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简单程序设计的步骤和过程?

c语言简单程序设计的步骤和过程?,第1张

c程序设计方法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二分析问题.

第二步画出程序的基本轮廓.

第三步:实现该程序.(1)编写程序(2)测试和调试程序(3)提供数据打印结果.

程序设计主要方法有面向结构的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x0d\x0a结构化程序设计\x0d\x0a\x0d\x0a 随着计算机的价格不断下降,硬件环境不断改善,运行速度不断提升。程序越写越大,功能越来越强,讲究技巧的程序设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需求了。记得是哪本书上讲过,一个软件的开发成本是由:程序设计 30% 和程序维护 70% 构成。这是书上给出的一个理论值,但实际上,从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我得到的体会是:程序设计占 10%,而维护要占 90%。也许我说的还是太保守了,维护的成本还应该再提高。下面这个程序,提供了两种设计方案,大家看看哪个更好一些那?\x0d\x0a\x0d\x0a 题目:对一个数组中的100个元素,从小到大排序并显示输出。(BASIC)\x0d\x0a\x0d\x0a 方法1:冒泡法排序,同时输出。 \x0d\x0a\x0d\x0aFOR I=1 TO 100\x0d\x0a  FOR J=I+1 TO 100\x0d\x0a IF A[I] >A[J] THEN T=A[J]: A[J]=A[I]: A[I]=T\x0d\x0a  NEXT J\x0d\x0a  ? A[I]\x0d\x0aNEXT I\x0d\x0a\x0d\x0a 方法2:冒泡法排序,然后再输出。\x0d\x0a\x0d\x0aFOR I=1 TO 100\x0d\x0aFOR J=I+1 TO 100\x0d\x0aIF A[I] >A[J] THEN T=A[J]: A[J]=A[I]: A[I]=T\x0d\x0aNEXT\x0d\x0aNEXT\x0d\x0a\x0d\x0aFOR I=1 TO 100\x0d\x0a? A[I]\x0d\x0aNEXT \x0d\x0a\x0d\x0a 显然,“方法1”比“方法2”的效率要高,运行的更快。但是,从现在的程序设计角度来看,“方法2”更高级。原因很简单:(1)功能模块分割清晰——易读;(2)也是最重要的——易维护。程序在设计阶段的时候,就要考虑以后的维护问题。比如现在是实现了在屏幕上的输出,也许将来某一天,你要修改程序,输出到打印机上、输出到绘图仪上;也许将来某一天,你学习了一个新的高级的排序方法,由“冒泡法”改进为“快速排序”、“堆排序”。那么在“方法2”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是不是就更简单了,更容易了?!这种把功能模块分离的程序设计方法,就叫“结构化程序设计”。\x0d\x0a\x0d\x0a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x0d\x0a\x0d\x0a 随着程序的设计的复杂性增加,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又不够用了。不够用的根本原因是“代码重用”的时候不方便。面向对象的方法诞生了,它通过继承来实现比较完善的代码重用功能。很多学生在应聘工作,面试的时候,常被问及一个问题“你来谈谈什么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学生无言,回来问我,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我告诉他,你只要说一句话就够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对数据的封装;范式(模板)的程序设计是对算法的封装。”后来再有学生遇到了这个问题,只简单的一句对答,对方就对这个学生就刮目相看了(学生后来自豪地告诉我的)。为什么那?因为只有经过彻底的体会和实践才能提炼出这个精华。\x0d\x0a\x0d\x0a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思想,其实早在70年代初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其目的就是:强制程序必须通过函数的方式来 *** 纵数据。这样实现了数据的封装,就避免了以前设计方法中的,任何代码都可以随便 *** 作数据而因起的BUG,而查找修改这个BUG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你可以说,即使我不使用面向对象,当我想访问某个数据的时候,我就通过调用函数访问不就可以了吗?是的,的确可以,但并不是强制的。人都有惰性,当我想对 i 加1的时候,干吗非要调用函数呀?算了,直接i++多省事呀。呵呵,正式由于这个懒惰,当程序出BUG的时候,可就不好捉啦。而面向对象是强制性的,从编译阶段就解决了你懒惰的问题。\x0d\x0a\x0d\x0a 巧合的是,面向对象的思想,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是吻合的。举例来说,我打算丢掉一个茶杯,怎么扔那?太简单了,拿起茶杯,走到垃圾桶,扔!注意分析这个过程,我们是先选一个“对象”------茶杯,然后向这个对象施加一个动作——扔。每个对象所能施加在它上面的动作是有一定限制的:茶杯,可以被扔,可以被砸,可以用来喝水,可以敲它发出声音......;一张纸,可以被写字,可以撕,可以烧......。也就是说,一旦确定了一个对象,则方法也就跟着确定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如此。但是,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程序设计和对计算机的 *** 作,却不是这样的。拿DOS的 *** 作来说,我要删除一个文件,方法是在DOS提示符下:c:>del 文件名。注意看这个过程,动作在前(del),对象在后(文件名),和面向对象的方法正好顺序相反。那么只是一个顺序的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那?呵呵,大家一定看到过这个现象:File not found. “啊~~~,我错了,我错了,文件名敲错了一个字母”,于是重新输入:c:>del 文件名2。不幸又发生了,计算机报告:File read only. 哈哈,痛苦吧:)。所以DOS的 *** 作其实是违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的(当然,以前谁也没有提出过异议),而现在由于使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那么这些问题,就在编译的时候解决了,而不是在运行的时候。obj.fun(),对于这条语句,无论是对象,还是函数,如果你输入有问题,那么都会在编译的时候报告出来,方便你修改,而不是在执行的时候出错,害的你到处去捉虫子。\x0d\x0a\x0d\x0a 同时,面向对象又能解决代码重用的问题——继承。我以前写了一个“狗”的类,属性有(变量):有毛、4条腿、有翘着的尾巴(耷拉着尾巴的那是狼)、鼻子很灵敏、喜欢吃肉骨头......方法有(函数):能跑、能闻、汪汪叫......如果它去抓耗子,人家叫它“多管闲事”。好了,狗这个类写好了。但在我实际的生活中,我家养的这条狗和我以前写的这个“狗类”非常相似,只有一点点的不同,就是我的这条狗,它是:卷毛而且长长的,鼻子小,嘴小......。于是,我派生一个新的类型,叫“哈巴狗类”在“狗类”的基础上,加上新的特性。好了,程序写完了,并且是重用了以前的正确的代码——这就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好处。我的成功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当然,如果你使用VC的话,重用最多的代码就是MFC的类库。

程序设计方法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分析问题。

第二步:画出程序的基本轮廓。

第三步:实现该程序。

(1) 编写程序;

(2) 测试和调试程序;

(3) 提供数据打印结果。

下面, 我们来说明每一步的具体细节。

第一步: 分析问题

在这一步, 你必须:

a.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确定要产生的数据(输出)。 作为这一子步的一部分, 你应定义表示输出的变量。

b.确定需产生输出的数据(称为输入), 作为这一子步的一部分,你应定义表示输入的变量。

c. 研制一种算法, 从有限步的输入中获取输出。 这种算法定义为结构化的顺序 *** 作, 以便在有限步内解决问题。就数字问题而言, 这种算法包括获取输出的计算, 但对非数字问题来说, 这种算法包括许多文本和图象处理 *** 作。

第二步: 画出程序的基本轮廓

在这一步, 你要用一些句子(伪代码)来画出程序的基本轮廓。每个句子对应一个简单的程序 *** 作。对一个简单的程序来说,通过列出程序顺序执行的动作, 便可直接产生伪代码。然而, 对复杂一些的程序来说, 则需要将大致过程有条理地进行组织。对此, 应使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当使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时, 你要把程序分割成几段来完成。列出每段要实现的任务, 程序的轮廓也就有了, 这称之为主模块。当一项任务列在主模块时, 仅用其名加以标识, 并未指出该任务将如何完成。这方面的内容留给程序设计的下一阶段来讨论。将程序分为几项任务只是对程序的初步设计。整个程序设计归结为下图所示的流程图1.。

如果把主模块的每项任务扩展成一个模块, 并根据子任务进行定义的话, 那么, 程序设计就更为详细了(见图2.)。这些模块称为主模块的子模块。程序中许多子模块之间的关系可象图2.中那样归结为一张图。这种图称为结构图。

要画出模块的轮廓, 你可不考虑细节。如果这样的话, 你必须使用子模块, 将各个模块求精, 达到第三级设计。继续这一过程, 直至说明程序的全部细节。这一级一级的设计过程称为逐步求精法。在编写程序之前, 对你的程序进行逐步求精, 对你来说, 是很好的程序设计实践, 会使你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

我们则才描述了程序设计中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实际上就是说, 我们设计程序是从程序的"顶部"开始一直考虑到程序的"底部"。

第三步: 实现该程序

程序设计的最后一步是编写源码程序。 在这一步,把模块的伪代码翻译成C语句。

对于源程序, 你应包含注释方式的文件编制, 以描述程序各个部分做何种工作。此外, 源程序还应包含调试程序段, 以测试程序的运行情况, 并允许查找编程错误。一旦程序运行情况良好, 可去掉调试程序段, 然而,文件编制应做为源程序的固定部分保留下来, 便于你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707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