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纠正的主要步骤

几何纠正的主要步骤,第1张

第一步:打开并显示图像文件

2

1.选取已有的哈密地区2011年的遥感影像,由于原图已做几何校正,因此将原图作为基准图,另外将原图做一角度旋转,删除其空间参考信息,保存作为待校正图像。用原先的图像作为参考对旋转后的图像进行几何校正,使得其比较精确。

3

2.打开基准图像和待校正图像,#1为基准图像,#为旋转过后的待校正图像。

如下图所示(左边是参考图像,右边是待校正图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

第二步:启动几何校正模块

5

1.在envi4.7菜单栏单击Map——Registration——Select  GCPs: Image to Image。

6

2.选择基准图像为Display  #1,校正图像为Display  #2。点击OK进入采集地面控制点。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7

第三步:采集地面控制点

8

1.选择控制点,在两幅图像中选择位置相同的点,精度要高,如河流、道路交叉点。选取地面控制点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选取的点要均匀分布,高程基本一致,选取特征明显的点,要有足够的数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9

2.第一个点选好后单击Add  Point选择第二个点,精确选取4个点后就可以预测。

10

3.用软件自带的功能选取更多的点:把十字架放在参考影像某个地物,点选predict则待校正影像就会自动跳转到与参考影像相对应的位置,而后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选点,总共选取25个点。

11

4.选点结束后,首先把点保存了:选择ground  control points窗口上的file,然后选择save gcp as ASCII  出现下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点击OK,保存已选取的控制点信息。

5.  选择ground  control points窗口上的Show List,显示控制点详细信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对于RMS过高的点(小于0.5,最大不超过1),直接删除重新选取,或者进行微调,选择Update更新。

第四步:选择校正参数输出结果

1.在ground control  points.对话框中选择option swarp file(as image  to map),出现如下图所示窗口,选择要校正的图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选择OK进入registration parameters对话框:

图中重采样选择Bilinear,背景值(Back ground)为0,选择输出途径和文件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第五步:检验校正结果

1.同时在两个窗口打开图像,#1显示基准图像,#3显示校正后的图像。

2.右键选择Geographic  Link命令,选择需要链接的两个窗口,进行检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几何校正就是将图像数据投影到平面上,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的过程。而将地图坐标系统赋予图像数据的过程,称为地理参考(Geo-referencing)。由于所有地图投影系统都遵从于一定的地图坐标系统,所以几何校正过程包含了地理参考过程。

1.几何校正计算模型(Geometric Correction Model)

ERDAS提供的图像几何校正计算模型有10种,具体功能如表5-1所列。

表5-1 几何校正计算模型与功能

注:DPPDB——Digital Point Positioning Data Base。

以资源卫星图像校正为例,介绍的是以已经具有地理参考的SPOT图像为基础,进行Landsat TM图像校正过程。

2.图像几何校正步骤(Geometric Correction Process)

(1)显示图像文件

在Viewer #1中打开需要校正的Landsat TM图像:tmAtlanta.img

在Viewer#2中打开作为地理参考的校正过的SPOT图像:panAtlanta.img,如图5-11所示。

图5-11 打开两幅图像后的窗口

图5-12 Set Geo Correction Input File对话框

(2)启动校正模块(Geometric Correction Tool)

在ERDASIMAGINE系统中进行图像几何校正,通常有两种途径启动几何校正模块。

ERDAS图标面板菜单条:Main→Data Preparation→Image Geometric Correction,打开Set Geo Correction Input File对话框(图5-12)

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点击DataPrep图标→Image Geometric Correction,打开SetGeo Correction Input File对话框(图5-12)。

图5-13 Viewer Selection Instiuctions指示器

点击Select Viewer,出现Viewer Selection Instiuctions指示器窗口(图5-13),左键点击Viewer #1窗口下打开的tmAtlanta.img文件,出现Set Geometric Model几何校正模型对话框(图5-14),选择Polynomial多项式变换(同时做投影变换)数学模型,同时出现Geo Correction Tools [图5-15(a)]和Polynomial Model Properties对话框[图5-15(b)],Polynomial Order改为2,定义投影参数(Projection)(略)点击Apply,close,出现GCPTool Reference Setup对话框(图5-16)。选择视窗采点模式:Existing Viewer,单击OK,自动打开Viewer Selection Instiuctions指示器(图5-13),在显示作为地理参考图像panAtlanta.img的Viewer#2中点击左键,打开Reference MapInformation提示框(图5-17)(显示参考图像的投影信息),点击 OK(关闭Reference Map Information提示框)。

整个屏幕将自动变化为如图5-18所示的状态:其中包含两个主视窗、两个放大窗口、两个关联方框(分别位于两个视窗中,指示放大窗口与主视窗的关系)、控制点工具对话框、几何校正工具等。表明控制点工具被启动,进入控制点采集状态。

图5-14 Set Geometric Model对话框

图5-15 (a)Geo Correction tools对话框

图5-15 (b)Polynomial Model Properties对话框

图5-16 GCP Tool ReferenceSetup对话框

图5-17 Reference Map Information对话框

图5-18 Reference Map Information窗口

说明:该实例是采用视窗采点模式,作为地理参考的SPOT图像已经含有投影信息,所以,这里不需要定义投影参数。如果不是采用视窗采点模式,或者参考图像没有包含投影信息,则必须在这里定义投影信息,包括投影类型及其对应的投影参数。

其中,多项式模型(Polynomia1)属于一种近似校正方法,在卫星图像校正过程中应用较多。校正时先根据多项式的阶数,在影像中选取足够数量的控制点,建立影像坐标与地面坐标的关系式,再将整张影像进行转换。在调用多项式模型时,需要确定多项式的次方数(Polynomial 0rder),一般多用低阶多项式(三次以下),以避免高阶方程数值不稳定的状况。此外各阶多项式所需控制点的数量,除满足要求的最少控制点数外,一般还需额外选取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以使用最小二乘平差求出较为合理的多项式系数。最少控制点数计算公式为(t+1)×(t+2)/2,其中t为次方数,即1次方方程最少需要3个控制点,2次方最少需要6个控制点,3次方需要10个控制点,依次类推。

此校正方式会受到影像面积及高程变化程度的影响,如果影像范围不大且高程起伏不明显,校正后的精度一般会满足需求,反之则精度会明显降低。因此多项式模型一般适用于平地或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校正处理。

(3)采集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

在图像几何校正过程中,采集控制点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相当繁重的工作,具体过程如下:

1)在GCP工具对话框中点击Select GCP图标 ,进入GCP选择状态

2)在GCP数据表中将输入GCP的颜色(Color)设置为比较明显的红色

3)在Viewer#1中移动关联方框位置,寻找明显的地物特征点,作为输入GCP

4)在GCP工具对话框中点击Create GCP图标 ,在Viewer#1中点击左键定点,并在Viewer #2中点击左键定点,GCP数据表将记录一个输入GCP,包括其编号、标识码、X坐标、Y坐标:

5)不断重复上述步骤,采集若干GCP,直到满足所选几何校正模型为止(图5-19)。

关于GCP工具对话框,还需要说明几点:

(a)输入控制点(Input GCP)是在原始文件视窗中采集的,具有原文件的坐标系统而参考控制点(Reference GCP)是在参考文件视窗中采集的,具有已知的参考坐标系统,GCP工具将根据对应点的坐标值自动生成转换模型。

(b)在GCP数据表中,残差(Residuals)、中误差(RMS)、贡献率(Contribution)及匹配程度(Match)等参数,是在编辑GCP的过程中自动计算更新的,用户是不可以任意改变的,但可以通过精确GCP位置来调整。

图5-19 GCP Tool对话框与GCP数据表

(c)每个IMG文件都可以有一个GCP数据集与之相关联,GCP数据集保存在一个栅格层数据文件中如果IMG文件有一个GCP数据集存在的话,只要打开GCP工具,GCP点就会出现在视窗中。

(d)所有的输入GCP都可以直接保存在图像文件中(Save Iiput),也可以保存在控制点文件中(Save InputAs)。如果是保存在文件中,调用的方法如(c)所述,如果是保存在GCP文件中,可以通过加载调用(Load Input)。

(e)参考GCP也可以类似地保存在参考图像中(Save Reference)或 GCP文件中(Save Reference As),便于以后调用。

(f)本实验所选的控制点为6个,实际实验的时候可以选择3个控制点,学生容易在一节课之内完成,更多控制点的实现可以安排在课下作业。

(4)采集地面检查点

以上所采集的GCP的类型为Control Point(控制点),用于控制计算、建立转换模型及多项式方程。下面所要采集的GCP的类型均是Check(检查点),用于检验所建立的转换方程的精度和实用性。依然在GCP Tool对话框状态下:

1)在GCP Tool菜单条中确定GCP类型:Edit→Set Point Type→Check。

2)在GCP Tool菜单条中确定 GCP匹配参数(Matching Parameter):Edit→Point Matching→打开GCP Matching对话框(图5-20)。

图5-20 GCP Matching对话框

在GCP Matching对话框中,需要定义下列参数:①匹配参数(Matching Parameters)②最大搜索半径(Max.Search Radius)为3③搜索窗口大小(Search Window Size):X:5Y:5④约束参数(Threshold Parameters):设相关阈值(Correlation Threshold):0.8⑤删除不匹配的点(Discard Unmatched Point):Active。

3)在匹配所有/选择点(Match All/Selected Point)选项组中设从输入到参考(Reference from Input)或从参考到输入(Input from Reference)。

4)Close(关闭GCPMatching对话框)。

5)确定地面检查点:在GCP Tool工具条中选择Create GCP图标,并将Lock图标打开,锁住Create GCP功能,如同选择控制点一样,分别在Viewer #l和Viewer #2中定义5个检查点,定义完毕后点击Unlock图标,解除Create GCP功能。

6)计算检查点误差:在GCP Tool工具条中点击Compute Error图标,检查点的误差就会显示在GCP Tool的上方,只有所有检查点的误差均小于一个像元(Pixel),才能继续进行合理的重采样。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控制点(GCP)定位选择比较准确的话,检查点匹配会比较好,误差会在限差范围内。否则,若控制点定义不精确,检查点就无法匹配,误差会超标。

(5)计算转换模型(Compute Transformation)

在控制点采集过程中,一般是设置为自动转换计算模式,所以,随着控制点采集过程的完成,转换模型就自动计算生成,下面是转换模型的查阅过程:

1)在Geo-Correction Tools对话框中点击Display Model Properties图标

2)打开Polynomial Model Properties(多项式模型参数)对话框见图5-15(b)

3)在多项式模型参数对话框中查阅模型参数,并记录转换模型

4)Close(关闭模型特性对话框,进入图像重采样阶段)。

(6)图像重采样(Resample the Image)

图像重采样简介(Introduction to Image Resample)

重采样过程就是依据未校正图像像元值计算生成一幅校正图像的过程,原图像中所有栅格数据层都将进行重采样。ERDAS IMAGINE提供3种最常用的重采样方法:

1)Neatest Neighbor:邻近点插值法,将最邻近像元值直接赋予输出像元

2)Bilinear Interpolation:双线性插值法,用双线性方程和2×2窗口计算输出像元值

3)Cubic Convolution:立方卷积插值法,用立方方程和4×4窗口计算输出像元值

图像重采样过程(Process of Image Resample)

1)首先,在Geo Correction Tool对话框中选择Image Resampl图标 。

2)打开Image Resample(图像重采样)对话框。

3)然后,在Image Resample对话框中,定义重采样参数:①输出图像文件名(Output File):rectify.img②选择重采样方法(Resample Method):Nearest Neighbor③定义输出图像范围(output Corners):ULX,ULY,LRX,LRY④定义输出像元大小(Output CellSize):X:30.Y:30⑤设置输出统计中忽略零值:Ignore Zero in Stats⑥设置重新计算输出缺省值(Recalculate Output Default):SkipFactor.10。

4)单击OK(关闭Image Resample对话框,启动重采样进程)。

(7)保存几何校正模式(Save Rectification Mode)

在Geo Correction Tools对话框中点击Exit按钮,退出图像几何校正过程,按照系统提示选择保存图像几何校正模式,并定义模式文件(*.gm),以便下次直接使用。

(8)检验校正结果(Verify Rectification Result)

检验校正结果的基本方法是:同时在两个视窗中打开两幅图像,其中一幅是校正以后的图像,一幅是当时的参考图像,通过视窗地理链接(Geo Link/Unlink)功能及查询光标(Inquirecursor)功能进行目视定性检验。具体过程如下:

1)打开两个平铺视窗(Open and Tiletwo Viewer),视窗菜单条:File→Open→RasterOption→图像文件,ERDAS图标面板:Session→TileViewer→平铺视窗

2)建立视窗地理链接关系(Geo Link two Viewer),在Viewer #1中:按住右键→快捷菜单→GeoLink/Unlink,在Viewer #2中:点击左键,建立与Viewer #1的链接

3)通过查询光标进行检验(Check with Inquire Cursor),在Viewer #1中:按住右键→快捷菜单→InquireCursor→打开光标查询对话框,在Viewer #1中:移动查询光标,观测其在两屏幕中的位置及匹配程度,并注意光标查询对话框中数据的变化,如果满意的话,关闭光标查询对话框。

        相对几何校正即以一个已进行几何校正栅格影像为参考,另一幅参考其进行校正,被矫正影像之间应具有重叠区域或者是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影像。envi进行Image To Image需要在envi classic实现。

        几何校正流程如下

envi *** 作流程

1.打开envi classic

2.打开遥感影像,一般以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为基础对低空间分辨率或同空间分辨率影像进行校正。

3.打开校正工具

4.选择好基准影像和被校正影响后后,点击ok,进入选点窗口

通过鼠标或键盘等 *** 作,使左右影像右下角十字指定在相同位置,控制点点尽可能选择在明显地物点,选点分布要均匀。十字标指在相同位置后,点击add point 增加点,再依次增加其他点。当点的数量大于3个时,可点击predict使用预测功能

5.在输入多个点后,可以使用自动匹配控制点

6.打开控制点列表

在options中选择按误差大小排序,删除RMS值较大的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次删除大于1个像素的点),控制点的数量要足够分布均匀。可以点击File保存处理后的控制点信息

7.按下图 *** 作,设置参数

8.校验结果

在校正影像中,右击,点击geographic displays,设置已校正的和原始基准影像显示的窗口为on

影像中拖动鼠标,观察校正后图像与基准图像地物差别,目视检查校正结果,合格后输出保存为所需格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7849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9
下一篇 2023-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