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五边是啥意思啊?

飞机的五边是啥意思啊?,第1张

五边飞行包括离场边、侧风边、下风边、底边、进场边等,是飞机训练过程中的飞行过程。它是训练飞行员的一种重要课程,其主要环绕机场飞行,可以学习起飞、爬升、转向、平飞、下降及降落等重要飞行技巧。过程如下:

1、离场边。起飞后即进入迎风上升, 保持跑道航向爬升至500ft英尺 , 左转90度接着进入。

2、侧风边。继续爬升/航向垂直跑道, 继续爬升至1000ft(以机场海拔为基准) , 在距机场2 海里向左转90度进入。

3、下风边。在此时你应高于机场1000ft英尺(300米)并保持高度(正负50ft) , 航向平行于跑道和起飞航向相反180度。在这开始降落检查,收油门减速,左转90度并开始下降,注意高度,然后进入。

4、底边。下降阶段,襟翼打开至takeoff位置,垂直跑道,调整速度,再左转90度, 便进入。

5、进场边。最后Flaps放置landing位置、调油门、降高度、对准跑道、渐渐接近,到达跑道一端时油门尽量小、注意迎角、防跳、频繁轻踩刹车、保持直线滑行之至停稳,最后再返回停机坪。

扩展资料

五边飞行是飞行员一课重要的训练,其主要是围著机场进行,从五边飞行中,机师可以练习到起飞,爬升,爬升转向,定向,保持高度平飞,下降,下降转向,降落。所以初学机师很适合进行五边飞行的练习,从而提高自己对飞机的控制。一般我们会用小型机来作这个练习,如 cesana 172, 152......, 因为比较易於控制,速度亦不会太快,以下将会解释五边飞行要注意的地方。

要注意进行五边飞行时龙和机场保持较接近的距离(大约在 2海浬内),因为在这个范围如遇上机件问题,你亦可以进行滑翔回机场尽量控制高度於正负50ft内,这样可以提高你对高度的控制技术可能进行一些Touch And Go的练习(著陆後立即再起飞),但要留意请先向航管员申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边飞行

微型车 4.50 (m)小型车 6.00 轻型车 6.50~8.00 中型车 8.00~10.00 大型车 10.50~12.00。

规定了各等级铁路在正常情况下和困难情况下的最小曲线半径以及客运专线的最小半径 目前中国铁路客车单车最小通过半径为100M 连挂是最小通过半径为145M 客运专线最小曲线半径为2800M 困难时为2200M。

最小转弯半径是指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在支承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半径。它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汽车能够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过不可越过的障碍物的能力。转弯半径越小,汽车的机动性能越好。

对于只用前桥转向的三轴汽车,由于中轮和后轮的轴线总是平行的,故不存在理想的转向中心。计算转弯半径时,可以用一根与中后轴线等距离的平行线作为假想的与三轴汽车相当的双轴汽车的后轮轴线。

对于用第一、第三两车桥转向的三轴汽车,可以第二轿车轮轴线为基线,分别利用上式求出第一桥和第三桥两侧车轮偏转角之间的理想关系式。

一、坑道工程概述

矿山生产勘探工程主要为露天生产勘探工程、地下开采生产勘探工程、钻探工程。其中地下开采勘探工程主要为坑道工程,坑道的布置和施工一般均在详查阶段以后,用以追索和圈定矿体,特别是矿体形态复杂、矿石组分极不均匀的矿床,目的是了解矿体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有时在矿产普查阶段也布置坑道,进行边探边采。

坑道工程主要通过水平、垂直,以及倾斜坑道工程三个方面讲述(图6-1)。

图6-1 坑道工程种类示意图

1—平硐;2—竖井;3—斜井;4—石门;5—沿脉;6—穿脉;7—暗井;8—天井;9—上山;10—下山;11—矿体

1.水平坑道工程

平硐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水平坑道。

石门 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是在围岩内向矿体方向掘进的水平坑道。

穿脉 无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在矿体内掘进的水平坑道。

沿脉 无地面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

石巷 无地面出口,平行矿体走向在矿体下盘围岩内掘进的水平坑道。

2.垂直坑道工程

竖井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铅直坑道。

暗井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开凿的铅直坑道。

天井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铅直坑道。

3.倾斜坑道工程

斜井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倾斜坑道。

上山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开凿的倾斜坑道。

下山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倾斜坑道。

二、坑道地质编录的准备工作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是对坑道的两壁一顶或一壁一顶进行综合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等)观察研究,对研究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的、准确完善的素描和记录。老硐或生产坑道可以只编录一壁。

1.技术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矿区,特别是坑道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以及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石特征等和掌握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编录程序、方法、质量要求等。

2.人员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组一般2~3人。组长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负责绘制坑道素描图,另一名助手负责文字记录。其余工作由组长协调。

3.安全生产准备

对坑道地质编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编录前必须戴好安全帽和照明用具,对老硐应检查有无危险岩块及有毒气体存在。

三、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一)坑道地质编录方法

坑道地质编录一般在坑道掘进后,视掘进进度、顶壁稳固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矿区设计要求,在现场分段进行编录。

(二)坑道地质编录要求

1.施工管理

1)坑道的掘进质量要求较高,为满足设计要求,掘进必须在测量密切配合下逐段地进行,一般情况下,定向坑道不允许偏离设计方向和改变设计坡度,沿脉坑道应沿矿脉总体方向掘进。

2)坑道掘进后应检查坑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顶和壁是否平整,未达到设计要求应补做工作;只有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地质编录。

3)编录前的坑壁应用水清洗干净。

2.技术要求

比例尺 常用1∶50~1∶200。

坑道素描图 一般坑道素描图要求用压平法展开,当坑道形态规则时,采用规则形态绘制两壁一顶(图6-2)。坑道形态不规则时,按实际形态素描(顶、壁分开绘制)。若矿体形态简单、组分均匀、两壁变化不大时,也可只绘制一壁一顶,沿脉坑道应按设计要求以一定间距绘制掌子面素描图。

3.素描图精度要求

按选用的比例尺,凡在图上厚度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均应划分并在图上表示,如遇特殊地质现象,应放大比例尺作素描(或照相)。

图6-2 压平法绘制坑道图

4.素描图制作要求

1)坑道方向变化上在15°之内时,素描图绘制不作特殊要求,连续绘制,在导线起点处标明方位即可(图6-3)。

图6-3 坑道转弯小于15°连续绘图

2)坑道方向变化在15°以上时,要求分段编录。编录时在顶板上留出岔口,弯壁上留出空白(注意:导线始终为连续的)。岔口开口在内弯角度较小一侧,岔口的夹角即方向改变的角度值(图6-4)。当坑道方向变化较多时,在坑道素描图的下方应画一个坑道平面位置图。

如在沉积岩中编录时,岩石成层性明显,坑道坡度改变后,坑道壁上的倾角线、顶板上的走向线在投影时,方向和角度都有变化,出现岩石花纹不连续,用直线在转向处分开(图6-5)。

图6-4 坑道方向变化大于15°时不连续绘图

图6-5 坑道坡度变化较大时坑壁不连续绘图

(三)基点、基线布设

1.基点布设及定位要求

1)坑道基点要求沿坑道顶板中心线布设,基点又称中线桩。坑口的基点为坑道的起点。

2)坑口基点用GPS定位,坑道内各基点由地质人员用半仪器法测定。待地质编录完成后,坑口基点及坑道内主要矿层底板及拐弯大于15°的基点,应经仪器精确测定,提供X、Y、Z坐标数据。

3)基点编号从坑口开始,向坑道内按顺序依次编号,坑口基点编号为坑道编号+0点(例CM001-0),坑道内各点依次编1号、2号……

2.基线布置

基线由皮尺系在两个相邻基点(中线桩)上构成。布置基线时要求:

1)有测量仪器测定基点时,基线(皮尺)长度与两基点测定的距离应相符。

2)编录人员自行测定基点时,皮尺(基线)不可拉得太紧,也不可放得太松,以避免造成较大的累计误差(皮尺应经常用钢尺校正)。基线应测量距离(m)、方向(度)、坡度(正或负)。

基线记录应分段进行,通常从坑口基点到坑道内第一个基点之间,作为第一段基线,首先编录,记录成0~1;往后依次为1~2,2~3,依次类推(图6-6)。

图6-6 坑道基点、基线设置示意图

(四)综合观察和分层

1.综合观察

对坑道两壁基岩应进行系统地敲打和观察,观察岩石中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及其变化,确定岩石名称;观察岩石的蚀变情况、蚀变矿物、蚀变程度、蚀变带范围以及矿化种类、强弱、与蚀变的关系、矿体厚度、矿石自然类型及工业品级(目测含量)等;观察断裂、裂隙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特征及宽度、断层性质、切割矿体程度等,目的是为详细划分不同的岩性层、掌握蚀变或矿(化)体赋存位置、成矿有利因素、矿体破坏情况等。

2.分层

(1)无矿岩层的分层

按矿区填图单元,结合岩石组合、构造、蚀变等变化特征进行分层。标注分层的代号,编录中无论是文字记录还是作图,都要对厚度在图上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不同岩性层进行划分。

(2)矿层的分层

对矿(化)层中不同的矿体、矿化类型、含矿岩石、矿石工业品级进行划分。在分层的基础上,对坑道两壁及顶板上基岩出露的各种岩性、矿体分界线(尤其要对含矿层中划分的不同矿体、不同类型、不同品级的矿石出露范围、断层、裂隙等界线),用油漆或防水符号笔标注,使其醒目,便于作图投影。

如某矿区Ⅰ号铜矿体内分别有1品级和2品级矿石段,用笔画出界线并选择矿体的适当位置,标注ⅠCu1及ⅠCu2(图6-7)。

图6-7 实地标注矿体代号

(五)投影与作图

1.穿脉坑道投影与作图

(1)素描轮廓图

穿脉坑道轮廓按设计规格和选择的比例尺绘制在坐标纸上(要求坑道施工与设计相差不大),如图6-8所示。

图6-8 坑道素描轮廓图

注:施工基本符合设计;顶宽1.2m,壁高1.8m。

(2)坑道顶板地质界线的投影与作图

以基线作水平标尺,钢卷尺作垂直标尺组成平面直角坐标。以图6-9为例,F1与顶板左边线、右边线、基线交点分别为A、B、C。

图6-9 坑道顶板地质界线投影图

A点坐标:投影人员用钢卷尺自A点垂直1~2基线,与基线交于a点,A到a的距离为Aa,a至基点1的距离(皮尺读数)为1a,作图员按比例尺在基线上读取a位置往左边线读取Aa长度即可确定A点在图上的位置;同样原理,读取1b距离及Bb长度即可确定B点在图上的位置;

C点坐标:因C点在1~2基线上,它的水平坐标即是基点1至C点距离1c,而垂直坐标则为0m。

(3)坑道壁上地质界线的投影与作图

以F1断层界线投影和作图为例(图6-10)。F1与左顶界、右顶界、左壁底、右壁底的交点分别为A、B、C、D,各点垂直投影到基线1~2上的读数分别为a、b、c、d,作图员在轮廓图的基线上按比例尺读取a点位置并垂直基线投影到左顶界上即得A点,以同样方法将b点位置投影到右顶界上即得B点;基线上c点先垂直投影到左顶界,再垂直投影到左壁底得C点,同样方法将基线上d点投影到右壁底上得D点,然后联结CABD即成F1界线。

坑道内在壁上及顶上采取的样品、标本及位置、测量的产状位置等用同样垂直投影方法展绘至素描图相应位置上。

图6-10 坑道壁上地质界线投影图

(4)地质体上各投影点的选择

在选择投影点时,要求能基本控制地质体的大致形态,在连图时,还应参照实际地质体界线形态勾绘。

呈直线形态的界线,应在直线的上端和下端各选一个点投影,然后连接两点即可。

呈弧形线的界线,投影点选择至少三点:上下各一点,中间弧顶一点即可。

波浪线界线,投影点可全部选择在波峰顶上或选择在波谷底处,再用钢卷尺测出波峰至波谷距离,并参照实际形态勾绘。

断层破碎带或地质透镜体,投影点的选择,要以能控制住破碎带宽度、断层面形态和透镜体的尖灭端或膨大部分为原则。

(5)坑道素描图的内容(编录用图)

坑道素描图应绘于方格厘米图纸上,内容有顶板基点位置及编号(或坑道素描图成图后,只保留坑口基点)、基线方位、水平比例尺、图例、各地质体分层界线、断层线及编号、矿层(体)界线及矿体号、岩矿石标本采集位置及编号、测量各种产状位置及数据,刻槽样沟位置及编号(图6-11)。

2.沿脉坑道投影与作图

(1)沿脉坑道顶和壁的投影和作图

沿脉坑道顶和壁的投影和作图方法与穿脉坑道同。

(2)掌子面素描图

图6-11 坑道素描图上应表示的内容示意图

沿脉坑道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按一定的间距作掌子面(坑道横截面)素描图。掌子面素描图和坑道素描图的壁、顶规格应完全吻合,比例尺也应相同。

掌子面素描图的投影和作图方法基本上与顶、壁的投影和作图方法一致,只是基点布设在顶板中线上,以中线距离为准,基线布设是一端系在基点上、另一端自然下垂(铅垂),如图6-12所示。

图6-12 掌子面投影图

图6-13 不规则坑道投影图

O为顶板中线上一点(基点)、B、C为矿体顶板界线与两壁的交点。

B点坐标:水平坐标是BD长、垂直坐标是OD长。

C点坐标:水平坐标是CF长、垂直坐标是OF长。

(3)掌子面理想轮廓图

坑道标准形态应是顶板基本为一水平面,两壁斜度一致且壁面平直,坑道横切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部分地段的顶呈弧形或壁凹凸不平,所以在投影作图时,应将坑道视为一理想规则形态,绘制轮廓图。做法是将需投影的各类界线或地质现象按产状自然延长或缩短,使其落在理想的规则图形中,再投影和作图(图6-13),实线表示实际施工坑道的形态,虚线构成的规则梯形表示理想的投影作图图形。N为实际顶板基点、N′为理想基点(作图基点),投影矿体顶界AB时,不能投影A点和B点,应该投影A′点和B′点。

(4)掌子面素描图的放置

掌子面素描图是坑道素描图的附属部分,它与坑道素描图的关系应明显表现出来。一般的摆放形式如图6-14,图中坑道图顶板的0、1点是基点,A点是表示掌子面投影的基点位置,掌子面图顶界中心的A点应与坑道顶板上的A点重合,其顶和壁的轮廓要与坑顶和壁的素描图吻合。

图6-14 坑道与掌子面位置图

四、坑道文字记录

1.基点、基线记录

首先将基点的编号及已测定的坐标、基线编号、长度、方位角及坡度记录于表“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中。

2.文字记录及要求

1)以分层为单元,按编录基线顺序,从坑口向内,一段基线接一段基线地依次在“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中记录分层界线位置、断层线位置、标本及样品采集位置、产状测量位置在基线上的读数。

2)岩性描述与矿层(体)描述应分层进行,如一条基线包涵了两种岩性层时,应分段进行描述;如果几条基线只控制了一种岩性层时,则将几条基线距离合并作一次性描述。

3)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中的“地质描述”一栏,主要记录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岩性、穿插关系、厚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特征蚀变及矿化等。

4)记录的基线坡度、分层位置(距离)、断层位置、矿体顶底界线位置、测量产状、采集标本等位置和数据都要求与素描图完全一致。

例如:某坑道素描图与文字记录为:

基线0~1,长15.6m,方向20°、坡度1°

0~6.7m:紫红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继续作岩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产状25°∠30°(3m处),标本B1(4.2m处)。

6.7~15.6m:紫红色致密块状赤铁矿……(继续矿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产状21°∠59°(6.7m处矿层顶板)、标本B2(12m处矿石)。

基线1~2,长18.3m,方向22°、坡度-1°。

0~5.2m:紫红色致密块状赤铁矿……(继续矿石特征描述或者注明“特征同上”字样)。产状19°∠60°(9.5m处矿层顶界)。

5)2~18.3m: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继续岩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

基线2~3,……

3.坑道采样记录

坑道顶、壁采集的标本、样品应填写“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

4.坑道施工概况记录

坑道施工并编录后,应填写“坑道、钻孔概况表”。

五、编录资料整理

1.文字记录整理

1)检查记录表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描述的地质内容是否全面、准确,专业用语使用恰当否、有无错漏字等。

2)核对文字记录与素描图上内容是否吻合,若出现文、图不一致的情况时,必须及时到现场核实后处理。

3)记录表中的数字要求全部上墨。

2.素描图整理与成图

1)仔细检查素描图,查看是否有地质界线的错连或漏连现象等。

2)素描图上的各种数据(方向、产状、标本号、样品等)、分层界线、断层线等以及其他内容,经核对后上墨。

3)对编录的坑道素描图进行整饰,全图上墨。坑道素描图样式如图6-15所示。

上述工作完成后,编写坑道编录小结。

六、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1)音像记录表。

2)坑道、钻孔施工概况表。

3)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

4)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5)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送样单。

6)标本登记表。

7)岩矿石标本。

8)鉴定及测试成果。

9)坑道素描图。

10)坑道编录小结。

七、老硐地质编录

老硐指已废弃又无地质记录及开采记录的旧坑道。老硐地质编录应根据地质勘查需要,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

1.老硐勘察

编录前,应对选择编录的老硐进行勘察,查看是否有暗井、坍塌、冒顶、有毒气体;是否有野兽、毒蛇等,若有问题应及时撤离,确保编录人员安全。做法是:硐口专人留守,两人以上人员进入老硐,并相互保持一定间隔,遇到岔硐口时,设置出口方向路标,严禁单人进入老硐。

2.老硐地质编录

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老硐地质编录。

图6-15 坑道素描图样式

编录方法 可综合运用实测剖面及探槽、浅井、坑道的编录方法,绘制老硐平面图、剖面图。编录中,仍可布设基点、基线,基点、基线设在硐顶、硐壁均可。

编录要求 对有地质意义或有代表性的老硐,要进行专门测量,除掌子面外,要按一定间距和在老硐膨大(闹堂)、狭缩和转折部位详细观察、记录和采样。

采样方法 老硐采样一般用拣块法或刻线法。采样时,需注意查看原来矿体富集部位;布样时,要仔细分析主矿体延伸方向,以免将硐壁上残留的零星矿层或次要矿层作为采样或描述对象。

3.老硐调查、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1)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2)坑道素描图(或平面图、剖面图);

3)音像记录表;

4)标本登记表及送样单;

5)鉴定及测试成果。

八、附图表

坑道素描图如图6-15所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0703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3
下一篇 2023-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