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出家,需要什么手续

想要出家,需要什么手续,第1张

想要出家,首先需要争得家人同意,有家庭的需要离婚,没结婚的需要父母同意。另外,不同寺院对于出家要求也不同,不少汉传寺院需要先去寺院做一段时间的居士,类似考察期。合格才能剃度出家。再有就是,寺院里的剃度也只是出家的一个开始,这正成为一个出家人需要去受三坛大戒以后,剃度后,男众在寺院修学一年以上,女众在寺院修学两年以上;有一定佛教学识,能独立完成日常课诵和具备基本佛事法务活动能力。受戒人员求授三坛大戒,需履行以下程序:

(一)经剃度师同意后,向所在寺院提出书面申请;

(二)所在寺院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地佛教协会

(三)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

(四)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受戒人员持身份z原件、户口簿复印件及剃度师戒牒复印件,常住寺院和所在市(县)佛教协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的相关证明,报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会同传戒寺院有关执事审核无误,予以登记;

(五)受戒人员进堂前,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和传戒寺院,须对其进行面试,考察是否具有一定佛教学识和理解受戒意义,能否背诵《朝暮课诵》、《沙弥律仪要略》和《毗尼日用切要》。

出家当道士的流程:

1、由本人申请,住宫观的向所在宫观提出,在道教协会工作的向所在协会提出,散居正一派道士向所在宫观或所在地道教协会提出。

2、受理申请的宫观、道教协会提出审核意见,符合条件的,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

3、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对所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听取本人所在地设区的市、县道教协会的意见后,予以认定。

4、本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成立道教协会的,报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听取本人所在地设区的市、县道教协会的意见后,予以认定。

5、在中国道教协会工作的,向中国道教协会提出申请,由中国道教协会认定。

6、完成备案程序后,由认定其教职人员资格的道教协会颁发道教教职人员证书。

出家当道士的条件(以武当山为例):

1、五官端正,要有良好的社会表现。

2、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

3、必须经父母或亲人同意出家。

4、年龄在18-40岁之间。

5、持有身份z和当地公安机关的证明介绍信。

6、自带一年的生活费和日常用品。约1200元。

7、经主管人事的会长审核同意后接受考验。

皈依佛门仪式的流程如下:

出家和受戒密不可分,出家就要受戒,一个人只有正式受过戒了才能获得真正的僧人资格。一般来说,汉传佛教的僧人一般要受三次戒:第一次是沙弥戒;第二次是比丘戒;第三次是菩萨戒。这三戒合称“三坛传戒”。

第二次受比丘戒是成为一名正式僧人的根本戒律。也就是说,受了比丘戒.就有了正式的僧人资格。

受比丘戒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受戒者必须年满20岁,并且曾受过沙弥戒。其次,授戒仪式上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主持和尚和证明人。

汉传佛教一般要求“十师”,或者称“三师七证”。三师包括:授戒的主师、教授师和羯磨师(羯磨,指佛事中的表白、告知等事)。三师缺一不可。七证则是七位受过比丘戒的僧人在旁为证。“三师七证”如果数量不够或者其中有一个人犯过戒律,授戒仪式就不能生效。

最后,授比丘戒的仪式还要在特定的地点举行,这就是“戒坛”。

比丘戒受戒仪式的程序大体如下:

首先,寺院鸣钟,将僧众和受戒者集中到戒台殿,然后十师由戒坛南面下层东阶登坛,在坛顶自东向北绕佛像一周,依次就座。其他的僧人都在戒坛的中下两层依次坐下,而受戒者则站在坛下南边东阶上,面向西方。

这时候,威仪教授师引导受戒人先向佛像行三遍跪拜礼,再一一礼拜十师及僧众,接着合掌跪在草垫上,念乞戒文:“大德一心念我某某,今请大德为和尚,愿大德为我做和尚。

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悲故。”接着,教授师下坛,向受戒人说明比丘必备的衣钵等六种物品的名称和样式。并询问:“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受戒者一一回答说:“有”。

接着,教授师下坛,向受戒人说明比丘必备的衣钵等六种物品的名称和样式。并询问:“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受戒者一一回答说:“有”。

此后,教授师单独、隐秘地向受戒人查问“十三难事”和“十六轻遮”。“难事”是指不能受戒的恶事,“轻遮”是指身体具有某种缺陷,并不是做过恶事。对教授师的询问,受戒者要诚实地回答。

这些“难事”和“轻遮”中,只要受戒者符合其中一条,就不允许受戒。如果考核全部通过,教授师将向僧众说明,这个受戒者是“遍净之身”。众僧同意后,受戒人进来,再次礼拜佛像、十师和众僧,然后登上坛顶,在羯磨师面前请戒。

羯磨师在坛上当众再次查问受戒者是否犯有“难事”和“轻遮”。问完后,羯磨师开始做“四白羯磨”。这里的“白”是表白的意思,也就是羯磨师要向主戒的大德和其他僧众说明刚才询问的情况,请众僧表示是否同意。请示一共有四次,故称“四白羯磨”。

最后一遍羯磨说完,众僧都不说话,就表示全体通过了。这时,羯磨师就宣布,此人可受具足戒。受戒完毕,十师和众僧依次下坛,比丘戒仪式结束。

修佛戒律

僧是僧伽的简称,字义是“大众”。佛教徒中有居家男女和出家男女之分。出家男女至少是四个人以上的团体,才能组成僧伽。出家男女的个体,称为僧人。出家的男子,受十戒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出家的女子,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受具足戒后的比丘,要遵照戒律过清静俭约的生活,

这些戒律包括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饮酒、不涂香装饰、不自歌舞、不坐卧高广床位、不接受金银财宝、不做买卖、不算命看相、不诈示神奇、不掠夺和威吓他人等等。

僧人不能代人祈福禳灾,也不能代神降福免罪,他不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只是为求得解脱而出家修行。僧人的精力主要用于学修,学修的内容主要是佛经的教义和教理,其方法则随着宗派的不同而不同。

居住在五台山的僧侣,认真地履行着戒条,不仅潜心学修,虔诚奉佛,而且有保护和维修寺庙的责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佛门、百度百科——僧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7254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9
下一篇 2023-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