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装和配置一个防火墙
一个配置适当的防火墙不仅是系统有效应对外部攻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在新系统第一次连接上Internet之前,防火墙就应该被安装并且配置好。防火墙配置成拒绝接收所有数据包,然后再打开允许接收的数据包,将有利于系统的安全。Linux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防火墙工具,它就是netfilter/iptables。它完全是免费的,并且可以在一台低配置的老机器上很好地运行。防火墙的具体设置方法请参见iptables使用方法。
2、关闭无用的服务和端口
任何网络连接都是通过开放的应用端口来实现的。如果我们尽可能少地开放端口,就使网络攻击变成无源之水,从而大大减少了攻击者成功的机会。把Linux作为专用服务器是个明智的举措。例如,希望Linux成为的Web服务器,可以取消系统内所有非必要的服务,只开启必要服务。这样做可以尽量减少后门,降低隐患,而且可以合理分配系统资源,提高整机性能。以下是几个不常用的服务:
① fingerd(finger服务器)报告指定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名、真实姓名、shell、目录和联系方式,它将使系统暴露在不受欢迎的情报收集活动下,应避免启动此服务。
② R服务(rshd、rlogin、rwhod、rexec)提供各种级别的命令,它们可以在远程主机上运行或与远程主机交互,在封闭的网络环境中登录而不再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口令,相当方便。然而在公共服务器上就会暴露问题,导致安全威胁。
3、删除不用的软件包
在进行系统规划时,总的原则是将不需要的服务一律去掉。默认的Linux就是一个强大的系统,运行了很多的服务。但有许多服务是不需要的,很容易引起安全风险。这个文件就是/etc/xinetd.conf,它制定了/usr/sbin/xinetd将要监听的服务,你可能只需要其中的一个:ftp,其它的类如telnet、shell、login、exec、talk、ntalk、imap、finger、auth等,除非你真的想用它,否则统统关闭。
4、不设置缺省路由
在主机中,应该严格禁止设置缺省路由,即default route。建议为每一个子网或网段设置一个路由,否则其它机器就可能通过一定方式访问该主机。
5、口令管理
口令的长度一般不要少于8个字符,口令的组成应以无规则的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相结合,严格避免用英语单词或词组等设置口令,而且各用户的口令应该养成定期更换的习惯。另外,口令的保护还涉及到对/etc/passwd和/etc/shadow文件的保护,必须做到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访问这2个文件。安装一个口令过滤工具加npasswd,能帮你检查你的口令是否耐得住攻击。如果你以前没有安装此类的工具,建议你现在马上安装。如果你是系统管理员,你的系统中又没有安装口令过滤工具,请你马上检查所有用户的口令是否能被穷尽搜索到,即对你的/ect/passwd文件实施穷尽搜索攻击。用单词作密码是根本架不住暴力攻击的。黑客们经常用一些常用字来破解密码。曾经有一位美国黑客表示,只要用“password”这个字,就可以打开全美多数的计算机。其它常用的单词还有:account、ald、alpha、beta、computer、dead、demo、dollar、games、bod、hello、help、intro、kill、love、no、ok、okay、please、sex、secret、superuser、system、test、work、yes等。
密码设置和原则:
a.足够长,指头只要多动一下为密码加一位,就可以让攻击者的辛苦增加十倍
b. 不要用完整的单词,尽可能包括数字、标点符号和特殊字符等
c.混用大小写字符
d.经常修改。
6、分区管理
一个潜在的攻击,它首先就会尝试缓冲区溢出。在过去的几年中,以缓冲区溢出为类型的安全漏洞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了。更为严重的是,缓冲区溢出漏洞占了远程网络攻击的绝大多数,这种攻击可以轻易使得一个匿名的Internet用户有机会获得一台主机的部分或全部的控制权!。
为了防止此类攻击,我们从安装系统时就应该注意。如果用root分区记录数据,如log文件,就可能因为拒绝服务产生大量日志或垃圾邮件,从而导致系统崩溃。所以建议为/var开辟单独的分区,用来存放日志和邮件,以避免root分区被溢出。最好为特殊的应用程序单独开一个分区,特别是可以产生大量日志的程序,还建议为/home单独分一个区,这样他们就不能填满/分区了,从而就避免了部分针对Linux分区溢出的恶意攻击。
很多Linux桌面用户往往是使用Windows、Linux双系统。最好使用双硬盘。方法如下:首先将主硬盘的数据线拆下,找一个10GB左右的硬盘挂在计算机上,将小硬盘设置为从盘,按照平常的 *** 作安装Linux服务器版本,除了启动的引导程序放在MBR外,其它没有区别。 安装完成,调试出桌面后,关闭计算机。将小硬盘的数据线拆下,装上原硬盘,并设定为主盘(这是为了原硬盘和小硬盘同时挂接在一个数据线上),然后安装Windows软件。将两个硬盘都挂在数据线上,数据线是IDE 0接口,将原硬盘设定为主盘,小硬盘设定为从盘。如果要从原硬盘启动,就在CMOS里将启动的顺序设定为“C、D、CDROM”,或者是“IDE0(HDD-0)”。这样计算机启动的时候,进入Windows界面。如果要从小硬盘启动,就将启动顺序改为“D、C、CDROM”,或者是“IDE1(HDD-1)”,启动之后,将进入Linux界面。平时两个 *** 作系统是互相不能够访问的。
7、防范网络嗅探:
嗅探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维护和管理方面,它工作的时候就像一部被动声纳,默默的接收看来自网络的各种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网络管理员可以深入了解网络当前的运行状况,以便找出网络中的漏洞。在网络安全日益被注意的今天.我们不但要正确使用嗅探器.还要合理防范嗅探器的危害.嗅探器能够造成很大的安全危害,主要是因为它们不容易被发现。对于一个安全性能要求很严格的企业,同时使用安全的拓扑结构、会话加密、使用静态的ARP地址是有必要的。
8、完整的日志管理
日志文件时刻为你记录着你的系统的运行情况。当黑客光临时,也不能逃脱日志的法眼。所以黑客往往在攻击时修改日志文件,来隐藏踪迹。因此我们要限制对/var/log文件的访问,禁止一般权限的用户去查看日志文件。
另外要使用日志服务器。将客户机的日志信息保存副本是好主意,创建一台服务器专门存放日志文件,可以通过检查日志来发现问题。修改/etc/sysconfig/syslog文件加入接受远程日志记录。
/etc/sysconfig/syslog SYSLOGD_OPTIONS="-m r 0"
还应该设定日志远程保存。修改/etc/syslog.conf文件加入日志服务器的设置,syslog将保存副本在日志服务器上。
/etc/syslog.conf *.* @log_server_IP
可以使用彩色日志过滤器。彩色日志loco过滤器,目前版本是0.32。使用loco /var/log/messages | more可以显示出彩色的日志,明显标记出root的位置和日志中异常的命令。这样可以减少分析日志时人为遗漏。还要进行日志的定期检查。Red Hat Linux中提供了logwatch工具,定期自动检查日志并发送邮件到管理员信箱。需要修改/etc/log.d/conf/ logwatch.conf文件,在MailTo = root参数后增加管理员的邮件地址。Logwatch会定期检查日志,过滤有关使用root、sudo、telnet、ftp登录等信息,协助管理员分析日常安全。完整的日志管理要包括网络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合法性。对日志文件的分析还可以预防入侵。例如、某一个用户几小时内的20次的注册失败记录,很可能是入侵者正在尝试该用户的口令。
9、终止正进行的攻击
假如你在检查日志文件时,发现了一个用户从你未知的主机登录,而且你确定此用户在这台主机上没有账号,此时你可能正被攻击。首先你要马上锁住此账号(在口令文件或shadow文件中,此用户的口令前加一个Ib或其他的字符)。若攻击者已经连接到系统,你应马上断开主机与网络的物理连接。如有可能,你还要进一步查看此用户的历史记录,查看其他用户是否也被假冒,攻击音是否拥有根权限。杀掉此用户的所有进程并把此主机的ip地址掩码加到文件hosts.deny中。
10、使用安全工具软件:
Linux已经有一些工具可以保障服务器的安全。如bastille linux和Selinux。 bastille linux对于不熟悉 linux 安全设定的使用者来说,是一套相当方便的软件,bastille linux 目的是希望在已经存在的 linux 系统上,建构出一个安全性的环境。增强安全性的Linux(SELinux)是美国安全部的一个研发项目,它的目的在于增强开发代码的Linux内核,以提供更强的保护措施,防止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应用程序走弯路,减轻恶意软件带来的灾难。普通的Linux系统的安全性是依赖内核的,这个依赖是通过setuid/setgid产生的。在传统的安全机制下,暴露了一些应用授权问题、配置问题或进程运行造成整个系统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在现在的 *** 作系统中都存在,这是由于他们的复杂性和与其它程序的互用性造成的。SELinux只单单依赖于系统的内核和安全配置政策。一旦你正确配置了系统,不正常的应用程序配置或错误将只返回错误给用户的程序和它的系统后台程序。其它用户程序的安全性和他们的后台程序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并保持着它们的安全系统结构。用简单一点的话说就是:没有任何的程序配置错误可以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安装SELinux SELinux的内核、工具、程序/工具包,还有文档都可以到增强安全性的Linux网站上上下载你必须有一个已经存在的Linux系统来编译你的新内核,这样才能访问没有更改的系统补丁包。
11.使用保留IP地址
维护网络安全性最简单的方法是保证网络中的主机不同外界接触。最基本的方法是与公共网络隔离。然而,这种通过隔离达到的安全性策略在许多情况下是不能接受的。这时,使用保留IP地址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它可以让用户访问Internet同时保证一定的安全性。- RFC 1918规定了能够用于本地 TCP/IP网络使用的IP地址范围,这些IP地址不会在Internet上路由,因此不必注册这些地址。通过在该范围分配IP地址,可以有效地将网络流量限制在本地网络内。这是一种拒绝外部计算机访问而允许内部计算机互联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保留IP地址范围:
---- 10.0.0 .0 - 10.255.255.255
---- 172.16.0.0 - 172.31.255.255
--- 192.168.0.0 - 192.168.255.255。
来自保留IP地址的网络交通不会经过Internet路由器,因此被赋予保留IP地址的任何计算机不能从外部网络访问。但是,这种方法同时也不允许用户访问外部网络。IP伪装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12、合理选择Linux发行版本:
对于服务器使用的Linux版本,既不使用最新的发行版本,也不选择太老的版本。应当使用比较成熟的版本:前一个产品的最后发行版本如RHEL 3.0等。毕竟对于服务器来说安全稳定是第一的。
13、部署Linux防范病毒软件
Linux *** 作系统一直被认为是Windows系统的劲敌,因为它不仅安全、稳定、成本低,而且很少发现有病毒传播。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器、工作站和个人电脑使用Linux软件,电脑病毒制造者也开始攻击这一系统。对于Linux系统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工作站的安全性和权限控制都是比较强大的,这主要得力于其优秀的技术设计,不仅使它的作业系统难以宕机,而且也使其难以被滥用。Unix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变得非常坚固,而Linux基本上继承了它的优点。在Linux里,如果不是超级用户,那么恶意感染系统文件的程序将很难得逞。速客一号(Slammer)、冲击波(Blast)、霸王虫(Sobig)、 米虫(Mimail)、劳拉(Win32.Xorala)病毒等恶性程序虽然不会损坏Linux服务器,但是却会传播给访问它的Windows系统平台的计算机。
以下几种方法检测linux服务器是否被攻击:\x0d\x0a1、检查系统密码文件 \x0d\x0a首先从明显的入手,查看一下passwd文件,ls _l /etc/passwd查看文件修改的日期。 \x0d\x0a2、查看一下进程,看看有没有奇怪的进程 \x0d\x0a\x0d\x0a重点查看进程:ps _aef | grep inetd inetd是UNIX系统的守护进程,正常的inetd的pid都比较靠前,如果看到输出了一个类似inetd _s \x0d\x0a/tmp/.xxx之类的进程,着重看inetd \x0d\x0a_s后面的内容。在正常情况下,LINUX系统中的inetd服务后面是没有-s参数的,当然也没有用inetd去启动某个文件;而solaris系统中\x0d\x0a也仅仅是inetd \x0d\x0a_s,同样没有用inetd去启动某个特定的文件;如果使用ps命令看到inetd启动了某个文件,而自己又没有用inetd启动这个文件,那就说明已经有人入侵了系统,并且以root权限起了一个简单的后门。\x0d\x0a3、检查系统守护进程 \x0d\x0a检查/etc/inetd.conf文件,输入:cat /etc/inetd.conf | grep _v “^#”,输出的信息就是这台机器所开启的远程服务。 \x0d\x0a一般入侵者可以通过直接替换in.xxx程序来创建一个后门,比如用/bin/sh 替换掉in.telnetd,然后重新启动inetd服务,那么telnet到服务器上的所有用户将不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而直接获得一个rootshell。\x0d\x0a4、检查网络连接和监听端口 \x0d\x0a输入netstat -an,列出本机所有的连接和监听的端口,查看有没有非法连接。 \x0d\x0a输入netstat _rn,查看本机的路由、网关设置是否正确。 \x0d\x0a输入 ifconfig _a,查看网卡设置。 \x0d\x0a5、检查系统日志 \x0d\x0a命令last | \x0d\x0amore查看在正常情况下登录到本机的所有用户的历史记录。但last命令依赖于syslog进程,这已经成为入侵者攻击的重要目标。入侵者通常会停止系\x0d\x0a统的syslog,查看系统syslog进程的情况,判断syslog上次启动的时间是否正常,因为syslog是以root身份执行的,如果发现\x0d\x0asyslog被非法动过,那说明有重大的入侵事件。 \x0d\x0a在linux下输入ls _al /var/log \x0d\x0a检查wtmp utmp,包括messgae等文件的完整性和修改时间是否正常,这也是手工擦除入侵痕迹的一种方法。 \x0d\x0a6、检查系统中的core文件 \x0d\x0a通过发送畸形请求来攻击服务器的某一服务来入侵系统是一种常规的入侵方法,典型的RPC攻击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有一定的成功率,也就是说并不能\x0d\x0a100%保证成功入侵系统,而且通常会在服务器相应目录下产生core文件,全局查找系统中的core文件,输入find / -name core \x0d\x0a_exec ls _l {} \依据core所在的目录、查询core文件来判断是否有入侵行为。\x0d\x0a7、检查系统文件完整性 \x0d\x0a检查文件的完整性有多种方法,通常通过输入ls _l \x0d\x0a文件名来查询和比较文件,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还是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如果ls文件都已经被替换了就比较麻烦。在LINUX下可以用rpm _V \x0d\x0a`rpm _qf 文件名` \x0d\x0a来查询,查询的结果是否正常来判断文件是否完整。在LINUX下使用rpm来检查文件的完整性的方法也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可以man \x0d\x0arpm来获得更多的格式。在我们日常管理与维护服务器个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使用远程连接工具,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总结下Linux常用的安全远程连接工具-OpenSSH。【远程登录协议】
1、telnet: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是Internet远程登陆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它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
机工作的能力。默认使用的是TCP的23号端口,采用C/S架构,在用户登录的过程中传输的信息都是明文信息,安全无法保障,所以不建议用telnet。
2、ssh:为Secure Shell 的缩写,由IETF的网络工作小组所制定;SSH
为建立在应用层和传输层基础上的安全协议。SSH是目前较可靠,专为远程登录会话和其他网络服务提供安全性的协议。利用 SSH
协议可以有效防止远程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泄露问题。默认使用的是TCP的22号端口,也是基于C/S架构,SSH有两个版本v1与v2。
sshv1:基于CRC-32做MAC(消息摘要认证),不安全,强烈建议不使用;
sshv2:基于双方主机的协商选择使用最安全的MAC方式 ,其有如下特点:1、加密机制及MAC机制由双方协商选定;2、基于DH实现密钥交换,基于RSA或DSA实现身份认证;3、客户端通过检查服务器端的主机密钥来判断是否能够继续通信;
【OpenSSH简述】
OpenSSH 是一组用于安全地访问远程计算机的连接工具。它可以作为rlogin、rsh
rcp以及telnet的直接替代品使用。更进一步,其他任何TCP/IP连接都可以通过SSH安全地进行隧道/转发。OpenSSH
对所有的传输进行加密,从而有效地阻止了窃听、连接劫持,以及其他网络级的攻击。OpenSSH 由 OpenBSD project 维护。
登录过程和使用rlogin或telnet建立的会话非常类似。在连接时,SSH
会利用一个密钥指纹系统来验证服务器的真实性。只有在第一次连接时,用户会被要求输入yes进行确认,之后的连接将会验证预先保存下来的密钥指纹。如果保
存的指纹与登录时接收到的不符, 则将会给出警告。 指纹保存在 ~/.ssh/known_hosts中,对于SSHv2指纹,则是
~/.ssh/known_hosts2。
默认情况下,较新版本的OpenSSH只接受SSHv2连接。如果能用版本2则客户程序会自动使用,否则它会返回使用版本1的模式。此外,也可以通
过命令行参数-1或-2来相应地强制使用版本1或2。 保持客户端的版本1能力是为了考虑较早版本的兼容性,建议尽量使用版本2。
【SSH服务器和客户端工作流程】
OpenSSH使用C/S架构:
服务端工具(S):sshd
客户端工具(C):ssh命令、putty、xshell、securecrt、sshshellclient;
【OpenSSH客户端组件-ssh】
配置文本:/etc/ssh/ssh_config
使用方法:
ssh [username@] host [COMMAND]或 ssh -l username host [COMMAND]
-p PORT:指定远程服务器端口;
-l username:指定登录远程主机的用户,不指定则使用当前用户;
username@:等同于 -l username
如果设置了COMMAND,表示使用username账户登录远程主机执行一次指定的命令并返回结果,不会停留在远程主机上;
[root@www ~]# ssh 192.168.0.110 #使用root用户登录;
The authenticity of host '192.168.0.110 (192.168.0.110)' can't be established.
RSA key fingerprint is 01:2e:43:cc:bc:1d:f1:e5:f0:f4:89:78:74:a9:49:44.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continue connecting (yes/no)? yes #第一次连接,需手动进行确认;
Warning: Permanently added '192.168.0.110' (RSA) to the list of known hosts.
root@192.168.0.110's password: #输入远程主机root账户的密码;
Last login: Mon May 11 16:44:52 2015 from 192.168.0.104
[root@mailCentOS6 ~]# #登录成功了,远程主机名为mailCentOS6;
[root@mailCentOS6 ~]# ls #显示远程主机root家目录下的文件;
2.sh boot.iso install.log sdb.mbr test1
anaconda-ks.cfg crontab install.log.syslog \temp\test
[root@mailCentOS6 ~]# exit #退出登录;
logout
Connection to 192.168.0.110 closed.
[root@www ~]# ssh root@192.168.0.110 ls #使用root登录远程主机,执行一次ls命令,返回结果便退出;
root@192.168.0.110's password: #第二次连接,就不需要输入yes了,直接输入密码即可;
2.sh
anaconda-ks.cfg
boot.iso
crontab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sdb.mbr
\temp\test
test1
[root@www ~]# #看到了吗,我们当前并没有登录在远程主机;
【OpenSSH服务器端组件-sshd】
配置文件:/etc/ssh/sshd_config(通过修改此文件可以修改ssh的默认监听端口与其他参数)
服务脚本:/etc/rc.d/init.d/sshd
服务启动|停止|重启:serveice sshd start|stop|restart
脚本配置文件:/etc/sysconfig/sshd
配置参数
# man sshd_config 查看配置参数的说明;
# vim /etc/sysconfig/sshd 通过编辑配置文件来修改配置参数;
#+空格+文字:以此格式开头的行表示改行为注释说明;
#+文字:以此格式开头的行表示可启用选项,不改变则表示使用该选项的默认设置,反之使用设定值“#”要去掉哦!
例:#Port 22 如不去掉#且22不变,表示使用默认的22号端口;
若把#Port 22改成port 7777,表示把sshd的监听端口改成7777;
注意:修改参数与配置后,必须重启服务(service sshd restart).
经常需要修改的参数:
[root@www ~]# cat /etc/ssh/sshd_config
# $OpenBSD: sshd_config,v 1.80 2008/07/02 02:24:18 djm Exp $
# This is the sshd server system-wide configuration file. See
# sshd_config(5) for more information.
# This sshd was compiled with PATH=/usr/local/bin:/bin:/usr/bin
# The strategy used for options in the default sshd_config shipped with
# OpenSSH is to specify options with their default value where
# possible, but leave them commented. Uncommented options change a
# default value.
#Port 22 #修改默认监听的端口;
port 7777 #把sshd的监听端口改成7777;
#AddressFamily any #监听的地址家族,指定是监听在IPV4上还是IPV6上,any表示所有;
#ListenAddress 0.0.0.0 #指定监听的地址 (0.0.0.0表示本机的所有地址);
#ListenAddress ::
# Disable legacy (protocol version 1) support in the server for new
# installations. In future the default will change to require explicit
# activation of protocol 1
Protocol 2
# HostKey for protocol version 1
#HostKey /etc/ssh/ssh_host_key #使用shhv1用到的主机密钥;
# HostKeys for protocol version 2
#HostKey /etc/ssh/ssh_host_rsa_key
#HostKey /etc/ssh/ssh_host_dsa_key
# Lifetime and size of ephemeral version 1 server key
#KeyRegenerationInterval 1h
#ServerKeyBits 1024 #密钥长度;
# Logging
# obsoletes QuietMode and FascistLogging
#SyslogFacility AUTH
SyslogFacility AUTHPRIV
#LogLevel INFO
# Authentication:
#LoginGraceTime 2m #登录宽限期;
#PermitRootLogin yes #是否允许管理员直接登录;
#StrictModes yes
#MaxAuthTries 6 #最大密码输入错误次数;
#MaxSessions 10 #最大会话个数;
#RSAAuthentication yes #是否允许使用RSA机制来认证;
#PubkeyAuthentication yes
#--------中间不长改变的配置参数略----------
Subsystem sftp/usr/libexec/openssh/sftp-server #表示是否启动sftp功能;
# Example of overriding settings on a per-user basis
#Match User anoncvs
# X11Forwarding no
# AllowTcpForwarding no
# ForceCommand cvs server
sshd认证方式:
1、基于口令的认证;
2、基于密钥的认证;
# ssh-keygen -t rsa 用rsa算法生成密钥,默认密钥为id_rsa(私钥), id_rsa.pub(公钥)
# ssh-keygen -f /path/to/somefile -P oldpassword 根据现有的密钥文件生成密钥
-f /path/to/somefile: 密钥文件保存在的位置;
-P '': 指定生成旧密钥时使用的密码;
方法一:把本地主机生成的公钥 id_rsa.pub使用scp复制到远程主机的上,在远程主机使用cat id_rsa.pub>>.ssh/authorized_keys追加该公钥信息,这样就可以实现基于密钥认证的ssh登录;
方法二:# 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USERNAME@HOST
[root@www ~]# ssh-keygen -t rsa #用rsa算法生成密钥;
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rsa key pair.
Enter file in which to save the key (/root/.ssh/id_rsa): #指定密钥存放路径及名称,一般不用
#修改,直接回车;
Enter passphrase (empty for no passphrase): #输入私钥密码;
Enter same passphrase again: #确认输入私钥密码;
Your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aved in /root/.ssh/id_rsa.
Your public key has been saved in /root/.ssh/id_rsa.pub.
The key fingerprint is:
c2:f9:c2:3d:4d:ca:52:39:7a:a7:33:de:42:11:d3:8f root@www.99.com
The key's randomart image is:
+--[ RSA 2048]----+
| . |
|o . |
| o o |
| . ...E .|
| + S.. |
| . B.= |
| =.B o |
| ++= |
| .o+. |
+-----------------+
[root@www ~]# ssh-keygen -f .ssh/id_rsa -P '' #根据现有密钥文件重新生成密钥;
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rsa key pair.
.ssh/id_rsa already exists.
Overwrite (y/n)? y #提示是否确定要覆盖;
Your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aved in .ssh/id_rsa.
Your public key has been saved in .ssh/id_rsa.pub.
The key fingerprint is:
bf:55:f0:0b:a5:ee:4e:4a:1d:d3:b1:0e:66:ee:55:9b root@www.99.com
The key's randomart image is:
+--[ RSA 2048]----+
| |
| |
|. o |
| * o |
|S O = .|
| . * B oo|
| o * +E |
| . B . |
| o.+|
+-----------------+
#-----使用方法一:实现通过密钥文件完成身份验证(不需要输入密码)-----
[root@www ~]# scp .ssh/id_rsa.pub root@192.168.0.110:/root/ #使用spc命令复制公钥文件到远程
#主机的用户家目录下的.ss/路径下;
root@192.168.0.110's password: #输入登录远程主机的密码;
id_rsa.pub 100% 397 0.4KB/s 00:00 #提示复制成功;
[root@mailCentOS6 ~]# ls .ssh/ #验证确认文件复制成功;
id_rsa.pub known_hosts
[root@mailCentOS6 ~]# touch .ssh/authorized_keys #路径内没有自动验证密钥文件,创建一个;
[root@mailCentOS6 ~]# cat .ssh/id_rsa.pub >>.ssh/authorized_keys #把公钥追加到自动验证密钥文件;
[root@www ~]# ssh 192.168.0.110
Last login: Mon May 11 20:45:10 2015 from 192.168.0.111
[root@mailCentOS6 ~]# #OK了,看到了没有,不用输入密码我们就直接可以远程登录了!!
#-----使用方法二:实现通过密钥文件完成身份验证(不需要输入密码)-----
[root@mailCentOS6 ~]# rm -f .ssh/authorized_keys #删除原有保存的自动验证密钥文件;
[root@www ~]# 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root@192.168.0.110 #使用命令自动传输生成自动验证密钥文件;
root@192.168.0.110's password:
Now try logging into the machine, with "ssh 'root@192.168.0.110'", and check in:
.ssh/authorized_keys #提示生成的文件;
to make sure we haven't added extra keys that you weren't expecting.
[root@www ~]# ssh 192.168.0.110 #验证看看是否可以登录;
Last login: Mon May 11 21:02:29 2015 from 192.168.0.111
[root@mailCentOS6 ~]# ls .ssh/ #看到了没有,我们现在已经登录到了mailCentOS6这台主机上了;
authorized_keys known_hosts
【命令补充】
scp: 利用ssh协议在主机之间实现安全文件传输的工具
scp SRC1... DEST
分两种情形:
1、源文件在本机,目标为远程主机
# scp /path/to/somefile... USERNAME@HOST:/path/to/somewhere
源可以是目录或文件有多个,目标必须是目录
2、源文件在远程,本地为目标
# scp USERNAME@HOST:/path/to/somewhere /path/to/somewhere
-r: 复制目录时使用(实现递归复制),scp默认不能复制目录;
-p: 保持源文件的元数据信息,包括mode和timestamp
-q: 静默模式,复制过程不显示状态信息;
-p PORT: 指定ssh协议监听的端口(远程主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