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动linux后在终端下输入:startx。
2、进入X11的桌面图形 *** 作模式。
3、修改inittab文件。
4、按i键进入编辑模式,将3改为5,按esc退出编辑,输入:qw保存。
1.检查BIOS设置,确认计算机以正确的顺序加载设备,确保硬盘驱动器被优先加载。2.检查硬盘驱动器是否工作正常,可以使用硬件测试工具(如硬盘工具箱)来检查是否有硬盘故障。
3.检查硬盘上的引导记录是否损坏,可以使用fdisk命令来检查引导记录的完整性。
4.检查硬盘上的引导记录是否正确,可以使用grub命令来检查硬盘上的引导记录是否正确。
5.检查内核是否正确,可以使用uname命令来检查当前安装的内核是否正确。
6.检查内核参数是否正确,可以使用sysctl命令来检查内核参数是否正确。
7.检查文件系统是否正确,可以使用mount命令来检查文件系统是否正确。
8.检查引导脚本是否正确,可以使用grep命令来检查引导脚本中的内容是否正确。
首先是抓包,步骤如下在Linux服务器上启动抓包。
从笔记本SSH到Linux服务器,输入用户名并回车。
等待10秒左右,直到登录界面提示输入密码。
停止抓包。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涵盖该现象的网络包了。一般在实验室中没有干扰流量,不用过滤也可以分析,不过我们最好在做实验时就养成过滤的习惯,以适应生产环境中抓到的包。因为我们是通过SSH协议登录的,所以可以直接用“ssh”来过滤,如图所示。SSH包都是加密了的,因此我们看不出每个包代表了什么意思,不过这并不影响分析。从图2中可以看到,21号包和25号包之间恰好就相隔10秒。
这两个包之间所发生的事件,可能就是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于是我再用“frame.number>21 &&frame.number<25”过滤,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到,Linux服务器当时正忙着向DNS服务器查询10.32.200.23的PTR记录(即反向解析),试图获得这个IP地址所对应的域名。该IP属于我们测试所用的笔记本,但由于DNS服务器上没有它的PTR记录,所以两次查询都等了5秒钟还没结果,总共浪费了10秒钟。
我们由此可以推出,这台Linux服务器在收到SSH访问请求时,会先查询该客户端IP所对应的PTR记录。假如经过5秒钟还没有收到回复,就再发一次查询。如果第二次查询还是等了5秒还没回复,就彻底放弃查询。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猜测,如果DNS查询能成功,就不用白等那10秒钟了。
为了验证这个猜测,我在DNS服务器中添加了10.32.200.23的PTR记录,然后再次登录。
这一次果然立即登录进去了。从图的Wireshark截屏可见,DNS查询是成功的,所以21号包和26号包之间几乎是没有时间停顿的。
结果
明白了DNS查询就是问题的起因,接下来就知道怎么进一步研究了。只要在Google搜索“ssh dns”,第一页出来的链接都是关于这个问题的。随便挑几篇阅读一下,就连我这样的Linux初学者都能把这个问题研究透了。原来这个行为是定义在“/etc/ssh/sshd_config”文件中的,默认配置是这样的:
[root@Linux_Server ~]# cat /etc/ssh/sshd_config |grep -i usedns #UseDNS yes
改成下面这样就可以解决了,不用去动DNS服务器上的配置:
[root@Linux_Server~]# cat /etc/ssh/sshd_config |grep -i usedns UseDNS no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