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是在系统上电时开始执行,初始化硬件设备,准备好软件环境,然后才调用Linux *** 作系统内核。文件系统是Linux *** 作系统中用来管理用户文件的内核软件层。文件系统包括根文件系统和建立于Flash内存设备之上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包括系统使用的软件和库,以及所有用来为用户提供支持架构和用户使用的应用软件,并作为存储数据读写结果的区域。
可将Linux系统移植过程大致需要分成6个步骤:
1) 准备工作,包括下载源码、建立交叉编译环境等。交叉开发是指在开发主机上安装开发工具,编辑、编译目标板的引导程序、内核和文件系统,使其能在目标板上运行。
2) 配置和编bootloader(引导装载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表,从而建立适当的系统硬件环境,为最终调用 *** 作系统内核做好准备。
3) 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对其进行相应的裁剪,修改内核以支持相关的硬件设备。
4) 为大容量NAND Flash移植YAFFS文件系统,并将该文件系统加入Linux内核中;
5) 制作RAMdisk来挂载根文件系统。Linux系统中的文件和设备是通过文件系统来组织的。文件系统的存在使得数据和设备可以被有效而透明地存取访问。一个linux的最简根文件系统应该包括支持linux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内容,包括系统使用的软件和库,以及所有用来为用户提供基本支持的架构和指令。
6) 烧写、调试系统;如果调试出错,则需要重新配置,返回上述步骤(2)。
linux 备份恢复手册,针对越来越多的linux服务器,如何实现安装配置好一次,永远可以免配置,直接恢复就可以使用了呢?要求是在使用的机器上恢复,硬件不同,需要重装
备份
1、安装好系统的linux分区必须用手工分区,如/BOOT 100M,SWAP分区1G,/分区5G,/APP分区剩余,等类似的EXT3格式
2、用PE启动,用BOOTICE.EXE备份MBR,备份PBR,备份分区表
3、用GHOST将DISK TO IMAGE保存到U盘
恢复
1、用PE启动,用BOOTICE.EXE恢复MBR,恢复PBR,恢复分区表
2、用GHOST将IMAGE TO DISK,恢复镜像到硬盘即可
如果有raid也可以 *** 作,但是必须系统能认到
1、获得内核源码:从Linux内核的官网可获得相应的内核源码,这里以2.6.31.1为例。2、解压源码,进入目录:
#tar xjvf linux- 2.6.31.1.tar.bz2
#cd linux-2.6.31.1
3、修改Makefile的183 行:
ARCH ?= arm <—指定系统硬件架构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指定交叉编译器
4、修改时钟:
修改arch/arm/mach-s3c2440/mach-smdk2440.c 的163行
static void __init smdk2440_map_io(void)
{
s3c24xx_init_io(smdk2440_iodesc, ARRAY_SIZE(smdk2440_iodesc))
s3c24xx_init_clocks(12000000)<—输入时钟为12MHz
s3c24xx_init_uarts(smdk2440_uartcfgs, ARRAY_SIZE(smdk2440_uartcfgs))
}
这个一定要设置对,否则会打印出乱码。
5、修改机器码(根据实际情况,这个要和bootloader的匹配):
修改:arch/arm/tools/mach-types的379 行:
s3c2440 ……………………… XXX <—后面那个数就是机器码 (我用的天嵌开发板的机器码是168)
6、配置:
#make menuconfig <—进入图形化配置界面
在配置菜单中选择这一项:"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 ,输入2440的默认配置文件:arch/arm/configs/s3c2410_defconfig ,这个文件就是 S3C24XX 系列开发板板级支持包(BSP)然后选择 OK,按回车。
进入"System Type"选项单,里面的选项保持默认在"S3C24XX Machine"选项中只配置这几项(其他的选项取消):
S3C2410 Machine --->
[*] SMDK2410/A9M2410
S3C2440 Machine --->
[*] SMDK2440
[*] SMDK2440 with S3C2440 cpu moudle
配置完后,回到主菜单,选择这一项"Save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 ,输入要保存的
配置文件名称:.config (默认)或自己取名:TQ2440_config,退出,编译内核: #make zImage
说明:以后移植过程中的配置、编译,都是按这个步骤进行,但是只需要保存一次配置文件,以后就不需要再保存配置文件了,配置完后可以直接退出。
编译完后,会在arch/arm/boot下生成zImage内核镜像文件,可以修改该目录下的Makefile, 在第57行下面添加:
@cp -f arch/arm/boot/zImage zImage
@echo ' Kernel: $@ is ready '
这样执行make zImage后,就把生成的zImage拷到内核根目录下。
如果希望在在执行make distclean时,也同时把zImage删除,可以修改内核根目录下Makefile 的第1247行,在后面加上:
-type f -print | xargs rm -f rm zImage
把 zImage 镜像烧进 NandFlash 跑一下,看是否正常打印出信息,如果第一步能正常引导内核,那就开始进行。然后添加驱动。
注意,系统启动最后可能会出现这个错误:
Kernel panic - not syncing: Attempted to kill init!
然后出打印出一些很乱的东西。因为用4.x.x版本的交叉编译器使用EABI,但内核默认是不支持EABI编译的,所以编译出的系统会报错,但用3. x.x版本的编译器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解决办法是,配置内核支持EABI编译:
Kernel Features --->
[*] Use the ARM EABI to compile the kernel
[*] Allow old ABI binaries to run with this kernel (EXPERIMENTA) 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