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中的usr目录知识介绍

Linux系统中的usr目录知识介绍,第1张

Linux系统是现在很多人开始学习并使用的系统,很多 *** 作都需要用到命令实现,这里我要给你们讲述的是Linux系统中的usr目录,下面也列举了usr目录下一些重要子目录所包含文件的功能,有需要的网友可以参考学习下。

Linux系统中的usr目录介绍

1.usr 是 unix system resources 的缩写

2.usr 是 user 的缩写

3.usr 是 unix software resources 的缩写。

根据常识判断,是 user 缩写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和 /home 冲突了嘛。不过是 system resources 还是 software resources 的缩写还真不好说。特此查了好多东西,却发现竟然连 wikipedia 也模棱两可。/usr 是Linux系统核心所在,包含了所有的共享文件。

它是 unix 系统中最重要的目录之一,涵盖了二进制文件,各种文档,各种头文件,x,还有各种库文件还有诸多程序,例如 ftp,telnet 等等。

曾经的 /usr 还是用户的家目录,存放着各种用户文件 —— 现在已经被 /home 取代了(例如 /usr/someone 已经改为 /home/someone)。

现代的 /usr 只专门存放各种程序和数据,用户目录已经转移。虽然 /usr 名称未改,不过其含义已经从“用户目录”变成了“unix 系统资源”目录。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 unix 系统上,仍然把 /usr/someone 当做用户家目录,如 Minix。

/usr 文件系统经常很大,因为所有程序安装在这里。 /usr 里的所有文件一般来自Linux distribution本地安装的程序和其他东西在/usr/local 下。这样可能在升级新版系统或新distribution时无须重新安装全部程序。

由于/usr中的文件不和特定的计算机相关,也不会在通常使用中修改,因此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这个目录(文件系统),这样,当管理员安装了新的软件之后,所有共享这一文件系统的计算机均可以使用新的软件。

至此,真相大白。看来就像前一阵子的 /var/run 移到 /run 一样。

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原来Linux 几经进化,好多目录的诞生和用途已经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usr 目录结构

/usr/bin : 所有可执行文件,如 gcc,firefox 等(指不包含在 /sbin 和 /bin 内的)

/usr/include : 各种头文件,编译文件等时需要使用

/usr/include/’package-name’ : 程序特定的头文件

/usr/lib : 所以可执行文件所需要的库文件

/usr/local : 这里主要存放那些手动安装的软件,即 不是通过“新立得”或apt-get安装的软件 。 它和/usr目录具有相类似的目录结构 。让软件包管理器来管理/usr目录,而把自定义的脚本(scripts)放到/usr/local目录下面,我想这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

/usr/X11R6 : x 系统的二进制文件,库文件,文档,字体等。它不等同于 /usr 的作用,只有 x 才能调用这些库文件等,其他程序不读取或者使用。因为Linux 没有原生图形界面,而且 Linux大部分情况下是 for server 的,所以图形界面没有意义其中 X11R6 代表 version 11 release 6

/usr/X11R6/bin : x 的二进制文件,包含运行 x 的必须文件

/usr/X11R6/include : x 相关的头文件

/usr/X11R6/lib : x 库文件

/usr/X11R6/lib/modules : x 的模块,启动时加载。缺少 video4linux, DRI and GLX 和 输入输出设备 模块,将工作不正常

/usr/X11R6/lib/X11/fonts : x font server 的字体文件

/usr/doc : 文档。实际是 /usr/share/doc 的软链接

/usr/etc : 一个极少用到的配置文件存放地

/usr/games : 曾经包含游戏等文件,现在很少用到

/usr/info : 系统相关信息,是 /usr/share/info 的软链接

/usr/man : man 手册,已经移至 /usr/share/man

/usr/sbin : 类似 /sbin,root 可以执行。但此目录不包含在环境变量 $PATH 中,它包含的程序类似于 chroot, useradd, in.tftpd and pppconfig

/usr/share : 它包含了各种程序间的共享文件,如字体,图标,文档等。(/usr/local 对应的目录是 /usr/loca/share)

/usr/share/doc : 类似应用程序的 man 手册。它包含程序的说明文件,默认配置文件等

/usr/share/info : 不常用,已经被 man 代替

/usr/share/man : app 的 manual

/usr/share/icons : 应用程序的图标等文件,分为 png,svg 等多种格式

/usr/share/fonts : 字体文件,系统范围内可使用,~/.fonts 仅当前用户可用

/usr/src :Linux 内核的源码和说明文档等

/usr/src/linux :Linux源代码

/usr/src/linux/.config : 内核编译过程产生的文件通常由命令 ‘make config’ , ‘make menuconfig’ 或 ‘make xconfig’ 执行后产生

/usr/src/linux/.depend, /usr/src/linux/.hdepend : ‘make dep’ 检测编译依赖时需要的文件,由 /usr/src/linux/.config 产生

/usr/src/linux/COPYING : GNU license

/usr/src/linux/Makefile : 编译内核所需的 Makefile

/usr/src/linux/Rules.make : 当有多个 Makefile 时,根据它的规则执行 make

/usr/tmp : 已经被众多发行版抛弃的临时文件夹。

补充:系统常用维护技巧

1,在 “开始” 菜单中选择 “控制面板” 选项,打开 “控制面板” 窗口,单击 “管理工具” 链接

2,在打开的 “管理工具” 窗口中双击 “事件查看器” 图标

3, 接着会打开 “事件查看器” 窗口

4,在右侧窗格中的树状目录中选择需要查看的日志类型,如 “事件查看器本地--Win日志--系统日志,在接着在中间的 “系统” 列表中即查看到关于系统的事件日志

5,双击日志名称,可以打开 “事件属性” 对话框,切换到 “常规” 选项卡,可以查看该日志的常规描述信息

6,切换到 “详细信息” 选项卡,可以查看该日志的详细信息

7,打开 “控制面板” 窗口,单击 “ *** 作中心” 链接,打开 “ *** 作中心” 窗口,展开 “维护” 区域

8,单击 “查看可靠性历史记录” 链接,打开 “可靠性监视程序” 主界面,如图所示, 用户可以选择按天或者按周为时间单位来查看系统的稳定性曲线表,如果系统近日没出过什么状况, 那么按周来查看会比较合适。观察图中的曲线可以发现,在某段时间内,系统遇到些问题,可靠性指数曲线呈下降的趋势,并且在这段时间系统遇到了三次问题和一次警告,在下方的列表中可以查看详细的问题信息。

相关阅读:系统故障导致死机怎么解决

1、病毒原因造成电脑频繁死机

由于此类原因造成该故障的现象比较常见,当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系统启动时间延长

②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一些不必要的程序

③无故死机

④屏幕上出现一些乱码。

其表现形式层出不穷,由于篇幅原因就介绍到此,在此需要一并提出的是,倘若因为病毒损坏了一些系统文件,导致系统工作不稳定,我们可以在安全模式下用系统文件检查器对系统文件予以修复。

2、由于某些元件热稳定性不良造成此类故障(具体表现在CPU、电源、内存条、主板)

对此,我们可以让电脑运行一段时间,待其死机后,再用手触摸以上各部件,倘若温度太高则说明该部件可能存在问题,我们可用替换法来诊断。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装CPU风扇时最好能涂一些散热硅脂,但我在某些组装的电脑上却是很难见其踪影,实践证明,硅脂能降低温度5—10度左右,特别是P Ⅲ 的电脑上,倘若不涂散热硅脂,计算机根本就不能正常工作,曾遇到过一次此类现象。该机主要配置如下:磐英815EP主板、PⅢ733CPU、133外频的128M内存条,当该机组装完后,频繁死机,连Windows系统都不能正常安装,但是更换赛扬533的CPU后,故障排除,怀疑主板或CPU有问题,但更换同型号的主板、CPU后该故障也不能解决。后来由于发现其温度太高,在CPU上涂了一些散热硅脂,故障完全解决。实践证明在赛扬533以上的CPU上必须要涂散热硅脂,否则极有可能引起死机故障。

3、由于各部件接触不良导致计算机频繁死机

此类现象比较常见,特别是在购买一段时间的电脑上。由于各部件大多是靠金手指与主板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金手指部位会出现氧化现象,在拔下各卡后会发现金手指部位已经泛黄,此时,我们可用橡皮擦来回擦拭其泛黄处来予以清洁。

4、由于硬件之间不兼容造成电脑频繁死机

此类现象常见于显卡与其它部件不兼容或内存条与主板不兼容,例如SIS的显卡,当然其它设备也有可能发生不兼容现象,对此可以将其它不必要的设备如Modem、声卡等设备拆下后予以判断。

5、软件冲突或损坏引起死机

此类故障,一般都会发生在同一点,对此可将该软件卸掉来予以解决。

一、适用条件:

用单独的两块显卡来实现双屏显示,像ATI、nVidia和Matrox的双头显示技术,可以用显卡本身的驱动来解决,具体的 *** 作,在各个驱动的man上都有。但是,有些显卡也可以按照本文的说明来做,前提是把同一个显卡的device节写两遍。

二、硬件准备

两个显卡,前提是你的机器必须可以安装上。典型的配置为:一个AGP,一个PCI或两个PCI。如果机器上有自带的硬显卡,也可以再加上一个AGP,实现两个AGP。(很多服务器主板上都带Rage XL,这个就可以实现两个AGP的显卡。)

据说965G以上的主板自带的显卡也可以实现双显卡,由于没有条件测试,不知道具体结果。但是,945G以下的自带显卡不能用再加一块显卡的方法实现双显卡。因为一旦检测到主板上接有显卡,整合的显卡会被自动屏蔽掉。现在有很多显卡带VGA和DVI输出,可以用一个DVI-VGA的转换器来实现双屏显示。

三、双显示器的三种模式

双显示器有三种基本的显示模式,虽然有很多资料把它说为是两种,但是我觉得把它分为三种更好接受一些。

1、独立模式:两个显示器独立,互不影响。也就是说,一个显示器上的窗口,不可以移动到另一个显示器上去。

2、扩展模式:两个显示器扩展为一个大的显示器。一个窗口,可以移动或扩展到另一台显示器上去。windows中叫做“扩展桌面”。

3、克隆模式:两个显示器上的内容完全一致。如果用来做演示,那么通常就是用的这种模式,一个用来接投影机,一个用来本地显示,供演讲者使用。

四、实现原理

对于独立模式和克隆模式,在xorg.conf里面,配置两个显卡,两个屏幕即可对于扩展模式,还要加上一个“Xinerama”的选项。

五、配置实例

以下配置实例的硬件:一个主板自带的Rage XL和一个Geforce 440 64M显卡,加上两个Philips 107s6显示器。

1、独立模式:

Section "ServerLayout"

Identifier "X.org Configured"

Screen 0 "Screen0" 0 0

Screen 1 "Screen1" LeftOf "Screen0"

InputDevice "Mouse0" "CorePointer"

InputDevice "Keyboard0" "CoreKeyboard"

EndSection

Section "Files"

RgbPath "/usr/X11R6/lib/X11/rgb"

ModulePath "/usr/X11R6/lib/modules"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misc/"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TTF/"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Type1/"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CID/"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75dpi/"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100dpi/"

EndSection

Section "Module"

Load "dbe"

Load "dri"

Load "extmod"

Load "glx"

Load "record"

Load "xtrap"

Load "freetype"

Load "type1"

EndSection

Section "InputDevice"

Identifier "Keyboard0"

Driver "kbd"

EndSection

Section "InputDevice"

Identifier "Mouse0"

Driver "mouse"

Option "Protocol" "auto"

Option "Device" "/dev/psm0"

Option "ZAxisMapping" "4 5 6 7"

EndSection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Monitor0"

VendorName "PHL"

ModelName "PH107E/V/S/G6"

HorizSync 30.0 - 71.0

VertRefresh 50.0 - 160.0

Option "DPMS"

EndSection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Monitor1"

VendorName "PHL"

ModelName "PH107E/V/S/G6"

HorizSync 30.0 - 71.0

VertRefresh 50.0 - 160.0

Option "DPMS"

EndSection

Section "Device"

Identifier "Card0"

Driver "ati"

VendorName "ATI"

BoardName "Rage XL"

ChipSet "ati"

ChipId 0x4752

ChipRev 0x27

BusID "PCI:0:13:0"

EndSection

Section "Device"

Identifier "Card1"

Driver "nv"

VendorName "nVidia Corporation"

BoardName "NV11 [GeForce2 MX/MX 400]"

BusID "PCI:1:0:0"

EndSection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Screen0"

Device "Card0"

Monitor "Monitor0"

DefaultDepth 24

SubSection "Display"

Viewport 0 0

Depth 24

Modes "1024x768"

EndSubSection

EndSection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Screen1"

Device "Card1"

Monitor "Monitor1"

DefaultDepth 24

SubSection "Display"

Viewport 0 0

Depth 24

Modes "1024x768"

EndSubSection

EndSection

要点:

1、在配置文件里,要配置两个device,两个Monitor,两个Screen。

2、在ServerLayout节中,需要说明两个显示器之间的关系,用

Screen 1 "Screen1" LeftOf "Screen0"

来说明,在本例中,第二个显示器在第一个显示器左边。

2、扩展模式:

Section "ServerLayout"

Identifier "X.org Configured"

Screen 0 "Screen0" 0 0

Screen 1 "Screen1" LeftOf "Screen0"

InputDevice "Mouse0" "CorePointer"

InputDevice "Keyboard0" "CoreKeyboard"

EndSection

Section "ServerFlags"

Option "Xinerama" "true"

EndSection

说明:1)为了减少篇幅,只写改变的节。

2)桌面扩展是用“Xinerama”扩展来实现的,这个扩展不需要单独安装,是xorg自带的一个模块。

3)扩展桌面的 *** 作中,程序默认打开的显示器在最左边的显示器上,即使你把第二个显示器设置为左边的显示器。

4)扩展桌面中,第二个显示器没有任务栏。

3、克隆模式:

Section "ServerLayout"

Identifier "X.org Configured"

Screen 0 "Screen0" 0 0

# Screen 1 "Screen1" LeftOf "Screen0"

Screen 1 "Screen1" Relative "Screen0" 0 0

InputDevice "Mouse0" "CorePointer"

InputDevice "Keyboard0" "CoreKeyboard"

EndSection

说明:1)为了独立模式比较,保留了独立模式的配置,并把它置为注释。

2)在xorg.conf的man里面,没有提到Clone模式,但是,你以把第二个显示器的像素值和第一个显示器的像素值设置得一样,这样就可以达到Clone的效果。

3)Relative后面的数字,实际上你可以根据显示器的不同,来自行设置上下左右。还可以设置为不整屏,比如:768,200。

六、几个没解决的问题:

1)独立模式中,第二个屏幕的桌面语言一直为英文。但是菜单和其它的都可以显示汉字。

2)独立模式中,任务栏大小设置之后,要重启kde后才起作用。

3)扩展模式中,任务栏没法向左收起。

4)双屏设置,包括三种模式,有时候会搞乱locale设置。本人做的时候,最好没办法,只好把主目录下的.kde全删除掉,又重新配置的字体等。

5)在扩展模式中,最大化窗口只能最大化到一个显示器。但是,即使最大化的窗口,也可以拖到另一个显示器。

注:在G400系列的双头显卡中,可以配置到最大化到两个显示器。其它的显卡不详。

DRM,英文全称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可以翻译为:数字版权管理。 由于数字化信息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另一种独特的技术,来加强保护这些数字化的音视频节目内容的版权,该技术就是数字权限管理技术---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DRM的位置:

1、因为Linux内核内部接口和数据结构随时可能改变,因此DRI内核模块对于特殊内核版本必须特别编译。DRI【Direct Rendering Infrastructure 可翻译为:直接着色基础结构(基层直接渲染);DRI是一个安全且有效率的直接对显示硬件存取的方法。它包含对X server,一些client函数库、以及对内核的变更;DRI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提供高效能的OpenGL支持】内核模块防止目录为/lib/modules/.../kernel/drivers/gpu/drm,一般情况下,不管DRI模是否需要,X服务都自动加载.[1]

2、DRI:Direct Rendering Infrastructure 可翻译为:直接着色基础结构(基层直接渲染);DRI是一个安全且有效率的直接对显示硬件存取的方法。它包含对X server,一些client函数库、以及对内核的变更;DRI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提供高效能的OpenGL支持。

DRM以如下三种主要方式支持DRI

(1)DRM提供图形硬件的同步访问

(2)DRM强制使用DRI安全规则访问图形硬件

(3)DRM提供通用的DMA引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5743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