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一个C语言的小程序,如何测试它的运行速度?

编写一个C语言的小程序,如何测试它的运行速度?,第1张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int main()

{

clock_t t = clock()

/*这里放入要测试速度的代码*/

printf("运行时间%.4f秒\n", (double)(clock() - t) / CLOCKS_PER_SEC)

return 0

}

二维处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流程中一般也是需要的。专门用于三维处理的三维偏移以及成果显示是流程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三维速度分析、三维剩余静校正、三维叠加、宽线处理、三维偏移等方面。下面仅对三维处理中最重要的速度分析和偏移归位加以讨论。

(一)三维速度分析

1.叠加速度的方向性变化

对于平倾斜界面而言,叠加速度随方位的变化可以方便地导出。众所周知,此时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仍可写成双曲线方程形式,只须将所用速度改为等效速度vφ。因此,速度分析求出的叠加速度vst就是等效速度: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

式中,va为均方根速度vrms或称沿界面走向的速度,φ为反射界面视倾角。由视倾角与真倾角ψ及方位角α*的关系:

sinφ=sinψcosα*

可以得到: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

这是一个椭圆,主轴沿界面倾向和走向。

当反射界面不是一个平界面时,在一阶近似的意义上叠加速度的方向变化可用此椭圆关系表示。

若覆盖地层比较单纯,则沿界面走向为最小叠加速度,沿界面倾向为最大叠加速度。当上覆地层复杂时,va不再能认为是均方根速度,叠加速度方位变化椭圆的主轴也不一定沿界面倾向和走向,整个上覆地层对椭圆形状和主轴都有影响。此时,式(7-5-2)需要化为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

式中,e为椭圆的离心率: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

vmax、vmin分别是最大和最小叠加速度,α*是椭圆主轴方位角, 是求叠加速度方向的方位角。此式中vmax、vmin和α*均为未知数。因此,欲确定叠加速度方位变化椭圆,必须至少求出三个方位处的叠加速度。

2.三维叠加速度的求取

由前述第五章可知,在二维地震勘探中叠加速度取决于地层速度和界面倾角,共反射点时距曲线符合双曲线规律,故通过速度谱分析就可以求得叠加速度。在三维地层模型中,反射界面的倾角的走向可以是任意的。这样,反射同相轴的时差就不仅受地层速度的倾角的控制,而且还受炮点-检波点方位与地层走向方位之间的相对方位角的控制。因此,对三维面积观测的地震资料就不能用前述的求取二维地震资料的方法来求取二维叠加速度,而必须进行三维速度分析以求取比较可靠的三维叠加速度。目前,求取三维叠加速度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扇形分析技术。

考虑一个CDP选排中像蜘蛛网似的炮检矢量分布,图7-5-10。将它划分成若干个扇形。划分的原则是不能太小,太小会增加工作量,且造成一扇形内道数太少,影响结果精度;但也不能太大,太大反映叠加速度方位变化就不灵敏,误差也比较大。另外,尽量使每个扇形内保持有数量相近的道数。划分了扇形之后,将一个扇形内的所有道组成一个虚二维共反射点道集,用标准的二维速度分析方法计算速度,结果置于扇形的中心方位。然后用最小平方拟合技术求出叠加速度方位椭圆(求最大叠加速度、最小叠加速度和椭圆主轴方位角)。为了完成椭圆的计算至少需要划分三对扇形。用虚二维CDP道集计算叠加速度时可适当考虑加权问题。

图7-5-10 扇形分析示意图

在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地区,常常忽略方位对叠加速度的影响。为了保证采用统一速度校正对叠加结果的影响为最小,在数据采集的设计阶段对最大炮检距要加以限制。实际中一般应使最大炮检距Smax小于或等于目的层深度z。另外,处理中还需采用平滑的方法。因为对各方位叠加速度取平均是求取统一速度的常用方法,但这样求出的速度总是不准确的,势必造成速度曲面(即同一界面叠加速度空间变化曲面)出现抖动现象。对速度曲面进行二维平滑处理有助于求出较准确的叠加速度,消除抖动,当然即使用这种准确的叠加速度对道集进行校正叠加,仍会引起共反射点的分散,使时间剖面上同相轴的连续性、光滑性受到影响。这一问题可在自动剩余静校正中解决或直接对同相轴进行光滑处理。

(二)三维偏移归位处理

1.三维偏移归位处理概述

三维偏移归位是三维资料处理中的核心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三维勘探的优点。前述的二维偏移处理,只能使存在于二维(x,z)剖面内的反射同相轴归位,绕射波、回转波等收敛。实际中地下地质体是三维的,即使在地面沿一条测线观测时,只要满足斯奈尔定律,在包括测线的各个射线平面内的反射都会反映到该测线剖面中来,即水平叠加剖面上必然会混杂着由测线位置的法平面之外传来的侧面波。因此,只进行所谓“平面型”的二维偏移处理不可能使这些侧面波归位和收敛,这些侧面波会构成假象掩盖真实界面。故只有进行“立体型”的三维偏移处理才可能使侧面波归位,去掉假象。目前常用的三维偏移方法主要有全三维偏移和两步法偏移两种,其原理见图7-5-11。图中为地下P点的三维共深度点或中心点道集所形成的旋转双曲面,全三维偏移就是把双曲面上所有的点一次归位到P点上去。两步法偏移是先对某一方向做好第一步的二维偏移,再在其垂直方向做好第二步的二维偏移从而得到最终成果。例如,先在y方向把A、B、C、D、E、F、G……各点上资料偏移归位到D点,见图7-5-11,并以此类推;再在x方向把第一步偏移归位好的D-1、D0、D1、D2、D3……各点的资料偏移归位到P点。由于三维勘探得到的数据量十分大,全三维偏移(或称一步法偏移)工作量相当大,因此目前多用某些效率较高的近似方法,就是两步法和分裂法。

图7-5-11 全三维偏移和两步法偏移原理图

2.两步法和分裂法偏移

(1)两步法偏移。两步法的概念建立在认为一个三维问题可以完全分离成若干个二维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在具体实现时,一个三维偏移用互相垂直方向上依次进行的两次二维偏移代替,先沿x方向对所有的三维资料进行一次二维偏移,然后将偏移后的各道按y方向进行一次二维偏移就完成了近似的三维偏移工作。

其优点是极大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而且现行的所有二维偏移程序在用于实现三维偏移时均可不作任何修改(仅在其中加上若干组织工作程序)。

(2)分裂法偏移。比两步法更精确的方法是分裂法。它是将一个三维偏移方程分裂为两个二维偏移方程,即将三维偏移化为两个二维偏移。但这两个二维偏移方程互相耦合,不是独立的,每延拓一次要交替使用两个方程。因此,分裂法与两步法不同之处在于它要交替地计算x方向和y方向上的延拓剖面,相当于一种递归运算,是一种递归偏移。

由此可见,虽然分裂法比两步法精确,但工作量大一些。图7-5-12给出了三维偏移和二维偏移的对比图。图7-5-12(b)是二维偏移剖面,可以在2.0s左右看到有明显的侧面波同相轴和反射同相轴斜交;图7-5-12(a)是经过三维偏移处理的剖面,侧面波被去掉,记录形态更清楚。

图7-5-12 三维偏移(a)和二维偏移(b)剖面比较

3.一步法与两步法的区别

用绕射扫描求和思想很容易说明一步法和两步法的区别。见图7-5-13(a),三维偏移要将绕射双曲面上任一点E(xe,ye,t)处的采样值归位于双曲面顶点D(xd,yd,t0)处。一步法偏移使用直接归位法,即直接将E点处的样值取至D点与其他归位样值叠加。两步法先将E点的样值归位于沿x方向切割的双曲面顶点A(xα,yα,t0),待此方向二维偏移做完后,再将这些双曲线顶点处的归位值沿y方向归位于双曲线顶点D。从形式上看二者毫无区别,实际上在速度纵向变化时二者结果是不同的。

图7-5-13 一步法和两步法的区别

做一步法偏移时,计算绕射双曲面所用的速度是D点处的速度v(t0)[图7-5-13(b)]。两步法沿x方向做第一次二维偏移时,计算绕射双曲线所用的速度也应当是v(t0),但实际使用的却是A点处速度v(T0)图7-5-13(b)(因t0在何处此时并不知道)。当v(T0)=v(t0)时,当然没有问题。只要存在简单的纵向速度变化,就必然出现误差。此时并没有按切割绕射双曲面得到的双曲线进行归位,而是按另一条用v(T0)算出的双曲线(即图7-5-12(b)中的虚线)进行归位。归位到A点的能量并不完全是D点绕射波的能量,结果有问题。误差的大小取决于速度、速度梯度、旅行时、倾角、方位角等因素。不过,虽然两步法有误差,但通常情况下误差不很大,且它的效率十分高,故仍经常使用。

一、用户计算机方面

1.计算机配置

机器配置越高,上网就越流畅。其中内存大小、CPU主频、硬盘速度和网卡速度等是影响上网速度的主要原因。尽可能地升级机器配置,这样在硬件上保证上网需求。

2.对浏览器进行设置

⑴减少加载项。打开IE浏览器:工具-》管理加载项,加载项是扩展浏览器功能的程序,禁用一些加载项,可以加快浏览器的加载速度

⑵设置浏览器主页为空白页。浏览器在启动时将不自动装载任何页面

⑶取消多媒体选项。打开浏览器: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多媒体,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选项,如:播放网页中的动画,播放网页中的声音等

⑷关闭Java脚本。Java 和Javascript是动态运行的一些子程序,一般用于动画和旋转文 字。但是这些程序的运行将会大大影响下载速度。IE浏览器中,工具-》 Internet选项-》安全,在”自定义级别”中,关闭相应选项。

3.检查启动时加载的“进程”

在“开始-》运行,键入 MSCONFIG,出现“系统配置实用窗口”,点击启动项,这些是用户安装的实用程序,比如MSN、杀毒软件等。有些程序是不需要在开机时启动的,在这些程序前面不打勾,这样开机加载的进程少很多,将资源空出,以达到提高网速的目的.

4.检查开启的服务

安装Windows XP后,通常系统会默认启动许多服务,其中有些服务是普通用户根本用不到的,不但占用系统资源,还有可能被黑客利用。在运行中键入 services.msc,打开服务窗口,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可以禁止很多服务,对一般网络用户,建议禁止以下服务:

⑴ 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 Service如果不用ICS和 ICF 软件,可以关掉

⑵ ClipBook (剪贴簿) 把剪贴簿内的信息和其它台计算机分享,一般根本用不到

⑶ Computer Browser (计算机浏览器) 维护网络上计算机的.更新列表

⑷ Fast User Switching Compatibility在多用户下为需要协助的应用程序提供管理

⑸ Messenger信使服务

⑹ MS Software Shadow Copy Provider磁盘区阴影复制服务

⑺ Net Logon一般个人计算机不太可能用到登入网域审查这个服务

⑻ Network DDE (网络 DDE)

⑼ NetMeeting Remote Desktop Sharing 远程桌面连接

⑽ NT LM Security Support Provider (NTLM 安全性支持提供者)

⑾ Performance Logs And Alerts为了防止被远程计算机搜索数据,坚决禁止它

⑿ Remote Desktop Help Session Manager管理并控制远程协助

⒀ 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Locator 远程过程调用定位程序

⒁ Remote Registry使远程用户能修改此计算机上的注册表设置

⒂ Routing and Remote Access (路由和远程访问) 提供拨号联机到区网或 VPN 服务

⒃ Terminal Services 允许多位用户连接并控制一台机器

⒄ Telnet允许远程用户登录到此计算机并运行程序

⒅ TCP/IP NetBIOS Helper 对于不需要文件和打印共享的用户,此项也可以禁用

⒆ Portable Media Serial Number透过联机计算机重新取得任何音乐拨放序号

⒇ QoS RSVP (QoS 许可控制,RSVP)

除了这20个服务,Server (服务器)如果没有档案和打印的分享,也可以禁止。

5.调整计算机的性能选项

右击“我的电脑”,点“属性”,点“高级”选项,性能-》设置-》视觉效果,选中“调整为最佳性能”。

6.检查木马和病毒,清理文件

用windows清理助手或360卫士检查是否有木马,或者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是否有没有陌生的进程。用最新的杀毒软件扫描计算机。清理临时文件,整理磁盘,检查虚拟内存大小。

二、网络环境

原因1.首先明确是访问某个网站慢,还是访问所有网站都慢?如果只有访问某个网站慢,应该判断出是网站服务器带宽不足或负载过大。

原因2.是不是与时间段有关系?一般下午和晚上,相对早晨,网速要慢一些,因为上网用户多,占用的带宽多。如果与时间段没关系,说明另有原因。

原因3.检查网卡和网线。网卡是不是松动了,重新插拔后看看。检查网线另一端,与端口的连接是否松动?网线是否按照T 586A、T586B标准制作?换根网线试试。

原因4.检查网络中是否有广播风暴。用网管软件(如sniffer)或网络监视器,查看网络中哪些机器的流量较大,哪台机器数据流量异常。找到这台机器,拔去网线,网络恢复正常。

原因5.确定是否有外网网络攻击?除了内网广播风暴外,来自外网的攻击也是影响带宽的一个重要方面。使用网管软件,可以判断网络是受广播风暴影响,还是来自外部的攻击。

原因6.是否有网络硬件故障?各种网络设备(包括网卡、集线器、交换机等),如果工作不正常,就会引发大量广播包,当广播包的数量达到30%时,网络的传输效率将会明显下降。使用网络管理软件,检查各硬件设备。

原因7.网络中是否存在环路。在较大的网络中,经常会出现环路(回路),例如在学生宿舍或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布线比较杂乱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环路,这时,计算机对外发送的每一帧信息都会在网络通道中反复广播,从而造成广播风暴现象,最终导致局域网带宽被耗尽,出现时断时续现象。通过抓包,会发现有大量IP标志重复的广播包存在。这些大量的广播报文,通常不应当是某台主机主动引起,而是被交换机反复转发造成。解决方法一般是逐个端口排查,直到拔出某根网线时,网络恢复正常。

原因8.蠕虫病毒或ARP病毒

不同的病毒危害范围不一样。有的病毒(熊猫烧香、磁碟机病毒等)会导致电脑无法正常工作另外一类病毒则会发出许多数据包,极大影响网络,比如蠕虫病毒、ARP病毒等。作为网管,需要经常登陆网关交换机,查看日志或ARP表,如果在ARP表中存在一个MAC对应多个IP的情况,那么就表明存在ARP欺骗攻击,而这个MAC就是欺骗主机的MAC。及时将毒的计算机与网络断开,减少对整个网络的影响。对中毒的计算机建议重装系统,并马上安装补丁、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等工具。

现在各种病毒不断出现变种,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我们要提高病毒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做到:及时升级所用杀毒软件,及时安装系统补丁,同时卸载不必要的服务,不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也提高了上网速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999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2
下一篇 2023-04-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