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 作系统在什么情况下崩溃

Linux *** 作系统在什么情况下崩溃,第1张

1.一个死循环不大可能把linux搞崩溃,尤其是到2.4以后,内核都有相应的保护机制,多半情况下这种进程会被杀死的。当然,你可以试试提高进程的优先级(这种我没做过,不知道结果,请事先保存好数据,以免不必要的损失)

2.还有,大量地消耗系统内存。这方法也不能成功。

比如:

======================================

#BOF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define ONE_K (1024)

int main ()

{

char*some_memory

int size_to_allocate = ONE_K

int megs_obtained = 0

int ks_obtained = 0

while (1) {

for (ks_obtained = 0ks_obtained <1024ks_obtained++) {

some_memory = (char*)malloc(size_to_allocate)

if (some_memory == NULL) exit (EXIT_FAILURE)

sprintf(some_memory, "Hello,World")

}

megs_obtained++

printf("Now allocated %d Megabytes\n", megs_obtained)

}

exit(EXIT_SUCCESS)

}

#EOF

====================

运行之后,

.....

.....

Out of Memory:Killed process 2365

Killed

======================================

系统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运行,终止了这个危险的进程。

3.驱动程序出现问题,比如驱动有bug崩溃了,这时间系统就危险了,但现在的社区里面写的开源驱动大都能和内核很好地结合,bug也没抓得差不多了。(关于驱动程序,可以参看Minix作者写的 *** 作系统原理那本书,作者分析,70%的系统崩溃是由于驱动程序引起的,所以minix采用了微内核设计,只把必要的几千行代码放在内核而剩下的都放到了用户层,他认为这样做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关于微内核的优劣,不好评论,反正我了解一点,GNU中的一个项目是做一个叫做Hurd的微内枋系统,这个项目已经有好几年了,可以去www.gnu.org找相应的文档。

4.其它。(不知道了)

您好!

一般来说,造成火狐浏览器崩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扩展或插件冲突。此时,您可以尝试使用firefox-p-no-remote启动浏览器,新建一个配置文件,在不受扩展干扰的情况下试一试是否还有此类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继续在本平台咨询。

了解更多火狐浏览器的使用小技巧,请到火狐社区:http://mozilla.com.cn/moz-portal.html

感谢您对火狐浏览器的支持!

安装Linux *** 作系统要考虑安装的环境,比如磁盘大小啊,内存啊,还有别的,下面是我的安装环境,希望可以帮助你。

在对硬盘进行分区前,应该先弄清楚计算机担负的工作及硬盘的容量有多大,还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知道当前安装LILO的版本,因为LILO2.21及早期版本对硬盘大小有限制,如果安装LILO到1023磁道以外即8G的空间以外,LILO就无法启动。 但一些BIOS较老的机器,LINUX仍然无法突破1024磁道的限制,因此这些BIOS无法认出大于1024的硬盘空间。

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 是否限制用户可使用的磁盘空间大小?

· 在系统中需要安装哪些软件?

· 交换分区需要多大?

· 系统是否有多个硬盘?

下面,我们按系统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分区的划分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系统工作需求的前提下,下面的分区大小也可以灵活的变动。

基本工作站的分区方案

假设系统的硬盘大小是10G。

/boot 20M

Swap 128M

/root 9.85G

建立一个20M的/boot分区是为了避免将系统内核文件放到1024磁道以外,如果将/boot做为root分区的一个子目录,内核文件就会安装在root分区的任何地方,因为硬盘的大小超过了8G,所以在启动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建议将交换分区的大小设置为内存的两倍,在这里我们假设系统的内存为64M。最后我们将硬盘的剩余空间全部分给了root分区。

Red Hat Linux 6.2 及其早期版本上的基本服务器硬盘分区方案

这里的服务器我们假设只提供几种通用的服务,如WWW服务及FTP服务等几种服务,通过telnet登录的用户数很少。假设其硬盘大小为25G。

/boot 20M

Swap 128M

/ 10G

/home 13G

/var 2G

在硬盘的最前面创建20M大小的/boot分区,原因同上。交换分区的大小也是128M,因为内存的大小为64M。

/ ,即root分区设为10G这么大是因为其中有一个/usr目录,这个目录可能会占用很多硬盘空间,特别是在安装了X Server,运行图形界面的应用程序的时候。

/home分区是硬盘中最大的分区,这似乎与我们假设系统用户数不多有些矛盾。实际上在/home目录下确实没有几个用户目录,但在Red Hat6.2及更早的版本中,Apache服务器和wu-ftpd FTP服务器被放在了/home/httpd及/home/ftp目录中。所以这个分区这么大也是有原因的。

最后,/var目录独自占用了一个分区,因为系统的所有日志都写到了/var/log目录下,这将会占用很大的硬盘空间。如果系统日志记录得非常详细,整个目录很快会被写满,导致系统工作呆滞。当然,可以通过系统日志后台守护程序syslogd来修改日志配置,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Red Hat 7及以上版本的基本服务器分区方案

这种情况同前一个方案的情况相同,不同的是LINUX版本为Red Hat 7.0及其以上版本。

/boot 20M

Swap 128M

/ 10G

/var 15G

与RedHat6不同,在RedHat7中HTTP服务和FTP服务的目录现在位于 /var/www/ 和/var/ftp/,因此/var分区有15G之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多用户服务器分区方案

在这种服务器系统中,同时有多个用户通过telnet, ssh, rlogin或其方式在远程访问系统。系统中有三个35G的硬盘驱动器,总共有105G的磁盘空间 。系统中用到了RAID 5技术做数据冗余。这种情况下,管理员必须为每个用户分配磁盘空间。对RedHat 6.2及更早的版本,分区如下:

Disk 1:

/boot 20M

/ 4G

/var 3GB

/home 27.98G

Disk 2:

swap 20MB

/ 4GB

/var 3GB

/home 27.98GB

Disk 3:

swap 20MB

/ 4GB

/var 3GB

/home 27.98GB

这样分区的原因:首先,Disk1上的20M /boot分区不属于任何RAID阵列,否则如果你将/boot放至RAID阵列中,以后就不能系统内核升级了。

为了方便管理,在其它两个硬盘中建立了20M的交换分区。这种服务器一般配有1G以上的内存,因此交换分区的大小不成问题。如果增大交换分区,就会减少RAID分区空间,所以20M是足够的。RAID分区的分组如下:

· 1-A, 2-A, and 3-A 一起组成一个8G的 RAID 5 驱动器,做为/根目录打开。

· 1-B, 2-B, and 3-B 组成 6GB的 RAID 5 驱动器,做为 /var目录。

· 1-C, 2-C, and 3-C 组成 55.96GB RAID 5 驱动器, 做为 /home.目录。

这种分配方案总共有55.96G的空间分配给所有用户及Apache和FTP服务,在/var下用6G空间用做记录日志、邮件,这么大的空间是足够的。

如果安装Red Hat7或以上版本,应给/var分区更大的空间,因为它同时还存放着WEB和FTP服务的两个目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3334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