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训练具体程序

乒乓球训练具体程序,第1张

1.思想理论:首要的是要强化意识训练,力争积极主动、抢先进攻的意识。五六十年代与八九十年代比赛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优秀运动员的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从局部或某个阶段来讲,我们都要些新技术和新打法。20世纪70年代,许绍发的高抛发球、正胶拉小弧圈;郭跃华的推挤;80年代的快带、反带;现在的直拍横打等等。但它是局部的,不是主流、占主导地位的。 某些运动员来说,可以掌握和使用,但如果在意上不积极主动,就不可能打到高水平。过去的比赛如第一、二板不行,第三、四板还可有转机。八九十年代就不行了,意识上不行就不可能生存。在单个球中被动不一定失分,如在总体上被动就会挨打失败,而主动就标志着胜利的希望。

欧洲符合现代潮流,如比利时的塞弗、法国的盖亭,台内外都能上手,处理得很好(手上感觉、处理功夫),对方只好招架,很被动。现在培养运动员首先要灌输这种积极主动的思想。我在国内看比赛时,首先看意识。乒乓球意识的很需要性在于有了它,才有可能把平时练的技术充分发挥、表现出来。表现在激烈的争斗中,能不能争取积极主动,能拉的拉、能抢攻的要抢攻,不能抢攻的也要争主动。如不去争不去抢,过渡一下就会输。要力争做到我打不了就控制你,也不让你起板,之后再千方百计抢攻。运动员的脑子里不可能想到很多战术,但要想到主动,不光是进攻型的,防守型 的也一样,快慢节奏、长短变化、转不转、逼角等变化。现在我们女子的意识就更差,还不如男子。认识问题要从小培养。如果在基础阶段不具备,调到国家队就很困难了。例如郭跃华,各方面都不错,最大的缺点是接发球,小学生水平,到国家队就是逼他练拉、挑,但那时匈牙利的动作大,速度也慢,他对付还可以,拿了冠军。现在欧洲选手台内小球好,只会搓不会拉、挑,想拿冠军就困难了。去年刘国梁访欧,和塞弗比赛中,第五局15∶11领先,一保守就输了。在90年代,意识问题要反复给运动员灌输。这也是我们几大“顽症”之一。如何树立意识?这有一个认识,也有一个实践过程。要多讲,要看录像进行比较。你让人家上手同你自己上手哪个滋味好呢?把道理和认识讲清,否则技术落后就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这个问题要解决,要实现积极主动,靠提步法。要有非常灵活的步法,光有意识没有 步法怎么上手?所以,步法是实现积极主动意识强有力的武器和最有效的手段。过去我们打球时,欧洲在俳徊,日本是低潮,我们好打,还体现不出步法的重要性。现在就难打了。1971年名古屋就暴露出来,我们的步法与韩国、日本及欧洲相比就较差。步法训练是极其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站着打球的时代已经过去。步法问题如何加强与扩高呢?就是安排训练内容中都应含有步法要求,一改过去重视手法、忽视步法的倾向。实际上,步法不好、不合位,动作就不行,就会变形。一定要在每一次练习内容中把步法要求考虑进去。

2.步法训练:有些运动员不知步法怎能跑,不知道基村步法的名称和要领。实际上,步法大体上是同几个部分组成的。首先是判断对方来球,然后起动、重心交换、跑动、还原。什么时候用并、跨、交叉步?有的队员两脚站得那么平,人又直,怎么动?这次全国比赛横拍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左来左条,右来右打,侧身很少,即使打了威胁也不大。什么叫步法他们不懂。出现直拍横打后,有些影响侧身,这个问题要解决好,才有可能实现积极主动。

对步法训练要特别严格要求。因为步法训练很苦,运动员不愿意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我们要求2/3台,就是2/3台,练20分钟就一分钟也不能少,而且要强调命中率。还有一条,必须有胆量和勇气,在关键时候该攻就攻,该抢就抢,该拉就拉。

3.技战术术训练:正确处理好特考主训练和技术全面的关系。这个问题看上去矛盾,但又统一。我们既要抓特长,又要抓全面训练。首先抓特长。教练员要重视发现运动员的特长,这就是绝招。没有绍招(重磅炮d),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冠军。用高标准衡量,现在不少运动员技术比较一般化,球的质量不高。乒乓球代表质量的要素是:力量重、速度快、旋转强、落点刁。特长突出就包括掌握高质量技术。过去,容国团的转不转,徐寅生的正手奔球,许绍发的高抛发球,梁戈亮、蔡振华的倒倒板技术,等等。现在刘国梁的发球、反手的快拉、d等,还是有点新意;因思想和技术上还缺一点,故还没有达到高水平,好好抓一抓可能冒出来。削球中的黄亮、陆元盛、陈新华在积极主支、攻守结合上都有很大发展。朝鲜的李根相也不差,能攻善守。我们最近抓丁松有些特点和进步,但和高水平运动员相比还有差距。教练员应心中有数,你的运动员靠什么去得分?

训练中要有区别对待,大部分时间练特长,部分时间弥补缺点,多安排个人计划,做到不光有特长,而且技术比较全面,这样才能成为全能型 运动员。发球好而接发球差;只会打上旋不会打下旋;只会发短球不会发长球;只会发斜线不敢发直线;出台的能抢,台内的不会抢;只能抢下旋,不会抢上旋、抢长球等等都是不全面的表现。技术不全面也不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作为运动员,要靠平时努力,要花一些代价去练,教练员平常多加引导和启发。

我们直拍打法的技术也必须全面。目前的状况是,在近台还能对付,一到中远台就不行了,正胶特别困难,反胶好一点。关于直拍快攻,应强调两条腿走路。正胶难度大,但真正练出来,威胁就大了。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不一定要采取强制的办法,提倡百花刘放。直拍毕竟是传统打法,欧洲还是怕。在60年代,打下旋球是以低球突击为主结合拉,效果较好。近几年,对下旋球只拉不打,突击太少。实际上,欧洲适应弧圈而怕我们的突击、快点。因此,对下旋还是要加强突击,不能只拉不打,这也是训练要求,要“低拉高打”“转不转打”。

训练有难度,要克服畏难情绪,效果就好,也包括国家队的训练,打球本来就有冒险。激烈竞争,敢打敢拼,也体现在高难度的运动技术上。有冒险才会有保险。只有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这些条件的基础上,战术变化才可能多样。

4.心理素质训练:要特别重视心理素质训练。体育是和平时期的战争,竞争激烈,体现奥运会的更快、更高、更强。体育的性质决定了要体现顽强拼搏精神、过硬的心理素质。作为国球,直到现在大家仍很关心,要求很高,拿第二也不满意。90年代的发展;列入奥运会项目’3伯职业化、竞争激烈、水平接近,这是项目所决定的。我们不光抓技术,还要抓精神素质。要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不服;不怕、不认输,培养敢打敢拼精神。这是90年代运动员必备的素质。邓亚萍,个和一米五,谁也不能断言奥运会拿两块金牌。因为她掌握了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又克服了身体形态等不利条件,更主要的上她有一股劲,有敢打敢拼的精神。过去,郭跃华、蔡振华、曹燕华等,在意志、作风等方面都不错。实践证明,气质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可淋漓尽致地发挥技术,甚至超水平。反之,只能打出六七分水平。平时要抓,进行教育和磨擦。运动训练过程,实际上是和各困难做斗争的过程。当运动员,大量遇到的是苦、累、伤病,还有输球的打击,甚至不止一两次。作为一名优秀运动员是靠意志、忍耐力、顽强精神来支持的。轻轻松松、舒舒服服不可能拿世界冠军。谁过得了苦、累和伤病关,谁就有可能夺冠军,即所谓“超人”的努力。这是一般 人做不到的。意志作风的培养,关键是教练员,敢严,敢得罪人,不允许有“运动员培养教练员”的现象。凡是涉及意志、毅力的问号,就是要住不放,不要婆婆心。我倒主张 有点大松博文精神,严师出高徒嘛(但我们反对打骂体罚)。作为教练员既要站在运动员的立场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对立面上考虑问题,制造些困难,折腾、磨练运动员,这样到比赛时才过得去。平时没有这些,碰上世锦赛、奥运会怎么办?第36届前一次热身赛,施之皓发烧38摄氏度,勉勉强强打下来还得检讨。后来在世乒赛上和法国队打时,又发烧38.4摄氏度,仍拿下两分。如果是个好教练员,就要善于动脑筋制造困难环境,特别是对优秀运动员,因为他们任务重,所以要求也要高,辰问题绝对不心软、不迁就。当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5.关于身体训练问题。从总体上讲,我们先天素质比欧洲差,现在讲的是后天训练。无论从地方队到国家队,对身体训练重视都不够,办法也不多。有些运动员本来是很好的材料,但由于身体素质不行,伤病多而提前退役。所以说,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上强度,承受大运动量。素质好坏对优秀运动员太重要了(身体素质越好,越不容易受伤)。我在第26届时肩不行,抬不起来,打了针上场。我练了卧推后确实不一样,力量加强了,肩基本上没受过伤。准备第40届时,江喜良、陈龙灿和滕义三人中两个有伤,量一大就不行,没法练,决赛0∶5输瑞队。第39届也是亮三个人,我们是5∶0胜的。中瑞两队同样是这三名队员,事隔两年,结果截然不同,完全是由于训练水平下降而赞成的。

身体训练要注意:

1,乒乓球的身体训练有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围绕力量、速度、灵敏而进行。训练要有利于提高素质,以项目容易掌握、不易受伤为原则。

2,身体训练比较枯燥,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要适当和兴趣相结合。比如,每周安排适当的球类活动等。

3,适当搞些竞赛性训练内容。

4,一种方式 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周样是跑步,有越野跑、变速跑、游戏跑等。总之,不让运动员感到枯燥和反感。

5,采取积极性调整,如郊游、爬山等。

身体训练要重视质量和要求,不能应付或偷工减料。比如,足球运动员3000米连12分都跑不下来怎么踢球?应提要求,并定期检测和定量分析。

注意身体训练中的区别对待。根据队员情况,对有些项目增加或减少,要在统一安排下区别对待。

6.破除旧观念:从最近几年全国比赛看,总体上存在几个难题:一是绝大多数运动员没有积极主动意识。二是步法移动慢。三是攻球力量小,没有杀伤力。60年代的“动作小、站位近、出手快”这几句话是对的,它是和日本的打法相比较而言。但现在到了90年休代,乒乓球在发展,完全按这几话来训练就会把我们束缚和限制住,不能片面、机械地去理解它。现在我们的动作是越打越小,站位越来越近,力量越来越轻。我们应该看到,有大才有小,有远才有近,有慢才有快。你要发力,就必须位置合适。因此我建议:咱们的正手攻球能不能从中远台开始练?你没有步法,力量就打不出来。这是其一。其二,打回合与发力相结合,要在一定时间练回合,一定时间练发力,力争把对方打死。在多球训练上,先下旋后上旋,动作必定加大。前后步法移动,光往前还得往后,该慢的就慢,该大的就大。其三,要让运动员明确动作要领。还有第四点,没有充分认识落点的重要性。现在大部分的球都打在国中间半台,打在边、角上的很少,平时训练忽视了这个问题。落点好,也是乒乓球技术质量高的标志。像郭跃华的落点就打得好。冯哲是全面有余,特长不够,和金择洙一比就看出来了。高水平的球只要差1厘米就会影响到主动与被动。落点和其他要素组成了乒乓球相互的辩证关系。所以,对运动员要提出具体的落点要求。

我讲的东西大家都懂,全是内行,关键是去做!

平时比赛的安排要有所改进。训练是基础,比赛是检验。从理论上讲,比赛不能代替训练。但现在训练的趋势是全年的训练比例在下降,比赛次数在上升。现在有“以赛带练”的说法,从发展趋势可以这么说。我们平时训练中的比赛比例要加大,每次比赛强度也要加大,可每周或每个月搞一次大比赛,连续打三天,中午不休息,这样来适应形势,也可使运动员能多打比赛,得到锻炼。

再讲讲恢复的问题。乒乓球运动训练恢复讲得比较少,体能类项目谈得较多。在科学训练中应该考虑恢复。有的认为,运动恢复比运动负荷还重要,恢复好了才能进行大强度训练。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比下来,除体力外主要是精神的恢复。要考虑在良种好的精神状态下参加比赛。恢复包括按摩、桑拿浴、理疗、营养药物、积极性休息等

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磨练人的意志的训练方式。通过挑战一些极限的训练课目,使受训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激发出潜能,从而超越过去无法超越的事情。从而提高受训人员的意志力。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

1、认知心理行为训练法

认知心理行为训练法是指改变人的认知结构及其认知态度的训练方法。心理潜能的增长、释放和人的心理状态、心向紧密相连,特别是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支撑。而人的心向的调整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又以人队客观事物的认知态度为前提。军人作业环境和面临要完成的任务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工作,因此改变军人的认知结构及其态度是极为重要的。也由此决定了心理潜能认知训练方法的科学性。

2、极限心理行为训练法

极限心理行为训练法是指通过一定手段提升人的生理、心理极限的训练方法。人的心理以生理为物质基础,心理的极限状态时通过生理的极限引发出的。人的心理潜能具有有限和无限的相对性和统一性。具体到每一个个体,从现有水平看,它是有限的,但是用发展的眼光和他具备的潜在能力看,它又是无限的。这种有限性和无限性具有辩证的动态发展性。而这种动态发展性只有当个人的生理、心理极限升值最大阈值,并受到一定冲击时,功能才能得以延伸和增长。所以,极限训练法不失为开发心理潜能的最基本训练方法。同时,这也是军人战场上要面临的恶劣环境的需要所决定的。

3、暗示心理行为训练法

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顾名思义,自我暗示心理行为训练法是指自己学会对自己采取暗示的方式来调整心理和行为,以凝聚心理潜能,增强应激能力。

人的心理潜能,可以说集聚在两个层面里,一是意识,二是潜意识。明示可以直接调动意识层次中的能量。暗示不仅能调动意识层次的能量,还可以调动潜意识层次中的能量。人的潜意识能量在某种情况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所以自我暗示法在开发军人心理潜能的行为训练中还是特别需要的。

4、情境心理行为训练法

情境心理行为训练法是指创设能引起人的某种主观体验的环境和情况,借以提高行为能力的训练方法。从根本上说,心理训练是由客观环境的刺激引起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提高的。要提高人的某一方面的应对能力,就必须创设足以能引起需要这方面能力的主观体验的相应情境,尤其是紧张和恐惧的情境。应该说,这是开发军人潜能、进行心理行为训练的有效途径。所以,情境训练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0889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3
下一篇 2023-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