示如下:
可见,使用tee工具输入到文本里的内容比script工具输入到文本里的内容还要干净,就是程序打印输出的东西。
日志:系统、软件 和 用户 *** 作交互信息的记录文件。用于系统审核,日常故障快速定位和排错。
日志文件保存在 /var/log 和 /var/run 目录下。在 RedHat 7 中,系统日志消息由两个服务负责处理,它们是 systemd-journald 和 rsyslogd。
日志的保存时间系统默认是4周,可以通过 cat /etc/logrotate.conf 里面的一项参数查到。rotate 可以修改。
主要日志文件介绍:
/var/log/messages:系统日志,主要记录内核和公共消息。
/var/log/cron:计划执行任务日志。
/var/log/dmesg:系统引导日志。
/var/log/maillog:邮件日志。
/var/log/lastlog:用户登录日志。(用 lastlog 命令)
/var/log/boot.log:系统启动日志。
/var/log/secure:安全和身份验证日志 。
/var/log/wtmp:记录所有用户登录的详细信息。(用 last 命令)
/var/log/btmp:记录失败的登录记录(用 lastb 命令)
/var/run/utmp:用户登录、注销及系统开、关等事件。(用 w / who 命令)
(wtmp、btmp 和 utmp 是二进制文件,不能用cat、vi、tail、more这些命令打开查看)
1、/var/log/messages:系统日志,主要记录内核和公共消息。
1)、messages 信息项包括: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主机,终端名、进程 和 事件日志。
2)、红色下划线:systemctl restart sshd 重启 sshd 服务。
黄色下划线:tail /var/log/messages 查看 messages 日志。
蓝色方框:messages 日志已经可以查到重启 sshd 服务的记录。
绿色下划线:每个动作都记录得很清楚。暂停中(Stopping)、已暂停(Stopped)、启动中(Starting) 和 已启动(Started)
2、/var/log/cron:计划执行任务日志。
1)、cron 信息项包括: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主机,终端名、进程 和 事件日志。
2)、cron 保存的是计划任务的日志,我们也可以通过特定输出查看计划进程的一些规律。从中也可以梳理一下计划任务的概念。好像 run-parts(/etc/cron.hourly) 进程,基本都是从开机开始,整点 1 个小时就执行一次。一次由两个事件为一组,一条 starting 0anacron ,另一条 finished 0anacron。
输入 grep run-parts'('/etc/cron.hourly')' 的时候,()括号需要用单引号引起来。
CROND进程,基本上也是从开机开始,整点 1 个小时就执行一次。
run-parts(/etc/cron.daily) 进程每天开机执行一次。一次由四个事件为一组,四个事件里面有两个事件是对应关系。starting man-db.cron 对应 finished man-db.cron,starting logrotate 对应 finished logrotate。
从 cron 日志知道系统的计划任务什么时候触发,执行了什么事件,产生了什么信息。
3、/var/log/dmesg:系统引导日志,显示硬件相关的信息。
head -20 dmesg | nl 列出开头 20 行信息。
4、/var/log/maillog:邮件日志。
红色下划线:tail maillog 查看 maillog 后 10 行信息。
黄色下划线:starting the Postfix mail system 启动 Postfix 邮件系统。daemon started 守护进程启动完成。
maillog 记录的信息都是和邮件有关。
5、/var/log/lastlog:记录所有用户登录最后一次登录本系统的时间信息。用 lastlog 读取信息。lastlog 的几列内容:Username(用户名)、Port(端口)、From(登录IP)、Latest(最后登录时间)。
系统用户是调用系统当中一些特殊服务的用户,不能登录系统(所以它们的登录状态都是显示“**Never logged in**”从来没有登录)。能够登录系统的只有 root 和 新建的普通用户。
6、/var/log/boot.log:系统启动日志。
head /var/log/boot.log 列出头 10 条系统启动的信息(内容较长,里面记录了多次启动的信息)。
通过 3 次的重启,查看 boot.log 大小。每重启一次文件的容量就会增大。也证明了每次启动都会往 boot.log 这个文件写信息。
7、/var/log/secure:安全和身份验证日志 。
tail secure 列出 secure 文件最后 10 行信息。通过 secure 的信息可以发现记录的是安全相关的信息,记录最多的是哪些用户登录服务器的相关日志。
黄色下划线:Failed password for root —— root 的密码错误。
红色下划线:Accepted password for root —— 密码正确,root 用户接受的密码。
绿色下划线:pam_unix(sshd:session): session opened for user root —— 为 root 用户建立会话。
8、/var/log/wtmp:记录所有用户登录的详细信息。一个二进制文件,不能用cat、vi、tail、more这些命令打开查看。用 last 命令查看。last 作用是显示近期用户或终端登录的情况(包括:登录、注销及系统的启动、停机的事件。因此随着系统正常运行时间的增加,该文件的大小也会越来越大,)
last -n 10 —— -n 跟一个数字,指定显示最近登录的数据。(或者 last -10 一样效果)
显示的内容有六列:
第一列:用户名。
第二列:终端位置。(pts/0 伪终端,SSH 或 telnet 等工具远程连接的用户,tty0 直接连接到计算机或本地连接的用户,后面的数字代表连接编号)。
第三列:登录 IP 或 内核。(如果是 0.0 或者 什么都没有,意味着用户通过本地终端连接,除了启动活动,内核版本会显示在状态中)。
第四列:开始时间。
第五列:结束时间。(still、login in 尚未推出,down 直到正常关机,crash 直到强制关机)。
第六列:持续时间。
9、/var/log/btmp:记录失败的登录记录,主要查看错误的登录信息。一个二进制文件,不能用cat、vi、tail、more这些命令打开查看。用 lastb 命令查看。
lastb -n 10 —— -n 跟一个数字,指定显示最近登录的数据。(或者 lastb -10 一样效果)
显示的内容有六列:
第一列:用户名。
第二列:终端位置。(连接失败:notty)。
第三列:登录 IP。
第四列:开始时间。
第五列:结束时间。
第六列:持续时间。
10、/var/run/utmp:用户登录、注销及系统开、关等事件。一个二进制文件,不能用cat、vi、tail、more这些命令打开查看。用 w / who 命令查看。
w 命令:查看登录者的信息及行为。
第一行:系统当前时间、系统没有中断持续性的运行时间、当前登录用户数、CPU在之前 1 分钟、5分钟、15分钟的平均负载。
USER: 登录用户名。
TTY:登录后系统分配的终端号。(tty:物理机本机终端、pts:远程终端)
FROM:远程主机名 IP。(tty 物理机本机不显示、pts 远程终端会显示 IP)
LOGIN@ :登录时间。
IDLE:用户闲置时间 。这是个计时器,用户执行任何 *** 作,计时器就会被重置。(这里显示的时间是距离上次命令 *** 作后多久没有进行 *** 作的闲置时间)
JCPU:执行命令进程所消耗的总时间。 终端连接的所有进程占用时间,包括当前正在运行作业占用的时间。
PCPU:当前进程所消耗 CPU 的时间。
WHAT:用户正在运行的进程 或 命令。(-bash 进程是终端进程)
who 命令:显示关于当前在本地系统上的所有用户信息。who 和 w 差不多,who 显示的内容更为简洁。who 命令显示以下内容:登录名、tty、登录日期 和 时间。如果用户是从远程终端登录的,那么该终端的 IP 也会显示出来。
11、whoami:显示自己的登录用户。
日志文件包含了关于系统中发生的事件的有用信息,在排障过程中或者系统性能分析时经常被用到。对于忙碌的服务器,日志文件大小会增长极快,服务器会很快消耗磁盘空间,这成了个问题。除此之外,处理一个单个的庞大日志文件也常常是件十分棘手的事。
logrotate是个十分有用的工具,它可以自动对日志进行截断(或轮循)、压缩以及删除旧的日志文件。例如,你可以设置logrotate,让/var/log/foo日志文件每30天轮循,并删除超过6个月的日志。配置完后,logrotate的运作完全自动化,不必进行任何进一步的人为干预。
在Debian或Ubuntu上:
在Fedora,CentOS或RHEL上:
logrotate的配置文件是/etc/logrotate.conf,通常不需要对它进行修改。日志文件的轮循设置在独立的配置文件中,它(们)放在/etc/logrotate.d/目录下。
参数详解:
上面的模板是通用的,而配置参数则根据你的需求进行调整,不是所有的参数都是必要的。
logrotate可以在任何时候从命令行手动调用。要调用为/etc/lograte.d/下配置的所有日志调用logrotate:
要为某个特定的配置调用logrotate,执行一次切割任务测试
即使轮循条件没有满足,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f’选项来强制logrotate轮循日志文件,‘-v’参数提供了详细的输出。
防止访问日志文件过大
logrotate工具对于防止因庞大的日志文件而耗尽存储空间是十分有用的。配置完毕后,进程是全自动的,可以长时间在不需要人为干预下运行。本教程重点关注几个使用logrotate的几个基本样例,你也可以定制它以满足你的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