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开放源代码的程序都会附带有 configure 脚本。这种脚本的用途之一是自动进行对目标新系统的猜测过程。在过去,程序会附带一个 Makefile 文件,这个文件中有 6 个不同的编译标记和选项,但只会用到一个,其余全部注释掉,并且会有一个注解,告诉您“为您的系统选择合适的标记”。如果配置选项更复杂,可能还会有一个名为 config.h 的长长的 C 头文件,其中包含一些要设置的标记,这依赖于主机系统变量。
第一个方法很简单,在代码中使用 #ifdef 以支持两种系统,例如 BSD 和 System V。由于 Unix 的类型的增加,更为实用的方法是对每一个特性使用 #ifdef。每个系统的代码如下:清单 1. 每个系统的代码#ifdef SUNOS4 || NEXT || NETBSD || FREEBSD || OPENBSD
#include <string.h
#else#include <strings.h
#endif每个特性的代码如下:清单 2. 每个特性的代码#ifdef HAS_STRING_H
#include <string.h
#else#include <strings.h
#endif后者更容易适应新系统,但需要开发者进行大量的工作。由于现在有太多可能的目标系统,因此,第二种方法对用户来说帮助很大,不仅仅是可以自动生成配置头文件。完成这项任务的一种方法是使用 GNU autoconf 代码来生成 configure 脚本。这个脚本会去执行必要的测试,并创建一个具有适当值的配置头文件。
这种脚本的另一个功能是以一致的方式设置预定义的变量。用手工编辑标记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即修改了 Makefile 文件(比如将其安装到 /usr/gnu 而不是 /usr/local 目录下)却忘记修改头文件中相应的值。当然,这样的结果是,编译后的程序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它们自己的数据文件。使用 configure 脚本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自动完成一致的安装(如果维护者做得没错的话)。
开发人员请注意,一个好的 configure 脚本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它会允许用户指定一些个人偏好,例如使用 /usr/gnu 而不是 /usr/local。
这些如何成为可能?编译,再编译configure 的许多功能实现机制其实很简单。为了能切身体会,您可以设计一个小测试程序,这个程序当且仅当期望的条件得到满足时才可以编译。将它保存在一个临时文件中,然后尝试编译它。例如,假定您想知道 X Windowing System 是否安装在 /usr/X11R6 目录下。一种方法是做一个如下的测试程序:#include <X11/X.h
int main(void) { return 0}现在,如果您用编译器来尝试进行编译,那么只有当 <X11/X.h 在编译器的 include 路径中时,编译才会成功。因此,对每一个您认为 X 可能安装到的目录,可以将对应的 (directory)/include 加入到编译器的 include 路径中,并尝试对程序进行编译。如果采用某个值时示例文件可以编译,那么您就得到了正确的 include 路径。
请注意在 autoconf 中已经预定义了各种测试程序。如果可能,就直接使用这些测试程序,而不用自己去写。这样有很多好处。首先,autoconf 的新版本会改进这些测试程序,修正它们的错误,否则您将不得不自己去做这些工作。其次,这样会节省您的时间。当然,更好的方法是完全避免测试。如果您确认某一个测试是没有必要的(例如,即使机器字节多于 8 位也仍需要使 sizeof(char) 为 1),您可以完全不去进行这个测试。
有一些测试是功能测试;它不足以确定是否存在一个名为 memcmp() 的函数,它的语义必须正确。通常,这些测试用于只是在一两个平台上被注意到的非常不明显的错误。这些测试实际上会去运行测试程序,并检查它的输出。测试程序遵循标准的 Unix 习惯:如果测试通过则返回值为 0,如果失败则返回一个非 0 值。
一旦您有了足够的测试程序,您可以用它们来自动确定必需的编译标记和定义,以将它们放到头文件的某个地方。通常,configure 脚本会允许用户给出部分或全部已知的条件,而不是让脚本自己去猜测。
来看一个特例,假定,系统的 brokenmemmove() 出现了问题。如果您不知道它现在有一个只会影响少部分程序的 bug,您可能会编译一个程序并将其发布为产品,而没有意识到这样您将会遇到偶然的灾难性错误。
在许多情况下,一个冗长而复杂的 configure 脚本的最终结果是这样的:目标系统提供了这个程序用到的每一个标准特性,而且它们正确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手工去设置这些标记呢?这对开发者来说是可行的,而对众多用户来说就不可以了。用户可能不会知道到他们的 Linux 版本存在特定的 bug。他们可能不知道已经安装了哪些软件包,或者安装到了何处。脚本帮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来完成大部分的例行公事的工作。当脚本出错时,引发的额外工作的代价可能不会太大。
错在何处?既然您已经基本上了解了 configure 都做了些什么工作,您可以开始寻找错误了。有两种可能的 configure 错误。一种是 configure 是正确的,而您的系统缺少必要的先决条件。绝大多数情况下,configure 脚本会正确诊断出这种错误。更为麻烦的情况是 configure 本身的错误。这样的结果或者是不能生成配置,或者生成一个不正确的配置。
当 configure 的猜测无误,而您缺少先决条件时,您所要做就是要满足缺少的那些先决条件。当您找到并安装好后,再重新运行那个报告缺少先决条件的 configure 脚本,就可以成功了。(不要忘记删除 config.cache 文件,这个文件缓存了上一次测试的结果;您应该让 configure 从头开始。)如果您正在开发 configure 脚本,您需要确保您给出的错误消息有意义。如果您测试的是一个函数,而这个函数是一个常见的可添加的软件包的一部分,那么不要告诉用户缺少的函数的名称 —— 告诉用户他们需要的软件包。确保将先决条件信息写入 README 文件中。并且,请一定要告诉人们您测试使用的其他软件包的版本号。
阅读文档无论何时,当 configure 失败时您首先要做的是运行 configure -h,并检查参数列表。如果它找不到您确认已经安装的库,您可能可以指定到另一个位置来找到这个库。您还可以禁用和启用某些特性。例如,用于 Angband (一个 Roguelike 游戏)的 configure 脚本有一个可选的标记 —— enable-gtk,以告诉脚本在编译时启用 GTK 支持。如果没有这个标记,编译时根本不会去尝试。
如果您的系统配置得比较奇怪,您可能不得不为 configure 脚本设置一些非常详细的变量,而且如果是在交叉编译,您很可能得做一些非常特别的事情。CC 是 configure 用于指定 C 编译器的变量,通过指定 CC 的值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如果您指定了编译器,configure 将使用那个编译器而不用去猜测需要使用哪一个。要注意的是,这样您可以在命令行中指定选项和标记。例如,如果您希望编译时支持调试符号,尝试:CC="gcc -g -O1" ./configure(这里假定您使用的是 sh 系列的 shell;在 csh 中,用 setenv 来设置环境变量 CC。)阅读 config.log当 configure 脚本运行时,它会创建一个名为 config.log 的文件,其中记录的是测试日志和得到的结果。例如,一个典型的 config.log 片断如下:清单 3. config.log 的典型内容configure:2826: checking for getpwnam in -lsun
configure:2853: gcc -o conftest -g -O2 -fno-strength-reduce conftest.c -lsun &5
ld: cannot find -lsun
configure:2856: $? = 1
configure: failed program was:
(a listing of the test program follows)如果我的系统中,-lsun 应该提供 getpwnam(),我应该可以使用命令行来对其进行确切检查,然后再使用测试程序。只需进行少量这样的调试,我就可以根据得到的信息来修改 configure 脚本。请注意有帮助的行号;这个测试从 configure 脚本的第 2,826 行开始。(如果您是一个 shell 程序员,您可能会喜欢在阅读 configure 脚本片断时打印出行号;在 shell 中 $LINENO 不能自动地被扩展为合理值,脚本使用 sed 创建一个包含有行号的自身拷贝!)当一个测试失败或者得到意外的结果时,最好先去读一读日志文件。请注意,有时测试失败仅仅是因为上一个测试的失败,这种失败实际上并不重要。例如,configure 可能会因为找不到一个您闻所未闻的库而退出,而这可能是因为测试标准 C 库中某个功能的程序失败而导致无法找到那个库。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也就不会再出现了。
一种情况是测试程序设计不正确而可能
./configure是源代码安装的第一步,主要的作用是对即将安装的软件进行配置,检查当前的环境是否满足要安装软件的依赖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tar包都是源代码的包,楼主可以ls看看有没有configure这个文件,也许你下的是二进制的包,如果是二进制的包,解压后直接就能使用。
具体如下:
1、简介
Linux *** 作系统是基于UNIX *** 作系统发展而来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于1991 年的 [Linux桌面] 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 *** 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2、基本信息
Linux[2] *** 作系统是UNIX *** 作系统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linux系统于1991 年的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 *** 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3、分区规定
设备管理在 Linux 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IDE 或 SCSI 设备也不例外。Linux 把各种 IDE 设备分配了一个由 hd 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 SCSI 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 sd 前缀组成的文件。
抄袭这篇文章:
https://www.linuxidc.com/Linux/2019-03/157703.htm
Linux下正常的编译安装/卸载
源码的安装一般由3个步骤组成:
配置(configure)
编译(make)
安装(make install)。
configure文件是一个可执行的脚本文件,它有很多选项,在待安装的源码目录下使用命令./configure –help可以输出详细的选项列表。
其中--prefix选项是配置安装目录,如果不配置该选项,安装后可执行文件默认放在/usr /local/bin,库文件默认放在/usr/local/lib,配置文件默认放在/usr/local/etc,其它的资源文件放在/usr /local/share,比较凌乱。
使用--prefix选项的另一个好处是 方便卸载软件或移植软件
当某个安装的软件不再需要时,只须简单的删除该安装目录,就可以把软件卸载干净;
移植软件只需拷贝整个目录到另外一个机器即可(相同的 *** 作系统下)
当然要卸载程序,也可以在原来的make目录下用一次make uninstall,但前提是Makefile文件有uninstall命令。
make install PREFIX=path
这里PREFIX必须大写,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 make install 都不能再指定 PREFIX 了,因为大部分程序都会 configure 时得到的 prefix 写入 config.h,然后在编译时编译到可执行文件内部,以便在执行时读取资源文件等。
这样在编译完毕后,就不能再修改 prefix 了。只有运行时不需要资源文件的小工具,才可能在安装的时候随意选择 PREFIX,或者具有 loader 的大程序,在执行时通过 loader 传入路径……
关于卸载
如果没有配置--prefix选项,源码包也没有提供make uninstall,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完整卸载:
一个临时目录重新安装一遍,如:
$ ./configure --prefix=/tmp/to_remove &&make install
然后遍历/tmp/to_remove的文件,删除对应安装位置的文件即可(因为/tmp/to_remove里的目录结构就是没有配置--prefix选项时的目录结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