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原子结构的三种模型及其成功之处

简述原子结构的三种模型及其成功之处,第1张

第一种:道尔顿模型,认为原子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种,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空间结构中均匀分布着电荷现代原子模型,认为电子是呈电子云分布,其出现在某个位置是随机的。

第三种,卢瑟福模型(枣糕模型),认为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且占据了原子大部分的质量,电子绕其运动。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不带电的,既然从原子中能跑出比它质量小1700倍的带负电电子来,这说明原子内部还有结构,也说明原子里还存在带正电的东西,它们应和电子所带的负电中和,使原子呈中性。

扩展资料:

1935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1891年生于英国,曼彻斯大学毕业后,专攻放射性现象的研究。 后到剑桥大学,在卢瑟福教授的指导下,取得许多成绩。

1935年因发现中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到美国从事核武器研究。 1974年逝世。

他发现,中子和质子质量相同,但是他不带电,中子的存在解释了为什么原子的质量要比质子和电子的总质量大,他也因发现中子而获1935年度诺贝尔奖。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101年后汤姆生在1904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然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他的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两年之后他的学生玻尔将量子学说引入了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现在,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还会不断深化。得到的启示就是不盲目迷信权威,要有自己的见解。

答: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又称“有核原子模型”、“原子太阳系模型”、“原子行星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像一个太阳系,带正电的原子核像太阳,带负电的电子像绕着太阳转的行星。在这个“太阳系”,支配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电磁相互作用力。他解释说,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心上,而且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也集中在这个很小的核心上。当α粒子正对着原子核心射来时,就有可能被反d回去。这就圆满地解释了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457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