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 char key[][12] = { "happy", "new", "year", "2014" }
// 是否完全匹配某一个特定的 key
int match1(const char *s, const char *t)
{
while (*s && *t && *s++ == *t++)
return !(*s || *t)
}
// 是否匹配一组 key 的中一个
int match(const char *s)
{
int i, j
for (i = 0 i < sizeof key / sizeof key[0] i++)
if (match1(s, key[i]))
{
// 如果匹配到某个 key,则打印匹配到的 key
for (j = 0 key[i][j] j++) putchar(key[i][j])
putchar('\n')
return 1
}
return 0
}
int main()
{
char s[BUFSIZ]
int i, k
// 输入一个字符串
for (i = 0 i < BUFSIZ && (s[i] = getchar()) != '\n' i++)
s[i] = '\0'
match(s)
return 0
}
以上程序是判断输入的字符串是否是某个 key 中的一个。
如果不要求完全匹配,而是要求检测输入的字符串是否含有某个 key,则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const char key[][12] = { "happy", "new", "year", "2014" }
// 是否含有某一个特定的 key
int match1(const char *s, const char *t)
{
const char *p, *q, *r
for (p = s, q = t *p && *q p = r, q = t)
{
for (r = p + 1 *p == *q p++, q++)
if (*q == '\0') return 1
if (*p == '\0') return 0
}
return 0
}
// 是否含有一组 key 的中一个
int match(const char *s)
{
int i, j
for (i = 0 i < sizeof key / sizeof key[0] i++)
if (match1(s, key[i]))
{
// 如果匹配到某个 key,则打印匹配到的 key
for (j = 0 key[i][j] j++) putchar(key[i][j])
putchar('\n')
return 1
}
return 0
}
int main()
{
char s[BUFSIZ]
int i, k
// 输入一个字符串
for (i = 0 i < BUFSIZ && (s[i] = getchar()) != '\n' i++)
s[i] = '\0'
if (match(s))
{
// 如果匹配到某个 key,则打印输入的原始字符串
for (k = 0 k < i k++) putchar(s[k])
putchar('\n')
}
return 0
}
BF 算法中的 BF 是 Brute Force 的缩写,中文叫作暴力匹配算法,也叫朴素匹配算法:
主串和模式串:
在字符串 A 中查找字符串 B,那字符串 A 就是主串,字符串 B 就是模式串。我们把主串的长度记作 n,模式串的长度记作 m
我们在主串中,检查起始位置分别是 0、1、2…n-m 且长度为 m 的 n-m+1 个子串,看有没有跟模式串匹配的。
BF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n*m)
等价于
比如匹配Google 和Goo 是最好时间复杂度,匹配Google 和ble是匹配失败的最好时间复杂度。
KMP算法是一种改进的字符串匹配算法,由D.E.Knuth与J.H.Morris和V.R.Pratt同时发现,因此人们称它为克努特—莫里斯—普拉特算法。KMP算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字符串的自我匹配,目标串和模式串之间的匹配。
看来网上很多的文章,感觉很多的都没有说清楚,这里直接复制阮一峰的内容,讲的很清晰
内容来自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
首先,字符串"BBC ABCDAB ABCDABCDABDE"的第一个字符与搜索词"ABCDABD"的第一个字符,进行比较。因为B与A不匹配,所以搜索词后移一位。
因为B与A不匹配,搜索词再往后移。
就这样,直到字符串有一个字符,与搜索词的第一个字符相同为止。
接着比较字符串和搜索词的下一个字符,还是相同。
直到字符串有一个字符,与搜索词对应的字符不相同为止。
这时,最自然的反应是,将搜索词整个后移一位,再从头逐个比较。这样做虽然可行,但是效率很差,因为你要把"搜索位置"移到已经比较过的位置,重比一遍。
一个基本事实是,当空格与D不匹配时,你其实知道前面六个字符是"ABCDAB"。KMP算法的想法是,设法利用这个已知信息,不要把"搜索位置"移回已经比较过的位置,继续把它向后移,这样就提高了效率。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可以针对搜索词,算出一张《部分匹配表》(Partial Match Table)。这张表是如何产生的,后面再介绍,这里只要会用就可以了。
已知空格与D不匹配时,前面六个字符"ABCDAB"是匹配的。查表可知,最后一个匹配字符B对应的"部分匹配值"为2,因此按照下面的公式算出向后移动的位数:
因为 6 - 2 等于4,所以将搜索词向后移动4位。
因为空格与C不匹配,搜索词还要继续往后移。这时,已匹配的字符数为2("AB"),对应的"部分匹配值"为0。所以,移动位数 = 2 - 0,结果为 2,于是将搜索词向后移2位。
因为空格与A不匹配,继续后移一位。
逐位比较,直到发现C与D不匹配。于是,移动位数 = 6 - 2,继续将搜索词向后移动4位。
逐位比较,直到搜索词的最后一位,发现完全匹配,于是搜索完成。如果还要继续搜索(即找出全部匹配),移动位数 = 7 - 0,再将搜索词向后移动7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下面介绍《部分匹配表》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前缀"和"后缀"。 "前缀"指除了最后一个字符以外,一个字符串的全部头部组合;"后缀"指除了第一个字符以外,一个字符串的全部尾部组合。
"部分匹配值"就是"前缀"和"后缀"的最长的共有元素的长度。以"ABCDABD"为例,
"部分匹配"的实质是,有时候,字符串头部和尾部会有重复。比如,"ABCDAB"之中有两个"AB",那么它的"部分匹配值"就是2("AB"的长度)。搜索词移动的时候,第一个"AB"向后移动4位(字符串长度-部分匹配值),就可以来到第二个"AB"的位置。
BM(Boyer-Moore)算法。它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字符串匹配算法,有实验统计,它的性能是著名的KMP 算法的 3 到 4 倍。
BM 算法包含两部分,分别是坏字符规则(bad character rule)和好后缀规则(good suffix shift)
未完待续
参考文章:
字符串匹配的Boyer-Moore算法
1、定义一个正则表达式,用来测试字符串is的匹配。
2、接着,使用定义的正则表达式,测试单词this的匹配结果。
3、运行程序,可以看到匹配的结果为true,即以上定义的正则表达式不能实现严格的匹配。
4、如果要实现正则表达式严格的匹配,则要在表达式中加入\b符号。
5、运行程序,可以看到结果为false,即正则表达式严格匹配字符串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