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中成药和西药?

怎么区分中成药和西药?,第1张

问题一:如何区分西药中成药 我国一般把药物分为、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剂、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辅料。国家对药品分类有明确规定。作为非专业人员或消费者,只要通过药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就能判断是什么药品了。药品在包装上一定能够看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或Z.S.J.B.F)+4位年号+4位流水号”,它的意思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上市**的药品,H字母代表化学药品、Z中成药、S生物制品、J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B保健药品、F辅料。你看到药品包装上有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就是药品了,国药准字的后面是字母H就是化学药,Z就是中药。 看药品说明书,中药多为多种药物复方合制,西药多为单一药物。 最简单的是看每种药的化学组成,西药的组成是一些合成或者天然的化学品,说明书上一般还附带它的化学式,分子量等信息。中药的组成一般就是我们日常所看到的草啊,树根,花朵什么的。其实很好辨认的。 看药名。中成药一般是疾病名称或者植物动物名称,如鼻炎灵,六味地黄丸;西药是化学名称,如氨苄青霉素胶囊。

问题二:怎么区别中西药。在药盒上有什么标志可以区分中西药的标志吗? 看成份,中药是用土名字(像大青叶、大黄、薄荷脑、滑石粉、、)西药是看不懂的名字(什么酸、什么碱、、、什么酚之类的)最简单的就是看说明书,没英文的就一定是中药,有英文的看有没有化学式S=x+x+x+x或S+Y=x+x+x+x+x的就一定是西药,因为一个中药方子的化学式长得要命或者是直接无解一般是不会写出来的

问题三:中成药和中药、西药有什么区别,怎样分辨? 分辨直接看配料就好了啊 西药的会告诉你化合物名称 奇奇怪怪的外国名的 都是西药

中成药是中药西制 配方写的药材 做出来的是胶囊 冲绩之类的

中药就是草药 天然的 要熬的 现在药店有代煎的 也可能是袋装液体

问题四:怎么看药是中药还是西药? 西药(准确叫法应是化学药物)的名称一律不许用病名、脏器名和治疗名称,凡是带心、肝、肾等字样的一般是中药。两种药物合并制剂的叫“复方”,不分中西

问题五:中成药和西药有什么区别?中成药是不是也是西药一类的? 中成丹不是西药的一类。

西药一般为化学制剂

中成药还是以中药为主,只是加工成了比汤剂更易服用,携带和运输的制剂

问题六:怎样辨别中成药和西药?看药的组成成份行不行? 看药的组成成分是最准确的。看批准文号就可以了

西药批订文号以“H“开头

中成药批准文号以“Z”开头

鉴别中成药:

1、溃疡宁胶囊 正品内容物为灰蓝色的粉末,气清凉,味微苦;取本品内容物0.1克,置试管中,微火炽灼,产生紫红色烟雾。伪品常常味不苦,无清凉感,用火炽灼亦无紫红色烟雾。

2、康必得片 正品为糖衣片,将片切开,可见片芯呈褐色,味苦;而我们查到的假药片芯则为灰白色,无苦味。

3、赛胃安散 正品为淡粉红色的粉末,气清香,微苦;取本品2克,置塞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中,小火灼烧,管壁有水珠生成;本品1克加热能升华。而伪品无上述特征。

4、逍遥颗粒 正品为淡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取本品1克,加水5毫升,剧烈振摇3分钟,即产生蜂窝状泡沫,10分钟内无明显减少。伪品味不甜,加水振摇不产生蜂窝状泡沫。

5、蛇胆川贝液 正品为棕黄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有凉喉感。如用伤风止咳糖浆等冒充则无凉喉感。

6、地奥心血康胶囊 正品内容物为浅黄色或棕黄色粉末,味微苦;取本品2粒,倾出内容物置具塞试管中,加水10毫升,强力振摇1分钟,应产生持久性泡沫。伪品加水强力振摇则无泡沫产生。

鉴别抗生素:

用抗生素正品与伪品的识别方法。

1 、安必仙胶囊(氨苄西林胶囊、氨苄青霉素胶囊)

正品:取出胶囊内容物为白色粉末。用手摸粉涩,染指。闻起来有青霉素类特殊气味。

伪品:取出胶囊内容物为白色粉末。手感细滑,粉末不染指。闻起来无味。

2 、阿莫西林胶囊(羟氨苄青霉素胶囊)

正品:取出胶囊内容物为类白色,口尝味苦。

伪品:胶囊内容物为白色或灰白色带黑色小点状物的细粉。手感细滑。手搓粉末不染指。闻起来无味。口尝无味。

3 、严迪(罗红霉素片)正品:外包装盒字迹清晰,在日光下观察,背景图案清晰可见。药片外观完整光洁,火烧易燃,有大量黄色油状物渗出,口尝味极苦。

伪品:外包装盒字迹笔画较细。在日光下观察,背景图案暗淡无光。药片外观质地疏松、粗糙。用火烧药片不易燃、不易变形或炸裂。口尝无味或微苦。

4 、利君沙片(琥乙红霉素片)

正品:外包装盒字迹清晰,如西安利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药盒正面左下角有真彩光聚合物三维全息防伪标识。药盒用特别水印纸印制,在光线下透视,可见“利君制药”字样。药片为白色片,双面印字xy/EES /12.5,手摸药片涩,用火烧易燃,有黄色油状物渗出,口尝味苦。

伪品:包装、说明书字迹不十分清晰,药片手摸细滑,用火烧不能点燃,烧过处炭黑状,口尝无苦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087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3
下一篇 2023-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