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无盘系统怎么做?

linux系统无盘系统怎么做?,第1张

制作无盘工作站么?由于我对无盘工作站的部署不是很熟悉,所以具体步骤只能建议你参考一下相关书籍,一般这类书籍按照说明一步一步做即可,而且社会上做无盘工作站部署的公司很多,不管是基于WIN平台还是LINUX平台甚至SPAC平台的都有。

不过准备方面,首先前期准备中要工作站机器BIOS支持网络引导,同时所使用的LINUX发行版需要支持网络引导,知识方面需要懂得无盘工作站工作原理和部署方法。LINUX性能上与WIN相比,各有优势,WINDOWS系统部署成本高,而LINUX部署成本低很多;WINDOWS系统部署容易,而LINUX部署比较麻烦;WINDOWS长时间运行稳定性和速度方面不如LINUX;开发环境的支持WINDOWS的成本极其高。

反正现在LINUX做无盘工作站的话,工作站机器内存方面和CPU方面可以比WINDOWS平台需求低,个别版本的WINDOWS部署无盘工作站,工作站机器需要有CPU授权,部署不是很方便等,这也许就是一些优势吧。

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个笔记做的还行!!

一.编译内核

1. 进入linux源代码目录:

#cd /usr/src/linux-2.4.20

2. 清理源代码树,检测内核包里面的文件是否正确:

#make mrproper

3. 运行配置程序:

#make xconfig

说明:最关键要选择fs(ext3),initrd,cpu,网卡型号的支持,或直接将准备好的config文件拷贝到/usr/src/linux-2.4.20/arch/i386目录下,改名为defconfig(注意先将原有的defconfig文件备份,切记).

4. 开始编译,检查相关独立性:

#make dep

5. 清除内存和编译过程中生成的.o文件:

#make clean

6. 生成bzImage内核文件,在./arch/i386/boot下:

#make bzImage

二.Busybox文件系统的生成

1. Busybox简介

busybox是一个集成了一百多个最常用linux命令和工具的软件,他甚至还集成了一个http服务器和一个telnet服务器,而所有这一切功能却只有区区1M左右的大小.我们平时用的那些linux命令就好比是分力式的电子元件,而busybox就好比是一个集成电路,把常用的工具和命令集成压缩在一个可执行文件里,功能基本不变,而大小却小很多倍,在嵌入式linux应用中,busybox有非常广的应用,另外,大多数linux发行版的安装程序中都有busybox的身影,安装linux的时候案ctrl+alt+F2就能得到一个控制台,而这个控制台中的所有命令都是指向busybox的链接.

2. 配置busybox

busybox的配置程序和linux内核菜单配置方式简直一模一样.

解压: #tar xvfz /Nodiskboot/busybox-1.00.tar.gz

#cd /Nodiskboot/busybox-1.00

#make menuconfig

下面是需要编译进busybox的功能选项,其他的可以根据需要自选,但是同样不要太贪心.

General Configuration应该选的选项

Show verbose applet usage messages

Runtime SUID/SGID configuration via /etc/busybox.conf

Build Options

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 (no shared libs)

这个选项是一定要选择的,这样才能把busybox编译成静态链接的可执行文件,运行时才独立于其他函数库.否则必需要其他库文件才能运行,在单一个linux内核不能使他正常工作.

Installation Options

Don't use /usr

这个选项也一定要选,否则make install 后busybox将安装在原系统的/usr下,这将覆盖掉系统原有的命令.选择这个选项后,make install后会在busybox目录下生成一个叫_install的目录,里面有busybox和指向他的链接.

其他选项都是一些linux基本命令选项,自己需要哪些命令就编译进去,一般用默认的就可以了.

配置好后退出并保存.

3. 编译并安装busybox

#make

#make install

这样,在busybox目录下将生成一个_install的文件夹,里面会有四项bin,sbin和linuxrc,其中bin,sbin都是目录,busybox文件放在bin下面,然后其他的所有文件都是符号连接,连接到busybox上。

上述步骤生成了initrd简单的目录架构,我们还有手工添加若干。

4. 制作根文件系统

一个根文件系统必须包含支持一个完整的Linux系统所需的最基本的全部文件:

* 最基本的文件结构

* /dev, /proc, /bin, /etc, /lib, /usr, /tmp 等目录的最小集合

* sh, ls, cp, mv等基本工具程序

* rc, inittab, fstab等基本配置文件

* /dev/hd*, /dev/tty*, /dev/fd0等基本设备

* libc-x.x.x.so等程序运行所需的各种动态库文件

1).创建目录rootfs

mkdir /Nodiskboot/rootfs

cd /Nodiskboot/rootfs

2).基本目录结构

#mkdir etc usr var tmp proc home root dev etc/init.d mnt lib

#chmod 755 etc usr var tmp home root dev etc/init.d mnt lib

#chmod 555 proc

介绍一下各种目录的作用:

* /dev -- 设备文件,实现系统I/O 所需

* /proc -- 使用proc文件系统所需

* /etc -- 包含系统配置文件

* /sbin -- 包含重要的系统程序

* /bin -- 包含大部分系统程序

* /lib -- 包含提供动态链接所需的共享库文件

* /mnt -- 挂载其他设备:磁盘、光盘、usb设备等的挂载点

* /usr -- 额外的程序、函数库文件以及配置文件

3).拷贝busybox

#cp -R /Nodiskboot/busybox-1.00/_install/* /Nodiskboot/rootfs/

4).建立dev设备文件名

#cd /Nodiskboot/rootfs/dev

#mknod -m 666 tty c 5 0

#mknod -m 666 console c 5 1

#mknod -m 666 tty0 c 4 0

#mknod -m 600 fd0 b 2 0

#mknod -m 600 ram0 b 1 0

#mknod -m 600 null c 1 3

mknod是在dev下成生mknod节点设备文件。加载磁盘的命令是:

#mknod -m 660 hda b 3 1

其中3是第一条主线上,1是主设备上第一个分区(0~63),如果是第二条线则是22,如果是从设备则是(64~127).

但是手工方法建立太麻烦了,通常直接从/dev下把需要的设备文件拷贝过来.

这些设备文件是特殊文件,在拷贝时一定要加上-R参数才能拷贝.

#cp -R /dev/console ./

#cp -R /dev/null ./

#cp -R /dev/zero ./

...

5).建立etc目录下的配置文件

写入三个文件inittab,fstab,init.d/rc.sysinit,文件内容如下

inittab:

::sysinit:/etc/init.d/rcS

::askfirst:/bin/sh

fstab: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init.d/rcS:

#!/bin/sh

mount –a

exec bin/dhcpcd

# chmod 755 rc.sysinit

其中rcS中exec语句是启动dhcp客户端软件,启动自动配置IP功能。

6).在lib下面cp相应的库文件

用ldd命令查看文件运行所用到的库,由于未用到动态链接库,而是直接链接到linuxrc文件上,所以lib下面是空的.

7).存储节点的初始化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前面曾提到,内核引导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创建并执行init进程,随后init进程将创建其他进程,运行一些系统所需的重要程序。由于在通常的Linux系统中的init程序的使用和配置与System V系统中的init程序类似,而在嵌入式系统等特殊应用场合并不需要实现多个用户(multiuser)的使用,也不需要用户登陆终端,所以System V系统中的init程序对我们的要求而言功能过于复杂。在此,我们采用使用比较广泛的工具busybox中的init程序。busybox包含常用的基本工具程序如:sh,ls,mount,init,cp等,而大小只有几百K(视所选择工具程序的数目来决定大小)。实际上,编译busybox后只有一个busybox程序,其余的所有工具程序都是busybox程序的符号链接,busybox通过辨别不同的程序名称,跳转执行不同的功能。

busybox中的init程序可以完成初始化的基本功能而且去掉了System V系统init程序的多余功能,init程序执行的顺序如下:

<1>. 创建init的信号处理

<2>. 初始化控制台

<3>. 分析inittab文件,/etc/inittab

<4>. 执行系统初始化脚本,/etc/init.d/rcS

<5>. 执行所有inittab中类型为wait的程序

<6>. 执行所有inittab中类型为once的程序

完成以上步骤后,init循环执行所有inittab中类型为respawn和askfirst的程序。文件inittab中的每一行配置遵照格式如下:

id:runlevel:action:process

虽然这个格式与传统的System V init 类似,但是id 域的含义不同。id 通常是用来指定控制启动进程运行的tty。如果id域为空则代表这个进程的运行不需要与shell交互。在busybox中,runlevel域 可以完全忽略。process 指明执行程序以及所带参数选项。 action 域可以选择一下八个类型:

sysinit提供给init初始化脚本所在的路径;

respawn当进程终止后将其重新启动;

askfirst与respawn类似,不同之处是在终端提示“Please press Enter to activate this console.”;

wait代表init等待这个程序执行完后才继续执行;

once表示执行一次而且不需要等待完成;

ctrlaltdel表示当按下Ctrl-Alt-Delete时执行;

shutdown表示程序在关机时执行;

restart表示程序在重启时执行,通常是init本身。

在存储节点上运行的程序是:挂载硬盘(mount),扫描硬盘生成多媒体文件报告的程序,流媒体服务器(vls),与管理节点通信程序(agent),监视网络带宽使用状况的程序()。其中,mount的action域应为wait,因为首先要将存有多媒体文件的硬盘挂载才能对其执行扫描;vls的action域应为respawn,vls运行出现严重错误后,重新启动vls,并向管理节点报告,写入log。

三. 制作ramdisk映象文件

根文件系统所有东西都放在/Nodiskboot/rootfs下,我们将利用ramdisk把这些内容做成ramdisk映象文件并压缩它.

# dd if=/dev/zero of=/dev/ram0

dd: 正在写入 ‘/dev/ram1’: 设备上没有空间

读入了 8193+0 个块

输出了 8192+0 个块

zero是一个特殊的设备,表示全部为0的字符块.上面这条命令的意思是把系统的第一个ramdisk用全部为0的数据填充,因为 ramdisk默认大小为4M,因此当读满8192个块(每块512字节)后,显示'设备上没空间'.这很正常,/dev/ram0已经被填充满了.

如果指定块的大小:

# dd if=/dev/zero of=/dev/ram0 bs=1M count=4

读入了 4+0 个块

输出了 4+0 个块

不会有错误提示,这里演示了dd的一般用法,接下来还要频繁用到dd命令.

在/dev下有很多ramdisk设备ram0,ram1,ram2,ram3.... 一般用第一个就可以了.

填充后,ram1就有可空间,可以在这个空间上创见一个文件系统:

# mkfs.ext2 -m0 /dev/ram0

将ram0挂装到文件系统中:

先建立一个挂装点:

#mkdir /mnt/ram0

挂上ram0:

#mount /dev/ram0 /mnt/ram0

将先前做好的Nodiskboot根文件系统拷贝到ram0上.

#cp -R /Nodiskboot/rootfs/* /mnt/ram0

做完以上几步,你应就白了ramdisk设备的含义,他是和hda1,hdb1,一样的块设备,用mount挂到文件系统下后就可以访问,往里放东西,但是所有的东西在内存上.关机将丢失所有东西.

拷贝好Nodiskboot根文件系统后卸载ram0:

#umount /dev/ram0

如果出现"device is busy",说明有别的进程在使用/dev/ram0上的文件,解决办法如下:

#fuser -v /mnt/ram0

#umount /dev/ram0

这时,虽然不能通过/mnt/ram这个挂装点访问ram0中的内容了,但是他却切切实实得在内存中存在.

再用dd把这个ram1以映象方式取出来:

# dd if=/dev/ram0 of=/Nodiskboot/ramdisk.img

验证一下取出来的内容:

# file ramdisk.img

ramdisk.img: Linux rev 1.0 ext2 filesystem data

他是一个ext2 文件系统,类似一个ISO光盘映象文件.

因次,我们可以用loop设备来把他重新挂装到文件系统里:

# mount -o loop ramdisk.img /mnt/ram0/

为了方便,我仍旧把他挂在/mnt/ram0下,因此,在先前一定要把/dev/ram0 umount掉

查看/mnt/ram0下的内容,他应该和/Nodiskboot/rootfs下的一模一样,否则就是出错了:

# ls /mnt/ram0

etc usr var tmp proc home root dev etc/init.d mnt lib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ramdisk根文件系统映象ramdisk.img

把他umount掉:

#umount /mnt/ram0

压缩ramdisk.img印象文件:

# gzip -v9 ramdisk.img

查看压缩后的大小:

# ls -lh ramdisk.img.gz

四. 压缩内核与根文件系统

当内核与根文件系统准备好之后,就要将这两者压缩在一起,使用的工具是mknbi,它是DHCP启动映象制作工具,在linux下与etherboot配合使用.mknbi压缩的文件下载到存储节点后,由etherboot进行分析,对内核与根文件系统分离解压后

1:将bzImage拷贝到mknbi下,将initrd也拷贝到mknbi下

2:mkelf-linux --output=/tftpboot/boot.eb --param="rw root=/dev/ram initrd=0x075F0000" bzImage initrd

其中param参数的设置, initrd代表内核映象文件bzimage将被解压缩到的内存的位置。

五.最后一步――执行

将mknbi-linux生成的压缩文件boot.eb放置在管理节点的/tftpboot路径下,并修改/etc/dhcpd.conf中的配置,使boot.eb作为每一个存储节点通过TFTP需要从管理节点下载的文件。然后,管理节点启动DHCP守护进程(# service dhcpd start),运行TFTP服务(# chkconfig tftp on)。

存储节点在上电后就可以分配得到IP地址,下载 *** 作系统内核和根文件系统,运行各种配置好了的程序,可以在存储节点上ifconfig,可以看到节点上的网卡开始工作,现在可以完成busybox里面集成的简单命令,如ping之类。

客户端是支持PXE方式启动的刀片,用Linux作为服务器,服务器配置如下:

1) 安装DHCP服务器dhcpd

2) 配置/etc/dhcpd.conf文件,下面是我机器上的文件

max-lease-time -1

default-lease-time -1#注:IP地址永不过期

option subnet-mask 255.0.0.0

option routers 10.0.0.1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10.10.10.10

# option netbios-name-servers 10.10.10.10

option broadcast-address 10.255.255.255

# option dhcp-class-identifier "XEClient"

# option vendor-encapsulated-options 01:04:00:00:00:00:ff

# option option-135 "start"

subnet 10.0.0.0 netmask 255.0.0.0 {

range 10.10.12.131 10.10.12.150

host blade01 {

hardware ethernet 00:e0:43:00:02:00

fixed-address 10.10.12.131

filename "/tftpboot/pxelinux.0"#注:启动映象文件

}

host blade02 {

hardware ethernet 00:e0:43:00:02:02

fixed-address 10.10.12.132

filename "/tftpboot/pxelinux.0"

}

host blade03 {

hardware ethernet 00:e0:43:00:02:04

fixed-address 10.10.12.133

filename "/tftpboot/pxelinux.0"

}

host blade04 {

hardware ethernet 00:e0:43:00:02:06

fixed-address 10.10.12.134

filename "/tftpboot/pxelinux.0"

}

host blade05 {

hardware ethernet 00:e0:43:00:02:08

fixed-address 10.10.12.135

filename "/tftpboot/pxelinux.0"

}

}

说明:dhcp客户得到IP地址后用TFTP协议从服务器上下载启动映象文件。我用syslinux

工具包里边的pxelinux来作为远程启动的loder.

3) 配置tftp server

使用pxelinux作引导工具需要支持TSIZE参数的tftp server。可从http://www.kernel.org/pub/software/network/tftp/下载。

通过xinetd来使用tftp服务,我的/etc/xinetd.conf文件如下

......

service tftp

{

socket_type = dgram

protocol = udp

wait = yes

user = root

server = /usr/sbin/in.tftpd

}

4) 配置PXELINUX

先安装syslinux软件包。可从http://www.kernel.org/pub/linux/utils/boot/syslinux/下载。

将pxelinux.0拷贝到/tftpboot/目录下,然后建立/tftpboot/syslinux.cfg/目录。该目录下存放配置文件。

pxelinux使用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来作为该ip地址的配置文件的文件名。如blade01的

ip地址为10.10.12.131,配置文件名为0A0A0C83,内容为:

default linux

label linux

kernel vmlinuz

append ip=dhcp root=/dev/nfsroot nfsroot=10.10.11.120:/remote/blade01 vga=normal

5) 配置nfs

为每个刀片建立一个根目录,在该刀片的pxelinux配置文件里指定了从这个nfs export的目录启动。

该根目录里应把标准的目录都建好,另外需要重新mount的usr, home, public等目录也要export。

我的 /etc/exports文件:

# /etc/exports: the access control list for filesystems which may be exported

# to NFS clients. See exports(5).

/remote/blade01 blade01(rw,async,no_root_squash)

/remote/blade02 blade02(rw,async,no_root_squash)

/remote/blade03 blade03(rw,async,no_root_squash)

/remote/blade04 blade04(rw,async,no_root_squash)

/remote/blade05 blade05(rw,async,no_root_squash)

/remote/root *(rw,async,no_root_squash)

/remote/home *(rw,async,no_root_squash)

/usr *(ro,async,no_root_squash)

/sbin *(ro,async,no_root_squash)

/bin *(ro,async,no_root_squash)

/lib *(ro,async,no_root_squash)

/home *(ro,async,no_root_squash)

6)为每个刀片修改它的/etc/fstab文件,以blade01为例,它的nfs root是/remote/blade01

/remote/blade01/etc/fstab文件如下:

# /etc/fstab: static file system information.

#

#

10.10.11.120:/remote/blade01 / nfs defaults,intr 0 1

10.10.11.120:/remote/root /root nfs defaults,intr 0 1

10.10.11.120:/remote/home /home nfs defaults,intr 0 1

10.10.11.120:/bin /bin nfs defaults,intr 0 1

10.10.11.120:/usr /usr nfs defaults,intr 0 1

10.10.11.120:/sbin /sbin nfs defaults,intr 0 1

10.10.11.120:/lib /lib nfs defaults,intr 0 1

none /proc proc defaults,intr 0 1

同时还要为每个刀片修改它的网络配置文件,配置ip地址,启动两块网卡等等。。

7) 编译内核

刀片用的内核,应该支持Kernel Level Auto Configuration的DHCP协议,支持NFS,支持NFS ROOT,

假设编译好的内核为vmlinuz,将它拷贝到/tftpboot/目录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6574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