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制作格斗游戏?

怎么制作格斗游戏?,第1张

没有编程基础的话,建议你用M.U.G.E.N入门吧!

M.U.G.E.N是一款由美国的Elecbyte小组使用C语言与Allegro程序库开发的免费的2D格斗游戏引擎,目前M.U.G.E.N有分别在DOS、Windows和Linux等 *** 作系统上运行的版本,而MUGEN在日文中意为无限的意思,制作者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创造无限格斗的可能。

这个引擎支持导入资源,调整技能和设定等等,是一个功能强大的2D格斗引擎;

http://tieba.baidu.com/f?kw=mugen&fr=ala0

这是百度MUGEN吧,有新手教程和各种资源,多看多问,有热情应该很快能掌握!

期待你做出游戏的那天,加油!

1.晨跑

清晨起来跑步,最好加上腿部沙袋,但不可过重,重量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次过重!可以增强耐力,使腿部肌肉发达,对于拳师在擂台上进攻退守,拳师能否在对手不断进攻面前不被打倒,也与站桩极有关。泰拳师公认跑步为站桩功力的基础,必须严格遵行。

跑步完了之后,日间需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一般直至午后,下午四时左右才开始继续训练,午后训练程序,一般以跳绳开始。

2.练腿击

腿击不在于练猛功,而在于怎样保持身体的平衡,使腿招收发灵活,防守时严密坚固,不致于受到对手的突然袭击。

练膝击时,注重膝招流畅活泼,如上步冲膝,须保持膝步一致。练贴身缠战的膝招,则想象双臂箍住对手,下拽迎合膝招的上冲之势。

还有蹲身空击法。练空击时身体下蹲,双脚前后溜动,与跳绳相似。按1-2-3的口令,双拳以相同节奏发出。长练此法,可增强下盘的耐力。

3.前滑步

前进时,不要用交叉步或跳步,而要用滑步。开始进,可能会感到动作笨拙,速度缓慢,但是只要每天坚持练习,就会提高速度,并变得得心应手。如右图(正视、侧视、背视),以警介式小心随即跟上,立即恢复姿势,重复这个过程。 不要平足移动,而应以两脚的前掌高度敏感性地滑动。要像走绳索的人那样去移动。两膝要微屈且放松。前脚展平,但不得死死地钉在地上。在迅速运动或突然移动身体的时候,前脚要轻而自然地抬起4厘米左右。无论静止还是运动中,后脚跟总是要微微抬起。一般略高于前脚0.5厘米到1厘米。击拳时后脚跟抬起便于迅速将身体重心移到另一只脚上。抬起的后脚跟要富有d性,能够做出迅速的反应,便于从各个角度出去。当然,在出拳时脚跟要落地。向前滑动时,脚步应轻,身体的重心放在两脚之间。除非在前进过程中前后脚处于分离的一瞬间,身体重心才略向滑动脚移动一点。

4.后滑步

在后撤或谨慎地向后移动的时候,恰好是做相反方向的移动。后滑步的基本动作与前滑步的一样,只是方向相反,如左图(正视、侧视、背视)。后脚由警戒式向后滑动或移动大约半步,如正视图。当前脚后滑时,两脚间的距离只是瞬间的加宽,一旦前脚定了位,就应立即恢复警戒式,并保持完好的平衡状态。

与向前滑动所不同的是:前脚向后滑动时,身体重心应稍移向后脚或支撑脚。若要继续后退,重复以上过程即可。要学会脚步轻和后脚跟抬起的本领。

向前和向后的滑步必须用连续的碎步来进行,以便保持身体的平衡。这个姿势可随时向任何方向迅速地移动身体,因此对于进攻或防御来说都是最完美的姿势。

5.疾步练习

在日常的慢跑中,做快速滑步向前动作,然后再恢复到慢跑。另一个练习可以和同伴一起做,当你疾步跃进时,让你的同伴疾步后退。也可以从戒备式开始,当同伴试图同你保持一定距离时,你可以用一个轻轻的侧踢点到他,然后换位再练习。

6.侧 步 练 习

侧步,是身体向左、右运动而不失平衡的一种步法,也是一种基本防御步法。此外,在缺乏戒备时,侧步还是寻找反击的机会。用左手的戒备势做右侧步,敏捷地移动右脚,轻轻地向右前方迈出约2.5厘米,当右脚前掌轻快落地时,左脚(即后面的脚)可以提供向前的推力。在落地的一刹那肩部向右摆,膝关节略屈,身体重心移向前脚。当迅速滑动左脚并以正确姿势恢复戒备势时,肩部便自动成水平状态。

想编写出绝对能赢的AI是比较容易的(只针对玩家),你在输入完指令的1瞬间AI就知道你的行动了,而格斗游戏的特点就是理论上所有的行动都能找到对应方式,也就是说对玩家出的每个“剪刀”都有1个“石头”来对应。你的疑惑是出招时间是公平的会不会有影响,实际上格斗游戏中的防御性行动——防御和跳跃都是立刻生效不需准备时间的(跳跃有硬直但是用来躲避投技是立刻生效的),也就是说AI具有完全防御的能力——就算打不死你它也不会输,你用打击技的时候它不需要反应时间就可以立刻防御,你想用投技破防的时候它也能立刻跳开或拆投。

而反过来玩家是做不到的,人类的反应时间是有极限的。可能题主想象的情形是双方互攻,实际上AI可以等玩家先动自己再对应行动,也就是在保证完全防御的条件下尝试捕捉破绽,也就是说最差的情形是双方平局(时间耗尽),这也是AI对AI的结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9516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1
下一篇 2023-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