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笔测验的基本编制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纸笔测验的基本编制程序包括哪些内容,第1张

一、确定测验目的

(一)测量对象

在编制测验前首先要明确测量对象,也就是该测验编成后要用于何种团体。只有对受测者的年龄、智力水平、文化背景以及阅读水平等做到心中有数,编制测验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测量目标

所编的测验用来测量什么,是测能力、人格,还是学业成就,也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不但要明确测量的目标,还要对测量目标加以分析,将此目标转换成可 *** 作的术语,即将目标具体化。如美国著名测验学家瑟斯顿(L. L. Thurstone)通过因素分析,将智力分解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

语文理解——阅读时了解文字意义的能力;

语词流畅——正确迅速拼字与敏捷联想词义的能力;

数字运算——正确而迅速使用数字解答算术问题的能力;

空间关系——运用感觉器官及知觉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位及各种关系的能力;

机械记忆——用重复感知的方法记住事物的能力;

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与辨别事物的能力;

一般推理——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新判断的能力。

瑟斯顿根据上述七种因素于1941年编成了“基本心理能力测验”。

(三)测验用途

所编出的测验是要对被试做描述,还是做诊断,抑或是选拔和预示,这一点也是在测验编制前就应明确的。目的不同,编制测验时的取材范围以及试题难度等也不尽相同。

二、拟定编制计划

编制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测验的总体设计,指出测验的内容结构和项目形式等,以及对每一个内容、目标的相对重视程度。不同的测验有不同的编制计划。例如成就测验的编制计划通常是一张双维细目表,其中一个维度是内容,就是某一学科教材中的各个课题,另一维度是在教学中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最早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问题。他把学习的心理活动分成认知、精神运动和情感三个领域,又把认知领域具体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在布卢姆等人编的《教育目标的分类》一书中,为每个认知层次提供了许多题目范例。后来人们一般就依据布鲁姆的认知性行为目标编拟学科试题,以测量学生的学习结果。

表2-1是一个小学高年级自然常识测验的编制计划。表中的数字代表每一类题目所占的百分比,这些比例反映着每一个内容及目标的相对重要性。

测验计划有两个用途。

①在编制阶段,测验计划指出应该编多少和编哪些种类的项目;项目编好后,可将项目的实际分布情况与测验计划对照,以确定测验项目是否恰当地代表了所要测量的领域,核对重要方面的内容是否有遗漏。

②在记分时可按表中百分比确定每类项目的分数。

三、设计测试项目

(一)搜集有关资料

测验计划编好后,就要搜集有关资料作为设计项目的依据。一个测验的好坏和测验材料的选择适当与否有密切关系,为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资料要丰富

资料搜集越齐全,设计项目便越顺利,这样测验内容便不致有所偏颇,而且能提高行为样本的代表性。如编制人格测验,搜集的资料应包括:人格的主要理论,用于描述人格的术语,临床观察的资料,以及其他人格测验的项目等。

2.资料要有普遍性

所选择的材料对测验对象要尽可能公平,即被试都有相等的学习机会。譬如,编制标准化的学科成就测验时,要以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作为题目来源,不能只考虑个别教师的意见,要考虑大多数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在编制智力测验时则要尽量避免特殊知识经验和文化水平的影响。

(二)选择项目形式

测验编制者还必须确定测验内容的表现方式,是纸笔测验还是 *** 作测验;是只要被试认出正确答案,还是需要他自己做出正确答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任何内容都可以用几种形式呈现,问题是如何选择“最优的”表现方式。在一个测验中,可以采用一种题型,也可以采用几种题型。

在选择项目形式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

如果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宜用简答题;要考查对事物的辨别和判断的能力,宜用选择题;要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宜用论文题。

2.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如对幼儿宜用口头测验,对于文盲或识字不多的人不宜采用要求读和写的项目,而对有言语缺陷的人如聋哑、口吃则要尽量采用 *** 作项目。

3.各种实际因素

譬如,当被试人数过多,测验时间和经费又有限时,宜用选择题进行团体纸笔测验,而人数少,时间充裕,又有某些实验仪器和设备时,则可用 *** 作测验。

廖世承、陈鹤琴先生几十年前曾提出以下几条选择测验形式的原则:使被试者容易明了测验做法;在做测验时不会弄错;做法简明、省时;计分省时省力;经济。

(三)编写和修订项目

制订项目的过程包括写出、编辑、预试和修改等一系列过程。在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项目之前,这些步骤是不断重复的。在这个过程中,编制者和有关方面专家要对项目反复审查修订,改正意义不明确的词语,取消一些重复的和不适用的项目。然后将初步选定的项目汇集起来组成一个预备测验。

编写项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项目的范围要与测验计划相一致;

②项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倍至几倍,以备筛选和编制复本;

③项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的需要;

④项目的说明必须清楚。

四、项目的试测和分析

初步筛选出的项目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要求,但是否具有适当的难度与鉴别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也就是要通过预测进行项目分析,为进一步筛选项目提供客观依据。

(一)试测

项目性能之优劣,不能仅凭测验编制者主观臆测来决定,必须将初步筛选出的项目组合成一种或几种预备测验,经过实际的试测而获得客观性资料。预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例如,对于一个成就测验来说,进行预测的学生必须和以后的测验对象属于同一个年级,并且具有相同的课程背景,取样时应注意其代表性,人数不必太多,亦不可过少。

②预测的实施过程与情境应力求与将来正式测试时的情况相近似。

③预测的时限可稍宽一些,最好使每个被试都能将项目做完,以搜集较充分的反应资料,使统计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④在预测过程中,应随时记录被试的反应情形,如在不同时限内一般被试所完成的题数、题意不清之处及其他有关问题。

预测的目的在于获得被试对项目如何反应的资料,它既能提供哪些项目意义不清、容易引起误解等质量方面的信息,又能提供关于项目好坏的数量指标,而且通过预测还可以发现一些原来想不到的情况,如检验时限多长合适,在施测过程中还有哪些条件需要进一步控制等。

构制心理测验的具体方法及实例(选自《心理测量学》教科书)

心理测验的编制固然要经过上面所述的八个环节,但在实际构制心理测验时的具体方法却是不相同的。这些方法大体可分为下面几种:

(-)强调实证效度的经验效标法

所谓强调实证效度的经验效标法,是指测验编制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来编拟测验题目,并把这些题目分别施测于两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效标组,依此来筛选题目,构建测验的方法。例如,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调查表以及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的编制,就是这种方法的典型例子。

1.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调查表

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调查表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规范的人格量表,用于测量美国士兵的情绪稳定性或是否有精神崩溃的倾向。

武德沃斯参考有关心理学文献,并同有关精神科医生交谈,搜集神经质和患神经质前的一些共同特征,然后针对这些特征设计出许多问句,包括强迫性观念与行为、恐怖反应、过度疲劳、恶梦、幻觉、神经紧张、颤抖、抽搐等,还包括变态行为与心理。最后,武德沃斯把题目分别施测于一组正常的被试和另一组患有神经质的被试,淘汰那些鉴别性能差的题目,保留那些鉴别性能好的题目。解放前,我国心理学家萧孝峰曾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并求得9~15岁的年龄常模。

2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明尼多达多相人格调查表是本世纪4O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临床心理系主任郝兹威教授及该校心理治疗专家漠金利共同编制的。它是最著名的以经验效标为主的、强调实证效度的人格量表。该量表的编制思想也是在大量搜集临床资料的基础上,把大量题目施测于效标组(由临床经验诊断为心理异常的被试)和控制组(由行为观察判断为正常被试组),以此来筛选题目,构制成套的测验。

(二)基于因素分析技术的编制方法

因素分析是处理多变项数据的一种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它可以揭示多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目的是从众多的观测变量中概括和提取出少数的“共同因素”,从而建立起最简洁、最基本的结构系统。因素分析的思想由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所创立。他用此方法研究智力结构,从而得到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的“二因素学说”。运用因素分析的技术来构建心理测验的典型例子,主要有:

(1).塞斯顿基本心理能力成套测验及其后续研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斯顿,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56个分测验之间的交互相关进行因素分析,概括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提出了智力的多因素结构理论,并围绕着这七种基本心理能力,编制了一套由七个分测验组成的“塞斯顿基本心理能力成套测验”。这七个测验分别是:

(1)言语理解,即测量阅读时理解文意的能力。

(2)数字计算,即测量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知觉速度,即测量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事物异同点的能力。

(4)词语流畅,即测量词义联想迅速和正确的能力。

(5)记忆,即测量机械记忆的能力,包括强记单词、数字、字母等方面。

(6)归纳推理,即测量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7)空间知觉,即测量运用感官及知觉经验以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关系的能力。

塞斯顿于1941年正式出版了“基本心理能力测验(简称为PMAT),这是当时较为著名的智力测验。

塞斯顿在完成上述“基本心理能力测验”的编制之后,又同他的夫人一道,对吉尔福特早期的几个人格测验进行因素分析,于1953年又设计出可测量七种人格因素的“塞斯顿气质量表”。这七个因素是:活动、精力、冲动、支配、稳定、社交、反射。可以说,这一量表是最早的建立在因素分析基础之上的多变量人格测验。

吉尔福特在塞斯顿进行因素分析之后,也对自己的一系列入格问卷进行了因素分析。起初,吉尔福特抽出十三个人格因素(这与塞斯顿的七个因素有较大差异),这十三个因素分别是:社会内向、思想上的内向、抑郁、躁郁交替、随遇而安、一般活动性、支配服从、男性化女性化、自悲、神经质、客观性、合作、随和。后来,他根据自己的因素分析结果,同他的同事晋默尔曼合作,编制了一个气质量表,称为“吉——晋气质调查表”。该量表可测量十种人格特质,每种人格特质有30个题目。

(2).卡特尔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运用因素分析法构制人格量表最著名的,要数卡特尔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卡特尔与其同事合作,从多种字典、心理文献中搜集出17953个描述人格的形容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71个类别,然后再做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较完整地提出16种人格特性,据此编制了著名的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三)基于某一人格理论或概念系统的构思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构制心理量表时,主要依据某种系统的人格理论或某些人格概念,确定人格的特性和各分测验的设置,而题目内容也是依据某种理论进行选择,只要题目内容看上去能测量某种人格特质即可。按照这种方法构制心理量表的典型例子有:

(1).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以哈佛大学默瑞教授及其同事提出的需要压抑理论为基础。根据默瑞等人提出的回5种需要,爱德华选择了一套内容能反映这些需要的题目,编制成心理问卷。

(2).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测验

吉尔福特提出智力的三维结构,并认为创造力主要是以发散思维为特征的一种高级心理能力,据此,他和同事们一道编制出以测量发散性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力测验。

(四)综合法

综合法是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这种方法所编制的心理测验最为典型的有如下两个:

1.杰克逊人格问卷

杰克逊人格问卷以默瑞的人格特质理论为基础。

在编制测验时,他首先对将要测量的特征作详细的说明,然后编制或搜集大量的题目,并对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被试团体进行测试。在分析材料时,不同的被试样本组下的题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使得同一量表内的题目之间有较高的相关而不同的量表之间相关很低。

杰克逊人格问卷中含有320道是非题,分成15个内容分量表和1个特殊量表。

2.考夫曼儿童成套评鉴测验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鉴测验是本世纪80年代初编制出的评定儿童一般能力与成就水平的综合量表。测验的编制者考夫曼夫妇都是美国测定智力与成就方面的著名学者。这套量表与其他智力量表相比,其理论基础、所测项目、测试方法都具有新意和突破,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兴趣与关注。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鉴测验适用于2岁至12岁半的儿童,整个量表由16个分测验组成。测验编制者一再指出,这套测验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基础上构建起来的,16个分测验中有10个是有关心理加工方面的测验,另外6个是有关成就方面的测验。测验编制者认为,智力是按“个体解决问题和信息加工的模式定义的”。为体现这一特性,该测验中既有个体解决新问题之能力的评定,又有个体加工信息模式的分析,同时还了解个体一般知识的掌握水平。在这套智力评鉴工具中,心理加工测验类似于文化公平智力测验,测量的是卡特尔提出的流体智力因素,而成就测验测量的是卡特尔提出的晶体智力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8371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0
下一篇 2023-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