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法 :指标的标准差越大,这意味着取值更加分散,权重越大
仿佛这两个方法对指标离散程度的考虑是相反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处女座表示不捋清楚不舒服,又比较笨,想了一晚上好像也没有得到严谨准确的结论,自己编了几个变量试了试结果,小结一下,不一定对,怕自己忘记,写下来以后继续完善。
https://wenku.baidu.com/view/3f9cdb6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9.html
这里介绍了权重确定的四个方法:主成分分析,均方差,熵值法和CRITIC法。
表格中间两行分别是这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指标权重,上面是指标编造的原数据,下面是熵值法中标准化后计算的Pij矩阵(标准化时默认指标为负向指标,数越小越好)。
青睐Pj中1分给较少的位置,每个位置较大的数。如:
(1,0,0)>(0.5,0.5,0)>(0.33,0.33,0.33)
这在原始数据中的表现就是:对负向指标,偏向于较小的数值集中在较小的集合里这样的指标,同理,对正向指标,偏向于较大的数值集中在较小的集合里这样的指标。
简单的总结,在坐标轴中分别画出每个指标的位置,熵值法偏向于
1:能紧密集中的指标(对比X1,X3,X5)
2:集中的簇少的指标(对比X3,X5)
3:负向指标,小数在小集合,正向指标,大数在小集合(对比X5,X6和X6,X7,X8)这一点要足够满足的话,那前面1,2两点也一点很满足,所以这一点在这三个当中更加重要。
青睐于数值差别大的指标,这和指标是否集中的簇要区分开,如X3,X4和X5,X6他们的簇相同,熵值法很难区分权重,但是簇与簇之间的距离很大,这时候CRITIC方法就有偏向,使权重分配差别很大。但这可能受量纲的影响很大,而且对正向变量和负向变量没有区分(如X7和X8),所有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最好结合着用。有点明白DY为什么要我写这两个程序了。
Python。CRITIC是Diakoulaki(1995)提出一种评价指标客观赋权方法。该方法在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时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度和矛盾(冲突)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