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是 Podcast 的中文译名,Podcast 是 iPod 和 broadcast (广播)的结合,看名字就知道这是由 Apple 公司创造的东西,不过它是通用标准技术,没仅限于 Apple 的平台使用,在 Windows 、Linux 、Android 上也是可用的。它类似于博客,制作者将录制好的音频视频节目发布到服务器上,然后用 RSS 制作 Feed 源,供用户通过客户端去订阅收听收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的音频视频节目形式。
大概原理就是这样了,不多说,毕竟现在中文博客也少了,RSS 也是不流行的技术,少有人用了。直接聊聊如何使用播客以及播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小时候我的一大乐趣就是听广播,至今对其情有独钟。电视机刚发明的那些年,不少人判断电影会没落,电影随着技术发展,荧屏越来越大,生命力越发旺盛,电视同样波及到了广播,印象中上世纪收音机还是每家必备电器,现在难寻踪迹了,广播经过一些年的艰难发展,却借着汽车增多的春风,成为中国唯一广告费增长的传统媒介类型。
说回播客,它与广播的技术原理完全不一样,但都与声音有关。私设电台是不被允许的,有了互联网后,出现了网络电台,我母校有一个叫四季电台的网络电台,还想录制节目的,有了它,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制下来让所有人听到,这是互联网的魅力,BBS 出来时,让写作不再只能投稿给报社杂志社刊载了才能被人看到,而网络电台也让人人有成为主播的机会。播客,简单理解为可订阅聚合的网络电台和网络电视,不错过任何一个节目,随时都可以看,这是广播和电视做不到的。
播客差不多算是声音+视频博客,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有趣的人通过声音和影像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想法,当我大一知道了播客后,就像顿开了一个新世界,可惜的是,我只能听懂中文和部分粤语、英语,听的都是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播客。
这几年中文互联网上,出现了某雅某蜓某枝这类的网络电台 App ,它们不同于播客,可理解为声音出版商,类似于「得到」是一个数字内容出版商。播客的声音文件都保存在播客主自己的服务器上,不接受审查,而将声音文件上传到上面提及的几个平台,需要经过平台审查,是完全中心化的产品。据我观察,某雅某蜓现在主要专注于 PGC 内容——邀请各行各业知名人士录制节目,并给予技术支持,某枝专注于声音直播和二次元,还提供 Podcast 托管服务。
我听了七八年的播客,并不认识那些声音后面的主播,却仿佛都是相伴很久的朋友,前段时间偶然加了「三角龙电台」的科学家包大师的微信,兴奋了好一会。下面,我推荐几个一直在听,甚至反复听的播客。
三角龙电台,我知道播客就是因为它,主播有三个,科学家包大师梁源,现在在负责腾讯音乐 2496 项目,耀乐团团长王璐还有前微博音乐负责人小贤姐,这是一个音乐播客,经常会请一些乐评人、音乐人嘉宾一起聊天录节目,三个人对音乐、生活的态度开启了我的新世界;
IPN系列播客, 包括已完结的「IT公论」,现在持续更新的「一天世界」、「选·美」等,这是一群人在参与的播客群,通过「IT公论」入坑,知道了李如一和 Rio ,后者离开后,升级为李如一的「一天世界」;
观影风向标&反派影评,前者是波米、旋木、刘诗洋三位主播制作的电影类播客,由于刘诗洋和旋木的离开,波迷制作了后者,依旧是电影类播客,波米请来不同嘉宾,每期聊一个电影,看完电影收听,相当精彩;
迟早更新&提前怀旧&疯投圈&内核恐慌,疯投圈是上面提到的 Rio 和峰瑞资本副总裁黄海两个主播的播客,内核恐慌是 Rio 和吴涛主持的科技播客,提前怀旧是 Rio 和任宁主持的一个科技评论节目,迟早更新是任宁个人的播客,Rio 好厉害;
锵锵三人行&一千零一夜,没错,前者就是窦文涛主持的那个视频谈话节目,后者是道长梁文道的视频节目,播客以声频节目为主,视频节目依旧不少;
冬吴相对论&冬吴同学会,吴伯凡和梁冬主持的一个商业评论类播客,涉猎十分广,很有意思;
大内密谈&日谈公园&跟宇宙结婚,大内密谈是以公司运作的一个播客群,有多个主播,其中两个主播李叔李志明和小伙子冯广健离开大内,开启了新播客日谈公园,小伙子和青年两个人组了一个叫做青年小伙子的乐队,小伙子冯广健、青年还有李老师三个人主持的播客;
狗熊有话说,移民新西兰的程序员大狗熊制作的知识型播客;
在北大不吐槽会死,三个北京大学的学生从在校期间更新到现在的播客,涉及面广,其中一个主播是 VC ,所以会经常请互联网行业的人进行采访;
还有一些不一一介绍了,比特新声、鬼影人间、博物志、迷失音乐、静说日本、友的聊、字谈字畅、奇妙电台、忽左忽右、黑水公园、坏蛋调频、机核网 GADIO 游戏广播、糖蒜广播、声东击西、checked 等。
接下来,介绍怎么听播客,不建议使用某雅某蜓某枝甚至某云音乐等需要审核的平台订阅播客节目(播客制作者为了宣传自己的播客,往往会多平台投放),经常会删节目,体验也很不好。
Windows 或者 Mac 平台可使用 Apple 的 iTunes 应用来订阅播客,或许因为是 Apple 创造的 Podcast ,以致于至今 iOS 上的优质播客 App 都要多于 Android ,很多用 iPhone 的同学没用过自带的 podcast ,错过了播客,也是可惜,除了官方自带的,还有 Overcast 、Castro 等, Android 平台有 Castbox 、Pocket casts ,Google 最近出了一个叫做播客的 App ,总算结束了 Android 平台没有官方播客应用的情况,任意挑选一个吧。
播客其实不止有个人玩家,像中国国家广播、美国 NASA 、英国 BBC 、TED 等专业玩家都参与进来了,据说在国外 podcast 相当普及,英语播客源特别多。有这么好玩的播客,还刷什么抖音。多年前有个罪名叫做「偷听敌台」,最近 BBC 的播客被禁了,不知该说什么。
微信公众号改版后,对音频、视频的露出加强了,我认为微信应该更开放,把播客引进来,不过中国的任何媒介只要影响力大了,平台都要对内容进行审查,也是不容易。以后条件成熟了,我或许也会找上朋友一起弄个播客。
为了听播客,我都想买个车了,受够了坐副驾驶座听他人车上糟糕的 DJ 舞曲了。
新年过后,女神老板送给大家每人一本书 Payoff: The Hidden Logic That Shapes Our Motivations。这不是她第一次给大家买书,上次送的一本是Who Built That? 老板喜欢跟大家分享她读过的好书,看到的好文章,听到的有意义的播客(podcast)。当喜欢到不得了时,就索性给大家一人买一本。这是我喜欢现在的工作尤其喜欢和老板一起工作的原因之一。
Payoff这本书是TED出品,刚拿到书时才知道TED开始把那些高水平的演讲出版成小书,这样TED Talks的演讲者通过TED books 能更详细地解释他们的观点。之前一篇文章提到过,我喜欢TED Talks。尤其喜欢一些经济学或心理学的教授做的TED Talks,还有他们写的专业领域的畅销书,这些演讲和书让普通大众也能受益于他们的研究成果。作者Dan Ariely,是杜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在TED Talks做过好几次演讲,介绍他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女神老板跟作者的太太是好朋友,据老板说,Dan是她见过最有智慧又很风趣的人,这本书出版后,老板果断给大家每人买了一本。
Dan Ariely之前出过几本书,这本书是他的最新畅销书。主要通过实验和故事讲述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激励自己和他人。
是什么在激励着你工作呢?
是钱吗?钱当然非常重要,没有报酬,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辛辛苦苦做现在的工作。我们努力工作,努力赚更多的钱,好让父母安享晚年生活,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自己退休后周游世界。
但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只是为了钱,你会一直做下去吗?就算你会做下去,你有动力努力做好吗,你工作时会开心吗?那么除了钱,是什么在激励着我们努力工作呢?
作为一个专利代理,每次成功地说服专利局的专利审查员,为客户申请到专利,我就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激励我努力做好每个项目,为所有的客户都申请到他们值得拥有的专利。也许你是一名电气设计师,看到自己设计的变电站投入运行,是不是很有成就感?也许你是一位医生,看到自己医治的病人重获健康,是不是很有成就感?也许你是一个程序员,看到自己编写的程序编译成功,是不是很有成就感?不管你做什么,如果工作能给你带来一种成就感,让你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这种成就感就会激励你努力工作,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作为专利代理,要服务的客户有来自各个技术领域。这个工作要求我们很快地学习并掌握一个新领域的最新技术。比如体育比赛的直播涉及到数据采集,跟踪技术,还有比赛规则。我也正是在做一些跟体育直播相关的项目时,知道了如何看美式足球和橄榄球,以及比赛直播背后的技术流程。这种学习新技术的挑战性和获得新知识的充实感,激励我努力做好每个自己不熟悉的项目。当然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做些重复性的工作。在重复性工作中,如何保持工作的热情呢?像作者说的,不断地改进已有的程序并尝试新鲜的作法呗。比如,一个一年演上百场同一话剧里同一角色的演员,可以在每场演出中尝试不同的重音语调,甚至不同的表情。一个教了几十年课的老师,可以在每次的课堂上加入新鲜的内容或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可以使重复性的工作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激励我们每天都努力工作。
工作本身给我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固然重要。但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上司,你会努力工作吗?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上司如何激励员工的案例,归根结底,上司的赞美,感谢和认同,可以大大地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我的女神老板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办公室的每一个人每次做完项目她都会大肆地表扬一番,有些做的不好的地方,她都会放到其次委婉地说,让你觉得下次要不做好点都对不起老板的信任。
除了工作本身,还关心你生活的老板就更觉贴心了。办公室里每个人过生日,老板都会买一个各自喜欢的口味的生日蛋糕。结婚的,送礼物。生孩子的,送礼物。有事没事的,就请大家出去吃饭。还有刚才提到的,经常跟我们分享她看到的好书,好文章,好观点。
想想看,如果像这本书的作者说的,老板没送我们这本书,而是等价地给了每人20美元,哪个更激励你努力工作呢?反正我刚拿到这本书时,比捡到20美元要高兴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